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宣傳分析 第一個譯碼與效果理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宣傳分析 第一個譯碼與效果理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宣傳分析 第一個譯碼與效果理論

2 兩次大戰間的宣傳 間隔兩次世界大戰,約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宣傳成為許多著作的主題。 宣傳堪稱是兩種重要傳播研究領域的思想根源:
一、是關於「態度改變」研究 二、是大眾傳播的一般效果研究 「態度改變」研究,是尋找改變人們態度的有效方法,宣傳研究早已提供初步的答案 大眾傳播的一般效果研究,是探求大眾傳播對社會及個人的效果,或這些效果如何產生?

3 甚麼是「宣傳」? 「宣傳」一詞,典出拉丁文the Congregatio de propaganda fide。原意是一六二二年羅馬天主教廷成立的傳道總會。 「宣傳」一開始就帶有「為不真實的概念辯護」的負面意義,ex.伽利略的地動說

4 拉斯威爾的定義 拉斯威爾的定義宣傳如下: 「宣傳一詞純指透過意義符號的意見控制。或者,說的具體一點,是用故事、謠言、報導、圖畫及其他形式的社會傳播控制他人意見」。 十年後,拉斯威爾將此定義修訂為 「就廣義言,宣傳是操控表意符號系統影響他人行為的技術。表意系統包括各種口語、文字、影像或音樂形式」。

5 拉氏的缺失 拉氏的定義可能涵蓋太過廣泛: 拉氏說:「廣告與公關活動都算宣傳」,這樣宣傳似乎牽涉到所有與說服有關的東西。
但是,一般人不把教學活動看成是宣傳。 拉氏缺失的解決: 心理學家布朗(Roger Brown,1958)為解決此問題,將「宣傳」與「說服」做了區分。

6 布朗區分宣傳與說服 「說服」定義:操控符號使他人產生某種行動 「宣傳」定義:
只有當「說服的目標只利於說服者本身,而非符合被說服者的最佳利益」時,這種說服性宣傳才被視為「宣傳」。 沒有一定的標準可以判斷何者是宣傳或說服,完全要視個人的感覺而定。也可以說只有當我們察覺到訊息或行為獨厚傳播者而不利受播者時,這種說服才被視為「宣傳」。

7 宣傳(綜合拉氏及布朗) 廣告(廣告目的是為廣告主謀利) 政治競選宣傳(為使候選人順利當選) 公關活動(為塑造企業最有利的形象)

8 拉氏宣傳四個主要目標 使民眾仇敵恨敵。 保持盟邦的友誼。 與中立者保持友好,可能的話,拉攏中立者,使其加入我方陣營。 瓦解敵方的民心士氣。

9 戰時宣傳 戰時宣傳可溯及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孫子兵法》,但那時人們對宣傳所知有限;規模及效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達到顛峰。
「暴行報導」是戰時宣傳最有效的技術之一,對於激發人民的仇敵意識非常有效。 大部分,這類發揮很大宣傳效果的暴行報導都是捏造的,原因是人們根本未懷疑這些暴行報導的真實性。 戰時的宣傳明顯的不同於一般廣告或說服的目標

10 宣傳教育 二次大戰前夕,「宣傳教育」成為全美關切的主要課題,一部份原因是美國擔心潛在敵人會「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援用美國在一次大戰期間的宣傳手法對付美國。 一九三七年成立的「宣傳分析中心」,用來注意注納粹政權崛起,以及納粹宣傳可能對美國民眾的影響,ex.廣播神父。 宣傳分析中心最有名的著作,可能是李氏夫婦合撰的《宣傳的技藝》。書中列岀七種最常見的宣傳手法。 廣播神父 柯弗林神父,透過全美四十七個廣播網發揮巨大影響力。 聽眾超過三千萬人,閱聽人占有比例遠超過當代許多大眾媒體。 的廣播談話有濃厚的法西斯主義色調。 他所辦的〈社會正義〉雜誌,標榜的是納粹宣傳路線,最後被美國郵政部門抵制。

11 宣傳手法 鬥臭法 粉飾法 挪移法 親民法 佐證法 洗牌法 樂隊花車法

12 鬥臭法 將某事物貼上壞標籤,使人們在未驗證前就排斥它。 鬥臭法經常是試圖轉移大眾注意焦點,打擊對手的可信度,ex.黑函。
鬥臭法常用的污名是「恐怖份子」及「恐怖主義」。某甲眼中的恐怖份子可能是某乙眼中的自由鬥士,端賴個人依目的、批判與投射所貼上不同的標籤。 例證:聯合水果公司抹黑阿班茲政府、 道爾化學公司誹謗女性環保運動者、 美國國會小組針對伊拉克軍隊在科威特暴行的證詞……等。

13 粉飾法 將事物與「嘉言好語」連結在一起,促使一般人輕易地接受或贊同此事物。 應用領域:
商品名稱與促銷:常運用粉飾法,也常在廣告的宣傳詞裡。但有時商品的廣告會流於欺騙。 政治與商業:商業上在宣傳時故意避免使用「舉債」,而粉飾地用「信用」這樣的字眼。 國際關係:在國際關係上,美國曾用「正義行動」粉飾出兵入侵巴拿馬。 商品名稱與促銷:金牌小麥粉、帝國奶油、蠻牛、北海道牛奶糖 天然護髮素、添加DHA與大豆卵磷脂、含天然小麥粉與胡蘿蔔素 政治:法案的定名—工作權法案、平等法案、陽光法案……等,此類名稱在議會中較容易通過,誰會反對「工作權」或 「平等」呢? 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不就意味著它可以挽救當時美國的經濟亂象 商業: 道爾公司在發生醜聞後,耗資六千萬,企圖改善其企業形象,也是屬於粉飾法的應用。 國際關係:1989年,美國政府在“正義行動”的名稱下,出兵入侵巴拿馬,法理是事後的飾非之詞。 2003年,美國以防止恐怖攻擊,維護世界和平為名,對伊拉克展開A-Day攻擊活動,或許也是一種飾非的行為舉動。

14 挪移法 用普遍認可的事物去連結另一事物,使後者易於被人所接受,圖謀「沾光」而非「殃及/株連」的效果。 挪移法常被用在長程而非短期的商品上。
挪移法常借重名人魅力,但這些名人本身,往往是被製造出來的,ex.貝蒂、Qoo。 西爾斯公司在自由女神雕像百年紀念專輯廣告中,附一枚金幣,一面刻自由女神像,另一面則鏤刻“慶祝西爾斯公司邁向新世紀”! J&B的酒類,刻意在廣告中使用耶誕鈴聲(Jingle Bells)字首相仿的品牌名稱,藉力使力。 萬寶路香菸,以粗獷豪邁的牛仔來推銷,令人不自覺的以為抽萬寶路香菸可以展現牛仔般的豪情!

15 挪移法 挪移法的應用實例: 商業:自由女神像紀念廣告所附一枚金幣 音樂:某保險業者以命運交響曲為背景音樂, 畫面中有死神與意外事件做連結
廣告: J&B的酒類、萬寶路香菸

16 佐證法 用人們尊敬或痛恨的人現身說法,以證明某個東西是好是壞。 「佐證」本身往往只是宣傳花招而已。 應用實例:各種廣告請明星、政治人物代言
第四台的名人現身說法 選舉時重要人士的支持

17 親民法 一種傳播者欲取信於受播者,刻意表現「與民同在」形象的宣傳手法。 應用實例: 廣告:使用不如政治用途來的多。
化妝品廣告的模特兒對觀眾說:「別因為我美麗而忌妒我,一早起來,我和你沒什麼兩樣。」 政治:美國總統大選,柯林頓夫婦的造勢活動,以「就是這麼平民化」為宣傳重點。

18 洗牌法 一面倒地美化某個東西,或祇呈現不利證據去醜化某個東西;這些證據可能基於事實,也可能出於虛構。相似於 “報導偏頗”。 應用實例:
電影廣告:常常只引述對其評價正面的影評;被引述的影評雖對某電影確有正面評述,但可能負面批評更多,但電影廣告寧可姑隱此節。 街頭訪問:通常只播出受訪者稱讚此產品的畫面,不會播出未稱讚此產品的訪問鏡頭。 歷史案例:路西塔尼亞號事件、東京灣事件、中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19 新聞控制 許多國家的政府經常干擾透過短波傳送的境外廣播,確保老百信祇知「官方版」的新聞事件,另一方面則對境外資訊施行封鎖、檢查的政策。
應用實例: 俄國鎮壓車臣共和國獨立運動,關閉格洛茲尼地面衛星接收站,阻止車臣電視台對外傳送實況,且威脅干擾電視台傳送訊號。

20 樂隊花車法 宣傳者試圖使我們相信眾人已接受其主張。透過此手法,企圖使人盲從形勢,不由自主「跳上樂隊花車」。 應用實例:
廣告:某除臭劑被說成是「人民的選擇」、軍校招生廣告要人一起「加入從軍的行列吧!」、莉莎蛋糕廣告說「沒有人不喜歡莉莎蛋糕。」、麥當勞、百事可樂……等。 We are family

21 樂隊花車法 戰時宣傳:戰爭中國家需英雄來鼓舞民心士氣;若還未有英雄出現,就隨便挑一個最可能的候選人,並且誇大其愛國英雄事蹟。
ex.二次大戰的凱利上尉、福克島戰爭的安德魯王子。 政府宣傳:毛澤東大力稱讚山西省生產隊是中國自立自強、自給自足的模範

22 宣傳手法的效果 洗牌法的效果 證據:來自學者對單面及雙面訊息的效果實驗。
單面訊息就是利用洗牌法製造的訊息,祇呈現論爭中支持某方的訊息,雙面訊息則是正反兩面併陳。 發現:單面訊息對預存立場與此訊息依治或教育程度低者較有效;而雙面訊息則對預存立場與傳播者觀點不同獲教育程度較高者有效

23 宣傳手法的效果 佐證法的效果 證據:主要來自「來源可信度」研究。 發現:可信度高的消息來源比可信度低的消息來源,更能影響閱聽人的態度。

24 宣傳手法的效果 樂隊花車法的效果 證據:主要來自對團體壓力、順從現象所做的效果實驗。
發現:一般人容易受到團體成員影響,特別是在多數人無異議地反對某人意見的時候。

25 宣傳手法的效果 宣傳手法有其效果,但「祇對某些人有效」,而非對每個人都有效。
宣傳的效果還須視其他因素而定,包括閱聽人本身的特徵、傳播情境的特性等。 納粹宣傳的效果 德國納粹宣傳有德國媒體、強大武力、及秘密警察在後支持,這是之所以在美國無效,而在德國有效的原因 心理學家布朗也說過,由證據顯示宣傳手法「偶爾有效,但並非總是有效」。 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曾說:「如果要有效果,宣傳的背後要有一柄利劍做後盾」

26 子彈理論 大眾媒體效果萬能的想法,也被稱為「子彈理論」,或稱「皮下注射針理論」,或是「刺激反應理論」。
根據子彈理論的說法,閱聽人對媒體訊息毫無招架能力,祇要媒體訊息「命中目標」,一定會有很大的效果。 現在,因為子彈理論過度簡化,媒體訊息對每個人不一定有效,還需視其他因素而定:包括閱聽人的人格特徵及各種傳播情境等 ,但在兩次大戰其間卻是正確的。

27 結語 雖然傳播效果有其侷限,檢視大眾媒體中的內容可以發現,以上宣傳手法已被普遍應用。換個角度說,任何宣傳都是有問題的,卻包裝的煞有其事。所以,對宣傳手法有所認識,有助於人們成為比較好的媒體資訊消費者。


Download ppt "第六章 宣傳分析 第一個譯碼與效果理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