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 第一节 教育目的 第二节 教育内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 第一节 教育目的 第二节 教育内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 第一节 教育目的 第二节 教育内容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 第一节 教育目的 第二节 教育内容 本素材来源:

2 第一节 教育目的

3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变化或结果。 狭义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身心发展的需要,对教育所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4 (二)教育目的的结构 两方面 1、人的规定: 2、社会职能: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 (三)教育目的体系 1.教育方针 2.教育目的 3.培养目标 4.培育目标 5.教学目的 6.单元教学目标 7.每次课的目标

6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区别: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上位概念,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系: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都是由国家规定的,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也都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

7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区别: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唯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联系: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来实现。

8 (四)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2.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 4.教育目的确定还受到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9 (五)教育目的的作用 1.规范功能 2.选择功能 3.激励功能 4.评价功能

10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1949)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第一条中标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11 2、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1957年)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党的教育工作方针(1958)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

12 4、“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育工作指示 ①“五七指示”(1966年)
“五七指示”是指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一封信中对各项工作的原则性指示。毛泽东指出,各行各业都应该以干好本职工作为主,同时兼学政治、经济、文化,从事生产,批判资产阶级。“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1971年) “四人帮”所炮制的指导“教育革命”的纲领性文件。《纪要》做出了“两个估计”,即文革前十七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纪要》还提出,教育要同“三大革命实践”相结合,实行开门办学。要建立由工农兵、革命技术人员和原有教师三结合的无产阶级教师队伍。要推广厂办的“七二一工人大学”,农村的“五七大学”或“五七干校”。

13 5.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教育目的(1981)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教育目的作了这样的规定:“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接着在同年11月的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又红又专的人才,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14 6、 《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目的(1982)
1982年,国家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中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作了这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的发展。”

15 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教育方针(1985年)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人才。” 人才的具体素质结构:“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1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的教育目的(1986)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提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17 9、《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教育方针(1993)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提出了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纲要》的基础上,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该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8 10、《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教育方针(1999)
《决定》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了新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该方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起美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性、实践性和未来性。

19 11.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的教育方针(2001)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 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的教育方针(2002)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1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2.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要求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4.坚持个性培养

22 (三)实施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3 学习材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部分) 2010-2020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24 第二节 教育内容

25 一、教育内容概述 (一)教育内容的概念 (二)教育内容的特征 (三)制约教育内容的因素 (四)教育内容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26 一、教育内容的概念 一、教育内容的概念 (一)教育内容的概念
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经过选择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它包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教育的内容。

27 (二)教育内容的特征 1.明确的目的指向性和预定性 2.高度的信息含量和科学的富于逻辑的排列组合 3.不仅具有认识价值,还具有形成价值
4.高度的科学性和纯洁性 5.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又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 6.构成的连续性 7.多种形式的载体

28 (三)制约教育内容的因素 1.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3.文化传统的影响 4.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水平
5.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29 (四)教育内容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1.缩小教育内容与现代科技和世界性问题的差距 2.教育内容取向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3.注重能力培养
4.关注道德教育 5.重视个别差异

30 二、我国现行的教育内容 我国的教育内容由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教育内容构成。

31 (一)德育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常识教育 2.理想教育 3.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
6.社会公德教育 7.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

32 (二)智育 1.本民族语文知识和技能技巧 2.数学知识和技能技巧 3.外国语知识和技能技巧 4.政治理论知识 5.历史知识和技能技巧
6.地理知识和技能技巧 7.物理知识和技能技巧 8.化学知识和技能技巧 9.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技巧

33 (三)体育 1.田径运动 2.体操与游泳 3.球类与游戏 4.武术与军事体育活动

34 (四)美育 1.大自然的美 2.生活的美 3.艺术的美

35 (五)劳动技术教育 1.工业和手工艺生产活动的知识和技术 2.农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术 3.服务性劳动、公益劳动的知识与技能
4.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5.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6.职业定向教育


Download ppt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 第一节 教育目的 第二节 教育内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