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润州区缺课监测及学生常见疾病防制 润州区教育局基教科 润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3月25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润州区缺课监测及学生常见疾病防制 润州区教育局基教科 润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3月25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润州区缺课监测及学生常见疾病防制 润州区教育局基教科 润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3月25日

2 润州区缺课监测及学生常见疾病防制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学生常见病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不良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常见病病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肥胖、伤害事故等已成为学生常见病的主要病种。为了切实加强我省中小学学生常见病防制工作,努力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学生常见病防制工作规划( 年)》。

3 一、指导思想 开展学生常见病防制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把学生常见病防制工作作为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来抓,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质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有关规定要求,通过对全省学生常见病状况有效监测、评估和干预,不断强化我省学生常见病防制工作,着力营造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每位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为其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4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的原则。建立由政府主导,卫生、教育等部门协作,分工明确,分级管理的学生常见病防制工作网络。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学校、家庭、学生共同防制学生常见病的工作状态。 (三)坚持全面监测、重点干预的原则。建立健全学生常见病信息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学生常见病发生、发展动态,对重点病种、重点人群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

5 三、工作目标和时限 到“十二五”末,全省中小学学生视力低下、超重肥胖、龋齿、营养不良、意外伤害等学生常见病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学生常见病各项防治指标均达到规划要求。通过对学生常见病的有效监测与干预,实现我省中小学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学生常见病综合防制工作体系。 规划时限为 年。中期考评时间为2013年,终期考评时间为2015年。

6 四、防治策略和措施 (一)视力低下 1.目标 以市、县为单位,到2015年,视力低下率得到控制,新发病率明显下降。 2.策略
视力低下防制工作是一项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宣传教育、视力低下矫正、学校和家庭用眼环境改善等方法进行。 3.措施 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治方案》执行。

7 (二)龋齿 1.目标 以市、县为单位,至2015年,学生龋齿患病率城市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20%,农村下降10%;中小学生龋齿填充率城市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15%,农村提高10%;12岁学生恒牙龋均在0.5以下。 2、策略 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针对学生群体,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加强口腔预防保健服务。 3、措施 (1)健康教育 将学生口腔保健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向学生传授龋齿与牙周病的危害、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采取干预措施,教育学生早、晚刷牙,提高有效刷牙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2)采取氟防龋措施 至2015年城市达90%以上,农村达80%以上,推广使用氟离子渗透等氟防龋措施。

8 (三)超重肥胖 1.目标 以市、县为单位,至2015年,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下降5-10%。 2.策略
以宣传、普及营养知识和增加体育活动为主要手段,采用群体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改善学生的不良饮食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对肥胖的学生,进行个体行为矫正及膳食指导。 3.措施 (1)健康教育 将均衡饮食、合理营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并对肥胖儿童的家长进行膳食指导和生活方式的培训。 (2)合理安排膳食 各区县凡有集体就餐的学校应逐步开展营养午餐,无集体就餐的学校要逐步开展课间餐。有条件的学校应开展学生集体营养午餐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学校还应安排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对学生的膳食进行营养卫生指导。 (3)加强体力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天运动40~60分钟,每周运动5天。应选择跑步、游泳、登山、爬楼梯、跳绳、踢毽子骑自行车等全身肌肉参加的有氧运动。

9 (四)营养不良 1.目标 以市、县为单位,至2015年,营养不良患病率城市低于10%,农村低于15%。 2.策略
以宣传、普及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采用群体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改善学生的不良饮食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因营养不良造成的体力或学习能力下降的不良影响。 3.措施 (1)健康教育 将食物和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知识技能,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普及食物和营养知识,使教职员工和学生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并能将实际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学生的食品消费行为,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对学校饮食服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烹调方法,建立完善、合理的膳食制度,安排好学生的饮食生活。 (2)鼓励学校开展营养午餐 各个县区选择试点学校开展营养午餐,并加强管理。学校应安排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对学生膳食进行营养卫生指导。疾控机构人员主要负责指导操作,对于设有营养餐食堂的学校要不定期地对食堂炊管人员进行营养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未设有营养餐食堂的学校应选择具有资质认证的送餐公司。 (3)合理膳食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减肥行为 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对患有轻度营养不良的学生进行膳食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减肥行为;对患有重度营养不良的学生,学校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学生去医院就诊。

10 (五)伤害 1.目标 以市、县为单位,伤害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 2.策略
根据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特点与原因,通过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和学校积极预防,降低伤害发生率。 3.措施 (1)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门卫制度、食堂卫生制度、教师值勤制度、宿舍管理制度、体育器材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校舍及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制度等各项安全制度,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做出具体的安全预案,将紧急处置突发事件的整个过程形成制度。同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形成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教师等链式责任共同体,各责任人严格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增强工作责任心,以预防或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2)不断改进环境条件 要因地制宜改进环境条件,学校要加强栏杆、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的安全检查,运动场所、设备均应符合卫生要求。在主要公路的学校出口应安装“学校出口,减速让行”的警示标志,在路口都要安装警示牌,施划减速带等交通标线,提示司机和行人注意交通安全,保护学生健康。学校应设有医务室或卫生室,配备常用药品。若有游泳池、馆的应配备救生圈和常用救生设施。 (3)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学校教育可设置安全卫生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自我保健。学校要系统开展不闯红灯、走斑马线、靠右形式等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危险行为的预知能力;农村学校应将游泳安全知识教育列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多让学生了解溺水的预防、急救和自救措施。学校要加强运动保健知识的传授,利用校园网、讲座、体育课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科学锻炼,运动保健知识和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急救处理和治疗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学校与社区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并向父母、专业人员及公众提供有关意外伤害的技术培训,提高父母和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和生活习惯,远离危险因素。

11 附件一: 江苏省学生常见病防制指标 附件二: 江苏省学生常见疾病防制工作指标 附件三: 江苏省学校常见病防制工作规划时限

12 附件四: 学生常见疾病诊断标准 一、视力低下 双侧裸眼中心远视力均在5.0及5.0以上者为视力正常,低于5.0记录为视力低下。 二、龋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凡在牙齿表面或窝沟处有色形质三方面变化者均可诊断为龋齿。 三、超重、肥胖 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的规定。 四、营养不良 依据《全国儿童青少年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作为营养不良评价标准。以体质量在标准体质量的90 %~110 %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 %为营养不良。 五、伤害指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性事件而导致的人体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损伤、伤残和死亡事件。具体操作标准:(1)因伤害而到医疗机构诊治并得以确认;(2)因伤害而受到他人(如父母、校医、教师、亲人和其他人的)紧急处置;(3)因受伤而请假半天以上的。

13 关于做好2011年全区学校卫生工作的通知 附件江苏省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督导方案 具体考核指标见《 江苏省学校卫生工作考核评分表 》 督导内容见《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督导情况表 》分省、市、县(区)

14 一、学生缺课监测工作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传染病病预警工作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为止,国内外已经有许多经典成熟的预警方法,例如:流行控制图法、比数图法、时间序列分析、多因素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供我国流行病学工作者参考。在借鉴国外已有预警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已开始研究,如邓聚龙教授的灰色动态模型,预测效果较好;以曾光教授及其学生命名的“Z - D 现象”,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提示了传染病季节流行现象。杨维中教授进行了7 种传染病控制图法预警技术的研究,优选出7 种传染病的预警界值;郝模、于竟进等人进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测及预警工作的质量控制指标研究,总结出该项工作的12 个质量控制指标,4 个关键质量控制指标。此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均为我国开展进一步预警工作提供了技术基础。

15 一、学生缺课监测工作的目的及意义 国外研究学者对于中小学校学生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和食物中毒事故的监测和分析也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主要的做法包括:对学校医务部门非处方药的销售量进行统计分析、对药物分类的信息进行监测,以此来判断和预测校园学生传染病疫情的暴发情况;根据学校在校学生因病缺勤方面的监测数据来进行校园学生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预测和分析。用到的分析方法有时间序列分析、贝叶斯统计模型和马尔可夫蒙特卡洛(MCMC)模拟等。

16 一、学生缺课监测工作的目的及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对学校学生缺课症状监测的数据,没有对学生缺课监测进行系统研究,当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的时候,疾控机构才得到消息,延误了疫情控制的最佳时机,造成疫情在学校扩散、蔓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学生缺课监测预警体系是针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关口”前移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及早发现疫情苗头,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进一步探索学生缺课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模式。

17 二、学生缺课监测工作思路和内容 工作思路:
学生缺课监测工作首先是要让学校在学生缺课监测过程中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树立校园里“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强化对校园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预警责任,引导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关心和关注校园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共同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18 二、学生缺课监测工作思路和内容 工作内容:
(1)监测学校建立健全本单位学生缺课监测管理工作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指定专人或兼职老师负责学生缺课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要求学校缺课监测负责人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校医、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可优先考虑。 (2)学校每个班级建立学生因病缺课登记本,班主任或班级考勤负责人每天在因病缺课登记本上记录班级缺勤人数、缺课人姓名、缺课时数、主要症状、疾病诊断等内容。

19 二、学生缺课监测工作思路和内容 (3)学校缺课监测负责人每天对每个班级学生缺课登记本进行检查,如发现某种症状或疾病发生出现异常时——同一班级出现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或黄疸等)3人或以上时或原因不明高热等症状,学校因病缺课监测负责人要对全校因病缺课学生的症状和病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学生缺课监测报告在没有条件网络直报的学校日报和周报相结合,无异常情况周报,有异常情况日报;有条件网络直报的学校实行日报。

20 三、工作进展情况 1. 2006初我省选定无锡市崇安区、镇江市京口区、南京市白下区、扬州邗江区、盐城射阳县、徐州铜山县6个地区作为监测试点开展学生缺课监测,2006年4月省卫生厅、省教育厅召开了“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研讨会”,监测点的教育局、疾控中心学校卫生负责人均参加了会议,详细介绍了监测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流程,加深了各监测点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对监测工作的了解,并讨论了《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

21 三、工作进展情况 2.根据“省卫生厅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卫生部教育部《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开展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的通知(苏卫疾控〔2006〕30号)”精神于2006年5月22日正式启动。要求各监测点校每周五下班前填写《学校因病缺课症状和疾病原因周汇总表》报告所在地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将监测数据采用EXCEL数据库录入,于第二周周一下午5点前以 方式传送到省疾控中心。特殊情况时如某一学校1天内同一班级出现相似症状3人或以上时,当天将学校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每天汇总表上报当地县/区疾控中心,疾控中心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要派员到监测学校进行学生疾病调查,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扩散和发展,书写调查报告上报省疾控中心。

22 三、工作进展情况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监测县/区卫生局、教育局较重视监测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县/区学校因病缺课监测工作进行督查,通报监测工作情况,促进了监测工作的开展。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对6个监测点缺课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调研,了解各地的具体做法,找出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动监测工作的开展。并对学生缺课监测工作中成绩显著的铜山县疾控中心、镇江市京口区疾控中心、无锡市崇宁路实验小学、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等九个先进集体颁发了荣誉证书。

23 三、工作进展情况 3.监测工作开展后,省疾控中心积极组织专家开发了“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软件”。2007年1月,举办了“监测数据网络直报软件使用培训班”,对有关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7年全省学校卫生工作的通知》(苏卫疾控[2007]12号)。要求有条件的监测点通过网络直报监测数据,力争做到监测数据准确。并增加了苏州张家港市、常熟市作为监测点。

24 三、工作进展情况 4.2008年初,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8年全省学校卫生工作的通知》(苏卫疾控〔2008〕8号),要求在全省中小学校建立学生缺课监测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学生缺课监测工作。 5.省疾控中心撰写了“江苏省学生缺课监测预警技术方案”,并与南京医科大学合作开发预警系统数学模型,用作学校缺课监测预警的报警和趋势分析。

25 三、工作进展情况 年初,省教育厅省卫生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全省学校卫生工作的通知》(苏教体艺〔2009〕5号),要求在全省中小学校建立学生缺课监测网络直报工作。 另外根据综合示范区的要求增加了丹阳、泰兴作为学生缺课网络直报监测点,共计10个学生缺课网络直报监测点。

26 三、工作进展情况 年秋季在甲流防控时期,学生缺课监测在甲流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控制及预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省疾控中心还及时召开了学校甲流防控和学生缺课监测工作研讨会,并对全省学生缺课监测工作进行了督导。

27 三、工作进展情况 年初,省教育厅省卫生厅联合下发了《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关于做好2010年全省学校卫生工作的通知》(苏卫办疾控〔2010〕7号、苏教办体艺〔2010〕5号),再次强调在全省中小学校建立学生缺课监测网络直报工作,并重点对5个市学生缺课监测工作进行了督导。年底与信息中心合作开展学生缺课监测系统的升级工作,加入了学生体检模块,并在每所学校安装客户端,以解决登陆难的问题。

28 四、监测情况 1.2006年5月22日至2006年12月31日,六个试点地区共监测学校256所,其中小学128所,中学105所,9年一贯制学校10所、职业中专13所。监测学生320332人,其中男生172161人、女生148171人。 2. 至2007年底,全省监测学校数达237所,其中小学123所、中学101所、职业中专13所。男生226213人,女生201938人,共计428151人。

29 四、监测情况 3. 至2008年底南京、扬州、镇江、苏州、盐城、无锡、徐州7个市的20个县区进行了网络直报,共监测中小学校483所,其中中学211所,小学256所,职业学校16所,学生总数612492人,男生322150人,女生290342人 年学生缺课监测工作网络直报监测点进一步扩大,已从年初的县区全面铺开到市级层面,网络直报的增加到10个市的95个县区,监测学校数2539所学校,监测学生达 人,占全省学校人数的四分之一(江苏省中小学共有8582所,在校生836.22万)。

30 五、学生缺课监测工作开展以来取得 了显著成效
学生缺课监测开展四年多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试点地区普遍反映通过缺课监测实现了防病控病关口前移,体现了卫生应急工作中的预警功能。缺课监测预警系统,监视和及时发现、干预及控制学校传染病暴发事件。通过发现疾病暴发的先兆,赢得时间启动应急措施,采取了有效对策控制学生传染病,防止疾病更大的流行。

31 缺课率的计算 1.学生日因病缺课率(%):每天因病缺课人时数/每天应出勤人时数×100%。
2、学生周因病缺课率(%):每周因病缺课人日数/每周应出勤人日数×100%。 3、 学生因病缺课天数:因病缺课者4小时以上计为一天,不足的计半天。

32 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学生健康监测系统 网址:

33

34

35

36

37

38

39 主界面包括:桌面信息(图3.3),辅助功能(图3.4),上报(图3.5),通知信息(图3.6)。

40

41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包括:学校信息管理、班级信息录入、学生信息录入或导入、体检录入、缺课录入、全体停课、接种情况查询、接种记录批量下载、学生分配班级和学生升级。 点击菜单“信息管理”按钮,进入信息管理界面

42 学校信息管理

43 打印界面

44 打印列数

45 班级信息录入

46 年级、班级、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班主任姓名和班主任手机为必填项

47 班级信息修改界面

48 学生信息录入或导入

49

50

51

52 体检录入

53

54 缺课录入

55 缺课信息增加

56 全体停课 勾选需要停课的年纪,点击“全体停课”按钮,弹出确认窗口,点击“是”,弹出填写缺课原因和时间界面,填写信息并保存

57 填写缺课原因及时间

58 接种情况查询

59 接种记录批量下载

60 学生分配班级 从列表中勾选需求分配的学生,选择分配的班级,点击“分配到”,点击确认即可完成。

61 学生升级 勾选升级的班级,选择升级的年级,点击“升级”按钮,确认即可完成 删除毕业班:勾选毕业的班级,点击“删除毕业班”按钮,确认即可完成
学生升级 勾选升级的班级,选择升级的年级,点击“升级”按钮,确认即可完成 删除毕业班:勾选毕业的班级,点击“删除毕业班”按钮,确认即可完成

62 查询统计 查询统计包括:学校信息查询、学生信息查询、每班级学生人数统计、缺课信息查询和学生健康体检报告查询

63 学校信息查询

64 学生信息查询 不勾选复选框的情况下学号和身份证号,勾选复选框的情况下输入姓名和学籍卡号,选择班级、输入信息,点击“查询”按钮,列表中显示与条件相匹配的信息,可以查看该学生基本信息、所班班级基本信息、缺课信息、体检信息和疫苗接种情况

65 每班级学生人数统计

66 缺课信息查询

67 学生健康体检报告查询 选择班级、输入学籍卡号和姓名,选择缺课日期,点击“查询”按钮,列表中显示与条件相匹配的信息
学生健康体检报告查询 选择班级、输入学籍卡号和姓名,选择缺课日期,点击“查询”按钮,列表中显示与条件相匹配的信息

68 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戴月

69 一、健康体检基本要求 (一)新生入学应建立健康档案。学校应组织所有入学新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小学新生可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伴下前往指定的健康体检机构或由健康体检机构人员前往学校进行健康体检。 (二)在校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健康体检。 (三)在校学生健康体检的场所可以设置在医疗机构内或学校校内。设置在学校内的体检场地,应能满足健康体检对检查环境的要求。

70 二、健康体检项目 (一)病史询问。 (二)体检项目。 1.内科常规检查:心、肺、肝、脾; 2.眼科检查:视力、沙眼、结膜炎;
3.口腔科检查:牙齿、牙周; 4.外科检查:头部、颈部、胸部、脊柱、四肢、皮肤、淋巴结; 5.形体指标检查:身高、体重; 6.生理功能指标检查:血压; 7.实验室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 (2)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胆红素。 注:“*”小学、初中入学新生必检项目; “**”寄宿制学生必要时到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进行的体检项目。

71 三、健康检查结果反馈与档案管理 (一)学生健康体检机构在体检结束后,应分别向学生(家长)、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反馈学生个体健康体检结果与学生群体健康评价结果。

72 三、健康检查结果反馈与档案管理 (二)健康检查结果的反馈形式。
健康体检机构以个体报告单形式向学生反馈健康体检结果;以学校汇总报告单形式向学校反馈学生体检结果;将所负责的体检学校的学生体检结果统计汇总,以区域学校汇总报告单形式上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再逐级上报。

73 三、健康检查结果反馈与档案管理 (三)健康体检报告单内容
1.个体报告单内容应包括学生个体体检项目的客观结果、对体检结果的综合评价以及健康指导建议; 2.学校汇总报告单内容应包括学校不同年级男女生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分布、视力不良、龋齿检出率、传染病或缺陷的检出率,不同年级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健康指导意见;

74 三、健康检查结果反馈与档案管理 (三)健康体检报告单内容
3.区域学校汇总报告单内容应包括所检查学校学生的总体健康状况分析,包括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分布、视力不良、龋齿检出率、传染病或缺陷检出率以及健康指导意见。

75 (四)健康检查报告单的反馈时限 个体报告单应于健康检查后2周内反馈学生;学校汇总报告单应于检查后1个月内反馈给学校;区域学校汇总报告单应于检查后2个月内反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76 (五)学生健康档案管理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学生健康档案纳入学校档案管理内容,实行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台帐管理制度;应根据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体检单位给出的健康指导意见,研究制订促进学生健康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学生健康的各项工作

77 四、健康体检机构资质 (一)机构条件 1.具有法人资格、持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由政府举办的公立性医疗机构(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 学生健康体检机构必须报经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2.能独立开展学生健康检查工作; 3.能对学生健康检查状况进行个体和群体评价、分析、反馈,并提出健康指导建议; 4.有独立、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足够的学生健康检查场所、工作条件和必备的合格的医疗检查设备与检验仪器; 5.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78 (二)人员要求 1.体检岗位设置合理,管理职责明确;
2.有足够的与学生健康体检项目相适应的管理、技术、质量控制和统计人员;按体检项目确定从事健康体检的人员,每个体检项目不得少于1人(其中:检验人员不少于2人); 3.具有与学生健康检查工作和学生常见病防治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4.专业技术负责人应熟悉本专业业务,技术人员的专业与学生健康检查的项目相符合; 5.内科、外科、口腔科、眼科检查及实验室检验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各专业体检医师至少有1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6.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得少于从事学生健康检查总人数的30%。

79 (三)场所设置基本要求 具有独立于医院诊疗区之外的健康人群体检场所,设有专门的检查室及辅助功能设施:
1.有学生集合场地,并设有室内候诊区(不小于20平方米); 2.男女分开的内科、外科检查室(各不少于1间); 3.眼科、口腔科检查室; 4.化验室、消毒供应室; 5.男、女卫生间。 体检场所应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消毒处理,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中三类环境的消毒卫生标准,保证卫生安全。医疗废物处理应符合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生物样本的采集和留存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和相关检验技术规范的要求;生物样本的运输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80 (四)仪器设备 学生健康体检所需的医疗检查设备与检验仪器的种类、数量、性能、量程、精度能满足工作需要,并能良好运行,定期校验;仪器设备有完整的操作规程。 1.实验室基本设备:(1)分光光度计;(2)恒温箱;(3)离心机;(4)电冰箱;(5)高压灭菌设备;(6)显微镜;(7)紫外线灯。 2.体检基本设备:(1)听诊器;(2)血压计;(3)身高坐高计;(4)体重秤(杠杆式); (5)对数灯光视力表箱;(6)检眼镜片箱;(7)口腔科器械(平面口镜、五号探针);(8)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仪;(9)诊察床;(10)与开展的诊查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体检器具的消毒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中的医疗用品卫生标准的规定。

81 (五)其他 1.学生体检表由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
2.健康体检机构应有良好的内务管理,检查仪器放置合理,便于操作,配有必要的消毒、防污染、防火、控制进入等安全措施; 3.检测方法应尽可能采用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规定的方法或标准; 4.编制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严格开展质量控制; 5.为检验样品建立唯一识别系统和状态标识,应当编制有关样品采集、接收、流转、保存和安全处置的书面程序; 6.体检报告按照规定书写、更改、审核、签章、分发、保存和统计; 7.开展健康体检的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收取体检费用

82 五、健康体检经费及管理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由学校公用经费开支,学生健康体检经费管理(拨付)办法由省级教育、财政部门共同制定。 (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健康体检具体费用标准由省级财政、物价、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根据本管理办法确定的健康体检项目,以及当地教育、卫生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 (三)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健康体检费用标准和解决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制定

83 六、健康体检培训与考核 各省(区、市)落实本管理办法,参加学生健康体检的机构及人员必须进行统一培训,统一体检标准。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健康体检人员的培训、考核。健康体检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Download ppt "润州区缺课监测及学生常见疾病防制 润州区教育局基教科 润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3月25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