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網路成癮之 認識與對策 主講人 黃証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網路成癮之 認識與對策 主講人 黃証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網路成癮之 認識與對策 主講人 黃証義

2 網路成癮之認識

3 網路成癮的定義 1996年,美國精神科醫師,Goldberg
首先以「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來形容過度沉迷網 路而形成類行為性成癮的失常行為,也參 照DSM 的病態性賭博症: 同年,Brenner除了以傳統精神病理來看此 成癮行為,更加入對網路虛擬友誼的依賴 或對真實世界人際關係的負面影響。

4 網路的誘因 可以隨時以不同身分重新開始 匿名性可享受不受現實拘束的條件:虛擬 角色 可將規範不允許的慾望展現 累積點數增加自我的能力感
是一種有別現實的自我肯定方式 不用面對面直接溝通 快速累積人氣,形成良好自我感覺 可短暫逃避現實挫折

5 網路成癮的7種症狀 (其中出現三種,且維持12個月以上)
耐受性(持續增加才能滿足) 戒斷現象(停止或減少時會導致焦躁不安、焦慮、 耿耿於懷、幻想、自發性或不自覺打鍵盤的動作) 上網時間頻率超出原本預期 腦中有想要控制上網的想法,確有多次失敗經驗 在網路的使用相關活動上花費相當多時間 因上網減少正常社交或使學業、工作、家庭生活功 能受到影響 已意識到過度使用網路所造成持續或週期的身心、 社交工作的問題,卻仍花大量時間上網

6 劉學奎、王經國、莊海紅(2008)網路成癮的診斷標準(1)
對網路的使用有強烈的渴求與衝動感 減少或停止上網,會出現身體不適、 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 礙等戒斷反應。 (每天6小時以上,非工作學習目的的網 路活動,持續超過3個月)

7 劉學奎、王經國、莊海紅(2008)網路成癮的診斷標準(2)
下述五項至少符合一項: (1)未達滿足感不斷增加使用時間及投入程度 (2)使用網路開始、結束及持續時間難以控制,即使 努力也未成功 (3)固執使用網路不顧其危害性後果即使知道網路使 用的危險也難以停止。 (4)因使用網路而減少或放棄其他興趣、娛樂或社交 活動 (5)將使用網路當作逃避問題或緩解不當情緒的途徑

8 網路成癮的類別 (Young, 1999) 1.網路之性成癮:深受與性有關網頁內容(圖 片、視訊)吸引
2.網路之關係成癮:沈溺網路社群人際關係, 如即時通、MSN、Facebook 3.網路之強迫行為:沈溺網路遊戲、賭博、購 物與交易活動 4.網路之資訊超載:沈溺網路資訊瀏覽與搜尋 5.網路之電腦成癮:沈溺於網路電腦操作活動

9 王智弘(2008)認為Young所提的五 類成癮問題強度不一,但以「網路 強迫行為」中的網路遊戲成癮問題 最為嚴重。而且,實務經驗顯示: 網路成癮者可能橫跨兩類以上的成 癮類型。

10 成癮的成因 生理因素:上網刺激分泌神經性荷爾蒙適應戒斷症狀,可以得 到喜樂或減少不舒服。 心理因素
歸屬需求:擁有社群與人分享並得到他人重視和自我價值 補償作用:逃離現實的壓力與挫折,補償學業及生活中的 挫折感 替代作用:逃離現實社會規範規約束,將壓抑得育望藉由 網路中呈現(打鬥遊戲宣洩憤怒、網路性愛) 認同作用:改變身分投入一個虛擬的世界 生理需求:網路性愛 安全需求:匿名性

11 沈迷網路的負面影響 人際與健康問題 時間管理問題 精神與心理問題 犯罪行為問題 人際:忽略社交、親子疏離、衝突、(隱瞞說謊)
健康:眼睛不適、頭痛、肩膀酸痛、腕肌拉傷、睡眠不 足、 腸胃問題 時間管理問題 影響正常睡眠、學習、工作活動等時間 精神與心理問題 憂鬱、焦慮、失眠、妄想、缺乏現實感 犯罪行為問題 網路霸凌、網路交易詐騙、網路援交/性侵害、網路隱 私權、非法下載等

12 網路成癮的高危險群 人格特質 低自尊、意志力不足、逃避個性、自我封閉、 解決問題能力不足、時間管理有問題、生活無目標 情緒議題
憂鬱、社會焦慮、寂寞孤單、內向性、神經質、 衝動控制困難、注意力缺陷、過動 環境結構 低社會支持(如:單親、獨住) 高教育程度(使用網路能力高) 年輕族群

13 網路成癮自我診斷 (Kimberly Young)
你於網路活動離線後仍不斷回想上網情形 你需要增加上網時間才能得到滿足 你是否無法控制自己上網時間,上了網就停不下來 離線時,是否覺得不安、焦慮、暴躁 你在網路上的時間是否比你自己預估的還要久 你是否因上網使得人際關係、課業、工作陷入困難 你是否曾對家人或醫生隱瞞你的上網程度 你是否利用網路來逃避問題和平復煩躁不安的情緒 若以上問題有超過五題是肯定的,可能需要進一步評估。

14 網路成癮之對策

15 輔導介入的要點 逆向操作 外在阻斷 設定時間限制 列出事情的優先順序 運用提示卡 個人一日活動行程表 利用鬧鐘或定時提醒程式、利用外在活動
先記錄上網習慣,再擬定改變習慣計畫,降低耽溺 外在阻斷 利用鬧鐘或定時提醒程式、利用外在活動 設定時間限制 設定固定上網時間超過立即停止 列出事情的優先順序 運用提示卡 利用便利貼或卡片提醒合理網路使用的優點 個人一日活動行程表

16 個別輔導策略與步驟 (柯志鴻,2009) 瞭解學生目前的網路行為 瞭解學生在虛擬世界的經驗,建立信任關係
使用合適的診斷工具,評估學生網路成癮狀況 與學生討論面臨的問題,喚醒對問題的重視(病識感) 與學生討論對問題的看法,釐清核心問題及內在需求 確認改善方向,如學習或人際挫折、親子衝突 澄清網路成癮的可能原因 評估學生人際互動情形(家庭、學校、外在環境) 評估並排除可能的精神、情緒問題 與學生共同擬定改變計畫(增強改善動機、現實感) 建立改善目標,討論可行策略 利用簡單、具體、可行的實施方式,增加成功經驗

17 網路成癮的六階段處遇模式 王智弘(2007,2008) 1.「覺」──覺察病識感:協助覺察過度使用網路,讓當事人對自 己 的上網行為有「病識感」,知道自己已超時上網 2.「知」──認知潛在問題:上網行為背後必有其動機,過度上 網的行為是當事人潛在心理問題所導致其逃離正常生活的結果。 3.「處」──處理潛在問題:協助當事人面對現實,處理潛在的 心理問題而非沉迷網路以逃避問題。 4.「行」──發展並執行改變計畫:與當事人討論如何改善過度 使用網路行為的行動計畫,並加以執行。配合第三步驟處理潛在 的心理問題,並以其他替代性的正向活動取代上網,以及結合重 要他人的協助以塑造有利的執行計畫環境,則行動計畫的執行率 與成功率將大大增加。 5.「控」──培養自我監控能力:逐步降低上網時間,培養當事 人對時間的敏感度與對自我監控的能力,以期達成諮商目標回歸 正常與和諧的生活之後,能自我監控維持合理上網的效果。 6.「追」──後續的觀察與追蹤:持續觀察當事人網路成癮問題 的改善狀況,追蹤諮商的長期效果,並提供必要的支持與修正以 避免問題復發

18 幾個核心方向與技巧(1) 先釐清上網目的 建立現實的人際關係,強化人際互動技 巧 找資料、找朋友、無聊、娛樂、舒解壓力、緩解 情緒起伏
從一些可接觸的家人、朋友開始,多分享多接觸 安排彼此可以互動的活動:逛街、打球 協助強化交朋友的技巧 傾聽及了解孩子挫折的人際關係

19 幾個核心方向與技巧(2) 提升自我肯定 提升挫折忍受力 他人肯定及自我肯定 學習自我回饋 鼓勵表現自我的優勢 鼓勵進行自我挑戰
學習欣賞過程而非結果 陪著度過挫折感

20 幾個核心方向與技巧(3) 重要他人得適度約束與規範 網路監控之必要 尋求醫師、心理師、學校輔導老師之協助 分享其網路經驗 訂出上網時間、頻率
電腦擺放位置 徹底執行,最困難 網路監控之必要 如果你無法親自執行,可以使用HiNet的上網時間管理系 統 善用各種的網路使用紀錄監控軟體(例如Spector 6.0網路紀 錄監控軟體) 尋求醫師、心理師、學校輔導老師之協助


Download ppt "網路成癮之 認識與對策 主講人 黃証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