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洋務運動 1861-1895 (自強運動) 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 太平天國 洋務運動 1830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1 太平天國
2
洋務運動出現的背景: 鴉片戰爭之後,有識之士感於西方船堅炮利,力倡學習西方,如魏源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和馮桂芬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些思想便成為洋務運動的基本精神。
3
洋務運動出現的背景: 英法聯軍及太平天國之亂時,大臣奕訢等親睹西方武器之厲害;李鴻章等得常勝軍之助,亦感到西洋「輪船之速、洋炮之遠」,是故中興名臣,皆揚棄自尊自大的觀念,倡導洋務。 指「同治中興」
4
洋務運動的主要人物: 中央大臣 文祥 恭親王奕訢 咸豐皇帝親弟,祺祥政變主要人物;負責推行洋務,但後來被慈禧猜疑,權力被架空
軍機大臣,洋務運動推動人之一。 咸豐皇帝親弟,祺祥政變主要人物;負責推行洋務,但後來被慈禧猜疑,權力被架空
5
洋務運動的主要人物: 地方重臣 曾國藩 李鴻章 左宗棠
6
洋務運動出現的背景: 通商口岸的開放,喪失關稅自主權,在洋貨大量傾銷之下,農村經濟崩潰,社會動搖,有志之士認為欲求自強,必須興辦實業,發展交通,挽救國家危亡。
7
洋務運動的成就: 第一階段(1861-1874): 指導思想:師夷長技以制夷 1. 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總理衙門)
2. 成立同文館(北京)、廣方言館(上海) 3. 在上海成立江南製造局、福建成立福州船政局等 4. 派幼童出洋留學
8
洋務運動的成就: 第二階段(1874-1884): 李鴻章:「中國之積弱不振,怕因貧窮之故。」
另一方面,日本於1879年吞併琉球,海防日益重要,清廷決定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以保障國防。
9
成立「官督民辦」的輪船招商局 建設鐵路及電報 鼓勵各省官員興辦工廠 自造鐵甲船 向列強購軍艦,建立四洋艦隊
10
洋務運動的成就: 第三階段( ): 中法越南戰爭( ),中國被打敗,福建艦隊全軍盡墨,預示了洋務運動的失敗。洋務運動亦因資金短缺而舉步為艱。 繼續興辦工業
11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守舊大臣反對: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勢力,頑固閉塞,認為科技不足以救國,反對洋務,於是從中作梗,阻撓洋務的進行。
領導者未能通力合作:洋務派並未團結,如左宗棠、李鴻章久存分歧,滿漢大臣間亦互相猜忌,是故未能通力合作,洋務運動難有成效。
12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民智未開:民間保守迷信,認為建築鐵路、開採礦產等乃破壞風水,以地方士紳為首大力反對。洋務措施多在地方推行,民間反對,改革自難成功。 改革重點有偏差:洋務派識見不足,偏重軍事改革,徒知船堅炮利,不明白還需要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配合,堅持「中體西用」,只學西方皮毛。
13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經濟匱乏:推行之企業,多是「官督民辦」,官僚作風濃厚,貪污嚴重;此外,慈禧挪用海軍軍費經費以建頤和園,導致甲午慘敗,洋務運動因而失敗。 洋人愚弄:西方列強不欲中國富強,對洋務運動暗中擺佈,往往把陳舊武器賣給中國,或把不無學術之徒充當技術人員;而李鴻章等盲目相信洋人,亦是失敗原因之一。
14
洋務運動失敗的影響: 導致戊戌維新:洋務運動失敗,有識之士深知只有全面改革,始能強國,促成戊戌維新。
國防更形衰弱:洋務運動所練之新軍及所組之艦隊至甲午戰後幾全軍覆沒,軍力更為衰弱。 啟導中國現代化:洋務運動在培育人才實業建設兩方面之措施,將西方科技引進中國,對中國現代化有深遠影響。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