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世 界 文 化 史 分 組 報 告 凡爾賽玫瑰與其歷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世 界 文 化 史 分 組 報 告 凡爾賽玫瑰與其歷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世 界 文 化 史 分 組 報 告 凡爾賽玫瑰與其歷史

2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池田理代子 第三章 ……………………….淺談凡爾賽宮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池田理代子 第三章 ……………………….淺談凡爾賽宮 第四章 ……………………….漫畫故事大綱 第五章 ……………………….漫畫裡的史實 第六章 ………………………………….結論

3 緒論    日本國內的漫畫雜誌及其單行本的發行量已佔雜誌和圖書發行量的45%,讀者的年齡層極為廣大。漫畫作品的題材涉獵也極為廣泛、無所不包。日本漫畫率先傳遞到韓國、台灣等東亞地區的國家,後流行至隔著太平洋之遙的西方諸國。它不單純的只是提升日本的經濟,其中漫畫內容所傳遞的知識與觀念等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   本組報告以七0年代、紅遍大街小巷的漫畫凡爾賽玫瑰〈ベルサイユのばら〉為主題。作者池田理代子〈いけだ りよこ〉以法國大革命為故事背景的主軸將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做完整的串聯,從奧地利公主瑪莉‧安東尼德〈Marie Antoinette〉嫁給法國皇太子路易‧歐丘司特〈Louis August〉也就是後來的路易十六世開始,至兩夫妻被送上斷頭台為整個故事的結尾。她將當時的大時代文化背景與歷史事件,用她睿智的思維來與她所構想的虛擬角色巧妙地交織出這部扣人心弦的曠世鉅作!    作者在真實與虛構之間拿捏的相當得宜,並沒有隨意串改歷史事實。故本組歸納此部漫畫的故事背景與歷史相符的部份,並且探討其影響性。

4 池田理代子(原名:いけだ りよこ ) 生平略記- 出生於日本大阪府大阪市,東京教育大學1文學部哲
   出生於日本大阪府大阪市,東京教育大學1文學部哲   學科中輟,1999年於東京音樂大學音樂系聲樂科畢業。   其興趣廣泛:包含油畫、騎馬、聲樂、日本舞蹈、外國文   學等等。    年幼時雖沒有立志要成為漫畫家,但是從小學就喜歡在課本、筆記本的空白處繪上各式風景與人物。進入大學後,決心不依靠父母而要獨立自主,為了挣生活費,她開始了漫畫創作。起初到處碰壁,好不容易在一間規模不大的漫畫出版社──若木書房,正式開啟了她的創作道路。    她為這家出版社畫了兩年的單行本漫畫。1972年《雛菊周刊》開始連載《凡爾賽的玫瑰》,獲得巨大迴響。    池田老師的名言,是如實地出現在她的創作漫畫裡。她說:   要想成為漫畫家不能只學畫畫,要像小說家那樣對待漫畫的創作。 還要關心時事,每天的報紙和電視新聞是一定要看的。

5   池田理代子的畫風是細緻華麗的,卻又流露出一份堅毅不拔的陽剛氣息。創作以古典歐洲歷史長篇故事見長。下筆氣勢磅礡、場面浩大、角色人物眾多,精湛的畫技和一流的編劇功力讓她在亞洲少女漫畫界擁有不可動搖的不朽地位。讀者遍及歐、亞、美洲各地,不但感動成千上萬的讀者,更影響了許多漫畫家後進。   經典代表作有「凡爾賽玫瑰」、「奧爾佛士之窗」、「英雄交響曲」等,最新的作品則是改編自韓國超級偶像裴勇俊的新戲《太王四神記》漫畫版。   許多看了《凡爾賽玫瑰》、《奧爾佛士之窗》等漫畫的讀者,都很佩服池田老師廣博的歷史知識。老師自己也說,在寫歷史人物時,她感到最費時費力的是查詢各種資料,這比創作本身還要辛苦。   她認為各種工作和生活經驗都是學習,而小時候學習所打下的基礎尤為重要。   小學三年級時,她讀了手塚治蟲先生的漫畫《鶴之泉》,被感動得熱淚盈眶,並激發了她學畫的興趣和信心,她的畫風也受到水野英子很大的影響。之後,她脫離了少女漫畫,轉向成人歷史漫畫。因此,她說出了她的名言並且貫徹它。

6 ↑上圖 凡爾賽玫瑰 →右圖 奧爾佛士之窗

7 淺談凡爾賽宮

8   162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以一萬里弗爾的價格買下了這個117法畝的荒地,在這裡修建了一座二層的紅磚樓房,用以狩獵行宮。
  1660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命令沃子爵府邸(Chateau Vaux-le-Vicomte)的設計師勒諾特(André Le Nôtre)和著名建築師勒沃(Louis Le Vau)為其設計新的行宮。   1688年,凡爾賽宮主體部分的建築工程於完工。   1710年,宮殿和花園的建設全部完成。   凡爾賽宮隨即成為歐洲最大、最雄偉、最豪華的宮殿建築,並成為法國乃至歐洲的貴族活動中心、藝術中心和文化時尚的發源地。在其全盛時期,宮中居住的王子王孫、貴婦、親王貴族、主教及其侍從僕人竟達36000名之多。在凡爾賽還駐紮有瑞士百人衛隊、蘇格蘭衛隊、宮廷警察、6000名皇家衛隊、4000名步兵和4000名騎兵。為了安置其眾多的「正式情婦」,路易十四還修建了大特裡亞農宮和馬爾利宮。路易十五2和路易十六時期,在凡爾賽宮花園中修建了小特裡亞農宮和瑞士農莊等建築。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眾挾至巴黎城內,凡爾賽宮作為王宮的歷史至此終結。   1793年,宮內殘餘的藝術品和傢俱全部運往羅浮宮。此後凡爾賽宮淪為廢墟達40年之久。   1833年,奧爾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國王下令修復凡爾賽宮,將其改為歷史博物館。

9 建築特色:   凡爾賽宮宮殿為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立面為標準的古典主義三段式處理,即將立面劃分為縱、橫三段,建築左右對稱,造型輪廓整齊、莊重雄偉,被稱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內部裝潢則以巴洛克風格為主,少數廳堂為洛可可風格。   凡爾賽宮的建築風格引起俄國、奧地利等國君主的羡慕仿效。彼得一世在聖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宮、瑪麗亞‧特蕾西亞在維也納修建的美泉宮、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無憂宮、以及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修建的海倫希姆湖宮(Schloss Herrenchiemsee)都仿照了凡爾賽宮的宮殿和花園。   但是,凡爾賽宮過度追求宏大、奢華,居住功能卻不方便。宮中沒有一處廁所或盥洗設備,連皇太子都不得不在臥室的壁爐內解決。路易十五極端厭惡寢宮,認為它雖然寬敞、豪華,卻不保暖。

10 瑪麗皇后與奧斯卡兩朵『活在凡爾賽的玫瑰』。
漫畫故事大綱 此部漫畫之所以叫做「凡爾賽玫瑰」是因為玫瑰象徵著:有著與眾不同,華麗而淒美人生的女性;簡而言之,這故事就是敘述── 瑪麗皇后與奧斯卡兩朵『活在凡爾賽的玫瑰』。

11 主要角色的真實虛構的區別: 歷史真實人物- 主要虛構角色- 姓名 生日 出生地 路易‧歐丘司特〈Louis August〉 1754年8月23日 法國 漢斯‧亞克塞爾‧歐‧菲爾遜〈Hans Axel von Fersen〉 1755年9月4日 瑞典 瑪莉‧安東尼德〈Marie Antoinette〉 1755年11月2日 奧地利 姓名 生日 出生日 安德烈·葛蘭迪耶 1754年8月26日 法國 奧斯卡·法蘭索瓦·德·傑爾吉 1755年12月25日

12 故事的背景是在18世紀末的法國,一個象徵法國繁榮的波旁王朝(Bourbon Dynasty)的凡爾賽宮宮殿舞臺上,以大時代歷史背景為主軸,上演著一段又一段扣人心弦的愛情故事。
奧斯卡(Oscar)誕生於1755年12月25日,法國一個貴族世家的第6個女兒,由於出生時的宏亮哭聲,加上母親一直未能生育男孩,使得求子心切的父親,世代統率王室軍隊的名門貴族──傑爾吉將軍,決定將她當作男孩來養育,並賦予她奧斯卡此一男性化的名字。 以軍職為目標的奧斯卡,在她十四歲時,身為法國將軍的父親傑爾吉,要求她務必要擔任宮殿侍衛隊的隊長,好在這場奧地利與法國的政治聯姻完成後,在充滿權利鬥爭與陰謀的凡爾賽宮裡,保護嫁給法國皇太子路易‧歐丘司特的瑪莉‧安東妮德的安全。 在某次化妝舞會中,奧斯卡和瑪莉一同結識了來自瑞典的青年貴族──漢斯,並雙雙愛上他。 奧斯卡深深愛著漢斯,然而漢斯所愛的人卻是瑪莉,這段戀情深深地刺傷奧斯卡。

13 路易十五駕崩,皇太子路易‧歐丘司特登基成為路易十六,瑪莉成了皇后,但凡爾賽宮內關於瑪莉和漢斯的流言蜚語不斷,讓她的處境尷尬。此時新大陸正發生美國獨立戰爭,基於維護瑪莉太子妃的尊嚴,漢斯接受了奧斯卡的建議,毅然決定遠征美國,留下心碎的瑪莉皇后與奧斯卡。 正當奧斯卡為愛傷心痛苦時,她青梅竹馬的玩伴、奶娘的孫子兼隨從的安德烈,也同樣為暗戀奧斯卡、卻因身分不得不將愛意壓抑在心而備受煎熬。 當時的法國財政已陷入危機,平民的生活日益困難,可是大多數居於領導者地位的法國貴族們並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生活仍舊奢侈,貧富十分不均的社會現象使得百姓與貴族之間的嫌隙日益擴大,奧斯卡屢次對瑪莉皇后提出建言卻未得到重視。 民心逐漸背離,王室未能警惕,宮廷內部依舊爭權奪利紛擾不斷,身為貴族的奧斯卡,面對腐敗的貴族社會,內心的矛盾痛苦日益增長。由於「黑騎士」劫富濟貧的現象,平民反抗強權的浪潮愈來愈嚴重,終於爆發了「首飾事件」使得王室的威信大傷。

14 多年後,漢斯自美國戰場歸來,奧斯卡按耐不住心中的興奮與渴望,換上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女裝,與心上人漢斯共舞。
不幸她卻遭識破,不但傷害自己也讓安德烈積壓已久的愛,激烈地爆發出來。奧斯卡為求自我肯定,請辭宮廷待衛隊的隊長一職,轉任層次較低的法國衛兵隊部隊的中隊長。 在安德烈的堅持之下,他與奧斯卡二人一起在衛兵隊出生入死,歷經「裘迪爾的求婚」、「暗殺西班牙公爵事件」、「販槍事件」,奧斯卡逐漸收服了軍心。在此同時,她也開始正視安德烈的感情。在巴黎遭暴民圍毆而身陷險境之際,奧斯卡醒悟到自己最在乎的,原來是一直深愛自己的青梅竹馬安德烈。 在時局的不穩定之下,「三級會議」也解決不了法國的積弊,種種遭遇讓奧斯卡越來越傾向支持平民階級,她的貴族身分,讓她心中的矛盾日益增加。最後她終於決定拋棄貴族身分,帶領部下發起「法國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在攻佔巴士底監獄的戰役中,安德烈在這場歷史混戰中身亡,奧斯卡隨後也重傷而死,這對好不容易才結合的戀人,為正義而捐軀。

15 而在凡爾賽宮的瑪莉皇后,身邊少了奧斯卡的真心提醒,再加上路易十六的放任,便把所有心思都花在她與漢斯的戀愛上,並以奢侈的服裝首飾取悅他,完全不顧人民。
有心陷害瑪莉皇后的人,便以她的名義訂購大量的珠寶,造成財政嚴重赤字,此事件終於使人民積壓許久的憤怒爆發,再也無法信任瑪莉皇后及路易十六。 瑪莉皇后跟路易十六帶著他們的孩子準備潛逃出法國,不幸在途中便被憤怒的人民發現行蹤,全家都被送上了斷頭台(據說當時瑪莉皇后一頭美麗的金髮,因為死前的恐懼跟痛失愛子,瞬間變成滿頭白髮) 法國大革命讓瑪莉皇后為她的行為付出代價,她與丈夫路易十六雙雙被送上了斷頭台,波旁王朝(Bourbon Dynasty)宣告終結,而痛失愛人的漢斯,因此變成了冷酷獨裁者,最後也死於瑞典人民手中。

16 ↑路易十六登基,瑪莉成為皇后。 ↑被當成男孩子養大的奧斯卡。 →《首飾事件》中,為保護奧斯卡而不幸弄瞎左眼的安德烈。

17 ↑《首飾事件》中的問題核心-鑽石項鍊。 ↓臨刑前的瑪莉皇后 ↑為了和漢斯共舞而首次穿上女裝的奧斯卡。

18 漫畫裡的史實 作者在單行本第九集漫畫最後的部份有提到:
由於本故事畢竟是以歷史題材為基礎的『創作』品,因此,在故事步調的進行上,有很多部份是作者刻意修改過,當然前提是在盡量不違背史實的原則下所做的一點變化。 就在遵循歷史事件的脈絡下,中間再加以感人的虛構愛情故事,讀者們瞭解的不僅是只有故事情節的部份,對於大時代背景也有一定的熟悉度。這使得此部漫畫的價值大幅地提高。 我們將漫畫裡的史實挑選出來並且詳細的加以說明。

19 漫畫中的真實歷史事件- 1770年 法國與奧國政治聯姻。 1774年 法王路易十五駕崩。 1778年 法國捲入美國獨立戰爭。 首飾事件。 1789年 宣告並召開三級會議、國民大會、攻陷巴士底監獄。 1791年6月20日 路易十六與其妃的出逃。 1793年1月21日 路易十六送上斷頭台。 1793年10月16日 瑪莉王妃送上斷頭台。

20 一、法國與奧國政治聯姻   法國與奧地利從1494年開始持續有間歇性的戰爭,到了十八世紀後半葉雙方簽訂了一個新的和平條約,希望能凍結多年來宿敵的命運。路易十五的繼承人是他的孫子路易‧歐丘司特。計劃中,他應與瑪麗亞‧泰勒莎〈Maria Theresia〉的其中一個女兒結婚。由於約翰娜3的逝世就決定了瑪麗‧安東尼德送到法國與王儲結婚。 二、路易十五駕崩   漫畫對於路易十五的情史與死亡幾乎是完全依照史實創作。 他浪費了許多精力在美色的追求中,許多情婦,像龐巴度夫人和前妓女杜巴利夫人〈Marie-Jeanne, Comtesse du Barry〉同國王一樣聞名於世。   路易十五在凡爾賽宮殿死於天花。他是波旁家族裡第一個心臟不如傳統般被要求分割出和放置在一個特別箱櫃內,反而要將酒精傾入他的棺材並將他的遺骸浸泡在生石灰中。秘密的儀式在深夜進行,只有一個大臣參加。靈柩保存在聖丹尼教堂公墓。由於路易十五的兒子路易皇太子比他早九年逝世,路易的孫子登上了王位成為路易十六 。

21 三、法國捲入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一開始是主要發生於大英帝國和其北美十三洲殖民地的革命者之間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主要是始於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西班牙及荷蘭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範圍遠遠超過了英屬北美洲之外。同時,許多印地安人為雙方打仗。   英國在北美殖民地於18世紀逐漸繁榮起來,並開始尋求獨立發展其自身的經濟,以減低對英國本土的依賴。然而,這卻引起了英國當局的不滿,因為英國當局希望北美殖民地能即續充當其廉價的原材料供應地及商品傾銷的市場,因此,英國當局開始採取很多高壓政策以阻遏殖民地經擠的自由發展。英國當局首先頒布法令,不准殖民地居民向西開拓,並禁止其發行自己的紙幣,再對其課以重稅及解散其議會,這使得殖民地居民感到強烈不滿,並發動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之後,爆發了一連串的事件、戰役,最後美國才終於獨立。   1777年10月至1781年3月,主戰場移向南部地區。美國開始在國際外交上獲得優勢,法國、西班牙、荷蘭亦相繼加入戰爭,協助美軍對抗英軍。1778年2月,法國正式承認美國,並與其互訂軍事同盟。1778年6月,法國對英國宣戰,1779年6月西班牙與法國締結聯盟,以法國同盟者身分在海上參加反英戰爭。

22 四、首飾事件〈Affair of the Diamond Necklace〉4
緣由:   法王路易十五,於1772年決定要送一件價值估計 里弗爾的特別禮物給他的情婦杜巴利。他請巴黎珠寶商Boehmer 和Bassenge打造出當時最奢麗的鑽石項鍊。但是,法王路易十五卻在項鍊完成前死於天花。   1778年,珠寶商希望它可以做為新王路易十六送給新王后瑪莉的一份禮物。根據記載,王后拒絕收下這條項鍊,認為這筆巨額投資在一艘軍艦上會來得有價值許多。但是,有其他說法是,是法王他自己改變心意的。另外一個說法是,瑪莉皇后拒絕戴此項鍊是因為,它原本是為另一個女人而被設計出來的──一個出生低微的高級妓女。所以,是她本身不喜歡它而拒絕。 珠寶商人在法國境外試著販賣此首飾,竟是徒勞無功。他們試圖在1781年再次推銷給剛生完皇太子的瑪莉皇后。但依舊是被拒絕。

23 事件經過:   Jeanne de Valois,一位亨利二世的私生子的後裔,想使用這項鍊來增加她的財富、權力、甚至是王室公權的行使。她巧妙地讓紅衣主教及珠寶商相信她和王后有密切的關係。使得珠寶商人,Boehmer和Bassenge決心透過她出售他們的項鍊。   於是在1785年1月21日,Jeanne de Valois假稱王后將要買這條項鍊,但是王后卻不希望公開這項交易。以假造的信件、借據取得紅衣主教的信任,甚至找來一名與王后長得十分相像的妓女假扮王后與紅衣主教約會。在她巧妙的周旋下,她成功地從珠寶商手中騙取了項鏈。而王后和紅衣主教都因為那些偽造的憑據陷入了將要身敗名裂的境地。   雖然最終她精心策劃的陰謀敗露了,她遭到了無情的審判。但這件事仍然暴露出法國宮廷內部的腐朽奢靡,王后逐漸失去民眾的信任,風雨飄搖的法國王朝更加動盪不安。這起著名的“項鏈事件"成為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之一。

24 五、法國大革命   1788年,法國政府陷入前所未有過的財政困難,王室也瀕臨破產。國王和瑪麗王妃為了拯救王室的財政危機,打算加重徵收國民的稅金。   1789年1月1日,國王路易16世宣布將於5月1日,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Estates General〉。而在5月5日在羅特爾‧迪‧慕尼的大廳裡舉行了三級會議的開會儀式。 *三級會議: 在法國舊制度中,三級會議指的是法國全國人民的代表應國王的召集而舉行的會議。參加者有教士、貴族以及其他民眾(稱為第三等級)這三個等級的代表。會議通常是在國家遇到困難時,國王為尋求援助而召開,因此是不定期的。代表所有國民的議員所組成的三級會議,可於召開時,制定律令限制國王行使獨裁的權力。這個制度是1302年由菲利浦4世5所制定實施,可是從1614年起約有200年的時間沒有再召開過。1789年5月5日,由於財政問題,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國王希望在會議中討論增稅、限制新聞出版和民事刑法問題,並且下令不許討論其他議題。而第三等級代表不同意增稅,並且宣佈增稅非法。

25   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佈成立國民議會(National Assembly),國王無權否決國民議會的決議。於是路易十六關閉了國民議會,宣佈它是非法的,其一切決議無效,命令三個等級的代表分別開會。
  7月9日國民議會宣佈改稱制憲議會,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路易十六意識到這危及了自己的統治,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7月12日,巴黎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支持制憲議會。次日,巴黎教堂響起鐘聲,市民與來自德意志和瑞士的國王雇佣軍展開戰鬥,在當天夜裡就控制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區。7月14日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監獄(Bastille),釋放七名犯人,大多是政治犯,取得初步勝利。這一天後來成為了法國國慶日。

26 六、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妃的出逃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瑪麗王后和王室親信多次勸說路易十六逃往外省避難。路易起先拒絕離開,等待革命自行滅亡。但局勢的發展使他改變了主意。10月6日,為躲避闖入宮中的國民尉隊士兵,當晚路易十六一家被迫搬入巴黎蒂伊爾里宮(Tuileries Palace),行動自由受到了極大限制。   路易十六在拉法耶特侯爵和米拉波的勸說下採取妥協立場,推行君主立憲制、支持制憲會議。然而路易內心並不甘心王權被剝奪,他曾透過密信告訴西班牙國王他的處境。在歷經制憲會議等事件後,路易十六堅定了出逃的決心。   1791年6月20日深夜,王室成員化裝後逐一悄悄穿過隱秘的通道溜出王宮(此批貴族中包刮日後的路易十八)。但路易十六卻因拉法耶特等人的來訪而延後離開。   馬車到達馬恩河畔沙隆時已落後原計劃三個小時,原定在城外迎接國王的騎兵與當地農民發生衝突,又懷疑國王未能成功逃離巴黎,已經基本撤離。 德魯埃搶在國王到達蒙梅迪前傳達了國王出逃的消息。瓦雷納敲響了警鐘,攔住了國王一行人。起初,代理市長答應幫助承認了自己身份的國王離開,但市議會討論後決定拖延時間,下令國民衛隊嚴陣以待,並向附近城鎮求援。布耶手下的騎兵隨後趕到,但無法救出國王。

27 七、關於王妃的情人:漢斯‧亞克塞爾‧歐‧菲爾遜〈Hans Axel von Fersen〉
  漢斯‧亞克塞爾‧歐‧菲爾遜伯爵,是一名瑞典的貴族。瑪麗‧安東妮德與他同年。   1779年他加入法國的軍隊,1785年就因其優異的表現擢昇為軍團團長。他們兩人早在十六歲時就已經認識,他的風趣與機智與出眾的丰采,深深吸引當時剛嫁到法國去年僅十六歲的的皇太子妃瑪莉‧安東尼德。   他大半的時候都在凡爾賽宮度過,後來應瑞典國王之命前往義大利直到1784年才回到法國。而1785年皇后瑪莉‧安東尼德就生下了皇太子 Louis-Charles(就是後來的路易17),所以多數人認為路易十七根本就是菲爾遜的兒子。歷史上的記載,菲爾遜是個風度翩翩又具有政治長才同時機智又風趣的美男子。參加過多場戰役也立下不少戰功,極度受到國王的器重。 1793年時,菲爾遜冒著生命危險試圖營救瑪莉‧安東尼德和她的小孩,但終究失敗。   菲爾遜最後是被暗殺而死的,因為繼任的瑞典國王Karl XIII要掃除前國王 Gustav三世的勢力。同時也因為當時的皇太子Karl August在一場軍事演習中意外喪命,而當時擔任全國軍力最高統帥的漢斯就變成了國王的眼中釘。於是,1810年6月20日,當漢斯參加皇太子的喪禮時,被“暴徒”殺死,並被冠上謀殺皇太子的罪名。   他的姐姐Sophie Piper 把他的屍體藏了四個月直到軍事法庭宣告她的弟弟無罪才幫Fersen 舉辦了一個隆重的葬禮。

28 認真的找法國大革命的書來讀。如今我對歷史更加喜愛而深入。
結論 從讀者給她寫的一段話可明顯地看出,此部漫畫的影響力: 讀了《凡爾賽的玫瑰》,我對法國大革命產生了興趣,從此, 認真的找法國大革命的書來讀。如今我對歷史更加喜愛而深入。   池田理代子,令人佩服的不單是她有個性的畫風,還有在故事的內容架構上,能將虛與實之間拿捏自如。表面上只是看完一部描繪人們愛恨情仇的漫畫,實質上是上了一堂很充實的歷史課。這是此部漫畫成功之處!   此部漫畫,還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跟我們一般所知道的有所不同:能明顯的感受到作者在替瑪麗王后翻案。這個翻案著重於王后身處的環境、週遭人事物對她的影響等等。她並不像世人所說得這麼醜陋。   法國革命的過程非常快速,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沒有喘息的空間。如同陳樂民先生所說:『法國革命是猛火,是煮肉』。也如同羅蘭夫人說的『自由,自由,多少罪行假汝之名以行!』革命的法國進入恐怖統治,真的有所謂的自由、平等、博愛嗎?雖說當時的王室已是財力短缺,但是,如果路易十六他們沒有出逃,那現在會是什麼結果呢?   我們無法改變歷史,但是我們決不能重蹈覆轍!

29 文中註解- 註一: 現為筑波大學。成立於1929年,1973.改制稱為筑波大學。 註二:法王路易十五,為太陽王路易十四的曾孫,(1710年2月15日-1774年5月10日),被稱作被喜愛者 (法語:le Bien-Aimé),1715年至1774年期間執政。 註三:約翰娜(1749年11月4日-1762年12月23日),患天花去世。年僅13歲。 註四:由於尚未找到中文資料,筆者以粗淺的英文能力做大致的翻譯。資料來源: 註五:菲利浦4世,Philippe le Bel(1268年—1314年11月29日)法國卡佩王朝國王(1285年—1314年在位),納瓦拉國王(1284年起,稱腓力一世)。

30 《凡爾賽玫瑰》-池田理代子著 莊麗玲譯〈1994〉 東立出版社有限公司 《歐洲文明的十五堂課》-陳樂民〈2007〉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組員分工。第五組 藝術史學系,黃玉芬:校稿,搜尋第五章的資料。 藝術史學系,簡妙庭:撰寫書面報告、粗淺翻譯。 藝術史學系,王嵐慧:上台口頭報告。 材質創作與設計系,謝佳妤:Power Point 製作。 材質創作與設計系,陳怡雯:上台口頭報告。 參考文獻 《凡爾賽玫瑰》-池田理代子著 莊麗玲譯〈1994〉 東立出版社有限公司 《歐洲文明的十五堂課》-陳樂民〈2007〉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Download ppt "世 界 文 化 史 分 組 報 告 凡爾賽玫瑰與其歷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