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科海泛舟 KE HAI FAN ZHOU 1月 身边的科学 无限探索 科技馆 2004 E-mail:cys@sina.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科海泛舟 KE HAI FAN ZHOU 1月 身边的科学 无限探索 科技馆 2004 E-mail:cys@sina.co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科海泛舟 KE HAI FAN ZHOU 1月 身边的科学 无限探索 科技馆 2004

2    即将到来的21世纪  是一个科学技术更加快速 发展的科技新世纪。站在世纪之交的大门,面对21世纪的巨大科技挑战,聆听即将到来的新一轮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浪潮,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科学技术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被历史车轮推着,向前加速度地发展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古老的基础学科,衍生出新的发现;前所未见的高新科技,代替了陈旧的过时的东西,甚至推翻了原本正确的学说。而与此同时,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中,一旦不注重知识的更新,新科技的学习,便极容易步入一个个误区。走  到科学的对立面去。轻者  造成一个又一个的常识误  区,重者闹种种伪科学。  假学问来,扰人视听、   祸害科学!更害自己! 开篇语

3 目录 目录 封面 封底 开篇语 科技之窗 水之生命 科技万象 失落的行星…………………1 谁让太阳便懒了……………2
社长:蔡龙 主编:陈友财、李绍龙 责任编辑:陈友财、李绍龙 邮政编码:243000 电话号码: 邮发代号:28-128 国内统一刊号:CN34-12/TP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订 阅:各地邮局 天狼星是否来过地球………3 宇宙并非处于热寂状态…...4 水之生命 水星无水……………………5 火星水到哪里去了…………6 海洋从哪里来………………7 科技万象 世上最毒的树……………....8 恐龙能复活吗…………..…..9 风筝揭开金字塔之谜……..10 人类起源于超行星爆炸…..11

4 SHI LUO DE XING XING 失落的行星
科海泛舟 科普文章 “太阳系曾经有过和地球相似的另外一颗行星。大约在40亿年前,这颗行星飞进了太阳的烈焰之中,遭到毁灭。”英国科学家约翰·钱伯斯说。 这颗失落的行星,在45亿年前也是太阳系众多行 星中的一员。它比地球小一点,它原来的运转轨道位 于火星轨道的外侧。但是,在接下去的6亿年间,来 自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引力迫使它偏离原来的轨道,使它沿着一条古怪的路线运行,最终走向毁灭。 这颗行星在冲向太阳怀抱的途中,费力地穿过小行星带,造成流星雨。月球遭到流星雨撞击,因此形成许多巨石和环行山。    这颗失落的星球被称为行星五,因为在太阳系里,除了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是第五颗由岩石构成的行星。科学家起初曾经想将它命名为“伊卡鲁斯”,可惜的是已有一颗小行星占用了这个名字。“伊卡鲁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和他的父亲一起用腊将羽毛黏合在身上,从牢房中飞了出来,但“伊卡鲁斯”因飞得离太阳太近,蜡烛化后掉进大海而死。 在地球和月亮形成初期, 太阳系里横冲直撞的小行星和其他一些星际岩石对它们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阿波罗”登月者收集到的和其他一些调查都显示,这样的撞击在大约39亿年前达到了一个高峰。但是,按照年轻的太阳系的形状,没有理由出现这么突然的流行风暴。 “所有巨大的环行山和盆地似乎都是在一个比较短的时期内撞击形成的,即39亿年前至38亿年前之间,”钱伯斯博士说:“问题是撞击为什么不早不晚,恰好在这个时期发生呢?”“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存在于月球上的巨石和环行山一直是困扰研究人员的一个谜。 英国科学家约翰·钱伯斯提出了“行星五”理论,认为太阳系早期存在一颗幽灵般的行星,正是这颗行星轨道的失常导致了月球上巨石和环行山的形成。这一全新理论的提出还强化了向月球发射载人或无人航空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收集足够的证据,证明地球的确有这么一个久已失去的邻居。 失落的行星 SHI LUO DE XING XING 文:袁丽琴

5 谁让太阳变懒了? 文:章云华 科海泛舟 科普文章
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使得我们赖以            生存的空间变得越来越“朦胧”。 人造卫星传回地球的资料表明,大气           污染已经使“革命圣地”——延安从卫星的“太阳之眼”中消失了。 科学家们的另一个警告更令人心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日照时间每天因此已平均减少了一个小时,太阳越来越“不喜欢”地球,与地球“约会”的时间越来越短!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内部不断进行着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的热核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发出的可见光线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还使地球每年获得了60亿亿千瓦小时的太阳能。 现在,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每年可以“生产”2亿亿吨碳水化合物。虽然日照的减少不至于使人类的灭绝,但恶性循环却让人类呼吸到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甚至已有科学家提出今后人们将戴上面罩出门。 日照时间减少,后患无穷。不仅人类习以为常的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的感觉不复存在,利用太阳能建成的太阳能温室、太阳灶、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空间发电站……也会因此而缩短有效工作时间,从而加剧地球的能源危机。由于地球上的天气情况主要取决于太阳的辐射,日照时间的减少,将使到达地球磁场的太阳辐射和带电粒子流产生变化,从而引起气压和气温的变化。 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能增进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扩张皮肤、肌肉,杀死皮肤表面细菌,增强皮肤防范能力的功能。日照时间的减少,势必缩短人类皮肤的有效日晒时间,造成人类皮肤的免疫能力降低、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的诱发机因增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由此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大气层不在受污染已经是刻不容缓。为了我们的未来,请爱护我们的环境! 谁让太阳变懒了? 文:章云华

6 科海泛舟 科普文章 天狼星人是否来过地球     ——多贡人的天狼星知识之迷                             文:巨尤 天狼星是天空中除太阳以外最亮的一颗恒星,因此,人们对它非常熟悉。但对于它相互绕行的伙伴星(天文学上称为伴星)却知道得很晚 年,天文学家贝塞耳发现天狼星的位置有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地球运动引起,而是它本身饶另一颗恒星运动的结果。这就是说,天狼星有一颗伴星。但是,当时的望远镜还观察不到这颗星,所以叫做“暗伴星”。 在非洲马里共和国,有一个民族叫多贡族,人口20多万,居住在丘陵、高原和山区 ,经济还十分落后,主要从事农业,极少数是金属工匠和皮鞋匠,属于另外一个社会等级,没有集权政府,居住在由父系血统和大家庭组成的村落中。但科学家在那里考察时发现,多贡人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天狼星和它的伴星,称它们是“黑兄弟”。当天狼星出现在两座山峰之间时,就举行一种叫“锡圭”的祭祀仪式,大约每60年一次,是最隆重的宗教活动。 考察队在多贡人世代居住的地区发现一些木刻和壁画,上面记载着许多天狼星和它的伴星的知识。经考察,这些木刻和壁画是1200年前刻制的。据多贡人说,他们的天狼星知识是他们的祖辈一位叫做“诺默”的神那里得来的。据传说,大约在3000年前,天狼星上的两栖神诺默,曾经乘坐一艘很大的飞船来到多贡人中间。飞船在着陆时,还曾经引起一场大火。 但是,古老的多贡人的天文知识并不是唯一的。公元前4221年,埃及的一非常精确的天文历,就是以天狼星升起为标准的。再如在地中海盆地的一些岩洞中,人们发现许多古老的岩画,在这些岩画中,七姊妹星团(即昴星团)绘有十颗星,而人们用肉眼只能看到6-7颗星,在没有望远镜的古代,他是怎么知道七姊妹星团有十颗星的?还有,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最古老的苏美尔人,也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他们描         绘的1万年前的星座位置,与现在人们探知的星星         运动非常相似,而且,每颗星星都有几颗行星围绕         它们运行。他们的这些知识又是从哪里来的?人们         很自然地又想到外星人。在苏美尔人、亚述人、巴         比伦人和埃及人古老的楔形文铭文中,确实常常描        写神从星星上降临。在印加人的宗教传说中,还具 体说到神是从昴宿星座来的。

7 宇宙并非处于热寂状态 文:炎平 科海泛舟 科普文章
自然界的某些变化是具有。比如说,放一杯热水在桌上,它会慢慢冷却,冷到与周围环境的 温度相平衡。如果把一杯热水与一杯冷水混合起来,它们会均匀地变成温水。当时同一杯水,却不会自动地变成半杯热水半杯冷水。 在自然条件下,热量的转移方向是热力学的研究范围。热力学的研究证明,在自然条件下,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而不能由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要物体由冷变热,只有通过消耗功能来实现。 有人把热力学定律推广到无限的宇宙,得出这样的结论:宇宙中的高温天体如太阳一类的恒星将不断地向冰冷的天空发射热量, 它们的热量不断的消耗,太空的温度将逐渐升高,最后达到热的平衡。那么,恒星再也不能发热、发光,宇宙在总体上处于热寂状态,未来的宇宙将是一个清冷 、黑暗、死气沉沉的世界。 但是,这个结论是错的。这是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只在一定的系统中才适用,它只适用于分子数很大的系统和有限范围内的宏观过程,不适用少量分子的微观体系,也不适用于无限广袤的宇宙 宇宙中,固然有许多“太阳”在散发着光和热的过程中由壮年走向老年,衰竭死亡有的成了白矮星,有的成了黑洞和中子星。但是宇宙中也有新的“太阳”在不断地诞生,有不知疲倦的发射新的光芒和热量。宇宙是无穷的,将永远充满光明和温暖。还有人曾经这样设想:让全地球的海水温度降低0.25℃,由此释放出的能量可产生1000万亿度电,这么巨大清洁的能量,足够全世界使用1000年。 设想真够美妙的,起码出发点是好的,但能否实现呢? 热力学定律证明它不可能实现。海水不会自动降温,就象一杯水,不可能自动降到比周围环境的温度低。 宇宙并非处于热寂状态 文:炎平

8 科海泛舟 科普文章 在太阳系里,地球的8个行星兄弟中,有一位离地球最近个儿最小,且拥有一个诱人的名字的星——水星。         大家都知道,任何生命离不开水,有了水,再给一定的条件,就会产生生命。18世纪中叶,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在给朋友表演魔术时,意外的首次发现了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那么,水星上有水吗?或者说,那里有没有组成水的氧和氢?令人遗憾的是,水星上一滴水也没有。从行星探测器发挥的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水星上一片荒凉的景象。水星其实名不副实。   1974年至1975年,美国行星探测器“水手10号”3次飞到水星附近,发回了第一批水星现场照片,送回数千幅水星电视图象,为人类研究水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是人类认识水星的正面目迈出的可喜的步伐。   水星直径4870公里,只比月球的直径稍大一点儿。水星也是离太阳最近的一个行星,它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790万公里。水星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九大行星中最短的,只需87天23小时半,也就是说,水星绕太阳转四圈后,地球才过一年。   水星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6%,所以吸引力非常小,拉不住表面上的大气分子,因此水星上只有非常稀薄的大气,它的密度还不足地球大气的3%。由于水星上的大气极其稀薄,表面温度的昼夜差异很大,赤道区域中午可高达400℃,到半夜又降到-162℃。   在我们上看来,小小的水星简直就象是太阳的“跟屁虫”,一天到晚形影不离。它有时躲到太阳的背后,我们根本看不到它,有时又跑到太阳的前面,淹没在一片强烈的阳光里。只有当它跑到太阳的两旁并且离开比较远的时候,我们才能用肉眼观察到它。   水星同月球一样,也有位相的变化。所以从我们地球上看去,水星就有盈亏圆缺的更替。 因此,水星其实是一个没有水没有生命踪迹的行星。那里没有空气,时热时冷,荒凉死寂。它的地形跟月亮想象,有许多环形山,还有裂谷、平原和盆地,但就是没有水。称它是水星,真是名不副实 水星无水 文:定海

9 科海泛舟 科普文章 火星水到哪里去了 今年初,我国500多位两院院士投票评选2001年十大科技进展,其中竟有两项与火星相关,一项是发现火星有水的新证据,另一项是美国成功发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现在“奥德赛”探测器的最新发现——火星上有大量冰冻水,更是一项重大突破。它有什么科学意义呢? 火星与地球同是绕太阳旋转的行星,火星离太阳稍远些。古代曾将火星红色的光芒连想为血与火。实际上火星上并不热,它倒像是个小型地球,那里不仅有高山平原,还有四季轮回。1976年美国“海盗”号无人飞船在火星着陆,它所发回来的照片,让美国科学家目瞪口呆:那根本不像是一个外星的世界,倒像是美国干旱的亚利桑那州,只是看不到仙人掌,也没发现其他的生命迹象。火星实在太干旱了,那里偶尔发生的风尘爆比我国北方的沙尘爆厉害多了。1971年美国“水手9号”无人探测器飞临火星时,就遇到了席卷火星全球的特大风尘爆。 然而火星早期的气候并非如此恶劣,从近30多年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那里有数以百计的蜿蜒曲折的干涸河床和峡谷,河床上布满当年冲刷的特征,当年的江河湖泊曾宽达上百公里,远胜过今年地球上的亚马逊河。看着这些河床和峡谷照片,人们仿佛听到当年火星上大洪水时期江河的咆哮。火星还可能有深达数百米的浩瀚海洋。可谓江河横流,一片湿润宜人的气候。然而,火星这些水消失到哪里去了呢?以前有些科学家认为,由于火星气候日渐干旱,大量的水逃逸到太空,一去不复返。 “奥德赛”火星探测器的发现以初布揭开了火星上江海湖泊消失之迷。看来随着火星气候的便冷,相当一布分的水被冰冻在火星两极寒冷的地表层之中。 火星生命之源。火星上大量冰冻水的发现,又一次点燃起探索地外生命的希望。千百年来,人类就以神话或科学幻想的方式梦想与外星生命接触,然而至今还没有发现地球以外生命的确实证据。但是不难想象,在火星早期的江湖泊海中,也可能像地球一样演变出火星的微生物来,甚至还可能演化出千奇百怪的火星水生动物。然而随着火星气候日渐寒冷干旱,这些火星生物大量灭绝,极少数也许处在深冻状态。 火星上冰冻水库的发现,无疑也为人类登陆火星增添了新的推动力。1969,人类奔月梦想成真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实现登上火星的梦幻之旅了。

10 海洋从那里来? HAI YANG CONG NA LI LAI 文:霍郁华 科海泛舟 科普文章
那么多的海水从何而来,难道都是由“天上”降下的雨、雪、霜、雹形成的吗?而“天上”的水蒸气在没有海洋的时候,又是从什么地方蒸发而成的呢?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解开这一谜底。 有人说海洋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诞生伊始,地心的岩浆经过激烈的化学反映而逐渐生成的;有人说地球诞生之初火山喷发,气体化合形成了水蒸气,以后地球上的水才越来越多从而形成了海洋。一句话,是地球自身形成的。 随着宇宙探测器的不断升空,宇宙的秘密一点点揭开,人们对于海洋的形成有了新的认识。科学家门发现,我们的地球外围的许多行星,甚至小行星、彗星都是由包含冰块在内的物质组成的;而且它们在冲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磨擦所产生的高温,会使自身的冰块融化,变成水蒸气,在遇冷凝结成为水。这样,经过数十亿年的积累,地球上终于形成了浩瀚的海洋。 宇宙中无数的小行星 和彗星所包含的冰块的数量是非常大的。当无数含有大量冰块的小行星、彗星在地球诞生之初碰撞地球时,所带给地球的水量绝对不可小看。如果以直径平均为10米的小彗星来计算,有20颗进入地球大约会形成100立方米的水;假如一年带给地球大约0.5立方千米的水,那么地球到46亿岁的时就会有23亿立方公里的彗星和小行星的水。地球拥有如此浩瀚的大海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科学推断,并不是最终结论,不过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相信它。不要小看这种碰撞,1995年一个破碎的彗星与木星相撞产生的能量和冲击波,几乎影响了木星1/3的地域。可以说,我们这个太阳系中惟一的“水球”上的海水,是宇宙赐给我们的。大海神秘,宇宙中那些冰块和水的由来不是也很神秘吗? 年3月5日,美国科学家艾伦·宾德博士宣布,在月球的南极上发现了冰冻水,并且他认为:月球生成时是没有水的,水是后来形成的,但这些冰冻的水是在月球南极巨大的损石坑里发现的,因此有可能是小行星、彗星与月球相撞而带给月球的。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证实了我们前面的推断。 HAI YANG CONG NA LI LAI 海洋从那里来? 文:霍郁华

11 科海泛舟 科普文章 世上最毒的树 见血封喉 在两个世纪前,爪哇有个酋长用涂有一种 树的乳汁的针,刺扎“犯人”的胸部做实验,一会儿,人窒 息而死,从此这种树闻名全世界。我国给这种树取名叫 “见血封喉”,形容它毒性的猛烈。这种树的树体含白色乳 汁,汁液有剧毒,能使人心脏停跳,眼睛失明。它的毒性 远远超过有剧毒的巴豆和苦杏仁等。因此,被人们认为是 世界上最毒的树木。 见血封喉的毒液成分是见血封喉甙,具有强心,加速心律、增加心血输出量的作用,在医药学上有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 箭毒木 相传,西双版纳的一位傣族猎人在一次狩猎时,被一只狗熊紧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树。狗熊也跟着爬上树来。猎人折断一枝杈刺向狗熊的嘴里。奇迹发生了,狗熊立即倒毙。从那以后,每逢人们提到箭毒木时,往往是“谈树色变”,把它称为“死亡之树”。 箭毒树是 一种桑科植物,傣语叫“戈贡”。 落叶乔木,树木粗壮高大,达 米,树皮很厚。箭毒木既能开 花,也会结果;果子是肉质的, 成熟时呈紫红色。 箭毒树木 的杆、枝、叶子等的白浆都含 有剧毒。如果不小心将此液溅 进眼里,甚至这种树在燃烧时 的烟气进入眼里,都会引起失明。 过去猎人们用这种毒汁涂在 箭头上,被射中的猎物,很少 能活到5秒以上的故当地民谚云:“七上八下九不活”,意为被毒箭射中的野兽,在逃窜时若是走上坡路,最多只能跑上七步;走下坡路最多只能跑上八步,跑第九步时就要毙命。人身上若是破皮出血,沾上箭毒木的汁液后,也会很快死亡。用毒箭射死的野兽,不管是老虎、豹子,还是其他野兽,它的肉是不能吃的,否则,人也会中毒而死去。 箭毒木树皮厚,纤维多。它的树皮纤维柔软而富有弹性,是做褥垫的上等材料。西双版纳的各族群众把它伐到进入水中,除去毒液后,剥下它的树皮捶松、晒干,用来做床上的褥垫,舒适又耐用,睡上几十年也还具有很好的弹性。 箭毒木是稀有树种,分布在云南和广东广西等少数地区,在东南亚和印度也有,是我国热带雨林中的主要树种之一。随着森林不断受到破坏,植株也逐年减少。

12 科海泛舟 科普文章 恐龙能复活吗? 文:定海 看过电影《侏罗纪公园》的朋友们,一定对影片中那些骇人的史前巨兽——恐龙的形象记忆犹新。恐龙长达十亿年的生存历史,以及无法解释的突然灭绝,不仅吸引着科学家,也吸引着无数的恐龙迷们。看着银幕上虚拟的恐龙.在弱肉强食,生死搏斗,人们很想知道:这种庞然大物会不会再现地球呢? 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时传来找到恐龙胚胎基因的消息。在我国,考古学家一次性就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随着基因研究和克隆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希望和好奇心再次燃起:恐龙能不能像克隆牛、羊、猪等动物那样,也被复制出来呢? 早在1995年,我国的科学家就从一枚西峡恐龙蛋化石中,提取了可能是恐龙基因的片段。有人甚至很乐观地预言:恐龙就要复活了。 然而,复制恐龙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大家都知道,每一种生物,都是由千千万万种基因组成的。所以,要复制恐龙,起码要弄清出恐龙是由哪些基因组成的。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自从一百多年前,孟德尔发现基因以来,人类尚未完全了解自身体内的基因,而要掌握在数千年前就已灭绝的恐龙的基因,无疑就更加困难了。要知道,我国科学家找到的只是几个不完整的基因片段。 你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们拥有了一只恐龙的全部基因,那可不可以复制出恐龙来?科学家的的回答就是,由基因转换为生物的每一个器官,如鼻子、眼睛等,要具备复杂的发育条件。比如说,一个完整的基因分子,只能组成一个酶,而生物体内的酶是无数的。这些酶是如何作用,最终发育成个体的,科学家对这个过程尚不清楚。因此可以说,复制恐龙在目前只是一种设想。 那么,发现恐龙基因片段有什么意义呢?以往,科学家对古生物的研究往往是形态学方面的,一般通过骨骼化石来推断它的身体的形状和大小,而有了基因片段后,就大大方便了研究工作。比如,如果能找到恐龙皮肤的基因,人们就可以知道恐龙是什么颜色的;如果能找到恐龙的大脑基因,就可以了解恐龙大脑的功能等等。 基因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如果我们能找到更多的恐龙基因片段,甚至是完整的基因分子,就能对古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特别是灭绝的原因,提供重要的研究依据。一旦人类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复制恐龙不再是梦想,而且总有一天,会有更多栩栩如生的古生物出现在我们眼前。

13 风筝揭开金字塔之谜 FENG ZHENG JIE KAI JIN ZI TA ZHI MI 文:韩吉辰
科海泛舟 科普文章 风筝揭开金字塔之谜 FENG ZHENG JIE KAI JIN ZI TA ZHI MI 文:韩吉辰 不久前,在埃及金字塔前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场面:几个文质彬彬的科学家正在紧张的放飞风筝。他们有的用仪器测量风速,有的放起巨大的风筝,有的在严谨的计算,另一些人则将放飞风筝的绳子捆在一块巨石上。风力越来越大,忽然,围观的群众发出一阵惊呼—巨石竟然被风筝吊起,晃晃悠悠的离开了地面……这时,有人高声报出几个数字:风速每小时16-20公里;巨石重量3.5吨;风筝面积40平方米;巨石离地时间40秒中。 这是科学家正在做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以验证一个新提出的假说:“金字塔是否可能用风筝修建?”美国有关部门设立重奖寻求答案。科学家经过实验和计算得出结论,借助于巨大的风筝,再利用简单的机械滑轮、杠杆、撬杠和斜面塔起高大的脚手架,建筑巨大的金字塔是可能的。这个实验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而且实验仍在继续进行,实验的目的是试图揭开金字塔修建的“千古之谜”,如果能用风筝抬起40吨重的巨石,将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放奖金。 在金子塔的“风筝实验”中科学家受到进一步启发:在一些大型起重机械无法进入的地区,可以利用风筝提取重物,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而且是充分利用风力资源的一种工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类做贡现!

14 人类起源于超新星爆炸 文:Robin Mckie 科海泛舟 科普文章
200万年前,正当地球上原始猿人在向脑容量更大的人类进化的时候,地球附近的两颗超新星发生了爆炸。 我们的星球受到了强烈的毁灭性辐射震荡。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纳西索·贝尼特斯博士说:“超新星可能破坏了我们的臭氧保护层。” 地球失去了抵御太阳紫外线的保护层,在历时数百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强烈的辐射下。动物的脱氧核糖核酸可能遭到了各种各样的突变破坏。结果出现了新的物种,现代人类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超新星爆炸是由于炙热稠密的恒星过快燃尽了燃料,突然发生了内爆,从而向太空释放出冲击波和密集的辐射。超新星爆炸时,它的亮度超过了构成银河系的所有其他2000亿颗恒星的亮度。 万年前至少有两颗超新星在地球附近爆炸。第一颗可能冲散了太空中的粒子; 第二颗可能以全力撞击了地球,破坏了地球上空的臭氧层。 德国研究人员最近在大约于200万年前沉入海底的样本中发现了一种铁的同位素——铁60。贝尼特斯说:“铁60只能由自然界的一种物质生成——就是超新星。超新星会想宇宙反射不同种类的元素。其中许多都像铁60一样,非常稀有。这些粒子撞击我们的大气层,并像薄薄的一层尘埃一样落到地球上。” 也就是说,位于银河系一隅的太阳系在200万年前曾被一颗超新星扫过。令人惊奇的是,正是那个时候发生了一次大灭绝——即上新世/更新世大灭绝 地质学家们发现,当时浮游生物和软体动物大量消失,陆生动植物也受到了影响。贝尼特斯说:“现在我们认为那些生物是因为地球臭氧层被超新星破坏而消亡的。”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人类的直接祖先直立人——据认为是最早的真正的人类——在非洲和亚洲出现,取代了非洲南猿等类猿生物。在那个危险的反射性年代,这些生物可能是为数不多利用了当时条件的幸运儿。当然,这一幸运是由于天际变化才实现的。

15 科海 泛舟 探索科学奥秘 学习科学知识 动手动脑趣味无穷 运动、力与能量 声与光 电与磁 天文学 化学反应 科海泛舟 物质构成
环境科学从细菌到植物 细胞与遗传 动物 人类生理卫生 地球内部 地球的演变 天气与气 候 探索科学奥秘 学习科学知识 动手动脑趣味无穷 邮发代号:28-128 国内统一刊号:CN34-12/TP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04年1月 定价:5.00元


Download ppt "科海泛舟 KE HAI FAN ZHOU 1月 身边的科学 无限探索 科技馆 2004 E-mail:cys@sina.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