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教师和学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教师和学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教师和学生

2 一、教师的职业 (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广义:教师=教育者 狭义:学校的专职教师

3 原始部落 的长者或能者为师——最早兼职教师
教师在古代多以“学识”“ 人格”为本;其功能表现为社会的政治伦理功能和教化功能 西方:最早的教师——智者派(古希腊);中世纪多以僧侣、神甫、牧师为师 近代,随着教育制度的形成,教师成为专门的职业,社会功能日益显著 现代,教师职业重大:多功能性、专门性 高素质性、发展性

4 (二)教师职业的作用与地位 是人类文化的传递着,在社会发展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两个文明”的建设者,起“先导”作用
是人才生产的承担者,在学生发发展中起引导作用

5 责任:遵照法律规范的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和义务
教师的职业地位 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最直观的表现) 法律地位—权利:教育权利、专业发展权 、参与管理权 责任:遵照法律规范的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和义务 专业地位(社会地位的内在标准):软指标与硬指标,是教师职业学术性要求和从事专业活动的基本要求,保证教师队伍的专业性。

6 (三)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1、职业? 2、专门职业的特征: 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接受过专门教育;
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拥有专业自主权或控制权(资格证书、职称) 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7 内容: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 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
二、教师专业的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含义、内容)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含义? 内容: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 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

8 专业知识的拓展:量、质、机构的优化(126) 专业能力的发展:设计教学、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机智、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专业自我的形成(含义、内容)126 发展趋势:忽视——逐渐关注;专业群体——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对社会专业的认可——关注“内部”专业素质的提高

9 (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是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文化生态取向的整合;
途径: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指导、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我教育

10 三、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专业素质 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2、合理的专业知识: 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3、复合型专业能力
(1)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

11 能力的形成 教师对教材要全盘掌握; 对学生要充分了解; 深思熟虑,设计好所要讲的知识结构和师生行为方式(具体步骤)

12 加工的最后要求 既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 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适合教师自己和学生的特点;
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又适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

13 (2)分析研究学生的能力 (3)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4)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5)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6)教学自我调控能力和反思能力 (7)教学研究能力 (8)终身学习的能力 (9)课程开发的能力 (10)专业发展规划能力

14 要求 言语表达能力 准确、通俗、易懂; 逻辑性强; 讲课要以口头语言为主,口头、书面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化”交替使用。
要借助于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言语手段,增强言语表达效果。 要求

15 3、崇高的专业道德素质——教师专业道德素质(简称“师德”)
5、坚强的身体素质 6、健康的心理素质

16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1、对待教育事业:热爱并献身于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热爱教师集体,团结互助育人
(一)教师职业道德  素质 1、对待教育事业:热爱并献身于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热爱教师集体,团结互助育人 4、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2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3、4是教师应有的基本态度和要求。

17 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教师工作的生理基础与前提;
心理:注意力集中,分配力好;观察力强,富有创造力;有逻辑性强的思维能力;意志坚强,豁达开朗,仔细认真等。

18 教师的各种基本素质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统一于教师身上。

19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任务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学生情况复杂; 1、教师劳动对象是人,具有复杂性、 创造性的特点;
因材施教; 对教育原则、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创造性的运用校内外的环境; 教育机智

20 2、教师劳动手段是“言传身教”,示范性较强;
3、教师劳动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4、教师劳动具有空间上的广延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

21 1、你认为一个现代中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算合格?
思考题 1、你认为一个现代中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算合格? 2、结合实际,说明当今教师的地位。 3、简述教师的智能结构。 4、你认为如何促进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 5、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22 第二节 学生 学生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 学生特征:学生个体“存在”的特征;

23 一、学生的本质特征 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能动性) 包括: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 创造性、自我意识性
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身体与心理、 速度与广度、深度

24 二、学生的地位 学生的社会地位:P138第2段——合法权利 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并依法享受各项社会权利;
学生的教育地位: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关系:社会地位是教育地位的基础和依据 教育地位是社会地位的具体化

25 1、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教育万能论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不同的个体发展观 1、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教育万能论 2、三因素论——遗传、环境、教育 3、二因素论——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4、多因素论与综合因素论

26 5、 二层次三因素论  可能性因素 现实性因素 ————活动 遗传因素 先天 因素 成熟机制 个体自身条件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 环境 后天
5、 二层次三因素论 遗传因素 先天 因素 成熟机制 个体自身条件 可能性因素 后天 因素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 环境 现实性因素 ————活动

27 (二)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8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9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制约作用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人的社会实践对人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1)对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但也作出一定的限制 (2)环境对人作用的大小与环境本身的性质、变化相关,也与个体发展水平相关; (3)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积极)、反(消极)之分

30 3、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1)涵义:“主导”主要是指方向上引导,帮助个体对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作出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原因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1 学校教育的目标应符合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水平以及所在国家的现有发展水平,使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能取得正向的一致。
(3)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A、 学校教育的目标应符合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水平以及所在国家的现有发展水平,使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能取得正向的一致。

32 学校教育应与社会其他教育在对受教育者要求上取得谐调,以最有效地利用学校周围及其相关的其他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尤其要利用能对学校教育起补充作用的因素。

33 B 、从学校教育内环境的角度看,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为人的发展提供各种物质条件是不够的,学校应精心设计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各种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活动实现发展,教育者则通过活动指导,影响受教育者的发展。

34 a、学校内部的条件 物质条件——可能 ; 教师队伍——合理的梯队和智能结构 教育管理是有力的保证; b、教师、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取得家庭的配合;

35 C、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方面,应把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识别、控制、利用环境的能力作为根本性任务,并贯彻到教育的一切阶段和一切活动中去。

36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非常复杂,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它们之间性质的差异、力量的强弱、不同的组合不断地发生变化,致使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色。 应以系统论的观点,从动态上来研究和把握各因素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37

38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学生个体心理上的需求,是引起主观能动性的源泉。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 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39 四、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但也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连续性;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40 不均衡性——教育要适时和抓住“关键期” 稳定性与可变性——教育内容和方法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根据时代、地域、文化的不同,要不断革新内容与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整体性——教学要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41 五、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生理成熟期提前 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用化; 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增多;

42 第二节 思考题 结合自身学习的体会,谈谈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应是什么? 举例说明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措施。
第二节 思考题 结合自身学习的体会,谈谈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应是什么? 举例说明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措施。 结合实际,说明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简述正确的学生观

43 实例分析 1、在印度森林里,先后发现几个从小被母狼刁去并由狼哺育长大的小孩,当他们被抓回到人类社会后,经几年特殊训练,他们只能发出简单音节,不会说话,能直立行走,但不能发育成正常儿童.(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要素,来说明这一现象) 答案

44 2、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答案

45 3、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被认为智力低下,但剑桥的博物学者汉斯罗在与达尔文的交往中发现他有很强的观察力,于是亲自推荐他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参加贝格尔舰的考察航行,后来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答案

46 1、答案: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是辩证统一的
(1)三者缺一不可,只有遗传得来的可能性,而无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或者只有环境和教育而无遗传得来的前提,人的心理均无从得到发展. (2)在一定的遗传条件下,环境和教育在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决定了人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47 (3)人接受教育和环境影响的过程是能动的过程,因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因而三者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统一整体,各自独立又密切联系,不能孤立的分析每一个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的作用.

48 2、答案:(提示) 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49 1.这是宋代王安石的一篇关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文章。讲述了“神童”方仲永因家长“不使学”而最终并没有成材的故事。 2.方仲永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离开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教育,这种可能性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发展。方仲永五岁时,已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谓天资聪慧,但因其父只知“日扳仲永环遏于人”却“不使学”,致使方仲永十二三岁已“不能称前人之闻”,二十来岁已“泯然众人矣”。 3.方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的经历说明,良好的先天素质是智力超常的前提,优良的环境与精心的教育者是儿童超常发展的主要原因。

50 3、答案:(提示) 达尔文大器晚成的事例,说明儿童时代智力表现迟钝的人,只要在后天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下,也是可以有成就的。先天的遗传素质仅是给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51 第三节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师生关系的类型及其调节 理想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52 一、师生关系教育中的作用 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 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

53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及其调节 (一)师生关系的类型
以年青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代际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授受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 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 (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 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个性关系)

54 关 系 社会关系是一种背景关系,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强硬性特点; 教育关系是基本关系,服务于其他关系;
心理关系是教育关系的基础与深化,常以内隐、感性的方式反映并影响其他关系,具有情景性、弥散性特点

55 (二)师生关系的调节 师生关系的社会调节 师生关系的学校调节 师生关系的教师调节

56 三 、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它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以共产主义道德为指导,以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为特征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形成于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直接交往。有赖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干部的共同努力,最主要的是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思想品德和教育能力。

57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智慧、人格因素 学生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 课堂的组织环境

58 (二)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民主配合,和谐亲密 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59 教学相长 出自《礼记·学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解释:?

60 教学相长 教可以促进学 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 学生也可以超过先生

61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完整的人、独特性、与成人有巨大差异;独立意义的人:客观存在、学习主体、责权主体)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62 思考题 试述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什么是师生关系?试说明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结合实际,说明如何构建民主平等的协调的师生关系?


Download ppt "第四章 教师和学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