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重要的發展理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重要的發展理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重要的發展理論

2 OUTLINE 一.  發展的意義 二.  發展的原則 三. 發展的理論

3 一.  發展的意義 人類隨著年齡增長,所發生身心變化的狀況,是種繼續不斷的改變歷程。

4 二. 發展的原則 (一).個體間的發展有其個別差異。 (二).個體發展有其共同模式。 (三).發展程序是漸進的。
二.  發展的原則 (一).個體間的發展有其個別差異。 (二).個體發展有其共同模式。 (三).發展程序是漸進的。 (四).發展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五).身心發展的滿足是行為發展的動力。

5 三. 發展的理論 (一).皮亞傑(J.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 (二). S. Freud 弗洛依德的心理分析論
(psychoanalytic theory) (三).E. Erikson艾瑞遜的心理社會發展論 (psychosocial stages of development) (四)Bruner表徵系統論(Systems of representation theory)

6 (一). 皮亞傑(J.Piaget)的 認知發展理論
1.生平 1896年生於瑞士,父親是一位歷史學家,先學生物,十歲時,即在科學雜誌發表1st paper,1920年開始心理學的專業生涯,以clinical method 觀察其女兒路席妮(Lucienne)如何在自然環境中對Piaget所設計之Task加以response。

7 2. 重要主張 (1)兒童發展以認知階段為主體。 (2)認知發展的產生: 個體內在的平衡作用造成認知的發展.

8

9 同化(assimilation): 將事物納入現有基模,個體以現有 的思考方式去解釋外在事物。
幼兒假裝木片是一艘船,將木片同 化到對船的概念。

10 順應(accommodatioon): 改變個體現有的基模,使之適應世界或新的刺激。

11 基模(Schema): 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個體用以瞭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

12 * Schema: 用來表達儲存在記憶中的訊息結構。 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

13 * Rumelhart 認為Schema具有五項特徵:
1.是知識的單位。 2.一個Schema含有許多知識成分 或概念成分。 3.Schema表徵知識的抽象層面。 4.Schema之間會重疊。 5.Schema是一種活動組織。

14 3、個體認知發展的階段 (1)感覺動作期 (sensorimotor stage) 0-2歲
個體傾向以動作行為表徵外在世界,以觸覺、視覺、聽覺認識外在世界。 object permanence:物體不能直接觀察到,但知道物體仍在。 7個月大的baby玩Toy,當面藏起來,試著去抓,沒抓到之後即不再找。

15 (2)前運思期 (preoperational stage) 2-7 歲
對事物的解釋只是單一特徵. b. 直覺感覺期 4-7 歲: 直覺與表面的認識,以自我為中心。 認為別人所知道的,和所知覺的都 和自己一樣。

16 *此階段特色有四: (a)具體性:用手指頭數數。 (b)不可逆性:問 4yr boy:「你有哥哥 嗎?」「有」「他的名字是什麼」 「小明」「小明有沒有弟弟?」「沒有」 (c)單一性:只注意單一特性。 (d)自我中心性:e.g.三山問題 *前運思期至具體運思期:具保留概念

17 (3) 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 stage) 7-11 歲 有能力運用簡單的邏輯觀念,解決些較
明顯的問題。 a.  具可逆性 b.具分類概念 c.具保留概念 d.對具體事物進行思考 補充:數目保留概念:物體雖經過重新排列,卻不會改變其數目。

18 (4) 形式運思期 (formal operation stage) 11-15 歲
找出一個數是2的倍數,但比8小。 b.具有假設─演繹思考:如果這個班是 第42班,它就是四年級。 c.組合思考能力:能分析個別因素,並 將因素組合來作思考問題解決。

19 4、Piaget 理論在教育上之啟示 (1).提供適合兒童發展的環境(具 體到形式) (2).編製適當課程,配合兒童認 知發展
(1).提供適合兒童發展的環境(具 體到形式) (2).編製適當課程,配合兒童認 知發展 (3).實施以 Children 為主的教學 活動讓兒童與環境事務互動, 透過同化與順應而成長。

20 (二).S. Freud 弗洛依德的 心理分析論 (psychoanalytic theory)
1.生平: 奧國精神醫學家。 2.重要主張: 人格發展主要的動力是性。

21 3.心理分析論: (1)口腔期(oral stage) 0–1歲 具有被動與依賴的特徵,由吸吮 來獲得滿足。

22 固著現象(fixation) 個體基本需求受到挫折所引起此種固著現象將會阻礙後期的人格發展此階段的固著現象係由父母或褓母過早斷奶、或過度滿足所致,會造成個體持續對吸吮的需索(e.g. 不停的啃指甲。)

23 (2) 肛門期(anal stage) 1–2.5歲 兒童正在學習掌握自己及控制環境, 如父母或褓母過度地從事大小便訓練,
可能造成兒童的固著現象 缺點:不是過度規律便是過度草率

24 (3) 性器期(phallic stage) 2.5–5歲
首次感受到玩弄性器官所帶來的愉悅感幼稚園兒童長表現出強烈依戀不同性別的父母之感情

25 (4) 潛伏期(latency stage) 6–12歲
兒童將愛與注意力分散到家庭以外的友伴身上對異性興趣減低,對同性興趣增加。

26 (5) 兩性期(genitalstage) 12歲
青春期開始,對異性的興趣增強

27 (三).E. Erikson艾瑞遜的心理 社會發展論 (psychosocial stages of development)
1. 生平 美國心理學家,是弗洛依德的學生 2. 重要主張 從社會適應的觀點探討人格發展的歷程繼承心理分析論的觀點並兼顧社會文化的重要

28 人的一生共分成八個時期在每 一時期個體表現上如能符合社會文化的要求即可順利入進入另一時期;反之將遭遇困難,心理上出現危機,又稱發展危機論
3. 理論 人的一生共分成八個時期在每 一時期個體表現上如能符合社會文化的要求即可順利入進入另一時期;反之將遭遇困難,心理上出現危機,又稱發展危機論

29 危機點(crisis points): 個體發展歷程中具有敏感期個體如無法通過這些危機點困擾便無法解除

30 (1).Trust vs. mistrust 0-1歲 兒童對所處的環境及人產生trust or mistrust之感受。父母表現溫暖與關懷的態度會增加兒童往後產生信賴感的能力。

31 (2).Autonomy vs. doubt 2歲 兒童發展他對環境的控制能力。
父母若未能妥善防護兒童而使他受到傷害會保護過度,而使兒童缺少學習及練習的機會,都可能發展出懷疑、恐懼,並概化到他們生活中的新情境。

32 (3).initiative vs. guilt 0-5歲
兒童企圖操弄嘗試週遭世界,父母或教師若過份禁止,會造成guilty。

33 (4).industry vs. inferiority 6-青春期
個體若未能完成重要工作,會造成長期的自卑感若能成功完成,則會產生滿足並發展出自信。

34 (5).indentity vs. confusion 12-18歲
個體的社會適應及自我形象。

35 (6).intimacy vs. isolation 19-25歲
形成或未形成其後相伴相隨的親密伴侶時期。

36 (7).generativity vs. stagnation 26-40歲
學會或未能學到如何照顧他人。

37 (8).integrity vs. despair 40歲以後
統整前述七個階段的結果,能夠順利解決早期危機者,在此階段甚少遭遇困難。

38 (四)Bruner表徵系統論(Systems of representation theory)
1.動作表徵期(enactiverepresentation stage) 0-3歲 以動作了解周圍世界。

39 2.形像表徵期(iconic representation stage)
運用感官對事物所得的心像以了解周圍世界。

40 3.符號表徵期(Symbolic representation stage)
較成熟時能運用文字、數字、圖形代表他的經驗知識。 布氏強調語言符號的重要性

41 4. 在教育上之含義: (1)人格是社會文化環境的產物,說明教育對人的重要性 ( 2 )人格發展是循序而進說明幼年教育的重要

42 表2‑1 弗洛依德和艾立克遜的心理― 社會發展階段比較表
表2‑1 弗洛依德和艾立克遜的心理― 社會發展階段比較表 來源:本表依據艾力克遜 (Erikson,1963) 的描述整理而成。 圖表 : (下一頁)

43 年齡與階段 弗洛依德 艾立克遜 重要相關者 可能最佳的發展結果 1歲:1 口腔期 對人信賴不信賴期 母親或奶媽 信任感及樂天派。 2歲:2 肛門期 活潑自主對羞愧懷疑期 父母 自我控制感及表現得當的感覺。 3‑5歲:3 性器期 自動自發對罪咎感期 家庭 有目的的,有方向的,具有主動 活動的能力。 6歲‑青春期:4 潛伏期 勤奮努力對自卑感期 學校、朋友 具有和學校生活有關的技巧和能力。

44 青少年期:5 兩性期 統合形成對角色錯亂期 同儕 具有獨一的自我形象,成為領導 的榜樣。 成年早期:6 友愛親密對孤獨疏離期 朋友,性伴侶,競爭者,合作的夥伴 具有形成親密關係的能力及承諾獻身某種生涯。 成年中期:7 富生產力對停滯不前期 勞務分擔及家庭經濟負擔 關心家庭、社會及未來的世代。 成年晚期:8 完美無缺對悲觀絕望期 人類全體 充實豐盈感,能坦然面對死亡。


Download ppt "第二章 重要的發展理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