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班級:車輛三甲 學號: 姓名:朱偉翔 指導老師:吳宗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班級:車輛三甲 學號: 姓名:朱偉翔 指導老師:吳宗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班級:車輛三甲 學號:49815018 姓名:朱偉翔 指導老師:吳宗霖
MAZDA車廠歷史與現況車廠 班級:車輛三甲 學號: 姓名:朱偉翔 指導老師:吳宗霖

2 目錄 前言 Mazda車廠發展歷史 馬自達品牌介紹 Mazda轉子引擎 轉子引擎的優缺點 Mazda現有生產的車輛 Mazda未來的趨勢
結論 參考資料

3 前言 ■ Zoom-Zoom動感精神結合日本精緻文化 形之美(Stylish)、心之緻(Insightful)或力之躍(Spirited),
MAZDA順應日本原廠的品牌策略與產品的設計概念, 將逐步導入「Zoom-Zoom」品牌設計哲學並與日式精緻人文精神相結合。 而MAZDA所重視的日本人文精神及人與車之間的互動情感,發揮於產品設計上, 讓汽車不再只是冷漠的交通工具,而是富涵人性、展現自我風格的新表徵, 在全新的品牌設計概念之下,MAZDA全車系添加了MAZDA獨有的日式風格與特質, 而各車款除了擁有獨特的外型設計與穩定精準的底盤剛性

4 Mazda車廠發展歷史 公司名稱由來 公司名稱取自於其創辦人松田重次郎之姓氏「松田」(日文發音為Ma Tsu Da),以片假名形式「マツダ 」來作為車廠名稱。起初公司名稱為東洋軟木工業有限公司((日文)東洋コルク工業株式會社),1927年更名為東洋工業有限公司((日文)東洋工業株式會社),1984年再更改為現行的馬自達汽車公司((日文)マツダ株式會社)。 英文商標名稱「MAZDA」乃「松田」的日文發音變體,Mazda也是古波斯拜火教光明之神Ahura Mazdā的名字,Mazda先前的商標圖形即有火焰之意。不過,可能出於商業考量,這個「松田」的漢字名稱並未被任何華文地區的子公司或代理商採用,反而直接音譯成馬自達(中國、臺灣)或萬事得(香港)。

5 發展概要東洋軟木工業有限公司((日文)東洋コルク工業株式會社)時期之主要產品為用於保溫熱水瓶的軟木、冰箱零組件等,1927年後的東洋工業有限公司((日文)東洋工業株式會社)時期則開始製造鑿岩機、機床與三輪卡車MAZDA號等產品。1960年代起跨足四輪乘用轎車之領域,陸續推出四輪乘用車R360 Coupe、Carol 360、Familia等車款。1961年2月與德國NSU車廠(現奧迪公司的前身)簽約取得汪克爾引擎的技術,並推出許多轉子引擎量產車。但因執著於該種引擎的研究發展,投入過多金錢與人力,曾一度遭遇經營困難。 1970年代前期全球發生石油危機時,因推出的車款大多搭載油耗表現較差的轉子引擎,銷售成績一蹶不振,一度陷入經營危機。幸虧其主要往來銀行住友銀行(現為三井住友銀行)全力支援才得以脫困。因此,現在三井住友銀行的公司用車大多是馬自達。

6 Autorama:主要經營福特汽車車款 結果這種多頭馬車式的行銷策略卻招致失敗,陷入第二度經營危機。後來該公司整合這種多品牌策略,改以單一「MAZDA」品牌作行銷,接著整合國內的銷售商通路,目前僅保留Mazda、Ẽfini、Autozam等三個通路名稱,至2009年12月31日止旗下合計共270家地區經銷商、1,108家展示店[3]。 自2000年以來,該公司加強原本就擅長的運動化外觀設計,並強化操控行駛性能,獲得歐美地區消費者的迴響與好評,這下才擺脫長期以來低迷的銷售量。尤其在2007年,營業額更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的1,585億日圓,同時在福特汽車集團的中小型汽車銷售上締造佳績。不過同年全球爆發金融風暴,連帶迫使汽車市場的規模惡化。為了換得現金週轉,福特出售對馬自達公司的持股,出資比率甚至低於3.5%

7 馬自達品牌介紹 年代 商標 內容 1936年 這是該公司第一個註冊商標,出現在1936年起製造的MAZDA號三輪卡車上。
這是第一個符號化的商標,三層堆疊在一起的「M」除了代表環繞廣島市(總部所在地)的山巒外,另有「Mazda Motor Manufacturer」之涵義。向左右延伸的長度看起來像翅膀,代表速度與靈活性。 1960年–1975年 此商標自1960年發表R360 Coupe起使用,迄1975年為止。 1975年–1991年 在1975至1991年間並沒有正式的企業識別標誌,只使用上面這個形體化的mazda。直到1980年代為止,某些代理商仍使用前述的「m」商標;但稍晚有個藍色方型放在Mazda字樣旁邊的標記常被使用在代理商標誌與公司文件上。

8 1991年–1992年 在1991年開始採用這個具有太陽與火焰的圖騰標誌,代表衷心、熱情。 1992年–1997年 過不久採用這個新商標,為了避免與法國雷諾汽車雷同,把中間的菱形修飾得更圓潤。這個標誌也代表「永恆的火焰」,契合古波斯拜火教光明之神名字的寓意。 1997年迄今 1997年公開重新設計過的企業識別標誌,可以看得出「M」的形象;中間的提與撇也像是飛翔的翅膀。

9 Mazda轉子引擎 馬自達轉子引擎屬於無活塞迴旋式四行程內燃機的其中一種。自1961年2月27日日本東洋工業(現稱馬自達汽車公司)向德國NSU車廠(NSU是組成今日奧迪汽車〔Audi〕的前身之一)和菲力斯·汪克爾簽約取得汪克爾引擎的授權許可以來,即不斷投入人力心血改良開發,並以rotary engine(原文寫作「ロータリーエンジン」,轉子引擎之意,但常略稱為「RE」)稱呼之。 最初汪克爾所發明的汪克爾引擎專利權原是屬於德國NSU車廠擁有,雖然1960年1月19日汪克爾在德國工程師學會(Verein Deutscher Ingenieure,常縮寫成VDI)的會議上向世人公開發表這具無活塞迴轉式引擎的新發明,吸引了包括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德國戴姆勒·賓士(Daimler Benz)和日本豐田(Toyota)等車廠的目光,但經過試驗發現量產實用化的困難度比預期還要高後,他們紛紛打了退堂鼓

10 由於汪克爾引擎的構造獨特,轉子以偏心圓的方式在橢圓形空間裡迴轉。為了讓它的三個面與缸壁之間保有一定的氣密性,其三個端點必須裝設一種由「菱封」(apex seal)與「角封」(corner seal)組成的的立體機構。菱封的作用類似活塞環,內部的彈簧片會配合菱封與缸壁間的空隙伸縮。經過日積月累的偏心圓運轉,菱封對缸壁會造成波狀刮傷,被戲稱為「惡魔的爪痕devil's fingernails」)。換句話說,改善菱封材質的進程儼然為汪克爾引擎的改良發展史。 馬自達最早期的轉子引擎這個研究團隊經過不斷的測試發現,波狀磨痕的間隙與菱封固有震動數值相同,因此他們改變菱封的形狀,在接近頂端處橫向開孔,並在交叉方向另開一縱向孔,稱為交叉孔菱封。實驗證實菱封與缸壁的共振頻率被改變,300小時內不會出現波狀磨痕,總算初步解決這個問題。接著1964年夏天日本碳素公司開發出新碳素材料,馬自達遂以混入碳素的鋁合金材質取代原先的菱封材質。1967年5月上市的Cosmo Sport即採用碳鋁材質製成的菱封,成為世界上第一部將轉子引擎實用化的量產汽車。

11 轉子引擎的優缺點 轉子式引擎之優點 構造簡單、價格低廉,同馬力之引擎配件數僅為V-8引擎之半,因配件少,毛病自然少,保養費用亦相對減低。
因無往復運動機件,引擎運轉極平穩。 沒有局部高溫,冷卻均勻。沒有汽門過熱現象,故可提高壓縮比及使用辛烷值較低的汽油也不易發生爆震,即使發生爆震,對引擎機件的危害也較小。 轉速可以增加,而且轉速愈高性能高。 馬力加大容易,欲使馬力加大,可將引擎尺寸比例加大,或增加轉子數即可解決。 在性能、速度、起步、超車及耐用性方面之潛能,遠優於往復式引擎。

12 轉子式引擎之缺點跟無法普及的原因 耗油率較高,因燃燒時間短,故較不完全,使耗油量稍大(約多10%),但迴轉活塞式引擎使用普通汽油,故在油費方面增加有限。 在起動及低速時,排出大量的碳氫化合物(為一般往復式引擎的二倍),但加速時排出量即減少,且下降率甚為明顯,因廢氣污染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故迴轉式引擎的工作人員都盡力在為減少廢氣排出而努力。一般均裝用熱反應器或觸媒反應器及後燃器,因迴轉式引擎體積小,有足夠空間來安裝這些裝置。此外,迴轉式引擎每個排汽出之廢氣比往復式引擎多,排汽通道短,廢氣不易冷卻,點較為延遲, 使用之空氣汽油混合比較稀等原罘,廢氣溫度較高,故後燃器之使用,對迴轉式引擎極為有利,大部分情況下,不需再進行點火。且獨特的機械結構也造成這類引擎維修不易

13 Mazda現有生產的車輛 引擎性能 型式 1.5L MZR鋁合金引擎 汽門結構 雙凸輪軸16汽門附 S-VT(序列式可變汽門正時系統)
排氣量 (c.c.) 1498 缸徑x 衝程(mm) 78.0x78.4 壓縮比 10.0 : 1 最大馬力 (ps/rpm) 103/6000 最大扭力 (kg-m/rpm) 13.8/4000 油箱容量 (L) 42.8 燃料系統 電子控制多點式燃料噴射系統 油門設計 ETC電子節氣閥 Mazda2

14 引擎性能 型式 MZR前置直列4汽缸 汽門結構 雙凸輪軸16汽門附 S-VT(序列式可變汽門正時系統)/ VIS(可變進氣系統)/ TSCV(渦流控制閥) 排氣量 (c.c.) 缸徑×衝程 (mm) 78.0 x x 83.1 壓縮比 10.0+/-0.2:1 最大馬力 (ps /rpm) 106/ /6500 最大扭力 (kg-m/rpm) 15.0/ /4000 油箱容量 (L) 55 燃料系統 電子控制多點式燃料噴射系統 油門設計 ETC 電子節氣閥 Mazda3 4門

15 Mazda3 5門 引擎性能 型式 MZR前置直列4汽缸 汽門結構 雙凸輪軸16汽門附 S-VT(序列式可變汽門正時系統)/
VIS(可變進氣系統)/ TSCV(渦流控制閥) 排氣量 (c.c.) 缸徑×衝程 (mm) 78.0 x x x 100.0 壓縮比 10.0+/-0.2:1 9.7+/-0.3:1 最大馬力 (ps /rpm) 106/ / /6000 最大扭力 (kg-m/rpm) 15.0/ / /4000 油箱容量 (L) 55 60 燃料系統 電子控制多點式燃料噴射系統 油門設計 ETC 電子節氣閥 Mazda3 5門

16 引擎及制動系統 引擎型式 MZR前置直列4汽缸 汽門結構 雙凸輪軸16汽門附 S-VT (序列式可變汽門正時系統)/ VIS (可變進氣系統) / TSCV (渦流控制閥) 排氣量 (c.c.) 1999 最大馬力 (ps/rpm) 147/6500 最大扭力 (kg-m/rpm) 18.8/4500 缸徑×衝程 (mm) 87.5×83.1 壓縮比 10.0±0.3:1 燃料系統 電腦控制多點式燃料噴射系統 油門設計 ETC電子節氣閥 變速系統 AAS電子控制5速手自排系統 轉向系統 EHPAS電子液壓動力輔助系統 煞車系統 四輪碟煞 前懸吊系統 獨立麥花臣式 後懸吊系統 多連桿式 All New Mazda5

17 型式 橫置式MZR直列4汽缸 汽門結構 雙凸輪軸16汽門附S-VT (序列式可變汽門正時系統) &VIS(可變進氣系統) 排氣量 (c.c.) 缸徑×衝程(mm) 87.5x x100 壓縮比 10.0:1 9.7:1 最大馬力 (ps/rpm) 147/ /6000 最大扭力 (kg-m/rpm) 18.8/ /4000 燃油系統 電子控制多點式燃料噴射系統 油箱容量(L) 64 Mazda6

18 引擎性能 型式 MZR 2.3缸內直噴渦輪增壓 汽門結構 雙凸輪軸16汽門附 S-VT(序列式可變汽門正時系統) 排氣量 (c.c.) 2261 缸徑x 衝程(mm) 87.5x94.0 壓縮比 9.5 ± 0.3:1 最大馬力 KW(ps)/rpm 175(238)/5000 最大扭力 Nm(kg-m)/rpm 350(35.68)/2500 油箱容量 (L) 69 燃油系統 電子控制缸內直噴系統 CX-7

19 引擎性能 型式 V型6缸 汽門結構 雙凸輪軸24汽門附 S-VT(序列式可變汽門正時系統) 排氣量 (c.c.) 3726 缸徑x 衝程(mm) 95.5x86.7 壓縮比 10.3 ± 0.5:1 最大馬力KW(ps) /rpm 204(277)/6250 最大扭力Nm(kg-m)/rpm 367(37.4) / 4250 油箱容量 (L) 76 燃油系統 電子噴射式 CX-9

20 Mazda未來的趨勢 『設計特徵:流動』 馬自達新任全球設計總監勞倫斯-範-登-艾克(Laurens Van Den Acker)評價道:該款車的設計特征可用一個詞來形容,即“流動(Flow)”。他說:“‘Mazda流’概念車型融彙并代表了馬自達全新的車身比例及外觀設計思路,爲馬自達在未來的國際性車展上推出其他相應的新設計車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流’尤其注重光影的細節效果,馬自達下一代車型的全球設計趨勢在它身上可初見端倪”。 馬自達北美公司(Mazda North American Operation)設計總監弗朗茨-馮-霍茲豪森(Franz Von Holzhausen),負責領導着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歐文市的“流”項目設計團隊,他認爲“流”是馬自達“Zoom-Zoom”精神的一種最新诠釋,“我們的設計師從自然界物質的運動中得到靈感,把現實生活中捕捉到的運動、能量和靈動輕盈,演繹成車身上各種曼妙的線條和形态語言,強勁有力卻又自然流暢,挑釁十足同時無比吸引”。

21 『“流”是馬自達“Zoom-Zoom”精神的一種最新诠釋』霍茲豪森先生還將“流”稱作是“概念中的概念”,它着意融彙了全新的車身比例和外觀設計理念,旨在爲將在今後車展推出的概念車提供設計基礎。換而言之,該款車一反傳統的“功能決定外觀”設計模式,在該階段提倡一種“設計先行、工程制造随后”的創新設計思路。『“流”是“概念中的概念”』全球設計總監範-登-艾克随后補充說,“設計重點在于先從遠景着手:‘流’就像是一件建在輪子上的雕塑作品,我們的目标是希望2020年左右的馬自達車型産品將向它看齊。而我們即將在底特律車展上推出的概念車將能夠在未來十年内進入投産,而對于我們目前正在爲日内瓦車展而開發的車型設計,我們則希望能夠在不久的將來即可順利實現量産。 『“流”的設計代表了馬自達未來的車型設計理念』 随着馬自達不斷地在未來的其他車型中繼續發展“流”的設計理念,相信精彩即將不斷呈現。在目前階段,馬自達的車迷們只需親身見證“流”的設計,即可了解馬自達設計團隊面向未來新趨勢所邁出的充滿自信的堅實一步。

22 概念車(風瀨)

23 風籟不僅展現出馬自達優越的未來發展性,也替企業推進替代性可再生燃料。
風籟的3轉子引擎已調整至可運行有力的乙醇(酒精),乙醇汽油的混合物。 目前正在取得令人振奮的進展,在可再生燃料,從目前的混合像E10的(10%乙醇和90%汽油)的研究正在進行的製造乙醇的cellulostic材料,未來可再生汽油的組件,如丁醇,更高層次的酒精是可替代的汽油。 所增加的這些可再生組件提高馬自達的了解和認識這些燃料的工作與公司的技術。 並減少消耗石化和碳氫化合物的排放有害溫室氣體。 乙醇是從穀物如玉米,小麥和大豆,玉米的主要原料,銑削過程轉化為乙醇。 未來發展裡可再生汽油的組成部分包括利用多樣的纖維素生物質原料, 包括農業植物廢料(玉米秸稈,穀物秸稈,甘蔗渣), 工業生產過程中廢物(木屑,紙漿)。

24 結論 我喜歡馬自達的車原因是比起其他車種,它的流線型外型超好看的,而且他的車子的馬力也不差,可惜馬自達的車子都不便宜,希望有一天可以買一輛自己的馬自達

25 參考資料


Download ppt "班級:車輛三甲 學號: 姓名:朱偉翔 指導老師:吳宗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