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現代文學與文化 梅家玲 教授 專題一 觸摸歷史‧進入五四
專題一 封面投影片。 梅家玲 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2
第六講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第六講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舊小說」到「新小說」: 梁啟超的小說觀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者:魯迅 問題小說與人生寫實派小說 自敘傳小說:郁達夫 五四小說的時代特色與意義 此為本講次提綱。本講為「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的第二部分,以小說這一文類為主,藉由小說的地位、性質的轉變,及其創作的多元發展來管窺中國近現代社會的面貌,勾勒出一幅鮮明的時代文學圖像。而這一劇烈的轉變,早自晚清時就已開始,因此本講次首先講述清末梁啟超 所提出的「小說界革命」如何將「舊小說」轉化為具有啟蒙救亡作用的「新小說」,促進了小說創作的發展?其次,則講述梁啟超之後,五四時期的新知識份子們在繼承了晚清的文學革新意識後,又是如何進一步推動小說從晚清的「新小說」進一步向「現代小說」轉型?這時期又有哪些重要的作家、作品和小說類型,都是本講次授課的重點。最後,則簡要地總結五四時期小說的時代特色與意義,幫助同學掌握五四小說的基本特點。左上圖為梁啟超照片;左下圖為魯迅照片。
3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舊小說」到「新小說」: 梁啟超的小說觀 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故欲
新道德,必新小說;欲新宗教,必新小說;欲 新政治,必新小說;欲新風俗,必新小說;欲 新學藝,必新小說;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 說。何以故?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故。 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 必自新小说始! (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 梁啟超( )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也是清末維新運動的領袖之一。他在晚清提出了文學革命的主張,包括詩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他認為文學能移人情而達移風易俗之效,其中由於小說有強烈的適眾性,在閱讀心理學上具有「熏、浸、刺、提」四種不可思議之力,所以最能「支配人道」,為「文學之最上乘」。因此,梁啟超的小說理論,是提倡小說應進一步發揮其傳統的教化功能,認為今之作家著小說,應多採平民大眾通曉之俚語,用以反映時事、提供知識與思想的啟蒙,將傳統一向被視為遊戲消閑、誨淫誨盜的小說經由所謂的「小說界革命」提升為改良群治、經世濟民、救亡圖存的利器,此即他所謂的「新小說」。梁啟超並創辦《新小說》月刊,本投影片所引之文字,即摘錄自他光緒28年(1902)年在《新小說》創刊號上所發表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一文,文中他反覆申述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是他闡述小說理論的重要篇章之一。梁啟超所提出的小說界革命及其啟蒙救國的小說觀,開啟了五四作家以小說感時憂國、啟蒙大眾的文學傳統。圖為梁啟超年輕時照片。
4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對「舊文化小說」的批判: 黑幕小說 鴛鴦蝴蝶派小說 反對宣揚舊思想、舊道德的小說, 以及消閑的、遊戲的、金錢主義的 小說觀 自1917年陳獨秀、胡適等人以《新青年》為陣地,揭櫫文學革命的主張之後,這些知識份子們便致力於以白話文創作反映現代生活的新文學,同時也開始了對晚清以降的舊文化小說的批判。因為晚清當時,雖然在梁啟超的提倡之下出現了一些具有嚴肅意義的「新小說」,然由於其附屬於維新運動,當這一政治運動告終之時,新小說的創作也起了變化,譴責小說逐漸流於揭人陰私的黑幕小說,狹邪小說則與鴛鴦蝴蝶派小說同流,小說因商品化而愈加媚俗。而五四時期的知識份子們,繼承了晚清以來的文學革新意識,首先就對黑幕小說和鴛鴦蝴蝶派小說展開了強烈的撻伐。因為他們認為這兩類小說充滿了強烈的舊思想、舊道德,其小說觀更是消閑的、遊戲的、金錢主義的,與「舊文化小說」無異,這正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所要反對的文學觀。
5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小說現代化的外來推動力: 晚清以降的翻譯小說 林紓的翻譯小說 五四時期的翻譯小說 在批判舊文化小說的同時,五四時期的知識份子們也在積極建設其小說理論與實踐,開啟了小說的現代化。在這一實踐的過程中,晚清以降之翻譯小說的影響實不容忽視。林紓是晚清著名的翻譯家,他用文言文翻譯了多達163種的西洋文學名著,藉著世界文學的大量輸入,打開了中國作家的視野。當時的許多知識份子、作家們都是透過「林譯小說」來認識世界,為中國小說的現代化積蓄了一股力量。這股翻譯小說的風潮一直延續到五四時期。這些有別於傳統中國小說的作品,在內容、形式、表現手法和風格上,都是五四小說家學習、仿效的對象,成為推動中國小說現代化重要的一股外來力量。圖為林紓像。
6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者:魯迅 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學的方法,現在又有了怎樣的進步了,總之 那時是用了電影,來顯示微生物的形狀的,因此有時講義的一段落 已完,而時間還沒有到,教師便映些風景或時事的畫片給學生看, 以用去這多餘的光陰。其時正當日俄戰爭的時候,關於戰事的畫片 自然也就比較的多了,我在這一個講堂中,便須常常隨喜我那同學 們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 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 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 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 們。 五四時期最重要的小說家莫過於魯迅,其小說之成就與貢獻,文學史上早有定論,是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者。因此,在講述五四時期的小說時,會以較多的篇幅來介紹魯迅。本投影片上的文字摘錄自魯迅的〈《吶喊》自序〉,文中所記,即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幻燈片事件」,與下張投影片合看。
7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者:魯迅 這一學年沒有完畢,我已經到了東京了,因為從那一回以 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 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 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 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 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魯迅‧〈吶喊自序〉) 本投影片接續前張投影片上所錄之文字。這次的幻燈片事件,說明了魯迅之所以棄醫從文的原因。顯然,魯迅在這次事件當中深刻地體認到,以當時中國內憂外患不斷的處境之下,國民的體格再健全也無法彌補精神上的麻木,因此要改變一個國家、要改造社會,必先從根本的、關鍵的思想、精神上著手,而在他看來,文藝就是最好的一個方式。基於這一信念,魯迅的小說自然從一開始就帶有理性批判的色彩和啟蒙的意義。
8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者:魯迅 做起小說來,總不免自己有些主見的。例如,說到「 為什麼」做小說罷,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 」,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我 深惡先前的稱小說為「閑書」,而且將「為藝術的藝 術」,看作不過是「消閑」的新式的別號。所以我的 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 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魯迅〈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本段文字節錄自魯迅〈我怎麼做起小說來?〉,同樣是我們理解魯迅的小說觀的一個參考材料,可與前述〈《吶喊》自序〉一文相參看。在這段文字中,魯迅明白揭櫫他的小說觀是「啟蒙主義」的、「為人生」的,對以往視小說為閑書、消閑活動的觀念深惡痛絕。而他自身的創作實踐與小說觀的建構,則是關注於「病態社會」中不幸的人們,試圖「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就客觀的評斷而言,魯迅的創作,確實如他自己所說的,對於病態社會中的人們的精神面貌與生存狀態有著深刻動人的描繪,一再引起讀者大眾對於當時中國社會問題的種種思考。
9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者:魯迅 以農民與知識份子為主要描寫對象 批判國民性:《吶喊》、 《徬徨》 〈狂人日記〉、 〈孔乙己〉、 〈藥〉、 〈故鄉〉、 〈阿Q正傳〉、 〈祝福〉、 〈在酒樓上〉、 〈孤獨〉、 〈傷逝者〉 基於啟蒙的理念,魯迅在題材上,以中國社會主要的組成群體農民和這對這時代變動有最直接接觸的知識份子為主要的書寫對象,對苦難中的農民「怒其不幸,哀其不爭」,同時也著力於刻劃知識份子處於國家政治動盪、社會劇烈變革中的精神創傷或危機,是五四時期批判國民性最甚的作家。他1918至1922年所作的小說收錄在短篇小說集《吶喊》﹙1923年出版﹚中;1924至1925年的小說則收入《徬徨》集子中,投影片上所列之小說篇目,都是魯迅重要的名篇,俱收錄於這兩部短篇小說集中,同學們若有興趣可自行於課後閱讀。圖為魯迅照片。
10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者:魯迅 文學革命的先鋒: 「從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記〉,〈孔 乙己〉,〈藥〉等,陸續的出現了,算是顯示 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又因那時的認為『表現的 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頗激勵了一部分青年讀 者的心。 」 ( 魯迅〈中國新文學大系‧ 小說集二‧導言 〉 ) 魯迅的小說,在中國現代小說的發展史上具有相當的開創之功,是當時響應文學革命的主力先鋒。1930年代,趙家璧等人倡議編纂《中國新文學大系》叢書。這套叢書是中國新文學發展的第一個十年( 年)的文學選本。魯迅負責編纂《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在〈導言〉裡,魯迅也評價了自己的小說,即投影片上所摘錄之文字。文中,「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一句,就足以概括魯迅小說的特點和重要性。因為無論是在題材的選取、表現的手法、思想內涵上,他的小說都有獨到之處;在藝術技巧上積極求新求變,一篇小說有一篇小說的寫法,融各種「主義」之手法於其中,加以思想上的深刻,使得他在開創中國現代小說的多種可能的同時,其小說也被成為現代小說成熟的標誌。圖為魯迅照片。
11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魯迅〈狂人日記〉 1918年5月,發表於《新青年》第4卷第5號。 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
小說現代化的標誌:語言形式、敘事模式的創新 打破傳統小說首尾相連、情節依次完整展開的敘事 模式 除序文外,以白話的、口語的、零散的日記結構整 篇小說 第一人稱的心理敘事,帶有主人公強烈的主觀情緒 明白魯迅的重要性與特殊性之後,本講次課程將選讀其經典名篇〈狂人日記〉。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以鼓吹白話文運動。隔年,魯迅發表了〈狂人日記〉一篇。長期以來,文學史上慣稱它為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然事實上,女作家陳衡哲的白話小說〈一日〉比〈狂人日記〉早了一年(1917年6月)發表在《留美學生季報》上,因此引發了一些爭議。不過由於〈一日〉發表當時並未引起太大的關注,〈狂人日記〉則不然,因此它作為第一篇引起廣泛迴響的白話小說以及小說現代化的標誌是毋庸置疑的。而它之所以標誌著中國小說的現代化,主要是在語言形式和敘事模式的創新。換言之,這篇小說在語言表達、情節敘事和小說結構的方式上,都和傳統小說有很大的差異,詳見投影片上之說明。
12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魯迅〈狂人日記〉 小說篇名討論:為什麼是「狂人」? 小說結構討論:為什麼要兼有「序文」與「日記」?
日記的組織結構 1~3段 :吃人主旨的提出 4~10段 :吃人的歷史、現實中「吃人」的多種方式 11~13段 :反思與批判 小說內容及其問題性討論 「狂人」:精神異常者?先知先覺者? 「吃人」的問題性: 禮教吃人。「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 本投影片為〈狂人日記〉的閱讀重點。篇名的「狂人」之命名和兼有文言體序文與白話體日記的設計,都是同學們在閱讀、解析這篇小說時應當注意的。文言體序言中的「余」對「狂人日記」來由的說明,以及白話體日記中的「我」眼中喫人的世界,構成了一個「瘋狂」與「正常」看似兩相對立,卻又形成曖昧的互涉和反諷的兩個世界。是以,所謂的「狂」與「常」,在認知和命名中間,其實都有許多地方可大加推敲,這也是〈狂人日記〉之所以精彩、高明之處。此外,在小說的結構方面,主要由幾段零散的日記所組成,這些日記均藉由描述「我」的心理活動,推動情節的發展,逐步揭開一個「吃人」的瘋狂世界,一如狂人日記所記述的:「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魯迅以「吃人」這一形象化的比喻來形容禮教對人身心的戕害,其批判力度之重,十足令人震撼。在中國的歷史上,的確存在著吃人的事件,而命名的權力,何嘗不是「禮教喫人」的一種轉化?因人們往往過於輕易地將不遵循既有秩序、行事作風有別於己所認知者扣上「瘋子」或「狂人」的大帽子,殊不知常人眼中的瘋子、狂人興許是那濁世之中唯一的清醒者。如同小說裡的「我」,以常人的認知客觀地來看,他的心理表現確實有妄想狂的徵候,然魯迅卻藉由他的瘋狂,有意地加以象徵、寄託意涵,使他游移於「精神異常者」和「先知先覺者」之間,拋魯迅對「禮教吃人」的反思和批判。小說末尾那句「救救孩子」,是將時代的新希望寄託在狂人絕望的自語中,無非是五四時期最激動人心的一聲吶喊。
13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問題小說與人生寫實派小說 問題小說——五四時期的第一波小說熱潮 形成原因: 五四思想啟蒙運動中理性精神的倡導 《新青年》「易卜生專號」與社會問 題劇的刺激 五四時期,第一波出現的小說熱潮是探究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這一題材的出現,起自五四思想啟蒙運動中對於理性精神的倡導,以及1918年《新青年》所推出的「易卜生專號」與其後興起的社會問題劇的刺激,使得當時的許多新作家、知識份子們更為理性、認真的思考人生的諸多問題,並嘗試以淺近的白話文和小說的體裁,傳達個人的想法。1919年,《新潮》創刊之後,就陸續有一些問題小說發表在上面,如羅家倫的〈是愛情還是苦痛〉、葉聖陶的〈這也是一個人?〉等。冰心則在《晨報副刊》發表了〈斯人獨憔悴〉等文章,隨後更有文學研究會的成員加入,致力於表現和討論有關於人生的種種問題,形成了一股短暫的問題小說的潮流。當時許多新作家都曾寫過問題小說,儘管在藝術表現技巧上尚顯稚嫩,然閃耀著理性的光芒和哲學的思考,與以往消閑的、遊戲的、因商品化而媚俗的小說判然有別,令人耳目一新。
14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問題小說與人生寫實派小說 問題意識: 「人生究竟是什麼? 」 題材局限於知識份子的生活圈 「愛」與「美」的鼓吹者; 「為人生」的寫實派。 冰心、廬隱、王統照、 許地山、葉聖陶等 承上所述,問題小說創作的問題意識,就是探討「人生究竟是什麼?」這一題材雖然相當具有啟發性,不過當時新作家們小說內容的取材都較局限於自身所熟悉的知識份子生活圈;在寫作問題小說的當下,則是兼採浪漫、象徵、寫實等多手法,鼓吹「愛」與「美」的哲學,之後才逐漸轉向「為人生」的寫實派創作,把「問題」從知識份子圈再進一步擴大到廣大的社會人民的生活圈。代表作家有冰心、廬隱、王統照、許地山、葉聖陶等作家,有興趣的同學可自行於課後閱讀其作品。以下將以冰心〈超人〉一篇為代表,略作介紹。右上圖為廬隱照片;左下圖為王統照照片;右下圖為許地山照片。
15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問題小說與人生寫實派小說 冰心〈超人〉 五四以來最為溫柔婉約、最具母性光輝者 「愛」的哲學:如母性般溫暖、兒童般純 潔的愛 「超人」: 超然獨立於塵世之人;虛無的人生觀 「世界上的母親和母親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兒子與兒 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牽連,不是互相遺棄的。」 冰心是五四以來婉約派女性作家的代表。她最早以問題小說登上文壇,〈超人〉是其最著名的一篇,反映了五四高潮過後,革命的理想未竟,而國家又陷入動盪之中,部分青年們面對未來徬徨無所依的苦悶。篇名所謂的「超人」,指的就是這些陷落於苦悶情緒中,最後看破紅塵,將自己孤立於塵世之外,將一切視為虛無的的青年們。主人公何彬就是這樣一個試圖當「超人」的人。然而,夢中慈母的愛與祿兒天真、充滿溫暖的書信和花籃,終使何彬體認到「這十幾年來,錯認了世界是虛空的,人生是無意識的,愛和憐憫都是惡德」、「世界上的母親和母親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兒子與兒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牽連,不是互相遺棄的」。他因而受到鼓舞,走出「超人」的桎梏,重新敞開心胸面對世界。這裡所透露的,是冰心衷心所信奉的「『愛』的哲學」,如茅盾所言:「冰心女士把社會現象看得非常單純。她認為人事紛紜無非是兩條線交織而成;這兩條線便是『愛』和『憎』。她以為『愛』和『憎』二者之間,必有一者是人生的指針」(〈冰心論〉)。顯而易見,冰心在「愛」和「憎」之間選擇了前者,使得〈超人〉一篇閃耀著如母性般溫暖、兒童般純潔的愛。由於這篇小說深深地觸動了當時許多面對同樣人生問題的青年們的心靈,因此在讀者群中引發了強烈的迴響,一時之間有許多模仿之作相繼出現,形成了一股小小的熱潮。圖為冰心照片。 來源:生活新報網
16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問題小說與人生寫實派小說 「為人生」的寫實派作家: 葉聖陶與文學研究會的鄉土 小說家 葉紹鈞(聖陶): 〈飯〉、 〈孤獨〉 〈校長〉、〈潘先生在難中〉 緊接著問題小說熱潮的,是致力於「為人生」而寫作的寫實派作家,主要有從問題小說轉過來的葉聖陶,和文學研究會的鄉土作家群。葉聖陶,本名葉紹鈞,早期以文言寫作小說,加入新潮社之後,開始嘗試以白話文寫作小說,加入了問題小說的行列,並逐漸轉向人生寫實派小說。他1919至1923年發表的小說,絕大多數都收錄於《隔膜》、《火災》兩本小說集中。茅盾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導言〉中曾高度評價他的小說為「冷靜地諦視人生,客觀的地,寫實的地,描寫著灰色的卑瑣人生」,是中國新文學第一個十年( )「反映著小市民智識分子的灰色生活」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飯〉、 〈孤獨〉、〈校長〉、〈潘先生在難中〉都可資一讀。圖為葉聖陶與朱自清合照,左為葉聖陶。
17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問題小說與人生寫實派小說 五四時期鄉土小說: 魯迅開風氣之先 「……凡在北京用筆寫出他的胸臆來的人們,無 論他自稱為用主觀或客觀,其實往往是鄉土文學 ,從北京這方面說,則是僑寓文學的作者。」 回憶故鄉, 「隱現著鄉愁」 葉聖陶之外,人生寫實派小說的主力群體是文學研究會的鄉土作家群。論五四時期的鄉土小說,魯迅是開風氣之先者,他的許多小說都是以故鄉紹興魯鎮的農民為對象,描寫其生活和精神上的病苦,只是魯迅的小說無論在思想內容還是藝術表現上都相當卓然特出,難以將其歸入純粹的鄉土小說家之列,然他早期的一些鄉土小說確實為後來的鄉土小說樹立了一種典範。魯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導言〉中曾為五四時期的鄉土小說略加定義,即投影片上所錄之「……凡在北京用筆寫出他的胸臆來的人們,無論他自稱為用主觀或客觀,其實往往是鄉土文學,從北京這方面說,則是僑寓文學的作者。」這些鄉土小說家的寫作,都是在異地回憶故鄉,在「隱現著鄉愁」之外,也以故鄉的人事物做為他們探討廣泛的人生社會面的素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8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問題小說與人生寫實派小說 文學研究會的鄉土小說家 王魯彥: 短篇小說集《柚子》 彭家煌: 短篇小說集《慫恿》 蹇先艾: 短篇小說集《朝霧》 許欽文:短篇小說集《故鄉》 臺靜農: 短篇小說集《地之子》、 《建塔者》 廣闊的社會人生面,鄉土氣息、地方色彩 文學研究的鄉土小說家,成就較高者為王魯彥、彭家煌、蹇先艾、許欽文、臺靜農等人,他們作品數量不多,絕大多數都收錄於本投影片上所列出的小說集中。他們以短篇小說為主,量少而質精,風格雖各不相同,但共通之處在於他們的取材都走出了知識份子的小生活圈,以鄉土為底色呈現了更為廣闊的社會人生面,作品充滿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擴大了現代小說的格局。圖為臺靜農照片,他於1946年來臺,後進入臺灣大學中文系擔任教授,1948年接任臺大中文系系主任,至1968年才卸任。 來源:中國海洋大學
19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問題小說與人生寫實派小說 鄉土小說:1920年代中期重要的創作潮流 走出知識份子的生活圈,關注廣大土地上 的人民及其生活現實 從主觀抒情到客觀寫實 推動現實主義在中國新文學的發展 本張投影片小結五四時期鄉土小說的發展和意義。鄉土小說於五四興起後,在1920年代匯聚成一股重要的創作潮流,且這股潮流在五四結束之後仍方興未艾,持續發展,成為中國現當代小說相當重要的一種類型。這一類型小說的興起,走出了五四初期的知識份子圈,將目光投向了廣大土地上的人們。儘管這些年輕的鄉土小說家們對於社會現實的認識和理解尚不那麼深刻、成熟,然他們的貢獻不可抹滅。例如,他們在表現手法上,就從早期個人生活和記憶的主觀抒情,到後期逐漸轉向冷靜的客觀寫實,大大地推動了現實主義在中國新文學的發展。
20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五四時期的小說 自敘傳小說:郁達夫 創造社: 強調文學的主觀抒情; 感傷情調、自我內心的獨白 〈沉淪〉: 抒情主人公: 「零餘者」形象 徬徨的知識青年的苦悶:國家的積 弱、愛情的幻滅、病態性慾、自殺 在上述所介紹的小說類型之外,五四時期還興起了具有強烈的「表現自我」色彩的「自敘傳」小說。這類型的小說,多集中於創造社作家,因為這些作家們在留日期間吸收了歐洲浪漫主義和日本的「私小說」寫作的風格、手法,於創作上主張文學的主觀抒情性,小說中總是有一個帶有強烈自我色彩的抒情主人公出現,字裡行間洋溢著感傷的情調和自我內心的獨白。郁達夫的小說就是這一類型的代表。他的小說多取材自他個人的境遇,有強烈的自敘傳色彩,〈沉淪〉即為其經典之作。這篇小說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個「零餘者」的形象,一如郁達夫在散文〈零餘者〉所描述的:「生在這裡,世界和世界上的人類,也不能受一點益處,反之,我死了,世界和社會也沒有一點損害」。他正是藉著這一零餘者的形象剖析了五四高潮過後,徬徨無所依的知識青年的精神苦悶——國家的積弱、愛情的幻滅與病態性欲彼此糾纏著,使小說主人公終於走向了自殺一途。圖為郁達夫照片。
21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從「新小說」到「現代小說」: 五四時期的小說 自敘傳小說:郁達夫 〈沉淪〉: 「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 「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 「私小說」的寫作 承上張投影片。小說裡留學日本的主角無時無刻不懷疑著周遭的日本人對他的譏笑。他愛情的受挫,他自卑而妄想的心理,都與中國的積弱、日本的強盛兩者的強烈對比以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連繫在一起,讓身在日本的他深深感受到中國人的屈辱和自身無能為力的消極情緒。愛情既不可得,而愛國又不知從何實現,他因而為種種理想幻滅的苦悶、空虛所苦,最終沉淪於病態的性心理與活動,雖不甘於沉淪,卻又無法自拔。 他把這一切都歸給了祖國的疲弱,在自殺之前留下了「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的獨白,以另外一種方式呈現了五四知識份子們感時憂國的心情。至於,〈沉淪〉所作因何而起,郁達夫在〈懺餘集.懺餘獨白〉一文中曾寫道:「我的抒情時代是在那荒淫慘酷軍閥專權的島國裡過的。眼看到故國的陸沉,身受到異鄉的屈辱,與夫所感所思,所經歷的一切,剔括起來沒有一點不是失望,沒有一處不是憂傷,同初喪了夫主的少婦一樣,毫無氣力,毫無勇毅,哀哀切切,悲鳴出來。就是那一卷很惹起了許多非難的〈沉淪〉。」體認到郁達夫當時淒切的心情,才能理解〈沉淪〉這篇小說何以如此灰暗、令人不忍卒睹。而郁達夫以自我為書寫的對象,大膽表白自我,創作了不少自敘傳作品,是中國「私小說」寫作令人驚嘆的一個開端。
22
閱讀新文學,想像新時代(二):小說 五四小說的時代意義與特色 「人的文學」、理性精神: 國民性的批判、人生與自我的探索 個性化的追求
國民性的批判、人生與自我的探索 個性化的追求 多樣化的創新與嘗試 開啟往後小說發展的各式各樣的源頭 此為五四時期小說的時代意義與特色,以為本講次的總結。自文學革命的大旗高揚之後,周作人提出了「人的文學」的概念,強調新文學的內容是人的價值和意義的重新發現,以人為本位出發,認真地審視、分析人生諸多問題,反映在小說的現代化上,就是以理性的態度,批判國民性和探索人生與自我。並且,在諸多文學社團、刊物的鼓吹、提倡之下,許多新作家們廣泛學習、吸收各種外來的文學思潮、主義和國內外的佳作名篇,於創作上積極追求個性化的展現,自覺地展開多樣化的創新與嘗試,出現許多風格殊異的小說家與流派,開啟了往後中國現代小說發展的各式各樣的源頭。
23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作者:江欣潔 來源:五四運動紀念館
到訪日期:2010/08/20 作者:江欣潔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到訪日期:2010/11/12 來源:互動百科
24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第8頁文字部分 來源:互動百科
到訪日期:2010/11/12 來源:生活新報網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來源:中國海洋大學 第6-7頁 文字部分 魯迅 《吶喊》自序 第8頁文字部分 魯迅〈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