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報告者:蕭曄鴻 班級:溫馨甲孝 指導教授:李開濟博士
真善美的絕對論與相對論 報告者:蕭曄鴻 班級:溫馨甲孝 指導教授:李開濟博士
2
真善美的定義 真:就是人對現實的追求,追求一件事物的源流,原貌或本來的意義與型態,通常是指科學方面的追求。
善:就是人對心理的追求,追求一件事物的和諧,縝密,妥適,通常是指宗教與哲學方面的追求。 美:就是人對抽象的追求,追求一件事物達到無法更完美的境界,通常是指藝術與文學方面的追求
6
真善美在東西方的定義起源 西方:蘇格拉底是開創希臘哲學研究新方向的劃時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對象從自然轉向了社會和人類的內心世界,專門探討人類的心靈智慧與活動能力。而他的弟子柏拉圖,接受至善的觀念。並且更大而擴展:至真、至善、至美。柏拉圖說真、善、美來自天上。或用他的哲學術語:真善美來自理念。人間各別的真善美都是來自天上真善美的流露。 (美的觀念具有其地域性,時代性,個人的審美觀等等的局限性。)
7
東方:儒家的學說中,雖然沒有直接用「真」這個字,以其主張「格物.致知」,從字面的意義看,是很具有現代科學精神的。
「善」,可以散見各處。「至善」照字面講,就是:最高的善,或絕對的善。在《大學》裡,做了不少描寫,如:「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由此,似乎「仁、敬、孝、慈、信」五個字,即是「至善」。我們以為,這五個字作為「善」是不錯的,如果說它們就是「至善」,這還有商榷之餘地。可惜作者沒有給「至善」這個概念下過明確的定義。 至於「美」,儒家比較缺乏。只有孟子曾提到過「美」。譬如:「不知子都之姣(美)者,無目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孟子說:誰要是不知道子都是天下第一美男子,他就是沒有長眼睛。)孟子這裡所說的「美」,還是「色」的成分多些。
8
絕對?相對? 辯士學派,為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希臘的一批收徒取酬的教師、哲學家之統稱。其基本主張善良、真理、正義都與人本身需要的利益相關,所以沒有絕對的真理與正義。代表人物有普羅泰戈拉、希庇亞斯、高爾吉亞等人為本派代表人物。 影響:辯士們以雅典為中心,周遊希臘各地,對青年進行修辭、論辯和演說等知識技能的訓練,教授參政治國、處理公共事務的本領。
9
道家的「真理性」和「信實性」。老子在《道德經》,提出了他的「美論」和「善論」。不過老子的「美論」和「善論」是非常與眾不同的。當他看到「美」的時候,他同時看到了「醜惡」,當他看到「善」的時候,他同時看到了「惡」。因為「美」是「醜」所襯托出來的概念;同理,「善」是「惡」所襯托出來的。他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他的話,不但把美、醜互相襯托而存在,作了極其明晰的說明。同時把美的不固定性也作了暗示的說明。在他,美與醜,善與惡是相對待的,是一體之兩面,同出而異名。明智」。 (美的觀念具有其地域性,時代性,個人的審美觀等等的局限性。)
10
我自己的想法 我自己比較偏向非絕對性的看法,因為我覺得真善美是人們很主觀的判斷,雖然世界上存在著許多我們覺得很絕對的真、善、美,但是如果不是全知全能,知道事情的每一面像,應該也很難判對出個所以然吧? 以下幾個例子 今天在電視上看到又有企業家捐出鉅款幫助生活困頓的人了,大家都覺得這實在是一件大善事,但是如果那位企業家內心只不過是想藉由此行博取好名聲、減免稅務、讓自己的客戶有好印象。表面上的好事卻因為他的內心出發點使這件事變得不是至善。
11
再來,就事物的美醜來說,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人各有所好」「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等等,我覺得這應該是真善美三者中中最主觀的一個了。 我家一開始養狗時,我和我地都嫌牠醜,但是相處久了,有感情了,就會覺得牠是最棒的。(爛) 其實人的相處也是,完全不認識對方時,美醜一眼判定,但是時間一久,認識了彼此,也是會覺得:「其實XXX也不錯嘛~!」 基本上。每個人對於美的定義。都是因人而異的,但是原則上不離悅心為美。悅目為美。悅耳為美。驚嘆為美 只要任何一件人事物。讓人感覺到舒服。或者驚艷的話。那就是美。 不論是外在型態、外表、行為、態度,或者是內在的認知、印象、想法改變,都會造成美醜的認知差異
12
結語 在人的一生中無非在追求生活的真、善、美,唯有三者的圓滿,才能顯現人生價值與光彩,簡言之就是指使自己變得更好。但是在追求之餘,我不禁想問我自己:這樣人生的終極目標到底是什麼?外表?財富?地位?還是只是一時的快樂?但不管人生的追求是甚麼,每天都能快樂充實的度過就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生活了,共勉之。
13
THE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