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十六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Drugs Used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十六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Drugs Used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十六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Drugs Used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制作:肖 逸

2 目的要求: 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基本病理生理及治疗药物分类;CHF的心功、结构、神经内分泌、心肌β受体信号转导的变化。 掌握强心苷类对心脏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卡托普利治疗CHF的机制、临床应用;利尿药、其他治疗CHF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主要特点。

3 第一节 概 述 慢性心功不全(CHF):心室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

4 (二)CHF时心脏功能和结构变化: 1.功能变化:
(1)收缩性降低、输出量下降。 (2)兴奋交感神经,负荷增加;心率加快。 (3)心腔残血增多,室壁张力增加。 (4)心肌耗氧量增加。 2.结构变化: (1)心肌细胞凋亡。 (2)心肌肥厚。

5 (三)CHF多种调节机制变化: 1.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早期代偿。 2. RAAS激活:缓慢调节,晚期恶化病情。 3
4.肿瘤坏死因子(TNF)增多:可加重心损。

6 5.其它内源性调节因素变化: 内皮素增多(促心肌肥厚)。 血管内皮松弛因子减少。
心房利钠因子(ANP)、PGE2、PGI2 、肾上腺髓质素等增加,但不足以与不利因素抗衡。 6.心肌细胞β受体密度降低、与G蛋白脱偶联;Gs蛋白减少,Gi蛋白增加;腺苷酸环化酶减少。

7 (四)抗CHF药物分类: 1.正性肌力药:强心苷类、非苷类。 2.RAAS抑制药: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醛固酮拮抗药。 3.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4.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等。 5.其它药物:扩血管药、钙拮抗剂等。

8

9 第二节 正性肌力作用药 (一)强心苷: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选择作用于心脏--加强心肌收缩力。
【来源及化学】 植物洋地黄(或夹竹桃科植物),如洋地黄毒苷、地高辛、西地兰,毒K、毒G。

10 苷元和糖:苷元是作用基本结构,糖是辅助成份。
结构中某些取代基团不同(如羟基数)可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等,使作用有强弱、快慢、久暂之分;常用地高辛。

11 【体内过程】 1. 吸收: 洋地黄毒苷一个羟基,极性最低,脂溶性最高,口服吸收率高,长效; 毒K有多个羟基,极性最高,口服利用率最低,需静脉给药,属短效; 地高辛有2个羟基,口服生物利用率居中。

12 2.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各异;心肌亲和力较高;易通过胎盘;可分布到乳汁。
3. 转化:毒苷主要在肝代谢;药酶诱导剂可促进代谢;地高辛代谢少;毒K代谢最少。 4. 排泄:毒苷主要以代谢物经肾排出、有肝肠循环;地高辛主要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毒K原形经肾排出。

13 【药理作用】 1. 对心脏的作用: (1)正性肌力(positive inotropic action):
①使收缩敏捷; ② 降低心肌耗氧量; ③ 增加心脏输出量; ④是对心肌细胞的直接作用。

14

15

16 (2)减慢心率(negative chronotropic action) ①取消代偿性心率加快。
②纠正心衰:脉搏波反射性兴奋迷走。 ③影响窦房结:增敏窦房结对迷走神经的反应、增强迷走神经作用而间接抑制窦房结。 心率减慢可减少耗氧、延长舒张期而促进心肌血液供应,利于解除CHF症状。

17 (3)对传导组织和心肌电生理特性影响: 小剂量引起迷走兴奋,加速K+外流,增加最大舒张电位,降低窦房结、房室结自律性,抑制房室传导;对心房肌,增加最大舒张电位可加快传导、缩短ERP。
负性传导和对心房肌的影响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的基础。

18 中毒量严重阻滞房室传导:抑制Na+、K+-ATP酶,使细胞失钾,降低最大舒张电位而提高浦氏纤维自律性。
最大舒张电位减小可缩短ERP,除极可发生在较小的膜电位水平,是强心苷中毒引起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

19

20 2. 对神经-内分泌的作用: 改善CHF神经内分泌异常:直接抑制交感活性、反射性降低交感活性。
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兴奋迷走中枢、敏化窦弓感受器及心内压力感受器、增强心肌对迷走神经敏感性等;取消RAA代偿性激活。 中毒量兴奋CTZ而恶心、呕吐;增强交感活性;兴奋副交感中枢而减慢心率和抑制房室传导等,可致各种心律失常。

21 3. 利尿作用: 强心可增加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功能,对CHF病人产生利尿;抑制Na+、K+-ATP酶、与醛固酮竞争性拮抗而利尿。
4. 对血管的作用: 收缩血管,但因反射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故一般对血管影响不大。

22 【作用机制】 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是强心苷受体;该酶由、亚单位构成,亚单位是强心苷结合部位;亚单位起稳定亚单位的作用。
※ Na+、K+-ATP酶结构已明确:亚单位多次跨膜,分子量112kD;亚单位一次跨膜,分子量35kD 。

23 强心苷与受体结合,抑制Na+、K+转运,致细胞内Na+增加,促进Na+-Ca2+交换,使细胞内可利用Ca2+增多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中毒量过度抑制Na+、K+-ATP酶,致心肌细胞内Ca2+多而K+少,故补钾可防治强心苷中毒,而钙剂可促进中毒。

24

25 【临床应用】 1.慢性心功能不全: (1)伴房颤或心室率快者疗效最好,对瓣膜病、风心病也有较好疗效。
(2)机械性阻塞、高度二尖瓣狭窄等CHF疗效不好;甲亢、B1缺乏等CHF效差。 (3)肺心病、严重心肌损伤或活动性心肌炎致CHF疗效差,且易发生中毒。

26 2. 治疗心律失常:禁用于室动过速。 (1)房颤:兴奋迷走神经和直接抑制房室结,增加隐匿性传导,减慢心室率。
(2)房扑:缩短心房肌ERP,使扑动变为颤动;继因增加隐匿性传导而减慢心室率。 (3)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可增强迷走神经功能,降低心房兴奋性而终止发作,少用。

27 【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1.毒性反应: (1)胃肠道:早期为厌食、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注意与中毒鉴别。 (2)中枢神经系统:眩晕、头痛、谵妄等;黄视、绿视等常是中毒先兆,为停药指征。

28 (3)心脏反应: ①快速型: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房或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 室性早搏是中毒先兆,室动过速最严重,应立即停药抢救。
②房室传导阻滞:各种程度甚至完全阻滞。 ③窦动过缓:可抑制窦房结、降低自律性。

29 2. 中毒的预防: 频发室性早搏、窦动过缓、色觉异常、消化道反应等先兆症状,应停药。 心电图可及时发现早期中毒变化;监测血浓可确认是否中毒。
注意影响心肌对强心苷敏感性的因素。

30 3. 中毒的治疗: 口服氯化钾:房性、房室结性及室动过速。 频发室早、二联律、室动过速等用苯妥英钠疗效明显;利多卡因对严重室动过速和室颤效果好;钙拮抗剂用于过速型心律失常、阿托品用于窦动过缓或房室阻滞。 地高辛抗体治疗地高辛中毒效佳。

31 【用药方法】 1. 全效量(化量): (1)速给法:24小时内给完全效量;紧急病例可用毒K稀释后缓慢静注。 (2)缓给法:地高辛口服3-4天达全效、或洋地黄毒苷口服。 2. 维持量:补充消除量维持药效。 3. 维持量给药法:每日给地高辛维持量,经4-5个t1/2,达全效量。

32 ※ (二)受体激动药: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异布帕明等。 激动DA和受体,部分CHF有一定疗效。 主要用于对强心苷反应不佳或禁忌者,尤适于伴心率减慢或传导阻滞病人。

33 (三)其它正性肌力药: 1.双吡啶类药物: 米力农、氨力农 抑制磷酸二酯酶Ⅲ、增加cAMP;直接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 主要用于对强心苷、利尿药及扩血管药反应不佳的病人。

34 2. 苯并咪唑类药物: 维司力农 抑制PDEⅢ的作用比双吡啶类弱;具正性肌力并兼中等度扩血管作用;
激活Na+通道、增加细胞内Ca2+或提高心肌对Ca2+的敏感性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35 第三节 影响血管紧张素作用药 (一) ACEI治疗CHF机制: 1
第三节 影响血管紧张素作用药 (一) ACEI治疗CHF机制: 1.抑制ACE活性: AnegⅡ减少可扩张动、静脉而降低前、后负荷,增加输出;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2.抑制心肌及血管的肥厚、增生: AnegⅡ减少、缓激肽降解减少、促进NO和血管内皮超极化因子及PGI2生成。

36 (血管、心脏) (血管)

37 3.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降低血管阻力和平均动脉压等,增加心排出量;降低左室充盈压及室壁张力等,改善心脏舒张功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
故能逆转CHF血流动力学异常。

38 4.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直接或间接降低血中儿茶酚胺、加压素等含量,恢复下调的β1受体,增加GS蛋白而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等,降低交感活性、提高副交感神经张力。 【临床应用】 治疗CHF基础药 多选用卡托普利(captopril)或依那普利。

39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l)拮抗药: 氯沙坦、缬沙坦及厄贝沙坦等,直接阻断AngⅡ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三)抗醛固酮药:CHF常伴高醛固酮血症,螺内酯可防止强心苷中毒,且可抗醛固酮引起的组织增生重构。

40 第四节 利 尿 药 促Na+、水排泄,减少体液和循环血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缓解静脉系统充血导致的外周水肿及肺水肿。 适于轻或中度CHF;轻症可用噻嗪类;重者可用强效利尿药静注。

41 第五节 受体阻断药 作用机制: ①抗交感神经:缓解由儿茶酚胺引起的心肌损害;改善舒张功能;降低RAAS的影响,抑制肾素缩血管作用;使受体向上调节。 ②改善心功:纠正CHF血流动力学变化。 ③抗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防止继发损害。

42 【应用注意】 部分患者无效甚至引起心动过缓、传导阻滞、诱发或加重CHF等。 1.慎或禁用:严重心动过缓、房室阻滞及支哮等。
2.效果慢:平均奏效为3个月。 3.小剂量开始:剂量偏大可致CHF加重。 4.联合用药:合用利尿药、ACEI和地高辛作基础治疗,否则可致β受体阻断药治疗失败!

43 第六节 其它抗CHF药 (一)血管扩张药: 硝 普 钠 扩张静脉和小动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迅速改善心脏功能,并增加心输出量。
硝 酸 酯 类 与其它扩血管药合用能降低病死率。 肼 屈 嗪 用于肾功不全而不能耐受ACEI的病人。 哌 唑 嗪 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

44 (二)钙拮抗药: 抑制心肌收缩、舒张血管而减轻心脏负担,缓解CHF;不宜常规用,最佳适应症是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的CHF,主要是其它药无效病例。 一般选长效制剂如氨氯地平等。

45 E N D ! 前一章 下一章


Download ppt "第二十六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Drugs Used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