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600年前,鄭和率領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浩浩蕩蕩的駛入印度洋,展開一場「文化帝國」的海上大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600年前,鄭和率領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浩浩蕩蕩的駛入印度洋,展開一場「文化帝國」的海上大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600年前,鄭和率領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浩浩蕩蕩的駛入印度洋,展開一場「文化帝國」的海上大秀。
鄭和下西洋記事簿 張之傑 600年前,鄭和率領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浩浩蕩蕩的駛入印度洋,展開一場「文化帝國」的海上大秀。

2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鄭和奉詔下西洋

3 永樂三年冬,鄭和率艦離開福建長樂,圖為艦隊陣形摹想圖

4 鄭和艦隊海上航行摹想圖

5 中共為什麼以極高規格,盛大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
盛大紀念鄭和,意味著積極進軍海洋的意圖。 在歷史上,國家的崛起莫不仰仗武力。中國提出「和平崛起」的說法,以免周邊國家疑慮。鄭和下西洋未曾佔領土地,也未掠奪財物,和地理大發現時代的西方探險家相較,的確可以做為和平崛起的見證。

6 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國際學術論壇會場

7 7月3-6日在南京、太倉召開「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國際學術論壇」(左),11日在北京召開紀念大會。

8 鄭和航海暨國際海洋博覽會

9 在太倉舉行的紀念晚會上,出現一位據說有中國血統的肯亞少女姆瓦瑪 ,她將留在太倉讀書。

10 發行多種紀念郵票,這是其中之一

11 紀念下西洋六百週年所發行的紀念幣

12 外國為什麼也興起鄭和熱? 西方人對鄭和下西洋原本甚為陌生,隨著中國的崛起,和近年來中共的大力宣傳,下西洋之事已廣為人知,甚至成為商業炒作的話題。西方學者開始思索:如果明朝採取殖民政策,今天的世界將是個什麼樣子?如果中國迎向海洋,今後的世界又是個什麼樣子?

13 鄭和成為暢銷書的題材

14 波音公司推出777-200LR 新型號飛機,命名鄭和號

15 國際著名錶廠推出紀念手錶

16 馬達加斯加所推出的紀念郵票

17 新加坡的紀念活動

18 今年七月號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以鄭和下西洋為封面專題

19 德國報刊的紀念下西洋六百週年報導專文

20 下西洋的動機是什麼? 依照《明史》的說法,是為了尋找惠帝和宣揚國威。有些學者認為,動機不會那麼單純,有不少人說,是為了聯絡中亞回教國家,牽制已被趕到漠北的蒙古人。這個說法言之成理,但找不到證據。個人認為,頭幾次下西洋,可能是為了尋找惠帝和宣揚國威,但後四、五次,發動各國前來朝貢,搜尋中國不產的珍寶,就成為主要的目的了。

21 東西大航海的推動者-----明成祖和葡萄牙王子亨利(圖中戴大圓帽者)

22 明初疆域圖

23 明洪武22年(1389)繪〈大明混一圖〉

24 鄭和是「阿凸仔」嗎? 鄭和( )生於雲南昆陽,回族人。鄭和自己說,他原本姓馬,可能取穆罕默德的音。鄭和的父親人稱哈只,這是阿拉伯語,意為朝聖者。鄭和小名三保,也是阿拉伯語,意為真主奴僕。鄭和身高九尺(約2公尺),漢人很少長得這麼高大。鄭和可能是到中國不久的中亞人或中東人。

25 鄭和像,左圖造型幾成「官版」

26 鄭和故里──雲南昆陽(今昆明市晉寧縣)寶山鄉和代村

27 鄭和故里鄭和紀念館的故里亭

28 鄭和怎麼會當太監? 在元代,回族屬於色目人,蒙古人和色目人都是明軍的「革命」對象。洪武十四年(1381),明軍征雲南,翌年,鄭和的父親被殺,12歲的鄭和被擄,遭到閹割,分發到燕王府,賜姓鄭,當時許多蒙古人和色目人遭到賜姓或改姓。至於鄭和怎麼從小俘虜陞到最高一級的宦官──太監,肯定和他過人的能力有關。

29 洪武十五年明軍克昆明,元梁王自沉滇池,是年鄭和被擄,遭到閹割,發往燕王府服役。圖為滇池大觀樓附近。

30 什麼是「西洋」? 《明史》上說,「西洋」是指汶萊以西的地區。鄭和下西洋都是先到越南,再穿過麻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這些地區的確都在汶萊以西。下西洋期間,有位名叫馬歡的翻譯,寫成一本小書──《瀛涯勝覽》,這本書上說,西洋是指爪哇以西的海域,這個說法和《明史》基本一致。到了明末,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西洋」變成歐洲的代名詞了。

31 在明初,所謂「西洋」,指汶萊或爪哇以西地區

32 明初,中國掌控著西洋嗎? 中國不曾成為海權國家。海權,是指藉著掌控航路、確保己方利益的一種軍事思想。中國重農輕商,從不鼓勵海上貿易,所以從未成為海權國家。下西洋時,東西之間的航路由阿拉伯人控制。

33 噸位很小,但控制東西貿易的阿拉伯三角帆商船

34 開啟閉關自守政策的明太祖朱元璋 中國的海上貿易,宋、元兩代最為發達。明代開始閉關自守。明太祖罷沿海市舶司,嚴禁人民出海。成祖重設市舶司,只准外人前來做生意,對自己人卻防範更嚴,甚至將原有的海船悉數改為平頭船,使其無法遠航。鄭和下西洋時,中國到印度的航路已沒有中國的商船行駛。

35 明初,中國的造船事業如何? 中國不曾成為海權國家,卻是造船大國。中國在造船和航海上有許多重大發明:諸如船尾舵(至遲漢代)、水密隔艙(至遲晉代)、乾船塢(至遲北宋)和指南針(北宋),都和遠洋航海有關。從東晉到元代,印度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喜歡雇用中國商船。明代實施海禁,造船事業開始衰退,鄭和下西洋是中國造船事業的落日餘暉。

36 鄭和的寶船有多大?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動208艘船、27,800人,其後的六次下西洋,出動的船數在 艘之間,人數都和第一次差不多。鄭和船隊中的大船稱為「寶船」,鄭和乘坐的那艘,「體勢巍然,巨無與敵,篷帆錨舵,非二三百人莫能舉動。」據說長44.4丈(138.97公尺)、寬18丈(56.34公尺),長寬比例(2.46比1)極不合理,一般學者對這個數據存疑。

37 鄭和寶船與太和殿、哥倫布船之比例

38 鄭和寶船與哥倫布之比例

39 鄭和九桅十二帆寶船摹想圖

40 九桅寶船摹想圖

41 南京龍江寶船造船廠遺址

42 六號作塘考古挖掘後的底部

43 六號作塘底部近觀

44 龍江寶船廠遺址公園開園儀式

45 龍江寶船造船廠遺址出土的舵桿(左),長11.07公尺,右圖示意舵桿裝置位置。

46 下西洋什麼時候出航?什麼時候回航? 鄭和下西洋,都是天寒時西去,天暖時東歸。外國貢使也是夏季來,冬季回。帆船時代,船隻靠風力航行;東亞一帶冬季颳東北季風,帆船剛好乘風航向西南;夏季颳西南季風,帆船剛好乘風航向東北。鄭和下西洋先在江蘇太倉的瀏家港集結,秋冬之交先到福建長樂,等到東北季風較強時,就直插西南而去了。

47 畫家筆下的鄭和工筆畫

48 南京天妃宮夜景,後為閱江樓。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歸國後,永樂帝敕建。

49 南京天妃宮「御製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現置靜海寺,該寺係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歸國時,永樂帝所敕建。

50 靜海寺為明成祖為褒獎鄭和下西洋所敕建,與天妃宮為鄰,後為閱江樓

51 太倉瀏家港天妃廟大門,其大殿已闢為鄭和紀念館

52 鄭和艦隊集結處──太倉瀏家港瀏河口,左為瀏家港舊街

53 在太倉瀏家港所舉行的紀念活動

54 鄭和艦隊離開中國國門處:福建長樂市

55 福建長樂鄭和塑像

56 鄭和船隊由哪些人員組成? 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出動將近28,000人,絕大多數都是軍人。另有各種文職人員,包括文官、辦事員、翻譯、買辦、醫生、工匠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團隊中宦官有70-80人,其中太監7人、少監10人、監丞5人,他們才是整個活動的主導者。當時當到「太監」的宦官只有幾十人,派去下西洋的竟有7人,可見皇帝對下西洋是多麼重視了。

57 《國家地理雜誌》繪鄭和下西洋圖,顯示船上有各種人員

58 寶船水手絞動絞盤摹想圖

59 鄭和的兵力強大嗎? 鄭和的部隊,都是從各衛所調來的精銳。明朝初年,軍隊已裝備大量火器,實施步砲聯合作戰。當時還不懂得將火砲架設在船上,鄭和船隊使用的火砲,口徑可能不大。冷兵器方面一定有弩箭,和水上作戰用的鈎鐮槍、過船釘槍、標槍。以裝備來說,是全世界最先進的,但中國並沒依仗武力搶奪土地和財物。

60 鄭和船隊動過武嗎? 有人說:「鄭和帶的是禮物,哥倫布帶的是劍。」鄭和下西洋期間,只動過三次武,都不是為了征服。第一次下西洋時,在舊港捕捉華人海盜陳祖義。第三次下西洋時,錫蘭王襲擊鄭和,被擒到北京,明成祖寬恕了他,送回錫蘭繼續當王。第四次下西洋時,應蘇門答臘國王的要求幫他平定叛亂。帶著強大的兵力竟然很少打仗,使習於征服的西方人覺得不可思議。

61 鄭和擒海盜陳祖義,三佛齊王前來祝賀圖

62 鄭和到過哪些地方? 《明史》上說,鄭和到過30多個國家,旗艦的終點站通常只到印度西岸的古里,其他地區由部屬前往。旗艦的航線:福建長樂→越南→麻六甲海峽→馬來西亞、蘇門答臘→斯里蘭卡→印度西岸→古里。這些地方鄭和本人都應該到過。他也可能到過波斯灣的荷姆茲。分遣艦隊到過泰國、爪哇、孟加拉、馬爾地夫、波斯灣、阿拉伯半島、非洲東岸,這些地方鄭和大多沒有到過。

63 鄭和七下西洋所至地區

64 鄭和航路圖(嚴謹版)

65 鄭和航路圖(中共版)

66 古里是鄭下西洋的重要據點。1498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古里,當時古里已沒有中國船的蹤影。這幅版畫作於16世紀初。

67 鄭和到過台灣嗎?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發動各國前來朝貢。《明史》上說,鄭和到過30餘國,這些「國」,都是些已有相當歷史的國家和港口城邦。當時台灣還沒發展出國家組織,也沒有真正的港口,鄭和又不是個探險家,他到台灣幹什麼呀?

68 鄭和是探險家嗎? 所謂探險,指的是探測未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繞行地球一周,都是航向未知的世界,所以他們是探險家。鄭和下西洋的航路,印度人和阿拉伯人早已走得很熟。至遲到4世紀,中國船已來往這條航線。宋、元期間,中國船已到達東非。鄭和循著已知的航線、前往已知的地方,所以他算不上是個探險家。

69 鄭和航路與阿拉伯人通商航路(下圖)極其相似

70 鄭和發動的朝貢有多少次? 在鄭和的發動下,明成祖(永樂帝)在位的22年間,亞、非國家來華朝貢318次。中國採取「厚往薄來」政策,朝貢的國家只要給點土產,就可以獲得很多賞賜。前來朝貢的國家中,汶萊(渤泥)、麻六甲、蘇祿、古麻剌朗國等4國,先後有7位國王親自率團前來朝貢,汶萊國王在朝貢期間病逝,明朝為他在南京附近建渤泥國王墓,墓園現仍大致保存。

71 鄭和代表皇帝宣讀詔書,進行封賞。

72 渤泥國王墓墓道及墓碑

73 鄭和怎麼和外國人溝通? 《明史》上說,鄭和下西洋到過30多個國家。鄭和所到的地方,絕大多數都是回教國家或回教城邦。當時回教世界通行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只要懂得這兩種語言,就可以在回教世界通行無阻。中國的回民懂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人不少,要找一些翻譯並不是什麼難事。

74 鄭和吃過哪些「洋食」? 鄭和團隊吃到許多中國不產的東西。他們在越南吃到波羅蜜,在爪哇吃到山竹(吉柿),在泰國喝到椰子酒,在馬來西亞的麻六甲吃到西谷米(沙孤),在蘇門答臘吃到波羅蜜、榴槤(臭果)和芒果(酸子),在孟加拉吃到波羅蜜和芒果,在亞丁吃到椰棗(萬年棗)、扁桃仁(把擔),在波斯灣口的荷姆茲吃到椰棗和扁桃仁。

75 鄭和看過哪些珍禽異獸? 經由進貢和交易,鄭和團隊看過許多中國不產的動物。他們在越南看到獨角犀,在蘇門答臘看到食火雞(火雞)、馬來貘(神鹿)、飛狐猴(飛虎),在印度西岸的古里看到狐蝠,在波斯灣口的荷姆茲看到沙漠猞猁(草上飛),在阿拉伯半島看到單峰駝、鴕鳥(駝雞)、長頸鹿(麒麟)、獅子、斑馬(福鹿)、劍羚(馬哈獸)。他們所看到的長頸鹿和斑馬,應該是從東非運去的。

76 台北故宮藏明人畫麒麟圖及宣德五年刊《異域圖志》所繪福鹿

77 飛虎(鼯猴)

78 神鹿(馬來貘)

79 馬哈獸(阿拉伯劍羚)

80 草上飛(沙漠猞猁)

81 寶船載去什麼寶物? 鄭和船隊的大船之所以稱為寶船,是因為船上帶著許多「寶物」。去的時候,當然帶著中國的兩大名產──絲織品和瓷器,數量都多得驚人。茶葉和漆器也不會少。另外還帶著大量的金、銀和銅錢,當時中國國力強盛,中國錢在很多地方都能通行。這些東西有時用來賞賜當地的國王或貴族,有時用來購買(或交換)當地的土產或珍寶。

82 明絲織品及青花瓷盤(盤底書大明宣德年製)

83 寶船上運回什麼寶物? 運回的「寶物」,有些只是當地的土產,有些確是珍寶。前者如東南亞的犀角、象牙、鶴頂(盔犀鳥的頭骨)、木材、各種香料;後者如阿拉伯半島的珍珠、貓眼石、祖母綠、鑽石、各色寶石、珊瑚等。寶船還運回東非產的長頸鹿、斑馬、獅子、鴕鳥等珍禽異獸。所有帶回的「寶物」,都獻給皇帝,不在市面上流通,談不上經濟效益。

84 鄭和死在什麼地方? 學者們大多認為,第七次下西洋回程那年(1433),鄭和死在印度西岸的古里,由副使王景弘(也是個太監)率領船隊回國。但也有學者認為,鄭和是回國後才死的。鄭和墓位於南京牛首山,有些學者認為,這只是個衣冠塚,但也有學者認為,葬的是鄭和本人。

85 南京牛首山鄭和墓

86 下西洋有哪些成就? 鄭和下西洋期間的海上活動,幾乎都由宦官負責,主要任務是為皇帝辦差,缺乏高遠的政經目標。在經濟上只出不入;在政治上除了滿足皇帝的虛榮心,並無實際收穫。 下西洋增廣國人見聞,萬曆年間出現的《三寶太監下西洋記通俗演義》,使得鄭和的故事深入民間,這對閩、粵人前往東南亞發展,影響甚大。

87 為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正在重修的印尼爪哇三寶壟鄭和廟

88 下西洋活動為什麼終止? 明朝實行鎖國政策,下西洋是特定時空下的非常態活動。
鄭和七下西洋,付出和所得不成比例,所以大臣普遍反對由宦官主導的下西洋活動。 鄭和死後40幾年(明憲宗成化年間),宦官集團又想策劃下西洋,大臣們將下西洋檔案全部銷毀。其實這時明朝歷經變故,已無力支持下西洋活動了。

89 鄭和有兒子,是真的嗎? 鄭和12歲(實歲11歲)就遭到閹割,當然不會有兒子。鄭和原姓馬,晚年時,他哥哥馬文銘把長子(馬恩來)過繼給他,成為鄭和的兒子(鄭恩來),鄭恩來又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鄭萬顯,一個是鄭庭顯,子子孫孫延續下去。鄭和雖然是個太監,卻有不少後代呢!

90 右為在泰國的一家鄭和後代,從母親的頭巾,可知這家人家仍信奉回教

91 下西洋有哪些文獻? 較重要的有: 馬歡《瀛涯勝覽》 費信《星槎勝覽》 鞏珍《西洋番國志》 《太宗實錄》、 《宣宗實錄》 《明史》
《武備志‧鄭和航海圖》 《海道針經》 《通番事蹟碑記》(瀏家港天妃宮)、 《天妃之神靈驗記》(長樂南山寺) 祝允明《前聞記‧下西洋》

92 《瀛涯勝覽》(左)及《星槎勝覽》書影

93 武備志載鄭和航海圖局部

94 永樂七年第二次下西洋時,鄭和在錫蘭所立三語碑,現存斯里蘭卡博物館。右為漢文,左上泰米爾文,左下波斯文。

95 代結語 太平洋千古不息的藍色波濤,一直在默默地召喚這個躺在大陸上的古老民族,偶爾也引起過它的激動,把它的航船一直牽到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然而,蔚藍色海洋的吸引力,比起那黃色的土地來,畢竟要微弱多了。 ──河殤

96 結 語 15世紀,海洋曾經同時給予中國和西方機會----- 鄭和浩浩蕩蕩的七下西洋,不過是七場海上大秀,只留下幾聲讚嘆、幾聲惋惜。
結 語 15世紀,海洋曾經同時給予中國和西方機會----- 鄭和浩浩蕩蕩的七下西洋,不過是七場海上大秀,只留下幾聲讚嘆、幾聲惋惜。 西方探險家的幾艘小船,卻改變了整個世界。


Download ppt "600年前,鄭和率領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浩浩蕩蕩的駛入印度洋,展開一場「文化帝國」的海上大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