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水生动物 目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水生动物 目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水生动物 目录

2 动物世界 温顺的水里动物 凶猛的水里动物 可以养的水里动物 Contents 东湖中学期刊 1海豚 2海狗 3海狮 4海星
1海豚  动物世界 2海狗 3海狮 东湖中学期刊 2011年第1期 总第1期 4海星 温顺的水里动物 5海豹 6娃娃鱼 主办单位:东湖中学 编辑出版:东湖中学杂志社 地址:罗湖区心安路1号 邮编:518020 总编辑:初二(12)班 庄春娇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邮发代码: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海马 7鲸  8鲨鱼 凶猛的水里动物 9鳄鱼 Contents 10食人鱼 11金鱼 12海鱼 可以养的水里动物 13鲤鱼 14黄花鱼 15蝴蝶鱼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3 金鱼起源于我国,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
  金鱼易于饲养,形态优美的金鱼能美化环境,很受人们的喜爱,是我国特有的观赏鱼。价格:1~100元一条。 金鱼起源于我国,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鱼纲--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鲫鱼。   金鱼和鲫鱼同属于一个物种,在科学上用同一个学名(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金鱼也称“金鲫鱼”,是由鲫鱼演化而成的观赏鱼类。金鱼的品种很多,颜色有红、橙、紫、蓝、墨、银白、五花等,分为文种、龙种、蛋种三类。 盆养及池养的观赏鲤科(Cyprinidae)鱼类,学名Carassius auratus。原产於东亚,但已移殖许多其他地区。近似鲤鱼(Cyprinus carpio)但无口须。在中国,至少早在宋朝(960∼1279)即已家养。野生状态下,体绿褐或灰色,然而现存在著各种各样的变异,可以出现黑色、花色、金色、白色、银白色以及三尾、龙睛、或无背鳍等变异。几个世纪的选择和培育这样不正常的个体,已经产生了125个以上的金鱼品种。包括常见的具三叶拂尾的纱翅,戴绒帽的狮子头以及眼睛突出且向上的望天。杂食性,以植物及小动物为食。在饲养下也吃小型甲壳动物,并可用剁碎的蚊类幼虫、谷类和其他食物作为补充饲料。春夏进行产卵,进入这一季节,体色开始变得鲜豔,雌鱼腹部膨大,雄鱼鳃盖、背部及胸鳍上可出现针头大小的追星。卵附於水生植物上,孵化约需一周。观赏的金鱼已知可活25年之久,然而平均寿命要短得多。在美国东部很多地区,由公园及花园饲养池中逃逸的金鱼,已经野化了。野生後复原了本来颜色,并能由饲养在盆中的5∼10公分(2∼4吋)长到30公分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4 【释义】:生活在海里的鱼,如带鱼、黄鱼等。
 【词语】:海鱼   【注音】:hǎi yú   【释义】:生活在海里的鱼,如带鱼、黄鱼等。   海鱼到了淡水中会死去,原因是:海水密度高,压强大,海鱼入淡水中会死就是因为,海鱼的血压适应了海水压强,入淡水后淡水压强小,海鱼的血压超过水压导致血管暴裂死亡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5 鳄目(Crocodilia)所有爬虫类动物的统称。通常为体形巨大、笨重的两栖动物,外表上和蜥蜴稍类似,属肉食性动物。腭强而有力,长有许多锥形齿,腿短,有爪,趾间有蹼。尾长且厚重,皮厚带有鳞甲。目前公认鳄的品种约20种。   本群之所以引起特别关注乃因其在进化史上的地位:鳄是现存生物中与史前时代似恐龙的爬虫类动物相联结的最後纽带。同时,鳄又是鸟类现存的最近亲缘种。大量的各种鳄化石已被发现;4个亚目中有3个已经绝灭。根据这些广泛的化石纪录,有可能建立起鳄和其他脊椎动物间的明确关系。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6 鲨鱼的分类 虎鲨 六鳃鲨目 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鲨鱼的鼻孔位于头部腹面口的前方,有的具有口鼻沟,连接在鼻口隅之间,嗅囊的褶皱增加了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鲨鱼属于软骨鱼类,身上没有鱼鳔,调节沉浮主要靠它很大的肝脏。根据化石考察和科学家推算得知,鲨鱼在地上生活了约1.8亿年,它早在3亿多年前就已经存在,至今外形都没有多大改变,说明它的生存能力极强,人称海洋“猎手”  角鲨 鼠鲨 锯鲨  真鲨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7 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绿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原产亚洲,後引进欧洲、北美及其他地区。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於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杂食性,掘寻食物时常把水搅浑,增大混浊度,对很多动植物有不利影响。因此,常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人们要花很大力量才能除掉它。 冬天,鲤进入冬眠状态,沉伏於河底,不吃任何东西。春天产卵,雌鱼常在浅水带的植物或碎石屑上产大量的卵。卵在4∼8天後孵化。鲤生长很快,大约第三年达到性成熟,在饲养条件下,可活40年以上。长度平均35公分(14吋)左右,但最大可超过100公分(40吋),重22公斤(49磅)以上。鲤常被养殖,以供食用,特别在欧、亚二洲,每水域                                              鲤鱼(Cyprinus carpio) 能生产出大量的鱼。是家养的变种。鲤的两个养殖品种是镜鲤(mirror carp,具少数大鳞)和草鲤(leather carp,几乎无鳞)。黑鲫(Carassius carassius)是鲤的一个无须的欧洲近缘种。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8 黄花鱼分为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和小黄鱼(Psendosciaena polyactis),分别为我国四大海洋业品种之一。大黄鱼也叫大先、金龙、黄瓜鱼、红瓜、黄金龙、桂花黄鱼、大王鱼、大黄鲞;小黄鱼也叫梅子、梅鱼、小王鱼、小先、小春鱼、小黄瓜鱼、厚鳞仔、花鱼。都隶属鱼类,石首鱼 。 简称"黄鱼",学名"石首鱼",是海鱼中较普通的鱼种,渤海所产尤多。每年三四月未开雷前黄花鱼大量上市,有时价值极贱,虽贩夫走卒、贫困人家,也要称二斤来尝尝,或熏或炸,到处可见。一闻雷声,鱼沉海底,捞网不易,鱼价也随之增高了。黄花鱼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大黄鱼肉肥厚但略嫌粗老,小黄鱼肉嫩味鲜但刺稍多。饭馆所用的以大黄鱼为多。海鱼离水便死,不像江河湖塘的鱼可以吃到活的,所以海鱼务求新鲜。黄鱼的做法很多,糖醋鱼、尖钻鱼、干炸鱼、醋烹鱼、松子鱼(即松鼠黄鱼)、烩鱼羹、炒假螃蟹肉、抓炒鱼、红烧鱼,都可算为美味。家庭所做黄鱼,以"侉炖"为主,黄花鱼肉如蒜瓣,脆嫩比淡水鱼好,每值庭花绽蕊、柳眼舒青的明媚时节,大青蒜头伴食家厨自做黄鱼,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其形态相近,习性相似。这类鱼,体侧扁延长,呈金黄色。大黄鱼尾柄细长,鳞片较小,体长40~50厘米,椎骨25~27枚;小黄鱼尾柄较短,鳞片较大,体长20厘米左右,椎骨28~30枚。大黄色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小黄鱼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及朝鲜西海岸。大黄鱼平时栖息较深海区, 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秋冬季节又向深海区迁移;小黄鱼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秋末返回深海,冬季于深海越冬。黄花鱼一般食性较杂,主要以鱼虾为食。   黄鱼又名黄花鱼,生于东海中,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故又名石首鱼。鱼腹中的白色鱼鳔可作鱼胶,有止血之效,能防止出血性紫癜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9 分布:安第斯山脉以东、南美洲的中南部河流;巴西、圭亚那的沿岸河流。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圭亚那、巴拉圭、乌拉圭、秘鲁及委内瑞拉有发现的纪录。
  食人鱼(又名食人鲳)栖息在主流、较大支流,河宽甚广、水流较湍急处。在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食人鱼被列入当地最危险的四种水族生物之首。在食人鱼活动最频繁的巴西马把格洛索州,每年约有1200头牛在河中被食人鲳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妇女不时也会受到食人鲳的攻击。食人鱼因其凶残特点被称为“水中狼族”、“水鬼”。成年食人鱼主要在黎明和黄昏时觅食,以昆虫、蠕虫、鱼类为主,但其有些相近种只吃水果和种子。活动以白天为主,中午会到有遮蔽的地方休息。   成熟的食人鱼雌雄外观相似,具鲜绿色的背部和鲜红色的腹部,体侧有斑纹。有高度发展的听觉。两颚短而有力,下颚突出,牙齿为三角形,尖锐,上下互相交错排列。咬住猎物后紧咬着不放,以身体的扭动将肉撕裂下来,一口可咬下16立方公分的肉。牙齿的轮流替换使其能持续觅食,而强有力的齿列可引致严重的咬伤。   繁殖期时会将卵产在水中的树根上,卵具黏着性。一次可产上千颗的卵。亲鱼会有护卵的行为,受精卵在9~10天之后孵化。河水的泛滥情形会影响其繁殖的成功率。   食人鱼常成群结队出没,每群会有一个领袖,其它的会跟随领袖行动,连攻击的目标也一样。在干季时,水域变小,使得食人鱼集结成一大群,经过此水域的动物或人就容易受到攻击。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血的气味是引发大群食人鱼攻击的主因,但也有人认为是受伤动物所造成的噪音和水花引起它们的注意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10 鲈形目(Perciformes)蝴蝶鱼科(Chaetodontidae)150多种热带珊瑚礁中游动迅速的小型海水鱼的统称。体较高,侧扁而薄;一个背鳍;口小,齿毛刷状。两腭有时延展为相当长的吻部,如印度洋-太平洋的钻嘴鱼(Chelmon rostratus)和大西洋的吻蝶鱼(Prognathodes aculeatus)。体型均小,长度很少超过20公分(8吋)。游动姿态如蝶,色彩极为鲜豔,故名。以黑与黄色调为主,花纹常为暗带及一个或多个大斑(眼状斑)。   共有150多种,包括:四眼蝴蝶鱼(Chaetodon capistratus),为西印度群岛常见种,近尾有一具白环的黑眼状斑;斑鳍蝴蝶鱼(C. ocellatus), 蝴蝶鱼, Chaetodon属的一种。 为西大西洋种,鳍黄色,背鳍基有一黑斑;马夫鱼(Heniochus acuminatus),印度洋-太平洋种,具黑白二色条纹,背鳍有一极长鳍棘。骨舌总目(Osteoglossomorpha)齿蝶鱼科(Pantodontidae)的齿蝶鱼(Pantodon buchholzi)也叫蝴蝶鱼,为淡水蝴蝶鱼,仅产於西非热带。胸鳍扩展如翅。水位下降时,鳔可有呼吸器官的作用。鱼体长约10公分(4吋)。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1

11 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至1
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至1.5米,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后四,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12 海星是棘皮动物门的一纲,下分海燕和海盘车两科,不过人们都俗称其为海星或“星鱼”。
  海星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浅海底沙地或礁石上,我们对它并不陌生。然而,我们对它的生态却了解甚少。海星看上去不像是动物,而且从其外观和缓慢的动作来看,很难想象出,海星竟是一种贪婪的食肉动物,它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还起着非同凡响的重要作用。这也就是它为何在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原因。   亦译星鱼;亦作sea star。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星纲(Asteroidea)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统称,非属鱼类。体扁,星形。具腕。现存1,800种,见於各海洋,太平洋北部的种类最多。辐径1∼65公分,多数20∼30公分(8∼12吋)。腕中空,有短棘和叉棘覆盖;下面的沟内有成行的管足(有的末端有吸盘),使海星能向任何方向爬行,甚至爬上陡峭的面。低等海星取食沿腕沟进入口的食物粒。高等种类的胃能翻至食饵上进行体外消化,或整个吞入。内骨骼由石灰骨板组成。通过皮肤进行呼吸。腕端有感光点。多数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有的行无性分裂生殖。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13 海豹体粗圆呈纺锤形,体重20~30千克。全身被短毛,背部蓝灰色,腹部乳黄色,带有蓝黑色斑点。头近圆形,眼大而圆,无外耳廓,吻短而宽,上唇触须长而粗硬,呈念珠状。四肢均具5趾,趾间有蹼,形成鳍状肢,具锋利爪。后鳍肢大,向后延伸,尾短小而扁平。毛色随年龄变化:幼兽色深,成兽色浅。   海豹是肉食性海洋动物,哺乳动物。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海豹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海豹大部分时间栖息在海中,脱毛、繁殖时才到陆地或冰块上生活。海豹分布于全世界,在寒冷的两极海域特别多,食物以鱼和贝类为主。海狮、海象是海豹的近亲,它们有耳壳,后肢能转向前方来支持身体。   海豹的前脚较后脚为短,覆有毛的鳍脚皆有指甲,指甲为5趾。耳朵变得极小或退化成只剩下两个洞,游泳时可自由开闭。游泳时大都靠后脚,但后脚不能向前弯曲,脚跟已退化与海狮及海狗等相异,不能行走,所以当它在陆地上行走时,总是拖著累赘的后肢,将身体弯曲爬行,并在地面上留下一行扭曲的痕迹。主要分布在北极、南极周围附近及温带或热带海中,目前所知10属,19种。海豹分布于全世界,在寒冷的两极海域都有,南极海豹生活在南极冰源,由于数量较少。南极海豹已被列为国际保护动物。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14 海狮因它的面部长得象狮子而得名。海狮生活在海里,以鱼、蚌、乌贼、海蜇等为食,也常吞食小石子。海狮没有固定的栖息地,每天都要为寻找食物的来源而到处漂游。等到了繁殖季节,它们才选择一块儿固定的地方开始一场争夺配偶的激烈斗争。最后,胜利的雄性要占有许多雌性。雌性怀孕达一年之久,每胎产一仔。在动物园和水族馆里,海狮是颇受欢迎的角色。它聪明、伶俐。经过训练,它可以学会不少高超的技艺,如顶球、投篮、钻圈、用后肢站起来、用前肢站起来倒立走路,甚至跳跃距 水面1.5米高的绳索。海狮的胡子比耳朵还灵,能辨别几十海里外的声音。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15 特征描述:海狗的身体呈纺锤形。头部圆,吻部短,眼睛较大,有小耳壳,体被刚毛和短而致密的绒毛,背部呈棕灰色或黑棕色,腹部色浅,四肢呈鳍状,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在水中方向朝后,上陆后则可弯向前方,用四肢缓慢而行。   个体大小:雄性体长2.1m,体重270kg,雌性体长仅1.5m,体重50kg或更多,仔兽体长60-65cm,体重5.4-6kg。 生活习性:捕食鳕鱼和鲑鱼 ,也吃海蟹、贝类。白天在近海游弋猎食,夜晚上岸休息。听觉和嗅觉灵敏。除繁殖期外,无固定栖息场所,捕猎一次需走1000千米的路程。   每年的春末夏初,海狗进入繁殖季节。海狗们陆续返回出生地。先期抵达的雄海狗纷纷抢占自己的地盘,划分势力范围。一周后,大群的雌海狗拥上岸边,自由婚配。一般,一头雄海狗要和15到60头雌海狗交配。在长达70天的时间里,雄海狗不吃不喝。每天要和雌海狗交配30次,每次持续15分钟。雄海狗的体能如此强劲,全靠常年积累的的脂肪。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16 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是体型较小的鲸类,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体长1. 2~4
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是体型较小的鲸类,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1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头,多则几百头。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经过训练,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人的大脑占本人体重的百分之二点一,海豚的大脑占它体重的1.7‰。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海豚可终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声定位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有人做试验,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搅浑,它们也能迅速、准确地追到扔给它的食物。 海豚不但有惊人的听觉,还有高超的游泳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17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有的鲸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米。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壳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开在头顶。成体全身无毛(有许多种类只在嘴边尚保存一些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鲸。但许多人分其为鱼类,事实上它们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18 海马  它的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鱼体粗侧扁,完全包于骨环中;躯干部由10-12节骨环组成;尾部细长呈四棱形,尾端细尖,能卷曲握;头部弯曲,与躯干部成一大钝角或直角,顶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状;口小,端位;鳃孔小;背鳍位于躯干及尾部之间;臀鳍短小;胸鳍发达;无尾鳍;雄鱼尾部腹侧具育儿囊。   它的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张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动物为食物。它的一双眼睛,也是特别之处 ; 可以分别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转动。然而,它本身的身体却不用转动,即可用伶俐的眼睛向各方 观看。有时候,一只眼向前看,另一只眼向后看,除了蜻蜒和变色龙之外,这是其它动物所不能做到的。海马是最不像鱼的鱼类,集合了马、虾、象三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它有马形的头,蜻蜒的眼睛,跟虾一样的身子,还有一个像象鼻一般的尾巴,皇冠式的角棱,头与身体成直角的弯度,以及被甲胄的身体,还有垂直游泳的方式,和世界上惟一雄性产子的案例。它的鳍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来的。但用高速摄影,注意观察,可看到一根根活动的棘条。这些棘条能在一秒钟内,来回活动七十次的速度。依据从背鳍端传到另一端的波浪,海马能乘着此进行波,自由自在地作前后或上下的移动。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19 主编:庄春娇 出版社:东湖中学 地 址:深圳市罗湖区 邮 编:518020 ISSN 1045-8845 CN 82-1997/Z
地 址:深圳市罗湖区 邮 编:518020 ISSN CN /Z 国家发行号:16-45 定价:5.00元 国外发行号:M6666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面 封底


Download ppt "水生动物 目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