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應試教學 小哉問 國文 游適宏(台灣科大).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應試教學 小哉問 國文 游適宏(台灣科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應試教學 小哉問 國文 游適宏(台灣科大)

2 Q.1 學測、指考試題方向有區別嗎?

3 原始版 〈學測國文〉測驗目標 ●測驗學生的基本語文能力 ●測驗學生的中國文學及中國文化的基本知識 ●測驗學生的基本的治學能力

4 〈指考國文〉測驗目標 ●語文應用與表達 ●語文理解與分析 ●文學知識與文學鑑賞 ●文化知識與文化體悟 原始版
(能因應不同目的,建構適切的閱讀策略) (能適切連結、體悟、建構科技與人文、學理與實用、傳統與現代的關係)

5 〈學測指考國文〉測驗目標 ●測驗學生的語文理解與分析能力 ●測驗學生的文學知識與文學鑑賞能力 ●測驗學生的文化知識與文化體悟能力
測驗報告用整合版 〈學測指考國文〉測驗目標 ●測驗學生的語文理解與分析能力 ●測驗學生的文學知識與文學鑑賞能力 ●測驗學生的文化知識與文化體悟能力 ●測驗學生的語文表達與應用能力

6 指考國文相對於學測國文… ●考得多一些 先秦兩漢六朝古文、詞、曲等,都是高三才學的課程 ●考得難一些 ●考得專一些
公開說明版 指考國文相對於學測國文… ●考得多一些 先秦兩漢六朝古文、詞、曲等,都是高三才學的課程 ●考得難一些 ●考得專一些 不是專考文言文,或國學常識考得既繁且細,而是測驗考生對於文學作品是否具有閱讀和鑑賞能力

7 Q.2 從96年學測觀察,未來課本會考比較多?

8 96年學測選擇題直接與課文相關者 第6題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司馬光〈訓儉示康〉 第8題蘇軾〈赤壁賦〉、顧炎武〈廉恥〉
第15題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連橫〈臺灣通史序〉、蘇軾〈留侯論〉 第21題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脩〈醉翁亭記〉、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選項文句錄自《論語》、《孟子》者,今年7分,去年4.5分,前年2分 不重覆,11課

9 近年學測指考國文選擇題課文比重 採最嚴排(課)外標準 學測 指考 93年 4.0% 20.0% 94年 4.2% 6.4% 95年 8.3%
交集課文 四書 學測 指考 93年 4.0% 20.0% 94年 4.2% 6.4% 95年 8.3% 9.5% 96年 27.8% 選項所佔分數/選擇題總分

10 Q.3 閱讀考古題,有助於命題點的掌握嗎?

11 ●外來詞 音譯詞(86北區進修學士班;91學測補) 梵語音譯詞(89學測) 音譯兼義譯詞(90學測) 日語漢字詞(91指考) ●方言詞 閩南語(87學測) ●新造詞 合音連讀(89學測) (消=需要;甭=不用;ㄅㄧㄤˋ =不一樣) 擬外來語、擬方言詞(89學測) (秀逗;LKK;英英美代子)

12  陶淵明〈歸去來辭〉一文中「策扶老以流憩」的「扶老」一詞是指「柺杖」,「扶」是動詞,「老」是名詞,「扶老」為一動賓(即動詞+受詞)結構,但是整個詞結合起來作為名詞用。下文「」中的語詞,也具有同樣語法結構的選項是:(94x) 合成詞的組合方式 動賓(司令、管家) 聯合(國家、朋友) 動補(改善、說明) 主謂(國慶、地震) 偏正(火車、熱賣)

13  文天祥〈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句中的「鼎鑊」一詞,是由可各自獨立的「鼎」與「鑊」所構成,且「鼎」與「鑊」意義平行對等,不互相修飾。下列文句「」內的詞,與「鼎鑊」構成方式相同的選項是:(96x)  (A)《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B)《論語‧衛靈公》:「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  (C)蘇軾〈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D)顧炎武〈廉恥〉: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 聯合式合成詞

14  詞彙意義有時會隨時間轉變,例如「涕」在古代早期是「眼淚」之意,如「涕下如雨」,但後來卻轉變為「涕淚俱下」的「鼻涕」之意。下列各組「」中的詞,也有詞義轉變的選項是:(88z)

15  古今語詞的意義,有時會從正面或中性轉變為負面的意義,如杜甫詩「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詩中的「風流」和現在戲稱人「老風流」的用法,意義已由正面轉為負面。下列文句「」內古今語詞意義也是如此轉變的選項是:(94z) 詞義轉變

16  古書裡的語詞,經歷時間的變化,有時會產生詞義擴大的現象。如《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文中的「河」原專指「黃河」,後來則擴大為泛指所有的河流,如「井水不犯河水」。下列各組文句「」中的語詞,依前後次序,也具有詞義由小而擴大現象的選項是:(95z) 詞義轉變

17  古代漢語有一種用來表示「認為某(人、事、物)是……的」的用法,例如《戰國策.齊策》:「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句中的「美我」即是「認為我是美的」之意。下列文句「」內文字屬於此一用法的選項是:(96x)
 (A)《論語‧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B)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C)《孟子‧盡心》: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D)司馬光〈訓儉示康〉:小人寡欲,則能謹身潔用,遠罪「豐家」 意動用法 形容詞意動用法

18 《文心雕龍‧物色》:「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這段話指出了外在的風景事物可以引發人們內心的感受。下列文句,屬於這種情況的選項是:(85夜)
《文心雕龍‧物色》:「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一葉且或迎意,蟲聲有足引心。」這段話指出了人們內心的感受,往往受到風物景色的牽引。下列文句,可印證此一現象的選項是:(88x) 感物興情

19  文中的「激情原人」發現小花兒的美麗,內心激動,於是用枯枝、石片、土塊拼組成文字,這就是「創作」的開始。下列文字說明創作的起源與「激情原人」情形相似的選項是:(94x)
 (A)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  (B)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  (C)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彰示來世也  (D)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踊。……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  (E)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20  「觀看那截枝葉,心思不免忙起來;頓覺枝非枝,葉非葉,必定有什麼深不可測的天諭包藏其間」,這一段文字所描述的經驗,實為文學形成過程中的一種心靈活動。下列敘述,與此活動最相近的選項是:
 (A)睹物興思,感物興情  (B)虛靜其神,清和其心  (C)想像鮮活,翻空出奇  (D)摹寫景物,如在目前

21 ●文學理論─移情作用  在歌詞「天空不要為我掉眼淚」中,天空原只是「下雨」,卻被說成「掉淚」,是因為人們把自己傷心的情緒投射於天空,透過這種「移情作用」,原本並無情緒的事物,在人們眼中遂產生情緒。下列文句,具有「移情作用」的選項是:(90z)

22 Q.4 大陸考試資料有助於應試教學?

23 大陸考綱 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24 ●比喻(87北區進修學士班;88學測;91學測;91指考;96學測)
●雙關(87學測;87北區進修學士班;91學測補;92學測補;95學測) ●誇飾(87學測) ●層遞(88學測) ●回文(87聯招) ●轉品(86聯招;87北區進修學士班;89學測; 92指考) ●移覺(88聯招;89學測;92指考;95指考)

25 ●對仗句(對聯) 86聯招 87聯招 87北區進修學士班 89學測 91學測 91學測補 94指考 95指考

26 大陸考綱 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與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27 大陸考綱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28 大陸考綱 辨析並修改病句(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與贅餘、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29 Q.5 高難度的試題,代表對考生有鑑別度?

30 3 6 13 10 11 2 4 86-96學測的情形 答對率 40%以下 40% │ 49% 50% 59% 60% 69% 70%
79% 80%以上 0.40~0.49 3 6 13 10 11 0.50~0.59 2 4 鑑別度 53

31 (A)「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反映孔子哀人之哀、傷人之傷的懷抱
下列《論語》文句,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反映孔子哀人之哀、傷人之傷的懷抱 (B)「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意謂古之學者心存一己,今之學者心存社稷 (C)子貢問「君子亦有惡乎?」孔子答以「有惡。惡稱人之惡者」,可知孔子討厭那些稱惡為善、是非不分的人 (D)「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後兩句意謂人民珍惜故舊之物,則可免於因匱乏而淪為盜賊 95學測,答對率74%,鑑別度0.54

32 下列文句中,有關「齒」、「恥」二字的使用,正確的選項是: (A)謙虛的人能不齒下問,驕傲的人總自以為是
 下列文句中,有關「齒」、「恥」二字的使用,正確的選項是:  (A)謙虛的人能不齒下問,驕傲的人總自以為是  (B)高舉公理正義的大旗做傷天害理的事,最令人不恥  (C)他公然說謊卻絲毫不覺歉疚,難怪會被批評為無齒  (D)有些人只寫過幾篇小文章就自號才子,真是讓人齒冷 96學測,答對率73%,鑑別度0.50

33 2 3 答對率 40%以下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以上 0.20以下 1
4 2 3 鑑別度 96學測的情形

34 斟酌下列文句,□□中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甲、夏夜,柳絲是些溫寂垂懸的□□,在月光裏睡著(司馬中原〈如歌的行板〉)
乙、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於無窮(魯迅〈好的故事〉) 丙、我看到紅色羽毛和黃色羽毛的朱鸝鳥,啄著葡萄架上的青葡萄。美麗的朱鸝鳥常常成群的飛進院子裡來……一粒粒的青色葡萄在往地上跌落,跌出碎細的□□(蕭白〈六月的眸光〉) (A)簾幕/霧靄/耳語    (B)簾幕/雲錦/珍珠 (C)睫毛/雲錦/耳語    (D)睫毛/霧靄/珍珠 94學測,答對率37%,鑑別度0.31

35 甲、河水是寂靜如常的,小風把河水□著極細的波浪(蕭紅《呼蘭河傳》) 乙、我很悚然,一見她的眼□著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魯迅〈祝福〉)
斟酌下列文句,□中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甲、河水是寂靜如常的,小風把河水□著極細的波浪(蕭紅《呼蘭河傳》) 乙、我很悚然,一見她的眼□著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魯迅〈祝福〉) 丙、時間,會一吋吋地把凡人的身軀□成枯草色,但我們望向遠方的眼睛內,那抹因夢想的力量而持續蕩漾的煙波藍將永遠存在(簡媜《天涯海角》) (A)拂/黏/染    (B)皺/釘/烘 (C)漾/瞅/釀    (D)吹/攫/烤 93學測,答對率37%,鑑別度0.29

36 上文三個□若均使用「擬人化」的動詞,且須兼顧前後文的呼應連貫,則□內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A)吞/欺/扔 (B)舔/溜/打
 無風之夏,炎熱中藏著一股詭奇的安靜,像千萬條火舌欲□一塊冰,卻嚥不下。我站得腳痠,忍不住蹲著,因而感覺那股安靜漸漸往我身上□來,即將形成威脅,彷彿再近一步,會把我給粉碎了。忽地,樹蟬驚起,霎時一陣帶刀帶槍的聲浪框住了人間。就在這時,站牌後那排蓊藹老樹無緣無故□下一截枝葉,不偏不倚掉在我面前,著實叫人一驚。  上文三個□若均使用「擬人化」的動詞,且須兼顧前後文的呼應連貫,則□內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A)吞/欺/扔    (B)舔/溜/打  (C)融/游/挽    (D)嚐/飄/捻 96學測,答對率74%,鑑別度0.35

37 Q.6 學生對「國學常識」最感困難?

38  17 和 18 雖皆作於貶謫之後,但仍舊堅持著儒家仁民愛物的理想──前者表現了願為天下承擔憂患的自我期許,後者則表現了樂民所樂的仁厚胸襟。而 19 在處理憂、樂的命題上,則以道家的眼光,從山水間探索超然物外、安時處順的人生觀。 (A)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B)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 (C)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D)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E) 曾鞏的〈墨池記〉 (F) 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 (G) 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 (H) 袁宏道的〈晚遊六橋待月記〉 86學測,答對率39%

39 下列有關文學史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古體詩指先秦兩漢的詩,近體詩指魏晉隋唐的詩 (B)關漢卿與張可久同為元曲大家,前者以劇曲著稱,後者以小令擅場 (C)韓愈與柳宗元,共同推動古文運動,提倡言之有物、形式自由的散文 (D)白居易早年熱情而有理想,思以詩歌改革政治,與杜甫同倡新樂府運動 (E)現今通行的《三國演義》,相傳乃羅貫中以《三國志平話》為藍本,加以增補而成 89學測,得分率39%

40 梁、陳兩代,結合民歌的直率與宮廷的淫靡,類似「 18 」將形體、姿態如此感官式的描寫盛極一時,形成文學史上所謂的「宮體詩」。
 梁、陳兩代,結合民歌的直率與宮廷的淫靡,類似「 18 」將形體、姿態如此感官式的描寫盛極一時,形成文學史上所謂的「宮體詩」。 (D)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 (E)夢笑開嬌靨,眠鬟壓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紅紗 (F)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G)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92學測,答對率34%

41  初到黃,廩入既絕,人口不少,私甚憂之,但痛自節儉,日用不得過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錢,斷為三十塊,掛屋梁上。平旦,用畫叉挑取一塊,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別貯,用不盡者,以待賓客,此賈耘老(註:人名)法也。度囊中尚可支一歲有餘,至時別作經畫,水到渠成,不須預慮,以此胸中都無一事。 依據文中的地名和人物的生命態度來看,本文的作者應是: (A)陶潛 (B)杜甫 (C)白居易 (D)蘇軾 92學測,答對率36%

42 93學測,得分率39% 關於「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與「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的比較,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三曹」、「三蘇」六人,都是當時文壇領袖,他們門下都有眾多追隨者,形成多元的創作風格 (B)想閱讀「三曹」作品,可翻檢《昭明文選》;想閱讀「三蘇」作品,可翻檢《唐宋八大家文鈔》 (C)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與蘇洵〈六國論〉「六國破滅,弊在賂秦」,均是借古諷今 (D)「三曹」所創作的詩歌形式,包括四言詩、樂府詩以及近體詩;「三蘇」所創作的詩歌形式,則包括五、七言歌行與近體詩 (E)「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正彰顯曹氏、蘇氏兄弟情誼之深淺有別,前者不睦而後者相知相惜 93學測,得分率39%

43 斟酌下引文字,□中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六經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是故,□也者,志吾心之陰陽消息者也;《書》也者,志吾心之紀綱政事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條理節文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誠偽邪正者也。(王陽明〈尊經閣記〉) (A)易/詩/禮/樂   (B)易/樂/禮/詩 (C)詩/禮/易/樂   (D)詩/樂/易/禮 95學測,答對率39%

44 近年知性之旅甚為流行,或依據作家生平經歷、作品內容規畫文學之旅;或依據歷史掌故、地理環境規畫古蹟之旅。下列藝文之旅的主題,與作品內容相關的配對選項是:
(A)右軍書藝之旅── 曾鞏〈墨池記〉 (B)遊園賞花之旅── 陶淵明〈桃花源記〉 (C)農田酒鄉之旅── 歐陽脩〈醉翁亭記〉 (D)民俗曲藝之旅── 劉鶚〈明湖居聽書〉 (E)赤壁泛舟之旅── 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95學測,得分率22%

45  漢代與唐代同為中國歷史上文治武功皆有可觀的時期,下列關於漢唐文學的說明,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漢代散文的代表是《史記》,唐代散文的代表是傳奇  (B)〈古詩十九首〉出現於漢末,代表五言詩的正式成熟  (C)漢代樂府詩富有寫實精神,唐代新樂府運動亦關注社會現實  (D)近體詩完成於唐代,形式精整,表現古典詩的對稱美、聲律美  (E)高適、岑參為唐代邊塞詩的代表作家,王維、孟浩然為自然詩的代表作家 95學測,得分率33%

46  國文課堂上討論「宋代貶謫文學」,範圍為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脩〈醉翁亭記〉、蘇轍〈黃州快哉亭記〉,則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三篇文章雖皆流露遭逢貶謫的感慨,仍不忘對時局提出諍言  (B)三篇文章的敘寫次序皆為:登高望遠→遙望京城→抒發感懷→物我合一  (C)歐陽脩〈醉翁亭記〉認為官運難卜,應該及時享受與民同遊共飲的快樂  (D)范仲淹〈岳陽樓記〉認為儘管仕途受挫,知識分子仍當以百姓安樂為念  (E)蘇轍〈黃州快哉亭記〉認為心胸坦然,超越人生的缺憾,才能擁有自在的生命 96學測,得分率37%

47 Q.7 作文評分的主觀性可以消除嗎?

48 作文本來就不是標準化測驗 評分客觀程度 客觀測驗(objective tests) 主觀測驗(subjective tests)
測驗製作方式  標準化測驗(standardized tests)  非標準化測驗(non- standardized tests)

49 A+ A A- B+ B B- C+ C C- 初閱A-,複閱B,加起來除以2 初閱B+,複閱B,加起來除以2

50 Q.8 寫作測驗如何不落入C等?

51 ●基本通順,有條理 ●字大一點,清楚 ●依題目的規定操作 ●小題中題→能分項就分項 ●大作文題→要有頭有尾(寫完)       分三段       字數不要過少


Download ppt "應試教學 小哉問 國文 游適宏(台灣科大)."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