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历史的回顾 一、 古希腊语法 二、 古罗马语法 三、 中世纪语法 四、 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 五、 古代印度的语言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历史的回顾 一、 古希腊语法 二、 古罗马语法 三、 中世纪语法 四、 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 五、 古代印度的语言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历史的回顾 一、 古希腊语法 二、 古罗马语法 三、 中世纪语法 四、 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 五、 古代印度的语言学

2 历史的回顾 真正的语言发源地有三:印度、希腊、中国 在古典语言学中分为两大传统: 印欧语传统(印度、希腊)、汉语传统(中国)
两大传统的共同点: 1、语言的发生都跟哲学、逻辑学有关,都始于“名”“实”关系的溯源; 2、都与诠释古代经典有关,研究对象都是文献语言。 两大传统的不同点: 1、结构和形式不大相同; 2、内容不大相同; 3、最主要的不同在于,中国有无完整的语法学说法不一,而印度、希腊、罗马语法学研究一直长盛不衰。 西方传统的语法阶段:公元前四、五世纪到十八世纪末的语言研究

3 一、古希腊早期的语言研究 公元前5 世纪,古希腊人就开始了语言研究
第一节 古希腊语法 一、古希腊早期的语言研究 公元前5 世纪,古希腊人就开始了语言研究

4 (一)两场著名辩论 第一场论战:“自然派”与“惯例派”。
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其观点不同原因之一是科研目的不同,前者主要是为了发展文艺批评,后者主要研究语言起源和逻辑等哲学问题。 贡献: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 第二场论战:“变则派”与“类推派”。 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贡献:变则派—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 类推派—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5 辩论双方 A.自然派 语言是自然产生的,来自于外部原则,人类对于语言无能为力 。 B.惯例派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 是语言使用者达成的协议, 人类可以改变它。 亚里士多德派 斯多葛派

6 自然派对词源的研究 象声词 派生词 声音象征词 bleat ( 羊叫 ) tinkle (钟表声)
 声音象征词  smooth(光滑) liquid (液体)     派生词   mouth(嘴—河流入海处)        nature — natural(自然—自然的)   certain — ascertain(肯定—确定)

7 (二)古希腊语言研究的代表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曾对语言问题作过论述,但本人没留下什么有关语言的论著,只是在色诺芬的一些著作和更为著名的他的学生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提到他的一些论据和观点。 柏拉图(前427-前 348)在其对话录《克拉底洛篇》中曾专门讨论语言问题,另外在他的其他几篇对话录中,也提及了语言和语言分析问题。尽管柏拉图自己没有把自己分散的言论汇集在一起,但后来的著作家狄奥泽尼·拉厄梯斯说,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 。

8 亚里士多德(惯例派): 柏拉图的学生,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代表作:《解释篇》、《修辞学》、《诗学》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论述了名词部分和动词部分 识别句子成分的标准: 形式标准、语音标准、形态标准、句法标准、语义标准。 语义标准:词汇意义、译义、示释、文本意义。 他的基本思想影响到几个世纪的语言学家。 没有时间成分 有时间成分

9 斯多葛学派 亚里士多德之后在语言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学派是由芝诺(公元前 315年)创立的斯多葛学派。 斯多葛学派创立于希腊化时期,分别探讨了语音学、语法学和词源学,提出了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二分法,在语言中区分“能指”和“所指”,其对语言地位的认识与今天语言学的某些观点非常相似。 语言学特别是语法学,是在斯多葛学派时期才首次在哲学中获得独立地位的。 两条主要贡献:他们清楚地区分了对语言的逻辑研究和语法研究;他们用的语法术语越来越精确。 最重要的贡献也是在语法学方面,他们从理论的角度确定了语法范畴,提出了“格”的名称。

10 (三)亚里士多德《诗学》:词类三分法 名词为含义的合成音,没有时间成分,它的各成分本身不含意义;
动词为含义的合成音,有时间成分,它的各成分和名词的各成分一样,本身不含意义; 连接词为某种不含义的音。 首先是明确了词单位,词是句子的组成部分,本身具有意义但不能进一步再分为有意义的单位。 其次,在将柏拉图的名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限定为名词和动词的基础上,增加了包括以后划分出的连词、冠词、代词和介词的第三类句法成分。

11 (四)斯多葛学派:词类五分法 创立了名词(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动词、连词、冠词、关系代词的五分法,其中包含了形态和意义的双层分析法,一级分析根据形态而二级分析根据意义(如名词)。 发现格变是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基本区别之一,把格作为名词的形态范畴并给确定直接格(主格)、间接格(包括属格、与格和宾格)和呼格等术语。 提出了动词的时体范畴,并且通过格变区别了主动(及物)、被动和中性(不及物)动词。

12 (五)古希腊的语法学术中心 希腊语法学的发展地并不在希腊本土上,当时有两个学术中心: 1、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
代表:阿里斯塔科斯(前 )。 (1)他是学派当中最卓越的语法学家; (2)他创立了一个语言学派,称为阿里斯塔科斯派,先后长期盛行于亚历山大里亚和罗马。西塞罗和贺拉斯认为他是文献鉴定家的最高权威; (3)他是斯拉克思的老师,而斯拉克思则编写了现存的第一部明确描写希腊语的著作。 2、密西亚的帕加马城(或帕加蒙等)。 代表:斯拉克思(公元前2世纪初)。哲学家。曾任帕加马图书馆负责人。

13 二、古希腊语法研究 (一)特拉克斯《语法科学》 第一部希腊语法书 公元前100年,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的《语法科学》。
总结了亚里山大学派的语法研究。 西方第一部完整的、全面的语法书,直到十二、三世纪仍然被认为是语法学的典范。 任何英语语法教科书均受其影响。 基于观察和经验的研究。 创造的语法术语沿用至今。

14 《语法科学》 该书共二十五节,组织严谨、行文简洁、论述清晰。
首先讨论研究语法的原因:语法学就是诗人和散文家对语言基本用法的知识,包括正确朗读,解释文学,对术语和内容提供注释,发现词源,发现规律性,欣赏文学作品。 第一部分:语音研究。切分音和元音在音节中的长短问题。 语法部分:句子是语法描写的最大单位,词是语言描写的最小单位。 八种词类:名词、动词、分词、冠词、代词、介词、副词、连词。 名词的五种语法属性:性、类、形、数、格。 动词的八种语法属性:五种语态,三种结构,两类,三种形式,三数,三种人称,三种时态。 《语法科学》的最大缺陷:对句法论述很少。

15 (二)希腊“最伟大的语法学权威” 迪斯科洛思:发展了斯拉克思的语法。 四种著作:《论句法》一书和《论代词》《论连词》《论副词》三篇短文。
对希腊语法作出比较系统的论述。 句子的主要部分:名词部分、动词部分。 句法是主要任务:描写动词部分和名词部分的关系,以及其他部分与这两部分的关系。 主格词项与动词的关系,三种动词(及物、被动、不及物)与主格形式的关系。 制约关系:例如,定式动词与主格名词或主格代词要保持数和人称上的统一,而不定式动词与间接格的名词或代词之间就没有这一种关系。

16 (三)希腊语法学的成就和贡献 古希腊语法是有缺欠的,但是其基本理论和描写经得起推敲,对后来的语言研究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当时创造的一套语法术语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希腊学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为描写雅典希腊语的书面语和口语制定了正式的术语,并且将其系统化。 这套术语经过拉丁语的翻译和改造,成为近两千年来语法理论以及希腊语、拉丁语教学和研究的基础。

17 第二节 古罗马语法 一、历史背景 希腊—罗马时代是地中海周围地区形成一个统一的文明的时代,而希腊和罗马所起的作用互不相同而又互相补充。罗马人通过移居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跟希腊的物质文化以及思想观点有过长期的接触,并自觉接受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前二世纪这段时间里,希腊地区逐步落入了当时统治整个意大利的罗马人的控制之中,罗马帝国的扩张至公元初已经接近完成。这个时期,罗马的一切文化艺术,包括文学和宗教,都是从希腊输入的。希腊语成了他们唯一要学习的语言,学习希腊语成了当时一种非常盛行的风气。

18 二、古罗马语法研究 拉丁语语法研究,以希腊语法为蓝本 瓦罗(Marcus Varro)    《论拉丁语》  《De Lingua Latin》    公元前2世纪 在辈学者中影响广泛 普利森 (Priscian)   《语法惯例》 《Institutiones Grammaticae》 公元6世纪 中世纪语法经典

19 (一)瓦罗(前116—前27)和他的《论拉丁语》 瓦罗写了很多书,被称为第一个有著作留下来的认真研究语言的拉丁学者和所有拉丁语学者中最有创见的人。 他的名著《论拉丁语》(又名拉丁语研究),论述了他的语言学观点。该书共25卷,可惜留下来的只有第5至第10卷和其他几卷的一些残篇。 他把语言分成三个部分: 词源学、形态学和句法学。

20 瓦罗认为:词起源于有限的原始词汇,这些原始词汇是人类为了指称而武断创造的,后来通过字母或语音的变化,又产生出更多的词汇。语言从最初数目有限的原始词发展而来。
他在词源学上的贡献是,区别了派生词法和屈折构词法(自发词性变化,自然词形变体)。 同时,词义也会发生变化,如hostis一词原指“外乡人”,但在瓦罗那个时候,在古典拉丁语和后来的拉丁语中,词义就变成“敌人”的意思。 误区:把历时词源学和共时词源学混为一谈。

21 在形态学方面,他细致考察了拉丁语的性、数、格和时态体系,把有屈折变化的词分成四类:
1.有格的变化:名词、形容词; 2.有时态的变化:动词; 3.既有格又有时态的变化:分词; 4.既无格又无时态的变化:副词。 他注意到拉丁语比希腊语(五个格)多了一个格:夺格(离格、从格、第六格:在语法功能上为表示某些意义的状语 。)

22 (二)普利森和他的《语法惯例》 古罗马后期最著名的语言学家是普利森(公元6世纪),他的巨著《语法惯例》共18卷,1000多页。
利用斯拉克思和迪斯科洛思的语法体系分析拉丁语法。 整个中古时期语法理论经典。 字母是话语中的最小部分。 语法分析模式:词和词形变化表。 区分八种词类:名词、动词、分词、代词、副词、介词、感叹词、连词。 动词时态变化分:现在/过去/将来时;过去时:完成体/未完成体,一般过去体和过去完成体。 他承认拉丁语的完成体包含了完成和一般过去两种意思。

23 《语法惯例》的不足和成就 误解了拉丁语的将来完成体态,称它为将来虚拟语态。 最后两卷句法学则不够理想,没有提及主语和宾语的概念。
对连词没有进一步区分。 未能察觉从属关系和并列关系的差别。 成就:《语法惯例》虽有缺点,但对上古语言学和中古语言学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语法理论被广泛采用,成为中世纪拉丁语法和中世纪语言这些的基础论著。

24 三、古罗马语法学的成就和贡献 建立了拉丁语法体系。 编写出一些非常系统而且实用的语法教材。
广泛传播了在希腊语法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语法体系。 后来其他语言,如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古爱尔兰语等,几乎所有欧洲语言也都采用了这个体系。 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1898年)也是套用拉丁语法的体系的。

25

26 第三节 中世纪语法 中世纪的教育以“七艺”为基础,包括“三才”和“四技”:语法学、逻辑学、修辞学、音乐、数学、几何学、天文学。
第三节 中世纪语法 中世纪的教育以“七艺”为基础,包括“三才”和“四技”:语法学、逻辑学、修辞学、音乐、数学、几何学、天文学。 传授基督教义涉及到语言问题,带动语法研究。 阿尔福利柯 (公元1000) 专门为儿童写了《拉丁语法》和《拉丁会话手册》。 这两本书都模仿了普利森和多纳特斯的著作,讲究实用和规范的拉丁语语法著作。 在经院哲学的影响下产生了思辨语法,不再满足于仅就语言现象作出说明和描写的教学语法。 经院哲学的根在亚里士多德:事物生长变化四因——质料、形式、动力、目的。

27 一、历史背景 欧洲的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的近千年的历史时期。“中世纪”一词是十五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 当时基督教控制着欧洲各国的政权,也形成了文化垄断。拉丁语是基督教的宗教语言和教会学校的教学语言,也成为欧洲各国知识阶层的通用语言和国际交际语,在西方占统治地位,成为西方语言学唯一的研究对象。在教士的眼中,只有拉丁语才有语法,其他语言都是粗鄙而没有正确语法的语言。

28 从11世纪到15世纪的中世纪后期,欧洲的科学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语言研究也更加广泛、更加深入。
在学习拉丁语法的同时,其他语言的语法也相继问世,如威尔士语语法、爱尔兰语语法、冰岛语语法。不过这些语法也都是套用拉丁语法建立的。 中世纪欧洲的语言研究主要分为两类:教学语法和经院哲学语法。 其中教学语法没有什么创新,不过是将普利森等人的著作加以简缩,以适合初学者的需要。 中世纪欧洲语言研究的主要成就体现在经院哲学语法—思辨语法上。

29 二、中世纪欧洲的语法研究 (一)拉丁语语法的研究
中世纪欧洲语言学的显著特点是受到基督教的巨大影响。拉丁语是基督教的宗教语言,也是教会学校的教学语言。因此,中世纪早期的语言研究,就是对拉丁语语法的研究。 阿尔福利柯专门为儿童写了《拉丁语法》和《拉丁会话手册》 。这两本书都模仿了普利森和多纳斯特的著作,是规范性的语法著作。

30 (二)欧洲其他语言的语法研究 11世纪到15世纪是欧洲科学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科学文化的发展必然带来语言研究的繁荣。
在学习、研究拉丁语法的同时,对欧洲其他语言的语法研究也在进行,论著相继问世。如威尔士语语法、爱尔兰语语法、冰岛语语法。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十二世纪的冰岛语语法《首篇语法专论》,这是对冰岛语法研究的一部代表作。 由于该书的作者不详,人们按照书名称他为“第一位语法家”。

31 《首篇语法专论》 主要研究冰岛单词的拼法改革问题,使之适合冰岛语的拼写。
研究中,作者发现了冰岛字母和冰岛语实际发音之间的差异,由此萌生了早期音位学思想,提前800年预见了后来的布拉格学派创立的音位学理论,并较为深入地论述了音位特征。 指出了冰岛语的元音音位特征:开与闭、长与短、鼻化与非鼻化。借助11个符号、9个字母和2个发音标记区分了冰岛语的36个元音。 作者建议长辅音用大写字母表示,短辅音用小写字母表示。 指出由于语境不同而引起的语音差别不必标出。 作者对冰岛语音位系统的研究十分深入,全书充满真知灼见,《首篇语法专论》的作者也被称为“当时欧洲最优秀的语音学家”。

32 三、思辨语法的产生 从古代到中世纪1000多年的历史中,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即古代的“教父哲学”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取代并继承了古代的教父哲学。 教父哲学着力于介绍基督教,使人们接受基督教信仰。 经院哲学则要用理论论证为什么要信仰基督教。 经院哲学在西欧中世纪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有核心地位。 经院哲学对语言的研究十分看重。

33 13世纪以前,经院哲学主要以奥古斯丁等教父所采纳的柏拉图的唯心论作为基督教哲学的理论根据。
13世纪以后,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改为以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为基督教哲学的理论根据,并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推理法研究语言。 中世纪语言学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经院哲学影响下的思辨语法。思辨语法学者是以传统语法研究的反叛者的面目出现的。 他们指责前人对语法研究只停留在对语法现象的说明与描写上,批评普利森等人的语法研究只停留于观察,缺乏理论的阐述,因此,他们认为普利森和多纳特斯的语法仅仅适合于教学。

34 (一)早期的思辨语法学家 波依修斯(Boethius,480-525):中世纪初期最有影响的学者。
他把许多希腊经典著作译成拉丁语,第一次提出了语言的普遍现象问题。他认为语义具有普遍性,语义和真实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主张不仅要研究孤立词语的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他们在实际运用中的词义。 彼得·海利亚斯(Peter Helias):中世纪另外一位重要的语法学家。 他曾撰写对普利森的语法理论进行评价。 他提出“语法逻辑化”,要用逻辑方法研究语言,他把语法看成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他的著作很快成为当时的权威性学术著作,在十三世纪的巴黎大学中成为必修课目,对十三、四世纪的思辨语法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5 希思帕尼斯(Petrus Hispanus,十三世纪初):中世纪重要的语法学家,是当时医学和逻辑学的权威。
代表作《逻辑纲要》: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影响了一代逻辑学家。 首先讨论了“官能心理学”。 语言的表达分三方面:意义、假设、名称。 意义:主要意义(词根)、附加意义(词缀);本质意义、外加意义。 假设:形式假设、物质假设。 表示所指称的人 只代表这个词本身。 假设的延伸和假设的限制。 名称:是对“代表现存事物的词汇的理解”。

36 (二)摩迪斯泰学派 受到希思帕尼斯的影响,十三、四世纪的语法学家。 思辨语法。 研究重点:探讨存在的方式、理解方式和表述方式。
代表:1310年德国的托马斯的《论思辨语法》。 他们的主要观点: (1)存在方式(本体论):基本方式和附属方式; 理解方式(心理学):主动理解和被动理解; 表达方式(语义学):主动表达和被动表达。 (2)在词类划分上,依据是这类词用什么方式、从哪个方面表现现实。托马斯对拉丁语的八个词类给出了定义。

37 (3)在句法问题上,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他们认为一个可接受的句子必须遵循四条原则:物质、形式、动力、目的。
可接受的句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所涉及的词类要能够组成句法结构,比如句子中,必须要有名词和动词; 第二,词汇要有正确的曲折变化; 第三,词汇要能互相搭配。 句法关系:从属关系、终结关系、制约关系 (4)句法结构范畴: “及物结构”和“不及物结构” ,表示涉及不同词类的句子成分或结构成分之间的某些句法关系。 “摩迪斯学派”的思辨语法开始较多地探讨句法,对某些词类的基本功能也描写得更清楚了。

38 (三)思辨语法的成就和不足 思辨语法体系标志着句法分析的新发展和语言理论上的新成就。
由此可见,中世纪的语言学已建立了一种明确、系统的句子结构理论和句法关系理论,它比普利森的语法分析更深刻,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语言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它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布龙菲尔德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不足表现在: 第一,他们过分注意宏观的研究,而忽略的微观研究,特别在形是态学方面,成就很少。 第二,他们用于证实自己观点的例句大多出于个人的编造,缺乏与实际的联系,程式化的痕迹较为明显。

39 第四节 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的语言学 一、历史背景
第四节 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的语言学 一、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14世纪—16世纪末):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学的文艺运动,宣传人文主义,提出研究古典希腊和罗马的哲学、文学和意识,主张客观的科学调查。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拉丁语的地位逐步下降,各民族语言受到高度重视,到了16世纪几乎所有的欧洲民族语言都有了自己的语法著作。 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一词就源于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意为再生或复兴),15世纪后期起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西方史学界曾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帝国文化艺术的复兴。

40 二、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的语言研究 中古时期末期已开始研究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
对阿拉伯语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可兰经》进行的,对希伯来语的研究主要是从研究《圣经》开始的。 希伯来语的语法研究:是在对阿拉伯语语法研究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德国古典学家罗赫林《论希伯来语的基本规则》。 罗赫林发现希伯来语的词类系统与拉丁语截然不同,它只分名词、动词、小品词。 阿拉伯语的语法研究:斯巴华伊撰写了阿拉伯语法,规定了该语言的语法描写和教学的原则。他的语法在语音学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 唯一缺欠是他没有区别出辅音的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41 对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的研究,打破了希腊语和拉丁语统治语言学的局面。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各民族语言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各民族语言的研究也就逐步展开。而意大利文学家但丁在这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 但丁:14世纪初期《论俗语》,大力赞扬各民族语言的优点,提倡发展意大利口语。他带头用意大利方言写作《神曲》等文学作品。并随着这些文学作品的广泛流传,使意大利语逐渐成为整个意大利半岛的文学语言和官方语言。

42 三、新的语言学思想 1、有了历时语言学的概念:罗曼语的各个分支并不是拉丁语的“劣等”变体,而是从拉丁语派生出的独立的、合法的语言。
2、法国哲学家拉梅的结构主义思想:以形式特征即词形间关系进行语法描写和分类,以数的屈折变化区分词类。 3、经验主义的语言学方法:霍尔德简洁准确描写发音—辅音的区别在闭塞程序,元音的区别在张开程度、前后圆展;区分清辅、浊辅音。 4、理性主义的语言学方法:威尔金斯的“哲学语言”、“普遍语法”;保尔罗瓦雅尔学派《普遍唯理语法》;哈利斯《对语言和普遍语法的哲学探讨》。 5、关于语言的起源:康迪雅克《论人类认识的起源》、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海德《论语言的起源》—起源的阶段、民族的个性。

43 (一)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语言学 理性主义语言学 感觉经验 理性思维 “白板说” 普遍语法 强调实用价值 普遍原则、特殊原则
感觉经验   “白板说” 强调实用价值 强调各种语言的特殊变化 *速记学、语音学、密码学 美国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 理性主义语言学 理性思维 普遍语法 普遍原则、特殊原则 寻求表象掩盖的共同原则 *九种词类 乔姆斯基的转化生成语法

44 经验语法——经验主义 17世纪文艺复兴后期,欧洲力学、天文学、数学等自然科学得到发展,促成了经验主义哲学的兴盛;其采用的实验、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语言学的研究也有启发。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 ):知识和观念来自感觉经验,感觉经验从自然中得到,其内容是客观的,研究者从感性的材料中获取合乎规律的东西。 逐个对事物进行分析。强调客观依据和实用价值。 约翰•洛克( ):“白板说”,人的大脑最初好比一块白板,观念是从后天经验获得。 贝克莱、 休谟、布莱特(速记学)、霍尔德(语音学)等都属于这一派。

45 唯理语法——理性主义 基础:相信人类有相同的思维结构,所以人的思想能够用一种普遍语言表达出来。
主要内容:寻找支配世界语言的共同原则、决定现存语言文字形式和语法结构的共同因素,探索语言与思维逻辑、社会文化的关系。 法国的笛卡尔:认识并不是起源于感觉经验,而是来自理性本身;认识的正确与否只须用理性加以判断。 英国的威尔金斯:“哲学语言”、“普遍语法”。设想有一套普遍使用的语言原则,使世界各民族能够互相交流。 法国保尔—罗瓦雅尔学派:以笛卡尔的哲学为基础,强调理智。九种词类。 包泽:语法有两种原则,普遍原则和特殊原则。 英国语言学家哈利斯、托柯、伯尼特:普遍语法。强调语言的普遍性。

46 (二)关于语言的起源 起源的阶段、民族的个性。
法国哲学家康迪雅克《论人类认识的起源》、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语言起源于指示性和模仿性的手势和自然的呼叫声。抽象的词汇来自于具体的词汇,复杂的语法来自于简单的语法。用声调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意义,就是语言雏形的残余。 德国哲学家海德《论语言的起源》: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内容和形式。初期的词汇都是指称可观察的东西,随着人类思想的不断丰富,才出现了复杂、抽象的词汇和语法。强调民族语言的个性,强调语言与民族思想、民族文学和民族团结的密切联系。

47 (三)后继影响和理论启发 经验语法强调各种语言的特殊变化,根据日益丰富的资料修改自己的语法范畴和语法描写;唯理语法寻求千差万别的表面现象所掩盖的共同原则。 前者对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有很深影响;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则非常强调普遍语法的重要性。 学术思潮产生的背景:18世纪的语言学不再满足于对个别语言的语法描写,而是开始把各种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文艺复兴到18世纪的经验语法和唯理语法都为后来的语言学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48 第五节 古代印度的语言学 古代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1000多年前,古印度地区的语言研究已相当发达。 梵语和欧洲语言有许多相似之处。
第五节 古代印度的语言学 古代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1000多年前,古印度地区的语言研究已相当发达。 梵语和欧洲语言有许多相似之处。 梵语的研究促进了19世纪的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发展。 古印度语言研究的目的:为保存口头相传的婆罗门教义《吠陀经》的原文和梵语文学。 印度语言研究三方面:一般语言理论和语义,语音和音位,语法描写。 代表:公元前5世纪潘尼尼《八书》。 是一部梵语语法著作。

49 一、目的 古代印度的语言研究历史更为悠久。 据推测,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印度就有了梵语的婆罗门教经典《吠陀经》(Veda)。
《吠陀经》一直由经师在口头上传诵,大约到公元前8世纪,才用梵文记载下来。(《吠陀经》的语言称为“吠陀梵语”或“吠陀梵文”。) 公元前4—5世纪,当时的梵语跟“吠陀梵语”已有较大差异。这个时期的梵语称为“古典梵语”或“古典梵文”。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传播宗教经典,古印度学者开始研究古代梵文。

50 二、代表 (一)潘尼尼和《八书》 公元前4世纪,潘尼尼(Panini)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语法学著作《八书》,又称《潘尼尼语法》或《梵语语法》。 这部书汇集了当时学者研究梵语的成果,建立了古典梵语的规范。 全书分为八个主要部分,由3996条简练的诗句组成,对梵语语法规则做了准确、细致的分析描述,表现出古代印度语言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51 (二)主要贡献: 1、词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词义的多变性和伸延性,词义靠观察语境得出或由师长教授。
2、句子本身的语义和语法都远超过其组成词汇的总和。 3、区别语言中的外显即时表达(具体场合讲出的话)和内含永久实体(抽象的语言原则)。 4、语音学和音位学。 5、语法描写和分析:描写梵语的屈折变化、派生现象、组织结构和句法用法。 区分四种词类:名词、动词(有屈折变化);介词、小品词(无屈折变化)。 成句条件:一个句子由各词类搭配而成;语义上单词必须合适;单词的出现必须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6、首创“零位” 概念:“零位” 代表原则上应该有而实际上不存在的单位的标记。如,名词=词根+词干词缀+屈折变化词缀。

52 三、古印度语言学的成就 古代印度的语言研究主要在语法分析和语音分析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他们把词分解成词根、后缀和词尾。把词根分成原始词根和派生词根。 分析了动词的人称、态、式等形态变化,名词的八种格的形态变化,从第一格到第八格,分别相当于现在所说的主格、宾格、工具格、与格、离格、属格、方位格和呼格。 把词分为名词、动词、介词和小品词四类,另外还分出代词和副词,分别附属于名词和动词。 细致地描写了梵语语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动作,根据语音的生理和物理属性对语音进行分类,区分出元音和辅音、清辅音和浊辅音、塞音和擦音、鼻音和半元音,送气音和不送气音、长音和短音等;还对音位变体和连读音变、音节和超音段特征(韵律)等进行了描述。

53 四、古印度语言学的影响 古印度语言研究对欧美语言学、阿拉伯语言学以及中国语言学都有较大的影响。
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说“使欧洲语言观点全部革新的,却是在印度产生的语言知识。”称潘尼尼的语法名著“是人类智慧的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一……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其他语言有过如此完善的描写。” 潘尼尼对当代描写语言学有着重大影响。 十六、十七世纪,有关梵语和梵语语法的知识,有一部分由传教士传到了欧洲。 到了十八世纪,在印度的英国人做了更加准确的介绍。 大约到十九世纪初,梵语知识已经成为欧洲学者必须具备的一部分修养了。(布龙菲尔德《语言论》10-11页)

54 威廉•汤姆逊在《19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说史》一书中说:“印度人在语言学上所达到的高度,那真是罕有的,欧洲的语言科学直到19世纪才达到了那样的高度,而且就是那样,也还多是从印度人那里学来的。”
而且后来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就是因为欧洲学者发现了梵语与欧洲语言的许多相似之处,才开始兴起的。 古代阿拉伯人建立的阿拉伯语的语法体系,就借鉴了古印度和古希腊的语言学成果。 古代中国的音韵学就是在古印度语音分析方法的影响下形成的。 中国学者因为要翻译佛经而学习梵语,了解了梵语语音的分析的方法,而创造了汉语的“反切”注音法。后来在汇集、整理反切的基础上形成了“韵书”,从而产生了音韵学。


Download ppt "第二章 历史的回顾 一、 古希腊语法 二、 古罗马语法 三、 中世纪语法 四、 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 五、 古代印度的语言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