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灵
2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灵 一、教育的困惑——学生为啥越来越难教 二、现代教育的班主任角色内涵和角色定位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四、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五、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特点 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七、班主任如何通过班级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
一、教育的困惑——学生为啥越来越难教 1.案例:一位新教师的独白
当我刚刚从师范毕业走入学校开始执教时,我感到兴奋和自豪,我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领路人,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喜欢学习,探索和发现。可是事实却让我非常失望!我现在是如此讨厌我的工作;我的学生常常不听我的管教,很多学生厌学,不守纪律,说慌,打架,漏交作业,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学校只要求我们班考出成绩,不关心我们班同学的具体情况。我简直看不出这样一辈子当教师有什么意思。
4
2.学生“难教”的表现与原因 对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表现: 经常违规,违纪 攻击别人 伤害自己……
原因:时代发展了,学生变化了,而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仍然没有变化。 对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
二、现代教育的班主任角色内涵和角色定位 (一)班主任角色内涵 班主任这一教育角色,是伴随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现代教育提出了培养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目标,班主任则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角色。
6
现代教育要求班主任的育人工作必须以完整的人为工作对象,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以及促进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工作目标,准确把握21世纪人才的心理健康素质、当今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个性化德育工作的艺术,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职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
(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之一,应该是三种角色的集合: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心理辅导员角色。
班主任与教师的个性品质,有较多相似,与心理辅导员的个性品质相对有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同一个班主任对应着同一个群体。 班主任如何恰到好处地扮演每种角色,做到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仍是个问题。
8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管理者角色与心理辅导员角色的冲突问题。
比如,有些班主任遇到班里的某个学生违犯校规的事情,常常出于维护班级名誉,给以较严厉的批评,但这样可能忽视心理问题的疏导。
9
其实角色冲突的矛盾隐含着角色互补的统一。认真分析角色冲突的原因,理论上还是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着眼点和方法论问题。
德育旨在塑造完美的品德,心育旨在塑造完美的人格; 德育是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心育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德育的核心是人生观问题,心育的核心是发展问题。
10
继教师角色和管理者角色之后又提出一个心理辅导员角色,就是要为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找到一个科学的解决途径。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
11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一)教育观念 (二)知识经验 (三)心理素质
12
(一)教育观念 首先,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上看,目前最大的误区在于: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现在学生心理不健康,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3
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不仅是青少年阶段,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危机”和需要完成的发展任务,这些“危机”得到顺利解决,就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如果没有解决这些“危机”或没有完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个体的心理发展就会出现迟滞或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14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是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从工作内容上看,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建设、管理和培养优秀班集体,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班集体活动,渗透以德育为主导,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智育为主干,以体育和美育为双翼的教育。
15
最后,从角色定位上看,班主任不仅是班级里的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心理保健医生”以及行动的示范者和榜样。
16
(二)知识经验 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是班主任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17
通过学习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班主任一方面可以更系统、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使班主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还为开展教育科研和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8
同时,具有丰富的班、团队活动和班级管理经验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长处,但班主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次上,必须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反思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19
(三)心理素质 首先,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难免也会出现问题。
20
我们在呼吁社会对教师多一些理解和多一份关爱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教师自身的修养和自我调节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自我调节,改善心理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21
其次,班主任坚定的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的核心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即“师魂”。 如果教师没有对教育事业和对自己学生的爱,只能称其为“孩子王”、“教书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更谈不上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2
再次,班主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力。
一名优秀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师德”。 有了这些,才能矢志不移,克服困难,完成所肩负的教育使命。
23
最后,班主任的人格特征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除了要具备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应具备适合自己职业的独特的人格特征。比如;热忱关怀、真诚坦率、胸怀宽阔、作风民主、客观公正、自信自强、耐心自制、坚韧果断、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成就取向的人格和人际取向的人格以及魅力和组织才能等等。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正确的自我意识。
24
四、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班主任要深刻认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如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塑性、个别差异性等,特别要深刻认识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由于性成熟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 要及早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可能产生的问题。
25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的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愉快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具有以下特点:自尊、自强、自爱、自知、自持、自制。
26
(1)学习问题 (二)学生心理偏差的几种表现 学习问题所占比例在学生中为各类问题之首。
学习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是学习焦虑、学习疲劳、厌学症、学习困难和考试焦虑等。
27
(2)家庭关系问题 家庭关系方面的问题属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较恒定的因素之一,问题集中在与父母关系紧张、对父母有内疚心理、单亲家庭子女的特殊问题三个方面。
28
(3)人际交往问题 现在有些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交往能力,如事事处处以“我”为中心,对人苛求,好嫉妒,爱猜忌别人;拉帮结伙,攻击他人;胆小羞怯,不善与人沟通等等。 这些不当方式都会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及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中学生的交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同学相处、朋友相处、早恋等。
29
(三)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评价 思考: 问题发生率:比例有多大? 问题的表现: 是障碍问题?还是 发展问题? 问题的原因:
是障碍问题?还是 发展问题? 问题的原因: 是指向学生?还是 指向环境?
30
1.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①王极盛教授的调查结果: 强迫现象:33.2% 偏执多疑:24.8% 敌对: 23.1% 人际关系敏感:31.4%
强迫现象:33.2% 偏执多疑:24.8% 敌对: 23.1% 人际关系敏感:31.4% 抑郁:32.6% 学习压力感:36.6% 焦虑:28.6% 适应不良:34.6% 情绪不稳定:35.7% 心理不平衡:33.4%
31
问题思考: ②王卫红,赵淑兰的调查结果: 如何看待心理测验的结果? 冲动倾向:20.9% 对人焦虑:19.5%
冲动倾向:20.9% 对人焦虑:19.5% 恐怖倾向:18.5% 身体症状:12.8% 学习焦虑:11.9% 过敏倾向:11.8% 自责倾向:8.8% 孤独倾向:3.1% 问题思考: 如何看待心理测验的结果?
32
2.学生心理问题的分类 ①心理成长问题: 人格系统健康正常,因发挥自身的潜能而产生的问题; ②心理失调(适应)问题:
人格系统健康正常/基本正常,因遭受挫折难发自控调节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33
③心理障碍问题: 因人格有缺陷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分为近常态(焦虑,孤独)与近病态(各种神经官能症与人格障碍) ④心理变态问题: 因人格严重病变而引发的精神分裂症。
34
3.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①人际关系紧张: 师生关系问题/ 亲子关系问题/ 同伴(同学)关系问题/ 异性交往关系问题;
35
②学习方面的问题: 学习压力过大 厌学问题 (中学生厌学者占34.3%) 学习困难问题 (学习基础差的中学生占40%) 学习障碍问题
36
③自我方面的问题: 自我评价发生偏差/ 自我体验发生错误/ 自我控制能力差。
37
4.学生心理问题的起因 ①外部环境原因 社会消极影响 如社会不良风气/“一切向钱看”/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内容等
学校教育的不当(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引起) 不良的家庭教育
38
②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断乳期”。 “心理断乳期”的心理特点: 身体发育逐步成熟与心理发育不成熟产生了矛盾。 主要表现:
“成人感”的产生。
39
对自我形象的关注/渴望得到成人的待遇/对成人的模仿等。
闭锁性与孤独感。 逆反心理。 表现为想摆脱家庭,学校的束缚,摆脱成人的管教,以不赞同,不合作甚至敌视的态度对待师长,故意反抗他们。
40
5.儿童成长的压力(少年阶段12岁以上) 儿童压力主要表现: 儿童压力主要来源:功课+期望+人际关系。
①独立的压力:这是成长的必经阶段,面对转变的适应亦可产生压力。 ②人际关系的压力:如何融入朋友圈子中,被朋友接纳,满足朋友对自己的要求。 ③与父母沟通的压力:追求独立却得到父母的理解,两代人的矛盾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41
6. 对学生心理问题评价的小结 目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估计普遍偏高。 我们认为:
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心理成长与心理适应问题,少部分学生有心理障碍问题,极少学生有心理变态的问题。 学生心理问题与其成长压力过大有关,是外因与内因作用的结果。
42
五、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特点
(一)内容 ①学习指导。 消除学习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这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43
②生活指导。 班主任应从帮助学生合理安排业余时间,从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入手,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让学生的生活远离阴影,远离低级趣味,充满生机和充满希望。
44
③人际关系指导。 班主任应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态度、人际知觉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避免和改善人际冲突、自我封闭、自卑、孤僻等不良的人际关系。 另外,人际关系指导还应包括青春期指导。班主任进行青春期指导,重点应放在异性交往和性教育方面。
45
④人格塑造。 人格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一般来讲,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有慷慨、积极、坦率、大胆、诚实、有原则性、意志坚强等。 班主任应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46
⑤升学指导。 班主任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并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
同时,对那些升学不如意的学生也不能灰心,应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对策,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健康地走向未来。
47
(二)方法 ①活动法。 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各项活动,通过体验和调整,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包括游戏、学习、劳动和社会交往等,这是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班主任工作中,活动法可以采用结合班、团队活动和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同时进行,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48
②讨论法。 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讨的方法。一般的程序为:先确定讨论题目;查阅和整理有关资料;准备发言提纲;论证或辩论;最后由教师或学生代表总结发言。讨论法对学生的智力和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讨论法可以采用班级讨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49
③讲授法。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根据讲授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可分为讲解、讲述、讲读和讲演四种方式。
讲授法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教学方法,是其它方法的基础。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采用专题报告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0
④咨询法。 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包括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书信、电话、宣传、现场咨询等。咨询者应注意掌握交友性和保密性原则,预防性和疏导性原则,教育性和整体性原则。 对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用个别咨询或团体咨询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51
⑤测量法。 借助于测验或量表对某一心理品质做出数量的描述。测量法包括:智力测验、态度测验、性格测验、能力测验等等。
通过测量,一方面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另一方面班主任也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52
(三)特点 1、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 心理辅导可以分为发展性心理辅导和补救性心理辅导。 发展性心理辅导是指施教于未然,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面临的矛盾和个别差异进行心理辅导,促使其心理矛盾有效解决、心理潜能充分发挥、个性品质和谐发展。
53
补救性心理辅导是施教于已然,由心理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疏导,乃至对有关的心理障碍进行诊断和矫治。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就是发展性心理辅导。
54
2、在自然情境下的过程展开 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辅导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与当事人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自我了解、自我适应,从而能够自我独立和发展。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的这种关系是在平时就需要建立的。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是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员角色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
55
班主任可以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来进行心理辅导,不过,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这一条件,在教育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境界。
56
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57
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
优秀的心理辅导班主任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情操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等。
58
班主任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
如果班主任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为此,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否则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
59
2、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1)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60
(2)在环境布置中渗透心育 班主任在布置教师环境时,可贴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和条幅,如:爱卫生、讲文明、爱学习的名人佳句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室里的黑板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61
如:每期的黑板报都留下一个板块开辟一个栏目—— “奇思异想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下来,把它贴在“奇思异想角”里,然后动员全班的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每周评出最佳解答员。 这一过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智慧的火花经常在这一小小的板块闪现。
62
3、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
63
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所以,同学之间彼此了解、彼此理解。
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
64
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加以适当的引导,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
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65
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但同时必须注意,避免揭露学生隐私,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66
4、在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时,着重学生心理层次的分析。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发展性的问题,在处理学生的矛盾时,就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对与错就行了,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你当时是怎么想?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在自悟中慢慢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
67
5、个案研究 在心理健康课上的辅导,往往是一种团体的辅导,而对于一些非常突出的个体,单单进行团体的辅导还是非常不够的,这时,就需要对个体进行比较系统的辅导,这时个案的研究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68
6、心理学常识讲座 将心理学常识引进中学课堂,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积极的意义。
但要注意讲座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把讲座当作学校集体辅导的主要形式,只能是集体辅导的一种补充形式。
69
七、班主任如何通过班级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 班级心理辅导的内容 班级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 班级心理辅导的途径 班级心理辅导的方法
70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几个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员已无法满足学校上千名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是通过班级来开展的;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最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班主任进行的常规工作,为班级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了时间保证。 班主任与家长和科任老师的联系,为整合心理教育力量提供了便利条件;
71
(二)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72
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是: 增进心理健康 优化心理素质 开发心理潜能
73
(三)班级心理辅导的内容 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 人格塑造教育 智能开发教育 人际交往教育与积极适应教育 正当竞争教育与承受挫折教育
情绪调控教育与自律自理教育 性心理卫生教育 升学与应试教育
74
(四)班级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 以了解学生为前提 以建立关系为重点 以全体学生为对象 以班级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助人自助为策略
75
1. 以了解学生为前提 ①要全面地了解学生。 ②要正确地研究学生。 (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辨证的观点)
③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与行为的了解程度
76
加德纳“多重智力发展理论” 每一位学生都在某一个领域天生比较欠缺,但在另一个领域很有天赋。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彼此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个体间智力的差异。 他把人的智力分成七种类型:有内省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身体动作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而每一种智能都有其独特的外在表现。 每一位学生都在某一个领域天生比较欠缺,但在另一个领域很有天赋。
77
④研究学生的基本理念 要变评价式的学生观为移情式学生观。 评价性学生观: 教师采用自己的参照标准,去了解,评价,奖励和惩罚学生。
移情性学生观: 教师暂时放弃自己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地,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感受。
78
⑤研究学生的基本观点 全面的观点:既看到学生的优点,又看到学生的缺点。人无完人,不要苛求学生。(加德纳“多重智力发展理论”)
发展的观点: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可塑性大。今天的缺点可以变成明天的优点,今天的优点也可能变成明天的缺点。 辩证的观点:既看到学生行为结果,同时又看到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与原因。
79
⑥青少年不良行为背后的动机 引起注意。主动型:恶作剧/顽皮/打扮出位 追求权力。主动型:反抗/不服从/有敌意/顶嘴
被动型:爱哭/无精打采/不爱表现 追求权力。主动型:反抗/不服从/有敌意/顶嘴 被动型:固执/倔强/懒惰 寻求报复。主动型:侮辱/攻击伤害他人/偷窃 被动型:用怨恨的眼光看待人 自暴自弃。主动型:不守常规,专做刺激性强的事 被动型:轻易放弃,自愿放弃,甘心落后
80
2. 以建立关系为重点 师生关系调查报告 建立关系从“沟通”开始 理论依据:人本主义理论 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技巧: 尊重 同感
无条件积极关注
81
①以建立关系为重点——师生关系调查报告之一
教师问卷: 89.3%教师表示应当尽一切可能帮助关心每一个学生; 60.4%的教师表示真心诚意地与学生交朋友; 69.8%的教师表示与学生在一起“很愉快”或“有愉快的感觉”
82
②以建立关系为重点——师生关系调查报告之二
学生问卷: 25%认为老师只喜欢少数同学; 85.6% 认为老师很少参加他们的课余活动或游戏; 61%认为老师与学生接触不多或很少接触; 50.7%认为教师对自己了解不多; 48.8%认为老师有讽刺挖苦的行为; 13.6%认为老师不高兴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18.3%认为老师没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3
③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关系要从沟通开始。
一项研究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有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 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与学生沟通;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向学生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 “沟通”是平等的,“沟通”是双向的。
84
案例:一张广告牌 下面二幅画面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校a:校园里草坪上立有“不准践踏草地!”的小牌子,可旁边赫然有脚印串串;在立有“不准乱扔杂物”的小牌子下依然杂物横行…… 学校b:校园里的草坪葱绿如茵,人们不由自主地欲抬腿踏入,摹然发现一精致小牌,上面写道:“已有曲径通幽,何必另僻蹊径。”于是,欲入境者略有所思,改变了主意。
85
A. 教师常见的三种沟通方式 一是解决式: 指教师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来调整其行为: 作为一个学生他: “应该”怎么做, “最好”怎么做,
“必须”怎么做, “可以”怎么做。
86
具体方式有: 命令,指挥,控制。“不许你谈恋爱了,去把学习搞好” 警告,威胁。“如果你这次不交作业,我就要罚你……” 训诫,说教。“你应该很清楚中学生不能染头发”
87
分析: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快速解决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缺点是频繁使用后会失效。
教导。“书是用来念的,不是用来乱涂乱画的” 忠告。“考试的时候要先做容易的题目,再做难的题目” 分析: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快速解决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缺点是频繁使用后会失效。
88
二是贬抑式: 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贬低学生的人格。 责备,不以为然。“你总是在班上捣乱!” 中伤,归类。“你今天的举止像动物一样!”
89
分析: 这种方式明显贬抑学生,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由于学生无法明白教师对他问题的感受,也就不会改变原先的行为或心态。
揭露,分析。“你这样大声叫嚷是为了出风头!” 分析: 这种方式明显贬抑学生,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由于学生无法明白教师对他问题的感受,也就不会改变原先的行为或心态。
90
三是迂回式: 不直接指出学生的问题,而是通过旁敲的方式暗示学生。另还包括逗趣,戏弄等语意。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我在教一个猴子班”
91
分析: 学生经常会不明白这些言外之意,有时候即使明白,也会认为“老师太做作”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你的脚发出的声音比你的嘴中读书的声音还要好听一些” 分析: 学生经常会不明白这些言外之意,有时候即使明白,也会认为“老师太做作”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92
B. 有效沟通的方式 变 “你向信息” 为 “我向信息”
93
“你向信息”例句: “你”不可以这样做!(命令) “你”应该更懂事。(训诫) “你”照我的话去做!(提供办法,命令)
“你”的行为像个小孩子!(中伤) “你”最好安静,否则……(警告) “你”以为你是爱因斯坦啊!(讽刺) 分析:上述语言为不接受语言,会损坏双方的关系。
94
“我向信息”的表达: 教师对学生说的话是有关他对学生行为的感觉,以及这个行为对他的实质的影响,这样的信息叫“我向信息”。
“我向信息”使学生把老师当作一个真实的常人来看,促使学生反省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95
发送“我向信息”的原则——准确地表达内心感受。
教师对学生不可接受的行为,用非责备,非判断的口吻来叙述,这样的语言表达是以“我……”开头。
96
“我向信息”例句: “当我带的班被其它教师认为是一个没有好纪律的班级时……” “当我发现地上满是纸屑的时候……” “你们的行为让我觉得……”
“当你不把门锁上的时候,我担心大家的东西会失窃……”
97
④理论依据:人本主义理论 主要理论观点 a.人是理性的,独立的。 b.如果在尊重和信任的气氛中,人都能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发展和改变自己。
98
c.辅导员的责任是为当事人提供建设性的充满真诚,尊重,信任的人际关系。
d.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核心在于辅导员的态度:同感,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
99
⑤同感 同感包括三个要素: 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 了解导致此情形的因素/ 将自己的感受表达给对方。 它包括理性与感情两部分。
100
同感不等于了解。了解是以个人的,主观的参照标准去看事物。
同感不等于同情。同情是“局外人”,交往双方的地位是有高低,感受程度也不同。 同感不等于认同与赞成当事人的行为与看法。
101
⑥真诚 真诚是指带领者要表现出开放的,诚实的态度,敢于分析自己,表达自己。
真诚不等于什么都可以随便说。带领者的所感所想如果不经分辨就直言不讳,有时会伤害他人,破坏辅导关系。 真诚不等于容许自己完全自由地表达。如果对当事人成长无利,就不必将所有的思想与感受与成员分享。
102
⑦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无条件地关怀,尊重与接纳。 无条件积极关注包括身体的关注与心理的关注两方面。
无条件积极关注并不决定于当事人的行为。 无条件积极关注不等于必须同意当事人的不良行为。 无条件积极关注不等于带领者要放弃自己的价值观。
103
3. 以全体学生为对象 ①既要关注学生普遍性的问题,又要关注学生特殊性的问题。 ②要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
104
a.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性质的识别水平 学生厌学: 31.25%差生 15.62思想问题 9.3%模糊地视为心理问题 退缩行为:
6.25%不算问题 93.75%性格内向,但不严重 自我中心: 18.75%不算问题 攻击行为: 34.27%道德品质差点儿
105
b.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识别易产生的误区: 重视品德问题行为,忽视心理问题行为; 重视行为问题,忽视人格问题;
重视外在原因,轻视内在原因及作用机制。
106
4. 以班级活动为主要形式 活动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人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
107
5. 以助人自助为策略 问题辨析: 辅导就是给学生一些意见与建议。 辅导就是为学生解决问题。 教导与辅导有什么不同。
108
①心理辅导的实质 陈龙安(台湾):学校心理咨询 不是说教,是聆听; 不是训诫,是接纳; 不是教导,是引导; 不是控制,是参与;
不是侦讯,是了解; 不是遏止,是疏导; 不是做作,是真诚; 不是解答,是领悟; 不是解决问题,是协助成长; 不是表面服从,是内心转变。
109
②辅导案例分析 “今天我找你来是要和你讨论你这次考试失误的事情。经过我对你的试卷的分析,我发现你存在的问题是粗心。你说是吗?记住:下次考试要专心!好,我的话讲完了,你可以回去了!你回去要好好想想我的话!”
110
“不许你谈恋爱了,去把学习搞好!” “如果你再这样下去的话,我就要对你采取一系列措施了!”,“如果你再不改,我就打电话给你家长,叫你的家长来见我!” “你以为你很聪明吗 不要自认为你懂得很多了!” “你应该…”,“你必须…”,“如果…,你就会…”
111
聆听: 聆听是否表达了你的专注; 是否全部听懂表达人的话语; 是否观察表达人的非口语行为; 是否给予适当而简短的反应;
112
(五)班级心理辅导的途径 开展班级心理辅导主要是结合常规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 班级活动,班会课,班风建设,个别谈话,操行评定,优化环境等;
培育良好班级——班级团体辅导; 进行个别教育——个别辅导 优化教育环境
113
(六)班级心理辅导的方法 价值澄清法; 理性治疗法; 行为改变法; 现实治疗法; 个案研究法;
114
(七)总结 1.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是最适宜的角色;
2.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很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借鉴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方法,结合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尤其是上好班会课)来进行。 3.教育从“沟通”开始。
115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灵 一、教育的困惑——学生为啥越来越难教 二、现代教育的班主任角色内涵和角色定位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四、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五、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特点 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七、班主任如何通过班级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16
班主任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和恒心!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灵!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