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2

3

4 问题探讨 1、假如你正置身于这样拥挤不堪的人群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想法? 2、造成人群如此拥挤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造成人群如此拥挤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是由于 从根本上看,是由于 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 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5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 本节聚焦 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怎样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7 一、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前景 1、全球人口现状及前景 2005年12月19日 65亿

8 目前,全球平均每秒钟便有4.4个婴儿降生,不仅出生率令人震惊,而且分布也相当不平衡,不到57%的新生人口集中在亚洲,26%在非洲,9%在南美,5%在欧洲,3%在北美,不到1%在大洋洲。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是每天增加大约20万人,相当于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的人口。

9 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为: 中国(13亿) 印度(11亿) 美国(2.97亿) 印尼(2.23亿) 巴西(1.81亿) 预计到2050年,印度将拥有16亿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中国以15亿人口居第二位。

10 1950年至2050年的100年间世界范围内平均每位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变化
2002年9月9日21:45  新华网   1950年至2050年的100年间世界范围内平均每位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变化

11 2、我国人口现状及前景 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 资料分析 (见课本P 118)

12 讨论 1、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为什么会明显增多? (1)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2)人口基数过大。 2、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13 我国人口的现状 2005年人口已经突破13亿 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目前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
人口基数大, 人口仍将持续增长

14 我国人口发展目标: 2010年 2020年 控制在13.6亿以内 21世纪中叶 以后, 控制在14.5亿以内 接近16亿
缓慢下降, 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15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粮食 人的多种 需求 精神需求 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质等多种自然资源以及一定的生存空间。

16 由于人的各种需求直接或间接地依赖自然资源,所以随着人口的增加,对生态环境形成的压力也愈加沉重。

17 案例分析1:非洲的粮食问题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人民在夺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各国在发展生产、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还进口一些粮食,以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但是大多数国家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增长不多。特别是1971年以后,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了粮食增长的速度,致使人均产量开始下降。近些年,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一些非洲国家,情况相当严重 问题:分析亚非拉粮食匮乏的原因。

18 案例2:墨西哥城的环境变化 1325年,当人们在一片湖泊中央的一个岛屿建起这个当时叫特亚奇提特兰的城市时,它还根本不起眼。经历过战火之后,1924年墨西哥联邦议会决定,定都于墨西哥城。此后这儿的大部分湖泊经填充和排干,城市开始向各个方向发展。到1995年,其市区人口达到1630万,也就是说全国1/3的人口都生活在这个城市中,墨西哥城成为今日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城市,为世人所瞩目。 然而,问题与奇迹相伴而来。这座曾以“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而著称的城市,近年来因人口过多,工业迅速发展,向大气和环境中排放的烟尘、有毒气体等废弃物较多,已被淹没在蒙蒙的烟海之中。今天的它,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还有便是它拥挤的交通和频繁的事故,在路上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祸从天降。因此,当人们提到这个城市时,不禁会皱起眉头。 问题:请分析上述案例并找出墨西哥城环境恶化的原因

19 世界 人口增长示意图

20 供给资源 资源问题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超过环境承载能力 净化废物 环境问题

21 案例3:缩小了的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每年雨季来临,长江水位暴涨,水位高于洞庭,江水注入湖泊,洞庭湖起接纳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冬季相反。因此,洞庭湖对长江水位起天然的调节作用。但近年来由于泥沙的淤积,湖底抬高,特别是周围地区为了生产而围湖造田,使湖面减少,仅1977年到1985年,其水面就减少了46%。这样,其分洪能力大大降低,致使1998年长江大水之际,中下游地区洪水暴涨,险象环生,直至造成九江大堤决堤,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 讨论:围垦湖海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22 人口众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1、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对能源需求的压力 对水资源的压力 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的1/3) (人均淡水量只有世界人均的1/4) (人均占有量世界排位121位) 2、环境破坏及污染加剧

23 沙尘暴 北京出现沙尘暴,午后街头一片昏黄

24 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破坏: 1870年美国的过路鸽悲剧。 15世纪~1918年北露脊鲸的命运。 殖民者通过捕杀野牛,消灭土著人。
-1500~-1200年印地安人消灭了美洲70%的大型动物。 中国的药房是野生动物的吸尘器。 日益恶化的环境是生物的共同威胁。

25 全球环境面临威胁和挑战 乱伐森林 森林火灾 大气污染 赤潮

26 大气污染的危害 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燃煤产生的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等

27 某些致癌物质诱发鼻咽癌、肺癌等 诱发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 被植物吸收后使人和动物中毒 危害 人体 健康

28 酸雨

29 温室效应:CO2吸收地表反射的红外线转化为热量导致气温升高。导致气候恶化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酸雨:废气溶于空中水滴形成酸随雨降落能腐蚀动、植物及露天存放的物品 臭氧层破坏:废气与高空臭氧发生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日光中大量紫外线直射地球,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   导致 环境 恶化

30 水华

31 赤潮

32 池塘、湖泊、海湾(水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 汇 ↓ 集 池塘、湖泊、海湾(水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 导 ↓ 致 藻类植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死 ↓亡 藻类植物、浮游生物遗体 厌氧 ↓ 微生物 水中溶解氧减少 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 鱼类、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水华或赤潮

33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34 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如各种有害的生活、生产垃圾等。污染物污染水源后随水进入土壤。大气中的污染物降落到土壤。
来源 妨害土壤中各种生物的生长与活动,导致农作物减产。有毒污染物被农作物吸收后使农产品带毒,危害人与动物的健康。 危害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神通川流域的冶炼厂排放含镉废水污染河流导致土壤污染,出产的水稻米含镉量高使居民中毒,造成多人惨死。 教训

35 固体废弃物污染

36 来源 人类生产、生活中丢弃的固体废物:   工业废物:废石、废砖瓦、边角废料、报废产品等   生活垃圾:塑料、玻璃、陶瓷等 危害 占用宝贵的土地、影响动植物生长; 浪费有用的物质资源; 腐蚀、分解后释放出有害物质; 引起某些有害生物大量繁殖 对策:开展废物回收,变废为宝。

37 生产噪声:生产中使用各种机器、设备、工 具的碰撞、振动等 生活噪声:生活中多人大声讲话、唱歌、各种生活用品的碰撞、振动
来源 对人:损伤听力、干扰睡眠、诱发多   种疾病、影响心理健康等。 对其他动物:使动物的生理、行为发   生改变,影响畜牧业的产量。 危害 减少噪声的产生:使用产生噪声小的   设备,配备消音装置,避免在人   们休息时使用强噪声设备等。 消除噪声:利用消声材料、绿化带等   隔离或消除噪声。 对策

38 环保措施与策略: 计划生育,提高人口质量;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耕地; 提高能源利用率;
依靠科技, 使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39 环保措施与策略: 科学协调行业间关系,制定持续发展规划; 实现森林资源的供需平衡、持续利用 建立自我调控的生态系统
提高人们的“绿色环保” 意识 完善相关法律并严格执法

40 三、协调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 控制人口增长。 2. 加大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力度。 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止沙漠化;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生态农业等。

41 因治理沙漠化成效显著而荣获“全球500佳”称号的宁夏沙坡头村

42 北京大兴留民营生态农场

43 千里生态园附近高粱地

44 吴江:农业生态园不施一丝化肥种出30万公斤水果

45 在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方面,你能做些什么?
讨论

46 练习 1.人口过快增加会导致 A.土地资源减少,水资源缺乏,环境污染加剧 B.森林资源破坏,打破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
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C.能源需求不断增大,出现能源危机 D. 以上都是

47 A.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欧洲 B.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C.人口过多会给社会增加一系列负担,所以人口发
2、有关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欧洲 B.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C.人口过多会给社会增加一系列负担,所以人口发 展越慢越好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 境、资源相协调

48 3、近十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 性别比例适当 C.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49 4、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是调节( ),措施要达到的目的是降低( )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出生率 D A

50 书后习题: 2、 “现在的人,有五个孩子不算多,每个孩子又各有五个孩子。爷爷活着的时候,就有二十五个孙辈了。这就造成了社会上的人口多而物资少,虽然辛勤劳作,生活用品却依然匮乏。”这句话反映出作者的忧虑:如果不节制人口增长,将会对家庭和社会增加沉重的负担。

51 拓展题 6.5是世界环境日 1、近5年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水——20亿生命之所系”; 2004年——“海洋兴亡,匹夫有责”;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006年——“沙漠和沙漠化”。

52 2、 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主要有: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以及当地居民都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念;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以便大力开展有利于环保事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改造;对于近期无望解决环境污染的企业,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法并妥善实施“关”、“停”、“并”、“转”。

53 请阅读以下内容

54 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4.23亿,性别比为102.6。
1963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5.37亿,性别比为104.3。 1973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7.13亿,性别比为104.7。 1983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8.02亿,性别比为105.1。 1993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9.14亿,性别比为105.2。   注1:性别比是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注2:历次人口统计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

55 中国究竟多少人才合适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李小平的观点是:中国长远的人口目标应该确定为:100年后应力求降到8亿,并力争更低的水平,无论如何不应高于10亿,200年后降到3亿左右的水平,至多不高于5亿。8~10亿的中国生活质量不可能有多麽美好;3~5亿的人口数量,人民生活和山川景色才真正有可能“令华夏子孙竟折腰”。要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总生育率就必须进一步迅速降低并长期保持下去。在百年之内,任何高于或等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都是绝对不可取的。要实现100年以后8亿以内人口目标,总生育率就必须长期保持在低于1.6‰的水平。

56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 ②1954至1957年--由严禁节育到逐步主张节制生育。
③1958至1959年--已孕育起来的控制人口思想受到严重干扰。 ④1960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计划生育思想复苏与开展工作。 ⑤1966至1969年--计划生育政策未变,但丧失实施的社会环境。 ⑥1970至1980年初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形成合情合理的生育政策。 ⑦1980初秋至1984年春- -计划生育政策由晚稀少向一孩紧缩。 ⑧1984至1991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各地方计划生育条例。 ⑨1991至1999年--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

57 计划生育政策 晚婚 晚育 少生 优生

58 人口老龄化问题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26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600万,分别占总人口的10%和7%。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阶段。 据预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020年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5.6%;到2050年达4.1亿,占总人口的27.4%。这意味着我国将在21世纪上半叶真正进入老龄化社会。

59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1.粮食生产 从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产量的增幅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此后粮食产量的增长一直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人均粮食产量下降了7%(每年下降0.5%)。1984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减缓,其原因是缺少新垦土地和减少了灌溉和用肥的投入增长量,所以土地回报率下降。   既然农业已无尚待开发的耕地供开垦,那么未来粮食产量的增长几乎完全要靠提高现存土地的生产率来实现。令人遗憾的是这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均灌溉量下降和作物产量随过量用化肥而减少时,世界农业正面临着扭转这种日渐下滑局面的挑战。

60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2.耕地    从上世纪中叶以来,产粮面积——通常作为耕地的代名词——增加了19%,而世界人口却增长了132%。人口增长使耕地退化、产量减少,乃至挪作他用。随着人均粮食面积的缩减,越来越多的国家承受着失去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的危险。    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4个国家的情况十分明显他说明这种发展趋向。在 年问,巴基斯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伊朗等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40~50%,预计到2050年将进而减至60-70%——这只是假定农耕地不再减少条件下的一项保守估计。其结果会使上述4国人口总数在10亿以上,而人均耕地面积仅仅在 平方米——小于1950年人均耕地面积的1/4。

61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3.淡水 不断扩延的缺水或许是当代世界最被看轻的资源问题。但凡是人口还在增长的地区,人均淡水供给量都在减少。
  不断扩延的缺水或许是当代世界最被看轻的资源问题。但凡是人口还在增长的地区,人均淡水供给量都在减少。   河流干枯和地下水位下降,被视作水资源紧缺的证据,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几乎无水入海。目前,包括主要产粮区的世界各大洲地下水位正在下降,美国南部的大平原、中国华北平原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地下蓄水层正日益枯竭。   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预测,到2050年有些国家共约10亿人口生活将面临绝对缺水的状况。这些国家必将减少农业用水,以满足居民和工业的用水需求,中国和印度被认为世界两个灌溉农业大国,将要大量减少灌溉供水。

62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4.海洋捕捞   1950年以来:人类对海味的摄人量增长了5倍,使大部分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已达到或超出其可承受的极限。海洋生物学家认为全球各海洋水域不能承受大大高于9300万吨的年捕捞量。   随着目前海洋渔业资源日渐枯竭,未来对海味需求的增加只能靠渔业养殖来满足。而当世界转向以水产养殖满足其需求时,鱼类便开始与家畜家禽争夺饲料,如谷类、大豆粉和鱼粉等。   在本世纪上半叶,很有可能出现某些鱼种绝迹于世,捕捞到的海味也质量下降,但其价格会居高不下,并且为争夺渔业资源国家而矛盾加剧。与1988年人均17.2公斤(37.8磅)的最高捕捞量相比,未来海洋每年人均捕捞量下降大致相当于人口的增长量,而到2050年会降至人均9.9公斤(22磅)的海产品捕捞量。

63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5.肉类产品 在一些传统低工资人群中,当人们的收入开始增加时首先使其饮食多样化,这要消费更多的家畜产品。
  在一些传统低工资人群中,当人们的收入开始增加时首先使其饮食多样化,这要消费更多的家畜产品。   自从1950年以来,世界肉食产品增加速度几乎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肉食产品的增长最初集中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和日本,但近20多年来在东亚、中东和拉丁美洲地区也快速增长。牛肉、猪肉和家禽占世界肉类产品消耗量的绝大部分。   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在1998年世界18.7亿吨的粮食产量中,估计37%将被用于喂养家畜家禽,生产牛奶、鸡蛋及肉食类产品。现在粮食被用作喂养家禽家畜,如发生世界粮食危机时,是主要的食物储备。   估计全球肉食品消耗总量将从:1997年的2.11亿吨上升到2050年的5.13亿吨,会增大世界粮食供给的压力。

64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6.自然保护区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曼谷,世界各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惊人——由此造成城市无计划的扩延及其污染——威胁到市区周围的自然保护区。在世界各大洲,人类的侵占不但减少了自然保护区的规模,而且降低了它的质量。   在人口快速增长已超过当地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国家,受保护的区域变得特别脆弱。虽然在工业化国家,保护区与野营、郊游和乡间野餐是同义语,但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多数的国家公园、森林和保护区,已为当地人栖居或被用于自然资源。   在许多的工业化国家,移民人口的增长也在危及自然保护区。例如,随着几百万新移民移人佛罗里达西部,沼泽地国家公园会面临毁损之危。   以高的移民费用长期等待迁人少数幽景区的大量移民犹如冰山即倾,随着移民人口增长除打破保护区目前的平和和恬静外,还将使异采纷呈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消失殆尽。

65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7.森林   相对于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全球森林面积减少是随人口的增长而推进的。但是,20世纪世界森林减少就要占75%左右。   在拉丁美洲,经营牧场是砍伐森林唯一最主要的原因。此外,过度放牧和过量采集木柴——往往是人口增长所致——使世界现存大片原始森林的15%退化。   追踪近十年对木材需求所造成的森林砍伐,与人均木材消耗量的上升密切相关。从1961年以来,全球人均用纸和纸板的数量翻了一番。   森林面积的减少导致了森林功能的衰退,这些包括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碳贮藏量(调节气候的关键),土壤浸蚀控制、跨雨旱季蓄水以及降雨量调节。

66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8.生物多样性   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物种以100~1000倍的自然速率消失,这是从6500万年前白圣纪末期恐龙绝迹以来,动植物最大量灭绝的时期。物种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增大导致了动植物生存自然环境的恶化。   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特别适于生物繁衍,但又非常脆弱,区内就居住世界人口的60%以上。例如,沿海湿地就繁殖了世界所有营业性捕捞2/3的各种鱼类,而珊瑚礁是继热带雨林之后具有世界生物多样性次高密度。然而,人类的逐渐侵入及其污染使沿海地区的环境日益恶化:粗略估计世界盐沼和红树沼的1/2巳消失或被彻底改变,而且世界2/3的珊瑚礁已退化,其中的10弧“不能辨认”,随沿海移民的继续——不出30年沿海居民可能要占到世界人口的75%——其产生的环境压力很有可能继续增加。

67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9.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碳排放增加速度几乎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使大气层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集度比前工业时期提高了30%。   矿物燃料使用的碳排放量约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3/4。因此,在经济活跃及相应用能增长最快的地方,有出现区域性碳排放增长的倾向。由于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大量依赖于煤和其它富碳能源资源,所以在未来50年中国的碳排放增长速度预计比人口增长速度快3倍。   根据政府向气候变化小组委员会和美国能源部的估计,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将增加3倍,而工业化国家的碳排放将增长30%。尽管工业化国家目前每年碳排放量仍高于发展中国家两倍,但到2020年,后者将超过前者。

68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10.能源   在过去的50年里,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因人口的增加和生活的富裕,其能源消耗将会更多。   当人均能耗居高不下时,即使人口低速率增长也可能对总的能源需求有重大的影响。例如。到2050年预计美国新增人口7500万,其能源需求约增加到目前非洲和拉丁美洲能耗量的总和。   世界石油人均产量1979年达到最高水平,而此后下降了23%。预计全球石油产量从2011年-2025年将达到最高极限,这就预示只要石油仍然是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燃料,未来的油价仍会大幅上升。   在未来50年中,能源需求增幅最大的地区将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亚洲,尽管人口增长仅仅50%,但能源消耗却要增长361%。在拉丁美洲和非洲,能耗量预计增长分别达到340%和326%。上述三地区,在森林、矿物燃料储备和水资源等能源资源方面正面临巨大压力;

69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11.废弃物   因为在未来半个世纪中世界新增人口将达到34亿,所以废料排放对区域和全球环境的影响很可能更为严重,而在近——中期内提供可资利用卫生环境的希望也十分渺茫。   人口增长增加了社会处理废弃物的头痛事——垃圾、污水和工业废料必须得到处理。即使在人口基本稳定的地区——许多工业化国家一废弃物流入垃圾填埋场和河沟,也通常在持续增加。在未来几十年中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将同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生,难以处理的小山似的废弃物很有可能向市政和国家管理机构提出挑战。经济影响和生活质量。

70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12.就业   1950年以来,世界劳动力人口增长了1亿多——从12亿增至27亿——超过创设就业机会的增长速度。在未来 人口的增长提高了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经济活动和商品需求),同时必将明显促进劳动力供给。当人口增长使劳动力供需失衡时,工资超减。而工作量不会因剩余劳动力环境迅速改善,因为就业者将被迫延长劳动时间,但各种津贴会减少,而且降低对作业活动的控制能力。   由于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劳动者,所以人口增长与就业间的相互影响在年轻人口具多的国家最敏感。半数以上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的国家,如波兰、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赞比亚,将感到这个劳工潮的重要。就业除给人们以自尊和自立感外,还是获得食品、住房、医疗服务和教育的关键。

71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13.收入   在人口减少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收入增长最快,包括南朝鲜、台湾、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大多忽视计划生育的非洲国家,已被大量真正需要受教育和就业的青年人问题所困扰。   如果世界各国不能同时把经济转向环境可持续和人口较低增长的轨道,经济的衰退将是难以避免的。

72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14.住房   人口增长超过住房供给的最终结果是部分人的无家可归。据联合国估计,世界人口至少有1亿——大约相当于墨西哥的人口一一无家可归。如果把擅自占住者和其它不安全或临时住所者包括在内,其总数量最高达10亿人口。   如果在世界范围人口增长不能得到控制,无家可归者的队伍很可能惊人地膨胀。

73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15.教育   在童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大的国家,对教育组织基本的压力将十分沉重。世界10个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大部分在非洲和中东,在未来50年中其童龄人口将平均增长93%。整个非洲到2040年其学龄人口将增长75%。   如果各国教育组织针对21世纪世界的快速变化开始强调终身学习,那么有必要广泛地进行成人教育,甚至会影响那些童龄人口日益减少的国家。

74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16.城市   现代城市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伦敦在过去的130年间居民人口从100万增长到800万,而墨西哥城实现这一跃变只不过用30年。总之,世界城市人口正以每周l00万的速度增长,城市人口增长,包括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村人口迁移和村镇扩展为城市或被现有城市的扩展所吸收。   如果现在的城市人口增长势头持续,到2050年有65亿人将生活在城市,超过今天世界的总人口。


Download ppt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