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身边的一位医学大家——陈竺 交大班 韩文正
2
个人简介 陈竺(1953年~ ) 男, 江苏镇江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科学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卫生部和上海市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民族基因组研究项目两协调人之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人基因研究组织(HUGO)成员。 主编有《分子生物学与疾病》、《血液细胞图谱》2本著作。在国内外发表《儿童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维甲酸诱导分化早幼粒细胞的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等论文158篇,发表的论著被国内外文献引证500余次,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10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3
陈竺教授首创了国内血友病分型,血友病甲携带者检测和遗传咨询,为我国出血疾病研究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9年7月陈竺教授回国后,在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牵头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863高科技项目以及欧共体项目等2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或领先的研究成果 。 陈竺教授首创了国内血友病分型,血友病甲携带者检测和遗传咨询,为我国出血疾病研究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分子免疫学研究领域,对人类细胞受体基因的结构和表达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发现了数个γ链基因可变区新成员(包括一个新的家系),报道了人群中Vγ区的整体多态性,揭示了人类细胞受体基因在人类淋巴细胞中重组表达的规律。 在白血病癌基因研究方面,他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伴Ph染色体急性白血病中RCH-ABL重组的分子模型,自行克隆了早幼粒白血病中染色体异位t(15:17)和t(11:17)所形成的融合基因PML-RARa,PLZF是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克隆的基因,亦是我国学者在国内自行发现的第一个人类疾病相关基因。
4
获奖情况 1997年法国最高奖——卢瓦兹奖。 陈竺院士荣获第二届青年科学家奖(生命科学)证书
1989年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一等奖。 1990年霍英东基金会授予青年教师基金 19000美圆。 1991年获市劳模。 1991年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1991年国务院决定发给政府特殊津贴。 1991~1992年度国家科委“863”计划先进工作者三等奖。 1992年全国优秀卫生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 1993年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1993年获上海市高教十大精英称号。 1993年市科技精英提名奖。 1994年市卫生系统最高荣誉——上海医学荣誉奖。 1994年第二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生命科学)。 199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4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证书。 199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5年市科技精英。 1996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7年法国最高奖——卢瓦兹奖。 陈竺院士荣获第二届青年科学家奖(生命科学)证书 兼职略去
5
科研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的机制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第六次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PHI染色体相关白血病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PHI染色体白血病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奖。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肿瘤相关基因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人类白血病分子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血浆因子Ⅷ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t(15:17)染色体易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第二届上海科技博览会金奖。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研究获首届上海科技博览会优秀奖。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易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获第一届上海青年科技博览会金奖。
6
两个重要的转折 一、五年农村的插队经历 二、留学法国五年的熏陶(1984~1989)
7
知青生活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记者对陈竺的采访内容: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42岁就当选为院士的陈竺曾经是位样样农活都会干的种田好把式。自16岁从上海到江西插队落户,整整有五年时间他一直都在农村。 回顾在农村的岁月,陈竺说:农村生活加深了他对农民的感情。当时许多农村都很贫困,但农民却宽容大度地接纳了他们,分担了国家的就业压力,在国家困难的时候,可以说是农民养育了知识青年。另外,在农村的几年,也使他切身体会到,“修地球”,光靠热情是修不好的,国家要富强,必须靠知识和文化。 意识到这一点,当时还在农村的陈竺忙完一天的农活,晚上就在油灯下如饥似渴地学文化,不仅自学了中学的数理化,还自学了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1975年,陈竺进入了上饶卫生学校。1978年,只有中专学历的陈竺,以专业考分第一名的佳绩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王振义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而王教授那年招的另一名研究生就是后来成为他妻子、在白血病研究方面卓有成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授予“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陈赛娟。 已深深懂得知识重要性的陈竺,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1984年,陈竺以全国非法语专业法语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赴法留学的机会。”
8
农村知青的生活对于经历的人来说是一种历练,而对于我们这样的看客却也仅仅是别人的一种经历而已。 ——
农村知青的生活对于经历的人来说是一种历练,而对于我们这样的看客却也仅仅是别人的一种经历而已。 —— 因此我本人只能猜想在农村的那段生活教会了陈竺老师两件事: 第一,我们的基本国情是怎么样的情况,即使在今天大城市高楼林立,他也必定能够想象的到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还有着这样的一大批农民。他们缺乏我们所拥有的许多优越条件。于是作为一个科研人员他能够关心国家需要什么,国家的群众关心的是什么。 第二,艰苦的农村生活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力,教会了他脚踏实地的工作。因此,他努力,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也为自己的国家争的了荣誉。
9
巴黎第七大学附属圣·路易医院血液病研究 这个拥有700名临床和基础研究人员的研究所,是由国际著名血液学家贝尔纳教授创办的,荟萃了一批法国医学科学的精华,其中有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发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道塞教授。
10
中国的月亮可以和外国的一样圆 不同的只是我们看月亮的位置角度
11
我们可以造就同样的建筑,但是我们无法造就同样表现力以及内涵的建筑!
12
既然陈竺院士在法国留的学,我们也就直接用法国的建筑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可以造就同样的建筑,但是我们无法造就同样表现力以及内涵的建筑!同样是标志性的建筑,一个是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一个是上海的东方明珠。可以说在建筑本身来讲他们都属于同一大类,同时也是同一出色的建筑。但是深想他们的风格边完全体现了两国文化以及建造时的时代背景的大不相同。因此我们说同样的建筑我们可以模仿,而其文化内涵却是不可抄袭的。这也是我本人觉得留学法国对陈竺院士有极大影响的原因。
13
所以说我认为留学法国对于陈竺的影响在学术上是其次的,而在文化和思想上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形成了他一生在做事业上的一种态度和兼有中西文化包容的一种态度,由此做的问题才能大气。因此,我个人将留学法国作为他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是因为学术,而是文化和思想的渗透。 下面我们看一个事例: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塞教授,我第一次见到他,还是在陪同中国医学代表团访问时。他身材高大,满头银发,虽年近古稀,但思维十分敏捷,又非常平易近人,我深切感到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也是活生生的人。以后我转入由他创办的免疫遗传学实验室从事T细胞受体基因的工作,曾有两次机会向他汇报工作。使我极其惊讶的是,在我这样一个学术界的无名小卒之前,道塞教授取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我的汇报,不时还说:“请讲慢一些。这个问题我不太熟悉,您能否给我重复一遍?”我简直是不知所措了,一位知名的学者,竟然是如此的谦虚!但是,当汇报结束时,道塞教授显然已弄清了我们的结果和想法,客气地向我们提出了数个问题,这些问题充满了智慧,不仅总结了我们的工作。而且点明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令我敬佩不已。 我相信这件事对于年轻的他的影响是极其之大的。
14
下面我们再看一段陈竺院士在清华大学的讲话
现在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人类基因组这个研究,可以说是第一次,在生命科学里面,实现了某种大科学的概念。也就是说来一个整体上的遗传信息的解析,基因组功能的研究。所以我说现在生物学的特点,已经从70年代、80年代,主要是以分析为主,学科的精细化,分工的细化,这样一个趋势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上面。这个平台就是大综合,其实我们中国的科学,一开始就是讲究大综合。你看我们的艺术也是这样,我们的写意画就是一种大综合。这个东西方的融合非常重要,把西方严谨的分析,和中国早在几千年前的大综合的思路结合在一起的话,我想有可能带来一些新的突破的机遇。那么这张图我想,恐怕不光是搞生命科学的,就是我们非生命科学的同学们,也都是非常熟悉的,遗传学中心法则。 ——摘自陈竺在清华的一次讲话
15
从上面的事例和讲话我想大家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东西方对与学术或者深一步的说可以说是他们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陈竺院士由此受到的影响,以及他本人在做出成绩后对于东西方文化应该有交融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
16
当然除了以上的两点我还想提一下下面的这个问题。
在《China Voice》上陈院士曾对我们中国的年轻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评说:我们的年轻科学家要比美国或其他国家的辛苦的多,因为他们在进行研究的同时还需要兼顾行政工作。 我觉得这个话很对,不只是对年轻的科学家对于老的科学家也是如此,过多的行政工作势必耽误了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其实科学家和人文学者在这里也是有相似之处的,他们不应该在人们的面前过于的闪亮。人文学者很多在思考,科学家们很多在实践。他们需要的不是过多关注。关注的是他们或许成功的结果,但对于人文学者思考永远在继续,因为他们思考结果;对于科学家实践也在继续,因为他们实践着结果。 因此我个人认为在我国的行政体系中也应该更多的解放年轻的有实力有想法的科学人才,不要在行政工作上束缚了他们的手脚。
17
对于我们自己的启示 作为一个医学大家,或者说只是一个医学人才需要对于各类的文化有一种包容和了解,以此来开拓我们对于世界和事物的认识,提升我们对于科学发展大方向的认识。 虽然现在不可能出现当年知青下乡那样的场面,但我们仍应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充分的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做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国情,能够以切实的工作为国人和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不要因为自己学术研究以外的东西占据过多的时间。当然如果你的目标不是我们所说的学术,那我们就该说不要你目标以外的东西占据了你过多的宝贵青春。
18
在前进的道路上早已留下了前人的脚印,但我始终觉得那些只是指引我们的方向而已,不应把我们束缚在别人的脚印之中。因此今天在这里介绍陈竺院士也只是作为一个例子来谈一些个人的看法而已,希望大家都能在自己的今后的人生道路沿着自己的轨迹走出一条通向自己梦想的大道。
19
Thank you for watching! The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