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6年高考 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切入点的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6年高考 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切入点的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6年高考 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切入点的分析

2 一、2016年高考时事政治热点(2015年4月-2016年3月) 1、《中国制造2025》建设工业强国 2、价格机制改革破冰
(一)、经济类热点: 1、《中国制造2025》建设工业强国 2、价格机制改革破冰 3、建立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4、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发布 6、三网融合 7、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8、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9、新食品安全法开始施行 10、央行连续降准降息 11、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发行 12、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

3 13、人民币加入特比提款权货币篮子 14、供给侧改革 15、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举行 16、中韩、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17、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税收体制改革 18、亚投行正式开业 19、“一带一路”战略扎实推进 20、以“新理念”引领发展“新常态” 21、建设长江经济带 22、钢铁、煤炭行业强力去产能 23、中央“一号”文件基础聚焦农业 24、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 2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发展新举措

4 (二)、政治类热点 26、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 27、党内法规建设进一步加强 28、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9、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30、“三严三实”成为党员干部新标杆 31、实行宪法宣誓制度 32、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 33、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34、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35、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36、习近平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 37、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 38、“习马会”---跨越66年的握手 39、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 40、简政放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41、聚焦2016年全国两会

5 (三)、文化类热点 42、土司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3、七大举措振兴戏曲 44、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45、中国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 46、《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发布 47、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48、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49、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50、习近平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 51、科技教育要形成合力,实现新突破 52、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行 53、用爱国主义精神托举伟大梦想 54、国产影视作品佳作不断 55、人类宇宙探索取得新进展 56、开展全民阅读10周年 57、央视猴年春晚折射时代主题 58、聚焦2015年十大流行语

6 (四)、社会类热点 59、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60、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61、“朝阳群众”---城市安全靠大家 62、《居住证暂行条例》施行 63、“天价虾”、“天价鱼”呼唤旅游消费规范 64、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引热议 65、严厉打击网络虚假信息、“网红”现象

7 (五)、生态建设类热点 66、中央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67、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 68、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 69、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

8 报告原文:(“十三五”时期)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
二、“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新经济 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报告原文:(“十三五”时期)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   解读:绿色能源、互联网是新经济重要内容   推动以绿色能源环保、互联网等为重要内容的“新经济”发展,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提升产业和经济竞争力。新经济以“互联网+”这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为代表,它的成长速度超出我们的预料,很好地支撑就业,也帮助服务业加快发展。新经济起来以后,它会为传统的动能改造升级创造条件。

9 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通过创新驱动,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释放,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亮点频出,发展不断加速,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引擎,这些新经济构成的新动能,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持续利好。

10 切入点分析: (1)新经济是指什么? 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IT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是要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的变化,产生的新的东西都可以叫“新经济”。“新经济”不单是指互联网。“新经济”就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涌现出新的增长点。 应该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传感感应技术作为新经济的核心元素等。新经济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即IT革命、全球化、知识经济、智能化打造的新型制造业为一体的,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为特点的一种新经济现象。

11 必要性:是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
(2)为什么要发展新经济? 必要性:是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 重要性: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提升产业和经济竞争力;促进共享经济发展,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解决就业压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也能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创造条件;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 (3)怎么做?(见为什么,略)

12 报告原文:(“十三五”时期)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2、分享经济 支持分享经济让更多人富裕   报告原文:(“十三五”时期)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2016年)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   解读:分享经济让社会协同合作更有效率   出门在网络平台上约辆车,有了闲置房可以网上短租……这些都是分享经济的现实例子,有报告显示,中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目前已经超过5亿人。这种建立在资源共享基础上的崭新模式,运用技术力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了能源消耗,正在迅速渗透到许多领域和细分市场。   分享经济可以让社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社会协同合作更有效率,从而降低大众创业门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业创新活动中来,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活力。

13 3、互联网+政务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让居民少跑腿
  报告原文:(2016年)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解读:“互联网+”进政府体现放管结合    “互联网+”首次加到了政府服务上,说明我国政府职能正向着服务型转变。“互联网+”进政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采集、信息监控等技术手段上的创新创意,信息通过互联网被采集、输送,大大舒缓信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二是“互联网+政府服务”概念,体现了简政放权中放管结合的理念,让政府的服务功能得到提高。 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动简政放权;健全督察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   政府要继续推动简政放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同时,要鼓励改革创新,对于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和试点,要有包容态度,让干部释放更大的工作积极性。

14 报告原文:(2016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4、工匠精神 培育工匠精神提品质创品牌   报告原文:(2016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解读:工匠精神核心是追求技术进步   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业如同一个工匠一样,琢磨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推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业要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如果说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那么一个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主体的企业,就是民族振兴的动力源泉,是国家财富增加的源泉所在。

15 2016、3、29,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今天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对于企业来说,“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要求每一个员工不仅仅只是把工作当作赚钱、谋生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认真、专注、热爱的态度,持有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员工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他一生的职业,也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16 倡导“工匠精神”,首先,是要文化上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让这种文化真正地深入人心。其次,是要在制度的设计上,处处都能体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无论是实体企业,还是产品,都需要将这种“工匠精神”贯穿其中,这样才会让企业、产品,真正具有一种品质。再次,就是让“工匠精神”能够成为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追求,将这种精神作为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这样,在互联网时代,在“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契机下,以重拾“工匠精神”,以极致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出中国制造业“互联网+”的示范标杆,成为一种卓越企业和产品的标识 。

17 5、僵尸企业 采取兼并重组等措施处置僵尸企业
  报告原文:(2016年)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解读:“僵尸企业”哪怕有阵痛也必须摘除    “僵尸企业”是指在财政上严重支不抵债,但还没有启动破产清算程序的企业,他们多存在于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的行业。僵尸企业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负担,哪怕有阵痛,也必须摘除。   “僵尸企业”的处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一方面要考虑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安置,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职工就业、资产重组等问题。僵尸企业的处理,需要多管齐下,采取政策结合、财政金融、银行贷款等多种手段。

18 6、人地钱挂钩 深化户籍改革 健全“人地钱”挂钩
  报告原文:(2016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居住证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要加快覆盖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使他们依法享有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   解读:“人地钱”挂钩加快实现户籍城镇化    “人地钱”挂钩政策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具体政策体现,把用地指标、财政拨款指标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果挂钩,以新的考核机制树立指挥棒,激励和引导地方政府走正确的城镇化道路。   这一政策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更好地理解中央构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图和思想,加快实现户籍城镇化尤其是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进程,扩大劳动力供给和市场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为扩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先决条件。    “人地钱”挂钩有助于在各种保障权益上向实现同等待遇的方向努力。其次,“人地钱”挂钩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统一市场的建立,有助于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公民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19 报告原文:(2016年)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7、容错纠错机制 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给创新者撑腰   报告原文:(2016年)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解读:行政层面存有宽容让干部敢作为   容错、纠错机制就是给予改革者、创新者鼓励和保障,比方说给予企业家一定的市场机制或者政策补偿,让他们有一个兜底的保障,从而敢于改革及创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将这种机制引申到行政层面,从报告中来看,这主要是由于干部队伍中存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或“不敢作为”的情况。这就要求政府在行政层面要存有宽容,建立容错机制,让干部“能作为、敢作为”。

20 8、【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   ●报告原文:(2016年)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   ●解读:简政放权是去年总理力推的一件事。去年总理讲“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政府有权不能任性”,引起大家的共鸣。今年总理又讲,“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表示,我们有13亿具有创造力的勤劳智慧的人民,不能用这些政策把老百姓的手都捆住了。简政放权,就是要放松管制,让老百姓自由自在地创业就业,这样才能够激发市场活力。

21 三、重大时政解读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 1、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所谓“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增长,通常叫做技术进步率,是指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22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有效供给满足优质需求。消费结构升级要求供给结构升级,供给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
2、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实质: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有效供给满足优质需求。消费结构升级要求供给结构升级,供给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 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而需要从供给端着手改革。15年以来央行5 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万亿,但投资依然萎靡。而在消费领域中,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供需错配: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缓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却持续高增长。这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在短期需求,而在中长期供给。

23 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落实的五大 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杠、降成本、补短板。
要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绝不是计划经济,也不是与需求割裂刺激供给,而是要直面以往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地改革,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不断修缮乃至重新架构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的市场主体、产品服务和交易体系。

24 ②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①去产能、去库存,提高投资有效性,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资源有效利用。 ②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③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发展活力。 ④补短板,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增长新动力。

25 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是最为关键的4个“歼灭战”。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4个歼灭战和4条主线 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生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是最为关键的4个“歼灭战”。 供给侧改革应分别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4条主线上推进。 (1)、优化劳动力配置:一是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二是户籍制度改革并发展服务业,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同时也能消化地产库存、稳定就业;三是促进扶贫注重教育,从而提升人力资本。

26 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确权和加速农地流转,从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抑制地产泡沫。
(2)、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 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确权和加速农地流转,从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抑制地产泡沫。 资本要素改革的核心在于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盈利,淘汰落后产能,国企是主要承担者。 (3)、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首先是构建激励机制,提升创新意愿,这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建设和直接融资的发展。 其次是鼓励“两众两创”,提升创新转化,为企业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提升创新转化率。

27 一是通过改革行政体制、反腐、打破垄断、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国企改革,通过合并重组提升绩效,为经济提供动力。
(4)、政府自身落实供给侧改革 一是通过改革行政体制、反腐、打破垄断、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国企改革,通过合并重组提升绩效,为经济提供动力。

28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 从生产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 从收入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引发经济蛋糕的重新分配:减税将导致生产税净额占比下降,加速折旧和产能去化将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占比短期上升、长期趋降,降低成本和产能去化将导致企业营业盈余占比上升,加速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转以及提高人力资本,将导致劳动者报酬上升。

29

30 (1).行业钢铁生产能力已经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但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
6、聚焦“去产能”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1).行业钢铁生产能力已经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但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 (2).电解铝电解铝行业产能已经高达1030万吨,闲置能力260万吨,企业亏损面超过六成。 (3). 汽车“十一五”期末,中国汽车产能可达2000万辆,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以上,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在建能力22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800万辆。 (4).合金现有生产能力2213万吨,企业开工率仅为40%左右 ……

3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取得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已是世界钢铁生产消费出口中心,钢铁工业已成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但随着全球经济低迷和我国进入新常态,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2006年以来,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尤其从2012年开始,粗钢产能利用率持续在合理水平线以下,2015年粗钢产能利用率不足67%。 探究一: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去产能对钢铁行业发展有哪些意义?

32 ①有利于产能利用率趋于合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有利于钢铁产业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扩大市场需求,提高钢铁产业的竞争力; ④有利于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增强赢利能力。

33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去产能,国企承担重要责任。
探究二 结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钢铁产业去产能中,国企承担重要责任的依据? ①国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的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 ③国企承担去产能重要责任有利于国企调结构转方式,提高营运的质量效益,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④有利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产业,保护国家安全、生态环境。

34 探究三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推动钢铁行业“去产能”中该如何作为。
钢铁业的过剩产能怎么去?去哪些?债务怎么办?人员如何安置? 2016年2月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对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画出了清晰的去产能“路线图”。 意见明确加强奖补支持、完善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做好职工安置、盘活土地资源等一系列支持钢铁行业去产能实现脱困的政策措施。五类过剩产能必须依法关停退出: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意见设置了这五条红线,凡是有一项不达标的钢铁产能必须退出。强调了在市场化和行政化并行的去产能路径中通过这些行业标准去产能的关键作用;职工安置被视为去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意见特别要求,对就业困难人员,要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保障基本生活。 探究三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推动钢铁行业“去产能”中该如何作为。

35 探究四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推动钢铁行业“去产能”中该如何作为。
探究四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推动钢铁行业“去产能”中该如何作为。 ①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为人民服务宗旨,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作风推动行业去产能。 ②政府履行好经济职能,加强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制定去产能的行业标准;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做好转型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安置工作,减轻企业尤其是国企的负担。 ③做到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为行业去产能管理、服务的质量水平; ④审慎用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为去产能制定正确的政策; ⑤依法行政,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市场化和行政化并行的手段推动去产能。

36 (二)、十八届五中全会与“五大发展理念”
1、创新发展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2)、发展新空间: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37 (4)、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 3)、发展新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4)、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5)、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6)、构建发展新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改革和发展协调。

38 2、协调发展 (1)、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2)、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

39 3、绿色发展 (1)、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倡导合理消费,反过度包装;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40 4、开放发展 (1)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2)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人民币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维护国际公共安全,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41 5、共享发展 (1)、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政府购买服务,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缩小收入差距,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42 6、与教材知识结合点 经济生活: (1)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 (3)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43 (4)缩小收入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搞好宏观调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市场决定价格。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使价格体现价值,反映供求关系。 (6)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坚持开放发展。

44 政治生活: (1)坚持党的领导。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015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3)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45 文化生活: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全国各地精心组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 (3)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46 生活与哲学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经济新常态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2)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3)坚持联系的观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坚持全面的观点。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47 (6)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深化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建议制定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既着眼于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国防建设和党的建设,又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 (5)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30多年风雨兼程,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我们迎来了向第一个百年目标冲刺的历史时刻。 (6)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深化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8)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8 (三)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热点解析之一

49

50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认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五大任务中,“去产能、去库存”, 去掉的就是无效供给;“ 去杠杆”,强调的是防范经济风险; “降成本”,体现了制度供给能力的提高; “补短板”,体现了要尽快弥补在劳动力供给、 技术供给上的欠缺。

51 思考:中央的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要发挥_______作用?(市场,还是国家的宏观调控)? 回顾基础知识: 1、为什么要进行国家的宏观调控?(必要性) 2、怎样进行宏观调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综合运用 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分配、产业政策等等) 法律手段(加强立法执法力度) 行政手段(“限”等带有行政强制性命令)

52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改革的体制保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改革的重要途径;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改革的重要保证。
2015年9月13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对未来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突出深化国企改革四大特点 :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改革的方向;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改革的体制保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改革的重要途径;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改革的重要保证。

53 知识回顾 1、国有经济的地位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体现: 3、大力发展国有制经济的意义 4、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

54 材料:J县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引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资金、品牌、技术;实行员工参股、增量奖股、岗位分红等分配方式改革;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等。
推进国企改革的? (6分) (1)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国有资本的竞争力,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2分) ②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2分) ③按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2分)

55 从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供给侧”改革成了中国经济领域最新鲜、最热门的词汇。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继续围绕“供给侧”改革为明年工作做了比较系统的部署。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有效供给满足优质需求。过去我们经常讲要“用供给满足需求”,现在,在供给前面要加上“有效”二字,在需求前面要加上“优质”二字。消费结构升级要求供给结构升级,供给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

56 3、 材料: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供给侧改革,关键看三个供给——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结构性错配,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供给,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制度供给,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三个“供给”,最后都落在“率”上。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国家、企业在推进供给侧改革大潮中的担当。

57 ①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家(政府)角度: ①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b.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发展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的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④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优进优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57

58 企业角度: ①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②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9 变式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论证“供给侧改革”改革的必要性。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供给侧改革的决策,是从现实客观需要作出的。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解放生产关系,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行供给侧改革,能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0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把“双创”作为实现经济向“双中高”转变的理由。
4、材料: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制造业转向“中高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施政纲要,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一道,被定义为推动中国发展调速不减势、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让人们在 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把“双创”作为实现经济向“双中高”转变的理由。

61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推动“大众创业”,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进而扩大内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3分)
②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万众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向中高端水平迈进。(3分)

62 变式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自我革命”为“双创”搭好舞台。
①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为人民服务宗旨;(1分) ②做到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1分) ③要审慎行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1分) ④要坚持依法行政,“法无授权不可为”,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1分)

63 (四)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突出深化国企改革四大特点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改革的方向;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改革的体制保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改革的重要途径;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改革的重要保证;加强党的领导是改革的根本保证。

64

65 减轻企业成本 “组合拳”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 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支出。
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社会保险费、企业财务成本、电力价格以及物流成本。 利率市场化结合降息

66

67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预算管理改革、税制改革、理顺中央地方事权与财力 划分关系三大改革任务 预算管理改革,2015年全国卷已考。
税制改革中,新一轮税制改革重点锁定六大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还有税收征管法。 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

68 “注重高水平双向开放” 推进双向对外开放,意味着外国对华投资和我国对外投资两个领域都需要有所作为。要继续抓好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推进外贸优进优出、积极利用外资、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资环境,高度重视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对内外资企业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要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融资支撑作用,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

69 (五)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背景材料: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70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去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71 习近平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

72 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在充分肯定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看到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繁重。要着力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生态工程要向这些地区倾斜;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更多让当地和群众受益;要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 ;“十三五”期间对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要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通过输出劳务、发展产业、加强培训、推动创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加强教育扶贫等。   李克强强调,要加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较大幅度增加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脱贫的强大合力。

73 与教材知识结合: 1、经济生活: (1)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通过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到2010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减少到2688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体现了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

74 2、政治生活: (1)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发展扶贫开发事业,为人民享有真实民主提供物质保障。 (2)国家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的原则以及确定的十二项主要任务,体现了国家应履行的职能。  (3)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体现了政府的性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75 (4)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她的宗旨。习近平的讲话体现了这一点。
(5)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这一点。 (6)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中央提出我国2020年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7)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材料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体现了这一点。

76 (六)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背景材料一: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会议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会议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以聚集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全过程,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加强文艺阵地建设,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努力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

77 与教材知识结合: 1、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政府的职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政府应履行组织轮廓文化建设的职能,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said加强经济调节,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要加强社会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意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执政方式。

78 2、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绿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应秉承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的正确态度,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中的作用和。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

79 (5)社会初中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因此,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途径。
(6)文化创新的作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进程,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使中华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 (7)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艺作品。 (8)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80 (9)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发展人民大人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加强文化建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的统一。 (10)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人们在文化熏陶中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81 3、生活与哲学角度: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落实《意见》要求,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从而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物质力量;有利于创造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要坚持实践的观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进行文艺创造;创作出的优秀文艺作品既要经受得住人民群众实践的检验,又应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活。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能够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发展。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必然要加快文化创新、顶层设计系统优化的方法。

82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此,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优秀的文艺作品。

83 背景材料二: 2-15年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日前作出重要批示,向受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致以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习近平指出,隆重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对展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彰显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我不去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要坚持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84 与教材知识结合: 1、政治生活角度 (1)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有关部门开展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是政府积极履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有利于进一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 接风全国道德模范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道德模范的亲切关怀,对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这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也有利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85 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有利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有利于推动学习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86 (3)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开展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表现,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培育文明风尚。 (4)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有利于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时代新风,从而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5)向道德模范学习,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87 3、生活与哲学角度: (1)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学习道德模范的先进精神,能够更好地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全国道德模范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3)人生价值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道德模范用自己的劳动奉献于社会,创造了社会价值,实现了人生的社会价值;同时,国家和社会给予他们荣誉和尊重,从而实现了其自我价值。 (4)向道德模范学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 个人和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坚定理想信念,对立正确的价值。

88 (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015年,我国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双创”扎实开展,“中国制造2025”的蓝图已经绘就,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丰硕科技成果,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又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振奋了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89 1、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201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系统性、普惠性政策文件,是迎接“创时代”、推进“双创”工作的顶层设计。 《意见》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改革推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简

90 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放宽市场、放活主体,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千千万万创业者活跃起来,汇聚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普惠性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要坚持深化改革,营造创业环境;坚持需求导向,释放市场活力;坚持政策协同,实现落地重要;坚持开放共享,推动模式创新。

91 与书本知识结合: 1、经济生活角度: (1)企业的生产经营。我国企业应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就业是民生之本。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扩大就业规模、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以体现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调动人们参与创新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地涌流。

92 (4)财政的作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财税政策,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5)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推动“双创”,需要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取消对“双创”工作的不利限制因素,营造创业创新的便利条件。 (6)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93 2、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表明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这有利于政府促进就业,关注民生,保障人民切身利益。 (2)我国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发展生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为促进创业和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94 3、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 文化活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以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3)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劳动者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又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95 4、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立足于我国国情,是正确的思想意识,必将对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调动起亿万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热情,激发全社会的智慧才能和创造活力,既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又有利于推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3)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我们要坚信发展的光明前途,对此充满信心。

96 (4)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 (5)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

97 2、建设制造业强国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业强国第一个十年的先去纲领。 制造业既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

98 与书本知识结合分析: 1、经济生活角度: (1)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财政作用。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国家必须增加财政投入,通过财税政策等为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财力支撑,发挥国家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之一。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灵活高效的实施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99 (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要求,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 (6)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7)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我国应不断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要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策略,将“引进来”与 “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100 2、政治生活角度: (1)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必须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强化行业自律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产业治理水平。 (2)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提高中国制造业水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有利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为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101 3、生活与哲学角度 (1)意识的能动作用。《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正确的意识对推动客观事物发展具有指导促进作用。 (2)系统优化的方法。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必须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关键环节。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带我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中国制造2025》提出“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说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要经历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通过循序渐进、加强量的积累,才能够实现我国制造业质的飞跃。

102 (4)主要矛盾在带我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的目标,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5)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打造制造业强国,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创新在推动社会生产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6)人生价值的实现。当代制造业的科技工作者,应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契机,用自己的劳动奉献于社会,创造社会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103 (八)、其他重要时政热点问题 1、人民币加入SDR与国际化
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和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迫切需要建设基础设施支撑业务发展。人民币加入SDR,有助于增强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和世界是双赢的结果。 反过来,人民币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也将倒逼国内的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央行表示,人民币加入SDR也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有更多期许,中方将继续加快推动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做出积极贡献。此举实际上是增强了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让人民币成为世界通用货币之一,人民币入篮SDR将间接利好人民币境外消费和投资。

104 2、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引入西医炼药技法,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提取物,最终找到了制取青蒿素之法,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屠呦呦获奖后发表感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屠呦呦同时也指出:“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

105 3、纪念抗战胜利活动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强调,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他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充分体现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实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巨大升华,凝聚了戮力同心的奋斗力量,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展示了我国维护和平正义的国际形象。

106 4、宪法宣誓制度、《慈善法》分布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决定的通过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举措,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树立宪法权威,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慈善法》于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107 5、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与互联网+ 2015年12月16日到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互联网发展的“4项原则”和“5点主张”,与会者中有8位外国领导人、20个国际组织代表、50位外国部长级官员,120个国家共包括2000多名嘉宾…… 6、全面实施两孩政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其他问题:如“习马会”、“三严三实”教育等

108 谢 谢


Download ppt "2016年高考 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切入点的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