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高行健,现代汉语文学和诺贝尔文学奖 杨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高行健,现代汉语文学和诺贝尔文学奖 杨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行健,现代汉语文学和诺贝尔文学奖 杨杉

2 Woody Allen Edgar Allan Poe Franz Kafka Anaïs Nin Hermann Hesse

3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有瑞典文学院(Swedish Academy )负责颁发。瑞典文学院共有十八位院士,一旦当选,终身任职。补选新院士只有在老院士去世时才会进行。 四类人有权提名获奖者:(1)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相当于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2)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4)各国作家协会主席。诺贝尔文学奖不接受任何组织和政府的提名。提名时必须提交作家作品的主要西语翻译(英法德西瑞)或其他评审委员均可阅读的语种的译本。(目前文学院近汉学家马悦然一人可阅读中文) 每年3月31日是提名的截止日期院士内部会每三年选出三到五人的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负责对提名人的初期遴选。直到无法遴选时,将名单提交全体院士,以简单多数的方式投票决定当年的诺奖得主。 1901年开始颁奖,截止2011年,共108人获奖 1914,1918,1935,1940,1943年因世界大战未颁奖 1904,1907,1966,1974年同时颁给两位作家

4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高行健 "for an œuvre of universal validity, bitter insights and linguistic ingenuity, which has opened new paths for the Chinese novel and drama". 表彰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以及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的新的道路

5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高行健 194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 1950年全家迁至南京
1952年开始就读于南京第十中学(今金陵中学)。由于金陵中学前身为教会学校,所以高行健在此接触到很多西方翻译的文学作品,自称底子是在这里打下的 1958年报考大学,本有意报考戏剧学院,但达不到导演系“年龄三十以上”和表演系“身高170cm以上”的要求而作罢。 后决定报考中央美院,在母亲的劝说下放弃。 最终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 1962年毕业后在中国国际书店担任翻译。文革期间曾下放至干校,同期入党。 1975年加入中国作协。1979年作为翻译陪同巴金访问法国和意大利。 1981年调入北京人艺。 1987年离开中国大陆,定居法国。 1997年获法国国籍。

6 文学理念 高行健主张“没有主义”和“冷的文学”。即文学应当作为作家纯然个人的事情,读与不读完全是读者的事,至于受到怎样的影响也与作家无关。作家只对自己的写作负责,对于读者和社会并不负有很大的责任。文学应当以真实为基础,而不应该被各种政治需求所绑架成为各种“主义”的旗帜。 真正的文学应该是冷眼观察的结果,作家要站在社会的边缘看社会,再将看到的社会转换成艺术与文学。强调作家不应卷入政治。

7 高行健最富盛名的小说,开创了全新的中文小说语言结构和写作方式。 该书已被翻译成39种语言,最早出版的是瑞典文版而非中文版。
代表作品:《灵山》,1990 高行健最富盛名的小说,开创了全新的中文小说语言结构和写作方式。 该书已被翻译成39种语言,最早出版的是瑞典文版而非中文版。 全书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明显的小说人物,却完成了对个人心路历程的探索和描绘。全书另一亮点在于用40万字反应了中国文化与正统的中原文化相对应的一直未受重视甚至受压制的长江文化,特别是长江中上游文化。 全书人物不用姓名区分,仅对于主人公以外的人物一概以所从事的职业区分。对于主人公,则采用了人称的方式代指。特别是对于同一个主人公使用“我”“你”“他”三个不同的人称,开创了对于个体的三维写作方式。

8 在人称的三维结构中特意设置一维“他”,即中性的眼睛有意识的观照、评论“你”和“我”。高行健自己将这样的写作方法称之为“语言流”。 例文: 第一章: 你坐的是长途公共汽车,那破旧的车子,城市里淘汰下来的,在保养的极差的山区公路上,路面到处坑坑洼洼,从早起颠簸了十二个小时,来到这座南方山区的小县城。 你背着旅行袋,手里拎个挎包,站在满是冰棍纸和甘蔗屑子的停车场上环顾。 从车上下来的,或是从停车场走过来的人,男的是打着大包小包,女的抱着孩子。那空手什么包袱和篮子也不带的一帮子年轻人从口袋里掏出葵花籽,一个接一 个扔进嘴里,又立即用嘴皮子把壳儿吐出来,吃得干净利落,还哔剥作响,那分忧闲,那种洒脱,自然是本地作风。这里是人家的故乡,活得没法不自在,祖祖辈辈 根就扎在这块土地上,用不着你远道再来寻找。

9 例文: 第二章: 我是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邛崃山的中段羌族地区,见到了对火的崇拜,人类原始的文明的遗存。无论哪一个民族远古的祖先都崇拜过给他们带来最初 文明的火,它是神圣的。他坐在火塘前喝酒,进嘴之前,先要用手指沾了沾碗里的酒,对着炭火弹动手指,那炭火便噗哧噗哧作响,冒起蓝色的火苗。我也才觉得我 是真实的。 ……

10 例文: 第七十二章: “这不是一部小说!” “那是什么呢?”他问。 “小说必须有个完整的故事。”
他说他也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只不过有讲完的,有没讲完的。 “全都零散无序,作者还不懂得怎样去阻止贯穿的情节。” “那么请问怎么组织?” “得先有铺垫,再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这是写小说起码的常识。: 他问是不是可以有常识以外的写法?正像故事一样,又从头讲到尾的,又从尾讲到头的,有有头无尾的,有只有结局或只有片段讲不下去的,有讲也讲不完的,没法讲完的,可讲可不讲的,不必多讲的,以及没什么可讲的,也都可算是故事。 ……

11 全书揉进了各种文体,包括散文,诗歌,祭祀唱词,民歌,民间传说。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艺术整体。
全书禅宗意味浓重,表现出作者受到禅宗影响极大。全书结尾处,“我”在青蛙眼中,见到上帝是作者的大彻大悟。文中“我”苦苦寻找而不得的灵山实际上就是瞬间的感悟,灵山就在自己心中。世上本无灵山,却又处处皆是灵山。暗示了人在追求事物和逃脱的现实的种种努力后,发现最终无法逃离自我,成为一切苦闷的根源。这种思想观点充分印证了高行健关于逃亡的终极诠释,即对于组织、国家、民族、市场乃至社会潮流的逃亡不过是外在的逃亡,对于人自身的逃亡才是真正的逃亡,而这种逃亡往往不过是徒劳。

12 例文 第八十一章: 窗外的雪地理我见到一只很小很小的青蛙,眨巴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圆睁睁,一动不动,直望着我。我知道这就是上帝。 他就这样显示在我面前,只看我是不是领悟。 他用一只眼睛在同我说话,一张一合,上帝同人说话的时候不愿人听到他的声音。 ……

13 代表作品:《一个人的圣经》,1999 《灵山》姐妹篇。该书从《灵山》中队文化渊源和精神自我的探求回到严酷的现实。从香港回归出发,通过描写与一个德国犹太裔女人的邂逅的故事,勾起对于逃亡之前在中国大陆的生活。从1949年的中年记忆延伸向连绵不绝的政治运动(主要是文革)一直延续到出逃西方世界。 全文仍然使用多维语言结构,与《灵山》不同之处在于本书只使用“你”“他”而没有了“我”。暗示着作为本源的“我”一再严酷的现实中被扼杀而只剩下了此时此刻的“你”和彼时彼地的“他”,亦即现实与记忆。 本书集中体现了高行健关于抓住生命的瞬间,尽兴活在当下而不要落尽他人与自己制造的幻像、阴影、观念与噩梦中,逃离这一切才是自由的观点。

14 代表作品:《车站》,1981 高行健完成的首部剧本,1983年上演,标志着荒诞派戏剧在中国大陆诞生。这部戏在北京人艺以内部试演的形式连演十场,反响强烈,打破了自建国以来一贯遵循的革命样板戏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的现实主义戏剧,为中国戏剧开创了一个全新剧种。 内部试演后,《车站》被作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清楚思想污染”的反面典型加以批判,高行健本人曾在针对该作品的批判会上情绪失控,摔杯走人。

15 代表作品:《车站》,1981 该剧描写了一个极为简单的荒诞故事:
周末,某城市郊区的车站,各种各样的惹都在等车进城。他们因为等得太久而躁动不安,为排队的次序不断发生纠纷。而车却几次路过而不停下。等着等着,春走夏至,秋尽冬来,大雪纷飞中人们明白车站早已取消。但人们明知车站取消却依然要等下去,只有一个沉默的人,最终决心走出荒诞的车站。 高行健的好友,文学评论家,前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刘再复认为《车站》作为文革后的第一个实验主义戏剧,看似远离现实,却间接而戏谑的叩问了人自身存在的意义。

16 代表作品:《绝对信号》,1982 1982年最终定稿并与当年上演,是迄今为止高行健仅有的两部在大陆正是上演过的戏剧之一(另一为《野人》)。该剧的上演标志着先锋戏剧在中国大陆诞生。《绝对信号》曾在文化部评选的十大现代戏剧中被选为第一位,后因政治压力被从候选名单中删除。 该剧讲述一个劫匪与其同伙黑子在车站决定劫火车,但黑子恰巧在车站碰到女友蜜蜂并想与其一同上车,因而有所顾忌,与车匪讨价还价劫车的方式和分赃的细节。为了方便劫车他们上到了只有车长和其助手小号的最后一节车厢,却惊奇地发现小号与黑子是曾经的同学,而蜜蜂是小号暗恋的对象。在这一系列复杂的关系中,小黑最终决定不再劫车因而与车匪发生矛盾。教条的车长也发现了几个人之间的问题并看出了车匪的身份。暴露的车匪用枪要求车长发绝对信号停车以方便逃跑,而黑子最终充当了英雄角色,制服劫匪却中枪。最后在即将到站的时候,小号吹起被其视为第二生命的小号,而只有车长有权发动的绝对信号最终并未发出。

17 代表作品:《野人》,1984 1984年11月高行健仅用十天十夜的时间写出了《野人》,1985年上演再次引起巨大反响。 本剧从人类的终极关怀出发,通过古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现代社会中人对自然疯狂掠夺、壮美宁静的原始森林 与嘈杂喧嚣魄现代都市、“野人”的淳厚质朴与现代人的利欲熏心等方面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凸现出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严重失衡的残酷现实。 该剧讲述一个生态学家进到原始山林中寻找野人存在的证据,在旅馆中,在村庄里碰到各色人等。最终在山里,生态学家找到了一位老歌师,老歌师最终为他唱了《黑暗传》,成为此行的最大收获,而野人,最终自然是没有寻到的。 《黑暗传》的直接出现成为全剧的最大主题。《黑暗传》是汉族首部创世史诗巨著,但仅以民歌的形式存在,直到八十年代才被采风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发现。高行健以极其敏锐的文化嗅觉和巨大的好奇心对此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并将其融合进《野人》中。《黑暗传》在后来成书的《灵山》中也有集中地展现。

18 代表作品:《山海经传》,1994 1994年于法国完成,继《野人》之后的另一部史诗剧作。全书以《山海经》为蓝本,对其内容进行补充和戏剧化处理,并使其能够在舞台上得以展现。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上古神话的集合,流传极为广泛但散失较多且在历代君王的同种种受到较多篡改,因而始终未能形成如同《旧约》《伊利亚德》《奥德赛》《天方夜谭》《格萨尔王传》这样的史诗巨制。高行健通过对学术和艺术的整合,将《山海经》改写为《山海经传》,是个人挽救民族文化的尝试。 剧中共有超过七十个人物,女娲、伏羲、羿、嫦娥、炎帝、黄帝、蚩尤应龙、共工等个个都具有半人半神的神秘性。剧中着重讲述的神射手羿,执行天令射下九日,却因此得罪天帝,不被天庭所容,而人间亦因为其得罪天帝而容不下他,甚至连他的妻子嫦娥也不能接受他,使之成为无比寂寞的天神。诸多的天神在生死之交中的天真与勇猛,献身与鏖战恰似人间的荒谬与残忍。而这些天神也共同创造了漫长的洪荒时代。

19 其他作品: 小说: 《寒夜的星辰》 1980 《有只鸽子叫红唇儿》1981 《母亲》1983 《鞋匠和他的女儿》1983 《花豆》1984
《车祸》1984 《给我姥爷买鱼竿》1993

20 其他作品: 戏剧: 《彼岸》 1986 《冥城》1988 《逃亡》1989 《生死界》1991 《对话与反诘》1993
《周末四重奏》1994 《夜游神》1996 《八月雪》1997 文学理论: 《没有注意》 《冷的文学》

21 亚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 1913 Rabindranath Tagore 印度 代表作品: 《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
《沉船》,《戈拉》,《摩柯摩耶》

22 亚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阿格农, 1966 Shmuel Yosef Agnon 以色列 代表作品: 《新娘的华盖》,《宿夜的客人》

23 亚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川端康成, 1968 日本 代表作品: 《伊豆舞女》,《水晶幻想》,《雪国》 《古都》《千只鹤》

24 亚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大江健三郎, 1993 日本 代表作品: 《死者的奢华》,《广岛札记》 《同时代的游戏》《青年的污名》

25 被传获得诺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鲁迅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狂人日记》

26 被传获得诺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老舍 代表作品: 《茶馆》,《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龙须沟》

27 被传获得诺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沈从文 代表作品: 《边城》,《长河》 《从文小说习作选》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28 被传获得诺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北岛 (赵振开) 代表作品: 《回答》,《结局或开始》

29 诺奖遗珠 列夫 托尔斯坦 俄国 代表作品: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30 诺奖遗珠 斯特林堡 瑞典 代表作品: 《在罗马》,《被放逐者》 《奥洛夫老师》

31 诺奖遗珠 易卜生 挪威 代表作品: 《玩偶之家》,《人民公敌》

32 诺奖遗珠 乔伊斯 爱尔兰 代表作品: 《尤利西斯》,《》

33 诺奖遗珠 普鲁斯特 法国 代表作品: 《追忆似水年华》,《让 桑德伊》

34 诺奖遗珠 伍尔夫 英国 代表作品: 《墙上的斑点》,《戴洛维夫人》

35 诺奖遗珠 卡夫卡 捷克、奥地利 代表作品: 《判决》,《变形记》,《城堡》 《审判》

36 诺奖遗珠 博尔赫斯 阿根廷 代表作品: 《虚构集》《阿莱夫》 《面前的月亮》《圣马丁札记》

37 诺奖遗珠 三岛由纪夫 日本 代表作品: 《金阁寺》《鹿鸣馆》 《假面的告白》

38 诺奖遗珠 芥川龙之介 日本 代表作品: 《罗生门》《竹林中》

39 参考文献 《没有主义》,高行健 《我主张一种冷的文学》,高行健 《隔日黄花》,高行健 《高行健论》,刘再复 《了解高行健》,刘心武


Download ppt "高行健,现代汉语文学和诺贝尔文学奖 杨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