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呕 吐 Vomit.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呕 吐 Vomi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呕 吐 Vomit

2 秦建增 讲师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系内科教研室 qinjzcn@yahoo.com.cn http://www.china1net.com
自我介绍:秦建增 全军第一届中医本科生,中医系88级学员,2002级在读博士,算是你们师兄吧,所以,你们可以叫我秦老师,也可以叫秦师兄。 我先后给多种层次的班级上讲过课,从继续教育学习班,到研究生选修课;从到外地讲授计算机课程,到用英语给外军学员讲授中医;从10几人的小课,到几百人的大课都讲过。但是,给中医本科班上大课,我还是第一次。接到任务后,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当年上大学听课的感受。 我可以说是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的嫡系学生了,从本科到硕士,到现在的博士,全部是在中医系读的。并且从本科到今年八月份脱军装,在部队院校待了16年时间,对中医系的教学和部队的教学风格可以说非常熟悉,如今,我们已经顺利改制为地方大学,在许多方面应该进行改革。 中医系有很多教学非常出色的教员,比如中医诊断的陈素云教授,中医内科的罗仁教授等等,而且罗仁教授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提出了采用PCMC教学法,让我收益非浅。随着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更新提高,以及我们学校的转制,我也很想在我的教学中进行一些改革。 首先,我认为《中医内科学》安排的课堂讲授学时数太多。课堂讲授内容大多是重复以前的各家学说、脏象、诊断等内容,很没有必要。我们知道西医的内科学每个病种的课堂讲授时间是非常短的,一节课可以讲几十页教材。 其次,《中医内科学》作为临床学科,重点应该放在临床见习和实习中学习。临床学科的特点是将以前所学知识用于临床实践,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不在书本上,而在于学习和锻炼临床思维。中医学尤其需要学习临床思维,一个课堂考试满分的学生,并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临床医生,临床思维是完全不同于课堂理论思维的。中医学更是如此,中医学的临床其实就是一种思维,中医四诊采集到有限的患者信息,然后重点是辨证过程,而辨证过程完全是一个思维过程,这种过程当然需要中医理论的指导,但重点是这种思维的方式和技巧的差别。 最后,在教学技术和教学理论上,必须从认知和行为理论的框架中走出来。部队教学一贯采取强行灌输的课堂讲授式教学,严格一点的教员会要求学员认真听课,宽松的教员则不管学员是否听讲,只要自己完成任务就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太落后,目前比较先进的教学理论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我们知道人的区别在八小时之外,也就是说我们一生中用到的知识有95%以上是来自于自学。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员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自己探求和掌握知识,这就要求彻底抛弃以前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而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员只是起到主导作用。我在给研究生和外军学员上课的时候,大多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我的教学经验不多,而且改革需要“软着陆”,教员要逐渐改变,学员也要逐步适应。你们在部队学习了两年,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猛然改变可能你们还很难进入角色。所以在我的教学中将采取逐步改革的方式。 首先,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生存本领,我认为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应该用在专业上,而应该博学多历,我一向不太看好整天抱着专业书本的学生。所以,我要讲授的这部分课程,不要求大家提前预习,也不希望课后再复习,所有知识必须在课堂上完全掌握,那就要求大家充分珍惜和利用好课堂时间。 其次,《中医内科学》要讲授的内容没有多少新知识,大多是对过去所学的归纳应用。我的教学重点引导大家从以前的理论思维过度到临床思维,逐步锻炼大家对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所以,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思考,积极参与。 另外,课堂气氛要轻松,我们是师兄弟关系,大家不要拘谨。临床思维属于一种创造性思维,只有宽松的氛围,才能发挥大家的创造性思维。大家可以随时提问,可以随时去厕所,当然要随便不来上课,可能还是需要请个假的。 最后,请大家对我的教学给予客观评价,如果讲得不好,可以把我轰下讲台,我喜欢有个性的学生,因为他们充满朝气和创造力,当然,对我的严格要求也是对你们自己的负责,我可以从批评中汲取教训,进一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我希望将来在临床上大家遇到我所讲授的几个病种的患者的时候,能够轻松应对,正确诊治,而不是仅仅考试拿100分。

3 【概念】 呕吐: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吐出的一种病证。 有物有声谓之呕 有物无声谓之吐 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4 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病称之呕吐。
干呕与两者虽有区别,但在辩证论治上大致相同,所以合写在一起。 呕吐是内科常见病证,多属脾胃肠病证。

5 【生理 】 呕吐是将胃内容物从口腔强力驱出的动作。机械的和化学的刺激作用于舌根、咽部、胃、大小肠、胆总管、泌尿生殖器官等处的感受器,都可以引起呕吐。视觉和内耳前庭的位置感觉发生改变时,也可引起呕吐。 呕吐前常出现恶心、流涎、呼吸急迫和心跳快而不规则等植物神经兴奋的症状。呕吐开始时,先是深吸气,声门紧闭,随着胃和食管下段舒张,膈肌和腹肌猛烈地收缩,压挤胃的内容物通过食管而进入口腔。

6 【生理 】 呕吐活动都是反射性的。呕吐中枢的位置在延髓外侧网状结构的背外侧缘。呕吐中枢在解剖上和功能上与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均有密切联系,它能协调这些邻近结构的活动,从而在呕吐时产生复杂的反射活动。 呕吐是一种具有保护意义的防御反射,它可以把胃内有害物质排出。但长期剧烈的呕吐会影响进食和正常消化活动,并且使大量的消化液丢失,造成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7 【源流】 (一)《内经》对呕吐病因,论述甚详 1.六淫之邪能致呕吐; 2.饮食过量水谷停留胃中不能运化也发生呕吐;
3.病位主要在胃,其次脾和肝胆。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风淫所胜,……食则呕。”“少阳之胜,热客于胃,……欲呕,呕酸喜饥。”“燥淫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素问厥论》:“太阴之厥,则腹胀满,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素问脉解篇》:“所谓食则呕者,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

8 (二)《金匮要略》对其脉证治疗,论述甚详,为后世辨证论治,奠定基础。
小半夏汤: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大半夏汤: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橘皮汤:生姜半夏汤,橘皮竹茹汤,大黄甘草汤。

9 (三)《千金方呕吐哕第五》治疗多有精辟论述:
“凡呕吐者多食生姜,此是呕家圣药。” 胃寒呕吐——生姜+吴萸,丁香 胃热呕吐——生姜+黄芩、黄连

10 (四)《丹溪心法呕吐》处方用药中肯,后世多用:
“胃中有热,膈上有疾者,二陈汤加炒山栀,黄连,生姜;有久病呕者,胃虚不纳谷者,用人参、生姜、黄芪、白术、香附之类。“

11 (五)《景岳全书呕吐》提纲挈领,分虚实两类:
“呕吐一证,最常详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补其虚则呕吐可止。”

12 【西医范围】 呕吐是一常见症状,出现于急性胃炎、心因性呕吐、胃粘膜脱垂症、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幽门梗阻、十二指肠壅积症、肠梗阻、肝炎、胰腺炎、胆囊炎、尿毒症、颅脑疾病以及一些急性传染病等,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辩证论治。

13 【病因病机】 主受纳 邪气犯胃 腐熟水谷 胃虚失和 胃 气主降、下行顺 气逆于上——呕吐

14 一.外邪侵袭 风寒暑湿 侵犯胃腑—胃失和降 秽浊之气
《古今医统呕吐哕门》指出:“卒然而呕吐,定是邪客于胃腑。在长夏暑邪所干,在秋冬风寒所犯。”

15 二.饮食不节 过食生冷 油腻不洁 伤胃滞脾 食滞不化 胃气不降

16 三.情志失调 恼怒伤肝,肝失调达,犯胃 胃失和降 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滞

17 四.脾胃虚弱 劳倦太过,耗伤中气 脾虚寒浊中阻聚 而成饮成痰 积生胃中 胃失和降 久 病 中 阳 不 振 胃阴不足,失其润降 呕吐
《证治汇补·呕吐》:“阴虚成呕,不独胃家为病,所谓无阴则呕也。”

18 【诊断】 (一)主症:呕吐食物、痰饮、水液、或干呕无物,一日数次,持续或反复发作。 (二)兼症:脘腹不适,恶心纳呆,泛酸嘈杂。
(三)先兆诱因:起病急或缓,恶心欲呕先兆,气味、饮食、情志、冷热诱发、食物中毒、化学药物反应。 (四)检查:钡透,内窥镜。

19 【鉴别诊断】 1.呕吐与反胃 呕 吐 反 胃 相同点 同属胃部病变——病位相同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病机相同 均有呕吐——临床表现相同
呕 吐 反 胃  相同点 同属胃部病变——病位相同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病机相同 均有呕吐——临床表现相同 不同点 实证—起病较急,食入即吐,不食也吐 虚证—时吐时止,无一定规律,吐出多为当日之食物 病机: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于腐熟食入之谷物 表现:朝食暮吐,暮时朝吐,终至完谷尽吐而出,始感舒畅

20 2.呕吐与噎膈 呕 吐 噎 膈 相同点 皆有呕吐 不同点 症 状 呕吐之吐,进食顺畅,吐无定时
呕 吐 噎 膈  相同点 皆有呕吐 不同点 症  呕吐之吐,进食顺畅,吐无定时 噎膈之吐,进食梗阻不畅,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其吐多出现于进食之时 预后 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较好 内伤而致,病深而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21 3.呕吐与呃逆 呕 吐 呃 逆 相同点 病位:胃部病变 病机:胃气上逆 不同点 特征:有声有物 特征: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 频,令人不能自制
呕 吐 呃 逆  相同点 病位:胃部病变 病机:胃气上逆 不同点 特征:有声有物 特征: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 频,令人不能自制 病机:膈间不利,胃气上逆动 膈

22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一)辨实呕与虚呕 实 虚 外邪、饮食、七情 脾胃虚寒,胃阴不足 发病急骤 发病缓慢 病程较短 病程较长
呕吐量多,吐物酸 呕而无力,时作时止 腐臭秽 吐物不多,酸臭不甚 伴有表证 伴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 脉实有力 脉弱无力

23 (二)辨呕吐物:反映寒热虚实,病变脏腑 食积肉腐:酸腐难闻 胆热犯胃:黄水味苦 肝气犯胃:酸水绿水 痰饮中阻:痰浊涎沫
虫积,胃中虚寒:泛吐清水 胃阴不足:粘沫量少

24 (三)辨可吐与止吐 1.降逆止呕—祛除病因—和胃止呕 2.胃有痈脓、痰饮、食滞、毒物—邪去呕止—探吐之法

25 (四)辨可下与禁下 1.病在胃不宜攻肠,会引邪内陷 2.欲吐者不可下之 邪去呕止—排积食,败脓 3.属虚不宜下 4.兼表者不可下
5.胃肠实热、便秘、浊气上逆—通其便,浊气下行

26 二、 治疗原则 1.治疗大法:和胃降逆 2.实者祛邪:解表、消食、化痰、理气、辅和胃降逆 3.虚者扶正:益气、温阳、养阴、辅以降逆止呕

27 三、分证论治----实证

28 1.外邪犯胃 主症:突然呕吐,起病较急,常伴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次症:胸脘满闷,不思饮食 舌脉:舌苔白;脉濡缓。
治法:解表疏邪,和胃降逆。 方药:藿香正气散

29 风寒偏重,寒热无汗,可加荆芥防风以疏风散寒;
暑湿犯胃,身热汗出,可用新加香薷饮解暑化湿; 秽浊犯胃,呕吐甚剧,可吞服玉枢丹辟秽止呕; 风热犯胃:头痛身热,可用银翘散去桔梗之升提加橘皮、竹茹清热和胃; 兼食滞:脘闷腹胀,嗳腐吞酸,去白术、甘草,加神曲、鸡内金、莱菔子以消积导滞; 暑热犯胃:壮热口渴,可用黄连解毒汤。

30 2.饮食停滞 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 次症: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 舌脉: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

31 胃中积热上冲:食已即吐,口臭干渴,竹茹汤清胃降逆;
若误食不洁、酸腐败物:腹中疼痛,欲吐不得者,可因势利导,用烧盐方或瓜蒂散探吐去邪。 中成药:保济丸、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沉香化滞丸。

32 3.痰饮内停 症状:呕吐多为清水痰涎,头眩心悸, 兼次症: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或呕而肠鸣有声 舌脉:苔白腻,脉滑。 治则: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33 痰浊蒙蔽清阳:头晕目眩,半夏白术天麻汤;
痰郁化热:烦闷口苦,可用黄连温疸汤清热化痰。 此外,可辨证选用二陈汤、甘遂半夏汤等。

34 4.肝气犯胃 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作 兼次症:胸胁胀满,烦闷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吞酸更甚 舌脉:舌边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方药: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35 腑气不通:大便秘结,大柴胡汤清热通腑; 气滞血瘀:胁肋刺痛,膈下逐瘀活血化瘀; 中成药:金佛止痛丸。

36 三、分证论治----虚证

37 1.脾胃虚弱 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大便溏薄,时作时止, 兼次症: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治法: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理中丸

38 中气大亏:少气乏力,可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
病久及肾,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肢冷汗出,附子理中汤加肉桂、吴茱萸等温补脾肾。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

39 2.胃阴不足 症状: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 兼次症:呕量不多,或仅唾涎沫,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方药:麦门冬汤。

40 呕吐较甚:加橘皮、竹茹、枇杷叶; 阴虚便秘:加火麻仁、瓜蒌仁、白密等。 静脉用参脉针、生脉针。

41 【预后转归】 实证:病程短,病情轻,易治愈。 虚证及虚实夹杂:病程长,病情重,反复发作,时作时止,较为难治。
失治误治:由实转虚,虚实夹杂,由轻转重, 久病久吐:脾胃衰败,化源不足,易生变证。

42 【预防与调摄】 避免风寒暑湿或秽浊之邪侵袭 避免精神刺激 避免食腥秽之物、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香燥之物 呕吐剧烈者应卧床休息

43 【其他疗法】 一、单方、验方 (1)保和九:适用于四时感冒,发热头痛,消化不良,肠胃不适,恶心、呕吐等症,每服6~9克,每日2~3次,开水送服。 (2)蕾香正气丸: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恶心、呕吐,每服6~9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但伤暑气虚伴吐逆之人,不宜选用。 (3)理中丸:适用于中焦虚寒,健运失职,喜唾涎沫,呕吐腹痛,每次服5~8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胃阴不足者不宜用。 (4)玉枢丹:适用于感受暑湿时邪、秽浊之气,忽然呕吐,用此药以解毒辟秽止呕,每次0.6克,每日2次,吐止停服。 (5)生姜嚼服:适用于干呕吐逆不止。

44 (6)干呕不息,蔗汁温服半升,日3次,人姜汁更佳。
(7)胃冷呕逆,气厥不通,母丁香3个,陈橘皮1块,去白,水煎热服。 (8)百合45克,鸡子黄1枚,用水洗百合浸一夜,当白沫出,去其水,再用清水煎,加鸡子黄,搅匀再煎,温服,适用于神经性呕吐。 (9)芦根90克,切碎、水煎服,适用于冒热呕吐。 (10)橘皮3克,白米一小撮,水煎,姜汁冲服,适用于胃炎呕吐。 (11)豆蔻15克,生姜汁1匙,将豆蔻研末,用生姜汁为丸,每服1~3克,开水送服。适用于胃寒呕吐。

45 二、针灸 主穴:内关、中脘。 配穴:足三里、公孙、丰隆、阳陵泉、肝俞、脾俞、隐白。
针法:先针主穴,中等强度刺激手法,宜留针。如食滞呕吐加针公孙、足三里;痰多刺丰隆;肝逆犯胃刺肝俞、脾俞、阳陵泉。 灸法:脾胃虚寒宜灸隐白、脾俞。 内关,补则温中和胃,泻则调气畅中:中脘能通降胃腑之气;肝俞、脾俞、阳陵泉平肝和胃;艾灸隐白、脾俞能健脾温胃,和中止呕。

46 【病 案 分 析】 请写出诊断、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调摄。
王某,男,50岁,干部。患者有胃病史10余年,常常觉脘腹不适,恶心呕吐清水涎沫,伴有嗳气泛酸,头晕目眩,纳差神疲,腹中冷痛,手足不温,口渴不欲饮,曾在当地医院,经胃钡餐X线透视,胃镜、头颅拍片检查,无异常发现。而诊断为神经性呕吐。最近1周,因工作不顺心,心情烦躁病情加剧。每日呕吐5-6次,仍质为清水涎沫,无口苦,时喜太息,头晕神疲,而来我院就诊。查:表情痛苦,面白少华,形体消瘦,腹平软,无明显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稍活跃,胃中无振水声。胃镜示:慢性胃炎。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而沉。 请写出诊断、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调摄。

47 钱某,男,42岁,工人。素有胃溃疡病史,因受凉或吃生冷寒凉食物导致发作。近几日因外出做工,多喝冷饮,三天来呕吐频作,时吐时止,吐为食入不易消化之物,上腹饱胀,痞闷,隐痛,纳差,口淡不渴,乏力,便秘,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沉细弦。 请写出诊断、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调摄。

48 吴某,男性,36岁,2000年12月就诊。患者就诊前一天,因淋雨受寒后,出现呕吐未消化食物,胸脘满闷,不思饮食,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气味臭秽。小便色清,伴有头身疼痛,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濡缓。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方药。

49 欧某,女性,58岁,因反复呕吐5年加剧1周,1998年8月就诊。 患者近5年来,饮食稍有不慎即发呕,时作时止,伴有纳呆神疲,胸脘痞闷,口淡无味。一周前因天热吃冷饮后,出现呕吐清涎,心悸头眩,肠鸣有声,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无力。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方药 。

50 患者刘某,男,62岁,因反复呕吐半月入院,患者半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呕吐,症状逐渐加重,食入即吐,伴消瘦乏力,面色无华,口燥咽干,似饥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
检查治疗史:5年前曾因胃癌做胃大部切除术.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方药 。

51 患者何某,男,21岁,因昨夜饮酒后出现呕吐,时作时止,呕吐为胃内容物,就诊时,患者胃脘部疼痛,仍时有呕吐,以干呕为主,呕吐物中带有血丝,胃痛以刺痛、绞痛为主,拒按,面色无华,唇舌色淡,苔薄白,脉细。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方药 。

52 【现代名医经验】 名医黄文东先生认为,当呕吐不止,切忌甘腻重浊之品,此时用药以辛开苦泄,和胃降逆为主。使患者能够受药,不致服药即吐,方能达到治疗要求。他的医案中叙述了3例肝气横逆,胃失和降所致的呕吐,以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加减为主,但均去甘草、大枣,恐甘腻呆胃,不能受纳,而随证加减却相当得法,如伤阴者加沙参、麦冬以清养胃阴,半夏、黄连等辛开苦降之品为治呕吐要药。 姜春华(原上海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用半夏、芍药、生姜、甘草治疗肝气上冲犯胃所致的呕吐。

53 张梦依(湖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用芳香化浊汤(藿香10克、厚朴10克、法半夏10克、白茯苓15克、陈皮10克、炙甘草10克、黄连5克、吴茱萸5克、苍白术各10克、紫苏10克、神曲10克、生姜3片)治疗脘痞闷胀,腹中剧痛,继则呕吐酸馊食物或泻利稀黄水,便中带不消化残渣。 李鸣皋(河南南阳地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用和降止呕方(半夏、黄芩、党参、藿香、厚朴炙甘草各10克,干姜6克、生姜3克)治疗呕吐伴头晕、胸闷、咳喘。 魏长春(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著名中医学家)用温经回阳方(熟附子6克,干姜、炙甘草各3克,西党参、茯苓各9克,淮小麦30克、红枣6枚)治疗恶心呕吐,胃脘疼痛喜按,受凉后痛甚,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细舌淡苔薄白。

54 【结语】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首辨虚实,和胃降逆; 实者祛邪,虚者补益。

55 吐 酸 吐酸是指胃中酸水上泛的症状,又叫泛酸。 若随即咽下者为吞酸, 若随即吐出者为吐酸。 可单独出现,但常与胃痛兼见。
吐 酸 吐酸是指胃中酸水上泛的症状,又叫泛酸。 若随即咽下者为吞酸, 若随即吐出者为吐酸。 可单独出现,但常与胃痛兼见。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56 《证治汇补·吞酸》:“大凡积滞中焦,久郁成热,则本从火化,因而作酸者,酸之热也;若客寒犯胃,倾刻成酸,本无郁热,因寒所化者,酸之寒也”。热和寒,与胃有关。
《寿世保元·吞酸》:“夫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身,故为酸也”。----肝气。

57 属热者多由肝郁化热,胃失和降所致; 因寒者多因肝郁犯胃,脾胃虚弱而成。但总以肝气犯胃为基本病机。

58 热证 症状:吞酸时作,嗳腐气秽,胃脘胀满,两胁胀满,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咽干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和胃降逆 方药:左金丸加味,可加黄芩、枝子以清肝热,加乌贼骨、瓦楞子以制酸。

59 寒证 症状:吐酸时作,嗳气腐酸,胸胁胀闷,喜唾涎沫,饮食喜热,四肢不温,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制酸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吴茱萸为主方,可加苍术、藿香化湿醒脾。

60 嘈 杂 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可单独出现,也可与胃痛、吐酸兼见。
病因--胃热、胃虚、血虚。

61 1.胃热 症状:嘈杂而兼恶心吐酸,口渴喜冷,口臭心烦,脘闷痰多,多食易饥,或似饥非饥,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 治法:清胃降火,和中化痰, 方药:温疸汤为主方,热盛者,可加黄连、枝子清热和胃。

62 2.胃虚 症状:嘈杂时作时止,口淡无味,食后脘胀,体倦乏力,不思饮食,舌淡脉虚。 治则:健脾和胃 方药:四君子汤加山药、草豆蔻等。若气滞较甚者,可用香砂六君子丸; 若胃阴不足,饥不欲食,大便干结者,可用益胃汤益胃养阴。

63 3.血虚 症状:嘈杂而兼面白唇淡,心悸头晕,失眠多梦,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


Download ppt "呕 吐 Vomit."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