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INTRODUCTION OF ELECTRONIC BUSINES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INTRODUCTION OF ELECTRONIC BUSINE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INTRODUCTION OF ELECTRONIC BUSINESS
电子商务概论 INTRODUCTION OF ELECTRONIC BUSINESS

2 第一章 电子商务概述

3 学习目标 熟悉商务与商务活动的内涵; 理解传统商务及其局限性; 了解EDI的产生与运作原理; 熟悉电子商务的由来;
掌握电子商务的含义、内涵、流程。

4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商务与商务活动 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EDI与电子商务 第四节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五节 电子商务带来的变革 第六节 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结构分析

5 第三节 EDI与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产生背景 EDI及其应用 电子商务的发展

6 一、电子商务的产生 基于EDI的电子商务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1995年) 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阶段(1995以后)
移动 传统商务 基于EDI的电子商务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1995年) 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阶段(1995以后) 移动电子商务阶段

7 1.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轨迹 (1)酝酿起步阶段 20世纪70年代—EFT-〉家庭银行-〉EDI技术的开发
1970年代美国航空公司(AA)开发联网订票系统— SABRE 电子资金交换(EFT):各银行间采用安全的专用网络进行资金交换和电子支付。 家庭银行:客户通过电话查询帐户余额、划款、付帐等。 电子数据交换(EDI):将组织内部及贸易伙伴之间的商业文档和信息,以直接读取的结构化的信息形式通过专用网络在计算机之间传输。 70年代末和80年代——兴起“无纸贸易”热潮 90年代——电子商务出现并发展

8 (2)迅速膨胀阶段 1996年12月, 联合国颁布《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 范法及其颁布指南》。
1997年4月,欧盟提出“欧盟电子商务行动方案”, 美国政府发表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文件。 1998年10月,经合组织在渥太华召开电子商务的专 题讨论会,推出了《全球电子商务行动计划》。此 次会议是迈向全球电子商务的里程碑。 1998 年,IBM、HP等公司宣布为“电子商务年”。 各国政府相继推出各种鼓励政策。

9 (3)稳步发展阶段 2001年5月,联合国促进贸易暨电子商务中心(UN/CEFACT)与结构化信息标准发展组织(OASIS)正式批准了ebXML(Electronic Business eXtensile Markup Language)标准 。 ebXML支持一个全球化的电子市场,它使得任意规模的企业通过交换基于XML的信息,不受地域限制地接洽和处理生意。 2001年11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发表《2001年电子商务和发展报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自作序。 2002年1月24日,联合国第56届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签字示范法》。

10 2.电子商务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网络的普及和成熟 信用卡的普及应用 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制定 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近30年来,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为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网络的普及和成熟 由于INTERNET逐渐成为全球通信与交易的媒体,全球上网用户呈级数增长趋势,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特点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应用条件; 信用卡的普及应用: 信用卡以其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而成为人们消费支付的重要手段,并由此形成了完善的全球性信用卡计算机网络支付与结算系统,使“一卡在手、走遍全球”成为可能,同时也为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支付提供的重要的手段;  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制定: 1997年5月31日,由美国VISA和Mastercard国际组织等联合指定的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fer Protocol)即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出台,以及该协议得到大多数厂商的认可和支持,为在开发网络上的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安全环境; 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自1997年欧盟发布了欧洲电子商务协议,美国随后发布“全球电子商务纲要”以后,电子商务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尝试“网上采购”,这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11 二、EDI及其应用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 EDI的产生 EDI的概念

12 1.EDI的产生 背景 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迅速,贸易单证和文件交换数量激增;平均一笔生意需要30-40份纸面单证
纸面文件存在的缺点:劳动强度高、效率低、易出错、成本高,传递慢、重复处理等; 商业纸面文件的传递和处理速度成为贸易和企业竞争的瓶颈问题

13 产生 EDI在60年代末期产生于美国,当时的贸易商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类商务文件的时候发现,由人工输入到一台计算机中的数据70%是来源于另一台计算机输出的文件,由于过多的人为因素,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人们开始尝试在贸易伙伴之间的计算机上使数据能够自动交换,EDI应运而生。

14 2.EDI的概念 中文名称:电子数据交换 英文名称: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简写:EDI 电子数据交换(EDI) :参加商业运作的双方或多方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的标准商业信息,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在参与方计算机之间所进行传输和自动处理。

15 对EDI的进一步解释: 由于EDI大大减少了纸张票据,因此,人们也形象地称之为“无纸贸易”或“无纸交易”。

16 3.EDI系统的组成 三要素: 数据标准化、EDI软件及硬件、通信网络
转换软件、翻译软件、 通信软件 原有 文件 转换 软件 翻译 平面 EDI标 准格式 EDI交换 中心信箱

17 硬件主要是计算机网络 90年代之前的大多数EDI都不通过INTERNET,而是通过租用的电脑线在专用网络上实现,这类专用的网络被称为VAN(Value-Addle Network,增值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安全问题。 但随着INTERNET安全性的日益提高,作为一个费用更低、覆盖面更广、服务更好的系统,其已表现出替代VAN而成为EDI的硬件载体的趋势,因此有人把通过INTERNET实现的EDI直接叫做INTERNET EDI。

18 软件包括计算机软件和EDI标准 EDI所需要的软件主要是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以供传输交换。

19 EDI软件主要包括: 转换软件(Mapper):转换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将原有计算机系统的文件,转换成翻译软件能够理解的平面文件(Flat file),或是将从翻译软件接收来的平面文件,转换成原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 翻译软件(Translator):将平面文件翻译成EDI标准格式,或将接收到的EDI标准格式翻译成平面文件。 通信软件:将EDI标准格式的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Envelope),再送到EDI系统交换中心的邮箱(Mailbox),或由EDI系统交换中心内将接收到的文件取回。 EDI标准: 美国国家标准局曾制订了一个称为X12的标准,用于美国国内。 1987年联合国主持制订了一个有关行政、商业及交通运输的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即国际标准--UN/EDIFACT(UN/EDI For Administration、Commerce and Transportation)。 1997年,X12被吸收到EDIFACT,使国际间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电子数据交换成为了现实。

20 EDI示意图

21 4.EDI特点、使用范围及优势 EDI特点 EDI使用范围 使用EDI的优势
使用对象:不同组织 一般传送业务资料(发票、定单等) 采用共同标准化的格式 尽量避免人工操作介入 与 的区别在于不需人工辨认、判断 EDI使用范围 进出口商、运输公司、保险公司、海关、商检、银行等部门 使用EDI的优势 降低纸张使用成本 % 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库存费用 % 减少错误数据处理 % 节省人员费用 其他 传统EDI存在的问题:美国只有5%企业使用EDI,主要集中在大企业

22 三、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 三、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
电子商务发展的两个阶段: 60年代—90年代:基于EDI 的电子商务 90年代以来:基于国际互联网的电子商务 Internet 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助推器 由于使用VAN的费用很高,仅大型企业才会使用,因此限制了基于EDI的电子商务应用范围的扩大。 世纪90年代中期后,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地从大学、科研机构走向企业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已从信息共享演变为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工具。 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60年代,发展于90年代 三、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

23 电子商务巨人—亚马逊 从1994年起,一直排斥在互联网之外的商业贸易活动正式进入到这个王国,因此而使电子商务成为互联网应用的最大热点。
网络新贵亚马逊(Amazon.com)网上书店的营业收入从1996年的1580万美元猛增到1998年的4亿美元。

24 1994年,贝索斯无意中注意到当时还不算普及的因特网却有着无以伦比的扩张速度—3000%,这给贝索斯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也引发了他对网络商机的思索。
美国发达的邮购业务具有的商家与消费者无需见面的特征,“从厂门到家门”的销售同样是网络可以实现的,这一项认知促使贝索斯成了在虚拟空间的在线销售领域跑马圈地的第一人,成就了“全球最大的网络书店”—Amazon.com 商机的选择为Amazon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贝索斯推出网上书店恰逢其时,作为先驱吸引了广泛的注意力和大量的客户

25 贝索斯被誉为“电子商务时代的首席预言家”
www. Amazon.com,这个1995年7月正式推出的以在线售书为主营业务的网站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从西雅图一户住宅的车库里起步的Amazon拥有涵盖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310万的顾客,1999年销售额近80亿美元;股票市值由推出时的9美元一路攀升,最高曾达到每股325美元; 作为“网上书店”的创办者,35岁的贝索斯(Bezos ) 则获得了《时代》周刊1999年“本年度封面人物”桂冠。 以Amazon的成立为标志: 1994年被称为美国的“电子商务元年”, 贝索斯被誉为“电子商务时代的首席预言家” 据消费者评级机构ConsumerReports.org和ConsumerWebWatch的调查显示,在最受欢迎的在线零售商中,亚马逊的客户服务堪称经典,该网站的浏览界面简洁,服务规章完善且细致。自1999年以来,上述机构一直对网站浏览、搜索和订购产品的难易程度进行了评级。近期评级项目中又加入了品牌宣传、如实披露相关商业合作项目及隐私政策的严密程度等。

26 戴尔(Dell)--网络直销 以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网络直销模式而闻名的美国戴尔(Dell)公司1998年5月的在线销售额高达500万美元,2000年在线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

27 eBay-网上拍卖 C2C eBay公司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个人对个人的拍卖网站,这个跳蚤市场1998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就达1亿美元。
象这样的营业性网站已从1995年的2000个急升为1998年的42.4万个。

28 互联网的发展 被誉为“英特尔之父”的Vint Cerf 5年前曾预测,到2003年全球将会有1亿英特网用户,然而,因特网的发展事实让他跌破眼镜。 全世界上网人数的变化 年份 上网人数 亿 2002年 亿 2012年 亿

29 互联网普及率 部分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

30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中国网民规模

31 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

32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33 中国网民人均上网时长

34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35 中国网民结构

36

37 互联网应用:四类应用总体稳步增长 网络音乐 覆盖率 77.3% 增长率 +13.0% 搜索引擎 覆盖率 80.0% 增长率 +10.7%
网络娱乐 网络音乐 覆盖率 77.3% 增长率 +13.0% 网络视频 覆盖率 65.9% 增长率 +14.3% 网络游戏 覆盖率 59.5% 增长率 +3.5% 网络文学 覆盖率 41.4% 增长率 +15.2% 信息获取 搜索引擎 覆盖率 80.0% 增长率 +10.7% 交流沟通 即时通信 覆盖率 82.9% 增长率 +12.7% 博客空间 覆盖率 66.1% 增长率 +17.1% 微博 覆盖率 54.7% 增长率 +23.5% 社交网站 覆盖率 48.8% 增长率 +12.6% 电子邮件 覆盖率 44.5% 增长率 +2.0% 论坛/BBS 覆盖率 26.5% 增长率 + 3.2% 商务交易 网络购物 覆盖率 42.9% 增长率 +24.8% 网上银行 覆盖率 39.3% 增长率 +33.2% 网上支付 覆盖率 39.1% 增长率 +32.3% 旅行预订 覆盖率 19.8% 增长率 % 团购 覆盖率 14.8% 增长率 +28.8% 网络炒股 覆盖率 6.1% 增长率 % 2012年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基本保持上一年的发展趋势,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网民使用率还在继续上升;电子商务类应用继续高速发展;电子邮件、论坛/BBS等老牌互联网应用使用率持续走低。 微博用户持续增长,用户逐渐移动化 微博用户规模在2012年达到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微博急速扩张的阶段已经结束,但年增幅仍能达到23.5%。相当一部分用户访问和发送微博的行为发生在手机终端上,截至2012年底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即高达65.6%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 网络购物和团购保持较高增长率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人,网民使用率提升至42.9%。与2011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4807万人,增长率为24.8%。在网民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的背景下,网络购物应用依然呈现迅猛的增长势头,2012全年用户绝对增长量超出2011年,增长率高出去年同期4个百分点。团购用户数为8327万,使用率提升至14.8%,较2011年底上升3.3个百分点,用户全年增长28.8%,同样保持了相对较高的用户增长率。 手机端电子商务类应用使用率整体大幅上涨 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端发展迅速,领域整体看涨。相比2011年,手机网民使用手机进行网络购物的比例增长了6.6个百分点,用户量是上年底的2.36倍;此外,手机团购用户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较上年底提升1.7个百分点,手机在线支付提升4.6个百分点,手机网上银行提升4.7个百分点,这三类移动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速均超过了80%。 备注: 网民规模年2011~2012增长率为10%;互联网应用增长率低于10%的用绿色标识,高于的用黄色标识 37

38 搜索引擎 信息获取 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入口式应用,是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其使用率自2010年后保持在80%左右水平,稳居互联网第二应用之位 整体来看,搜索引擎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搜索用户市场逐渐从单一用户规模增长向用户体验提升发展。2012年,新竞争者的进入极大刺激了已有搜索引擎公司,带动了搜索市场的整体发展。一方面,搜索行业加强自律,对搜索结果进行清理和整顿,减少了虚假信息、不安全链接对用户的干扰,提升了用户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搜索引擎公司加强技术投入,提高搜索质量,并逐渐融入个性化和社交化等元素,试图智能化地呈现搜索结果以提升用户搜索体验。 38

39 网络视频 网络娱乐 网络视频增长稳健;无论是用户发展还是行业环境,2012年视频行业发展整体向好,部分优质内容已经能够输出到电视频道,并逐步形成网站特色 2012年,中国网络视频企业继续为用户提供优质网络视频服务,同时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继续强化网站内容建设,影视剧等长视频内容进一步丰富;台网联动更加密切,合作形式更加多样,从同步播出和联合宣传等初级形式深入到内容策划和制作阶段,通过联合出品、周边节目开发等形式,让节目内容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实现最大化;继续加大对自制内容的投入,部分优质内容已经能够输出到电视频道,并逐步形成网站特色。这些因素推动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稳健提升。 在此基础上,企业通过各种策略来改变近年来由于行业非理性竞争所造成的诸多问题,控制成本,提升营收能力,维护行业健康发展。首先,在内容购买上操作更加精细化,并且通过版权联合购买等形式,有效地遏制了电视剧网络版权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其次,统一步调,积极尝试影响用户行为习惯,比如在用户容忍范围内谨慎延长贴片广告时间,提高广告营收空间,同时探索付费视频模式。 39

40 即时通信 交流沟通 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网民使用率还在继续上升;手机即时通信产品不断研发新技术,推动了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规模的增长,进而壮大整体即时通信市场的用户规模 即时通信行业发展至今已历经多年,随着厂商对产品功能的不断更新,即时通信产品已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求,用户黏性不断增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而智能手机端即时通信产品的发展,为即时通信市场注入了更多活力。随着智能机的普及,尤其是千元智能机的推出,手机即时通信行业快速发展。手机即时通信产品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OTT服务、O2O模式的融入使其不再只是简单的聊天工具。 40

41 微博 交流沟通 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使用的主流应用,成为网络舆论传播中心,正重塑社会舆论生产和传播的机制,这一因素让微博的用户规模在2012年继续维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当前阶段,与单纯的用户规模增长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微博用户行为的变化。2012年下半年PC端微博用户的活跃度出现停滞甚至下滑,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下半年,微博日均覆盖人数呈现出逐月下降的趋势,从7月1.12亿的峰值下降至12月的0.87亿;日均访问时长也从7月份的峰值1172万小时下降至12月的778万小时。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一方面因为用户对微博的新鲜感逐渐退去造成使用粘度下降,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用户阅读和发送微博的行为转移到手机终端上,截至2012年底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即高达65.6%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用户行为的移动化让微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 41

42 社交网站 交流沟通 传统的实名制社交网站进入到平台期或衰退期,因而一些社交网站都在发展移动应用时甚至另辟道路,推出全新的产品如图片\私密\购物分享型社交,推动社交应用减速增长;与此同时,整体互联网的社交化如火如荼展开 “社交化”作为一种功能元素,正在全面融合到各类互联网应用中。一方面,2012年涌现出大批具备社交基因的新应用,包括图片社交、私密社交、购物分享等,尤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由于手机天生的通讯功能,2012年许多热门移动应用都具备社交功能;另一方面,搜索、网购、媒体等互联网应用正在融合社交因素,以丰富自身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创新服务和盈利模式。在整个互联网都走向社交化的大趋势下,传统的实名制社交网站也不断增加平台功能,在原有网站基础上融入以上新型的社交功能组件,尤其是将业务发展重点转向移动终端,进而带动了2012年社交网站用户增长。 42

43 网络购物 商务交易 虽然网民增速逐步放缓,网络购物依然呈现迅猛增长势头,市场结构也进入加速优化期:B2C电商企业平台化、开放化,企业间呈现竞合态势,传统企业高调进入市场 2012网购全年用户绝对增长量超出2011年1463万,增长率高出去年同期4个百分点(2011年增长量为3344万,增长率为20.8%)。当前,居民消费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明显提升,而网络零售更是成为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此外,手机网络购物成为拉动网络购物用户增长的重要力量,2012年手机网购用户年增长136.5%,达到5550万人。用户购买力的提升,线上消费习惯固着和移动、社交网购形式的结合不断推动网络零售市场的壮大,电商企业频繁的低利润促销也持续激发用户的使用热情,带动了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的加速增长。 43

44 团购 商务交易 团购用户全年增长28.8%,依然保持相对较高的用户增长率;2012年是团购行业转型年,倒闭的一批网站将团购模式速成的狂热熄灭,但团购服务作为一种消费模式在用户端已经扎根,并在电子商务、旅行预订市场结出硕果 在本地消费电子商务、实物团购和旅行预订领域,都有老牌电商或新兴团购服务商开辟出了一片天地,赢得了稳定的团购用户群,也形成了用户稳定的团购消费行为模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依托于老牌电商或者其他互联网服务企业的非独立团购网站在市场上的表现十分突出,这些非独立团购网站,可以借助平台的优势,在孤立的团购活动之外,为商家带来持续的价值,具有更持久的营销生命力。 未来团购市场还将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中保持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团购服务与其他互联网服务融合趋势将进一步加深。手机团购依然是重要的增长领域,2012年手机团购用户增长88.8%,用户规模为1947万。 44

45 旅行预订 商务交易 旅行预订用户数量的激增,主要由火车票预订转向网络带来,并且会由此进一步促进整体网民的网络预订习惯以及旅行预订市场的增长
随着火车票网上预订的快速普及,网上预订火车票的用户群体有了大规模的增长,达到7897万人。与其他商务应用相比,我国的机票、酒店、旅行行程网上预订用户相对狭窄,应用渗透水平还较低,未来增长空间广阔。随着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高铁网络进一步扩大,旅游内容的深度挖掘,将持续激发用户的使用行为,推动旅行预订市场的增长。 45

46 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企业的发力和无线网络的发展,2012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在各应用领域均有较好表现
交流沟通类和信息获取类手机应用依然是手机的主流应用,发展领先,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休闲娱乐类和电子商务类手机应用渗透率虽然相对较低,但发展速度较快,整体领域使用率看涨,成为亮点。 46

47 手机即时通信 移动互联网 即时通信使用率稳居第一,成最热手机应用 随着各应用功能向即时通讯应用中的整合,此应用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一大重要入口
手机即时通讯切合了移动社交的特点,使用户能随时随地和朋友进行沟通,加之手机即时通讯中逐渐加入短信、图片、语音和视频等交互元素及地理位置定位、二维码扫描等功能,使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和有趣,吸引了越来越多手机网民使用,用户黏性不断加大,“在线”成为一种常态。 在各大即时通信服务商的市场推动下,即时通信已经成为手机终端的标准预置产品,用户规模不断增加。2012年,即时通讯用户不断增加的同时其功能也日益丰富,逐渐从单纯的聊天工具向综合化平台方向发展,集成社交、资讯、娱乐等多种功能和企业客户、电子商务等多种服务,使用户能方便获取各种丰富资源,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一大重要入口,呈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47

48 手机搜索 移动互联网 手机搜索使用率排名保持第二,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应用,其用户规模的大幅增长则进一步体现了手机网民对移动搜索服务的刚性需求,凸显了手机搜索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入口优势 手机搜索,一方面延续了网民在电脑端使用搜索查找信息的习惯,另一方面还体现了手机的便利性,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查找信息的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量的扩大,手机搜索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为更好发展手机搜索,切合手机使用的本地化和碎片化特点,未来手机搜索将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加强本地化信息服务,结合用户的位置和行为偏好,呈现更为精准的搜索内容;二是加强多元交互形式,图片、语音等多元化输入方式弥补手机屏幕限制带来的用户体验影响,使用户能在碎片化时间便捷输入和查找。 48

49 手机微博 移动互联网 手机微博是连续两年来使用率涨幅最大的手机应用,增长最快、发展势头强劲,已逐渐成为手机端的主流应用
微博在手机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在于手机的随身性,切合了手机微博的及时性,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最新事情、发表个人评论,成为用户获取信息和好友沟通的重要通道;另一方面在于手机微博的“轻”应用性,简短的文字篇幅、快速的照片分享及便捷的操作方式,较少受手机屏幕限制,使用户可以在碎片化时间方便使用。 49

50 手机视频 移动互联网 手机视频涨幅第二,增速仅次于手机微博,成娱乐类应用新亮点
手机视频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分析其原因如下:首先,3G、Wi-Fi等高速网络接入,为手机视频的发展提供基础,使手机视频受流量限制减少,未来随着4G技术的普及和无线网络覆盖的加大,手机视频用户规模将进一步加大;其次,智能手机屏幕的加大和手机高清视频APP的推出,提高了手机视频观看体验,促进了手机网民的使用,并逐渐养成在家使用手机替代电脑观看视频的习惯;最后,手机视频和社交网站、微博和门户网站等其他网站的互动分享及应用内合作极大推动了手机视频服务的发展。 50

51 手机网购 移动互联网 随着我国移动网络环境的改善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端发展迅速,领域整体看涨;其中,以手机购物使用率增长最快,用户规模增长最多 手机购物打破了传统购物地点的限制,让交易随时随地发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此外,手机购物的逐渐丰富,从服装日化、电影优惠、手机话费、酒店旅行等日常衣食住用行都可以在手机端完成,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生活中各个环节的需求,带来便利。再次,手机购物类APP的发展和手机支付的完善,使得手机端购物操作体验逐渐提高,越来越多消费者能在手机上完成购物所有的流程,而不必手机查询后转移至电脑端支付,极大提高了购物效率。最后,二维码、条形码、购物比较等功能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把线下购物转移至线上购物,带来手机购物新的增长入口。 51

52 小节 电子商务的产生背景 EDI及其应用EDI的产生(EDI的概念,EDI系统的组成,EDI特点、使用范围及优势,传统EDI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

53 上机作业: 上网访问如阿里巴巴、当当、易趣、淘宝、卓越(亚马逊)) 、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等网站,比较各网站的结构、风格、内容等特点。 53


Download ppt "INTRODUCTION OF ELECTRONIC BUSINES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