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 和中外关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 和中外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 和中外关系

2 总纲 一.影响中国外交的因素及外交历程 二:中国外交的具体史实 三.主要对外关系的变化 四.一些政策的比较 一.影响中国外交的因素及外交历程
因素: 中国社会各阶段的经济实力.统治者的对外政策 和国际形势息息相关。 历程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外交史,实质上是一部中华民 族的屈辱史;而新中国的外交史则是一部中华民族扬眉 吐气,不断走向辉煌的历史

3 二:中国外交的具体史实 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晚清时期 1)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进驻北京。
2)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衙门,主管外交.通商及其它 洋务事宜,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资机构。 3)《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 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 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 帝国主义的支持。

4 3.北洋军阀时期 1)1915年,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支持其称帝,接受“二十一条” 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 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 国在山东的特权。这一正义要求遭列强无理拒绝。 3)1924年,孙中山北上,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势力。 4)五卅运动中,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提出了取消领事裁判权. 英日军队从上海永远撤走等谈判条件。 5)1927年初,湖北.江西的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英租界。 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国民政府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 2)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略奉行妥协退让政策, 先后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和《何梅协定》等。 3)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 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 4)抗日战争后,蒋介石为求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 权。《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5 新中国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建国初期的外交 1)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外交新局面的开拓(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亚 非会议 2.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方针:两个拳头出击.一大片 表现: 美国敌视中国,侵越战争等;中苏关系恶化;大力发 展与亚非拉美等国家的关系,与柬埔寨.老挝.古巴等 二十多个国家建交。

6 3.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4.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表现:1972年中美签订《中美联合报告》,中美两国关系开始
走向正常化;在26届联大上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72年中日建交;此后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毛泽东 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 4.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 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2)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 为不结盟政策。 3)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7 三.主要对外关系的变化 1.中日关系的变化 古代史上的中日关系,虽有侵略,但主流是和好交流。
西汉汉武帝时期.东汉光武帝时期.唐时期.元末明时期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关系的大逆转。 19世纪后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加强对中国的侵略。通过这场战争降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而且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民展艰难。对日本,则获利从众 多,而且侵略野心进一步加剧。日俄战争期间加强对东北控制 一战期间侵占山东地区,并与中国签订“二十一条”,巴黎和会 时,把自己在山东的特权合法化;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而后 掀起侵略中国的高潮,一直到二战结束。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创了现代中日关系新阶段。 国际形势的变动,中国国力的上升,告别是中美关系的缓和 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1972年中是邦交正常化。此后,双 方关系虽在某些地方有摩擦,但总体是上友好交往。

8 2.中美关系的变化 近代阶段是美国对中国的侵略时期 1)19世纪中期,以英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主导国际关系,美
追随他国,如《望厦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开始有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美国成为和日本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 4)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国民政府进行控制,扶持,以此来遏 制中共,将中国变成反共的基地。 现代阶段:中美关系经历了由对峙到和好的过程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阵 营对中国封锁禁运和军事包围。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美:中国国力的提高;遏制 和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战略收缩。 中国:面对苏联的军事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助于台湾问题 的解决。

9 四.一些政策的比较 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政策的辨析 两者的历史背景不同:闭关自守是清朝前期实行的政策,是
封建社会趋于衰落,想以此来维护统治的政策。对外开放是 作为独立自主的中国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两者内容不同: 两者后果不同: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展,造成中国近代的落伍。对外开放发展了我国的经济, 使 我国更强盛。 两者性质:前者是清政府作茧自缚的消极落后政策;后者是 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为搞活经济所采取的政策。

10 唐代与清代对外政策的比较 对外政策:唐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 次下令禁止对外贸易。 原因:唐: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唐统治 者政策开明。清: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严重阻碍了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其断骚 扰我国的边境地区;清统治者愚昧无知。 影响:唐:扩大了对外交流,促进了唐的繁荣,增强了唐的国力 清: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造成中国的落后,为19 世纪中期的中国被动挨打局面的出现埋下隐患。 如何区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被动开放和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外开放

11 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上海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双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79年的联合公报) 材料三: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 项原则。 -- 摘自82年8月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 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 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的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回答:1)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发展?两个公报意义何在? )所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的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 3)据材料三说明第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关系的作用? )据上述各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12 答案: 1)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由不应 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谋求霸权。两个
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间的敌对关系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 的正常化。它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有力约束,有利于 反霸权斗争。 2)是一致的 3)提供了双方确认原则基础 4)材料四表明,《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 的原则,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 对中国没有约束力,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 准则为依据的。而该法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Download ppt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 和中外关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