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黔东南 蔡慧敏
2
黔东南的民族建筑 黔东南的民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苗、侗、水、瑶、畲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土家族的衙院庄园,侗族的鼓楼、花桥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3
黔东南侗族建筑 侗族的村寨多建在河溪两旁,以鼓楼为中心,建干栏式木结构民居。侗寨内建筑随山就势,灵活多变,道路自由延伸,“依坡而居”、“天平地不平”是对侗族民居和村寨的形象概括。 侗族地区盛产杉木,杉木树干笔直、生长迅速、防腐性强,是建筑中广泛使用的材料。 侗族的干栏式建筑,分为高脚楼、矮脚楼、吊脚楼和平地楼四类。
4
侗族鼓楼 建筑于侗族村寨中的一种集楼、阁、亭于一体,形状与一株站立的杉树相似的攒尖顶、宝塔型、密檐式木结构建筑,外观造型结构 。
主要分为“四檐四角”、“六檐六角”、“八檐八角”,形成四面流水、六面流水、八面流水,或一二层四面流水,其余各层呈八面、六面流水的格局,一般鼓楼檐层多而楼层少,一楼为楼层(少数鼓楼二楼也设为楼层),一楼之上为檐层,檐层繁密,少则3层、5层,多则15层、17层,鼓楼全部间架结构以木榫、木栓穿合连接,不用一钉一铆。 侗族鼓楼
5
鼓楼是侗族村寨或族姓的标志,是休息娱乐的场所,是接待宾客,举行文化活动的中心,是讲授民族历史、传唱民族歌谣的课堂。鼓楼内设有火塘,通常不断烟火,逢年过节,或佳宾到来,则集此对歌,谈笑风生,大小事情,集此协商处理。 鼓楼既是侗族村寨的标志,也是侗族的象征,是侗族文化的象征,有侗寨就必有鼓楼,有鼓楼就必定是侗寨,从江增冲鼓楼,从立碑刻石记载,至今有360年以上的历史了,是国家级保护文物,是迄今发现的,侗乡现有鼓楼中年代最为久远的鼓楼,也是造型最为华美、雄伟、壮观、巍峨的鼓楼,鼓楼外观,雄伟壮丽,既有宝塔之英姿,又有楼阁之优美,巍峨庄严,秀丽挺拔。
6
风雨桥 又名“花桥”,是修建在村边寨脚的溪河流水之上的一种亭阁式长廊形状桥梁,除桥礅为砖石结构以外,桥身、桥亭均为木结构,全部用杉木穿榫而构成,与鼓楼一样均不用一钉一铆却异常结实,风雨桥有大、中、小各种造型,小型风雨桥古拙恬淡,以朴实简易为美,中型风雨桥结构复杂、装饰多样,以精巧独具匠心见称,大型风雨桥气势恢宏,庄严雄浑,远观如长虹跨涧,近瞧似城楼矗立,侗族著名的风雨桥有广西三江的程阳桥,黎平县的地坪风雨桥。如果说鼓楼是侗族的“艺术之塔”,花桥就是侗族的“艺术长廊”,是侗乡交相辉映的姊妹建筑。
7
侗乡凉亭 凉亭,是侗家勤劳智慧旷达的结晶,也是侗家展示关爱待人的场所,更是表现了侗家人热心公益事业的纯朴民风。
常建于山坳、路中或路边的水井,供行人歇息之用。 亭廊全用杉木建造,一般只有四扇,每扇有四根柱子着地,构成三个空间,每一间的两侧,各安放着一块宽约30公分的长木板架起的坐凳。正中的屋脊上,有一根扁平的大脊梁,上面写着凉亭建造的时间,以及捐款修建人的姓名。梁树的正中绘有一个表示吉祥的图案。山路从凉亭中穿堂而过。 侗乡凉亭
8
黔东南苗族建筑 苗族民居称“吊脚楼” “吊脚楼”建筑采用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一般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个别六榀五间,前檐柱吊脚,“吊脚楼”因此得名,底层多用于圈养牲畜和家禽,堆放柴草、农具和贮存肥料等,第二层为全家人活动的中心,正中堂屋外侧安有苗语称为“阶息”的“美人靠”,堂屋又是迎客厅,嘉宾亲朋到来,常在此间摆上长桌,设宴款待,第三层一般用作存放粮食杂物,大户人家也用1-2间作客房或女儿的卧室,有的还利用“吊脚楼”边搭架木板作晒楼,夜间可纳凉休息,观星赏月。
9
吊脚楼 吊脚楼
10
贵州特色菜
11
肠旺面 苗族酸汤菜
12
丝娃娃 恋爱豆腐果
13
毕节汤圆 豆腐圆子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