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閒情偶寄 生活態度與品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閒情偶寄 生活態度與品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閒情偶寄 生活態度與品味

2 班級:經管一甲 組長:王建凱 40 組員:陳毅毅 26 組員:丁冠文 35 組員:卓威佐 44 組員:廖秦利 47 指導教授:陳美美

3 大綱 課文導讀 作者背景 時代思潮 小品文 延伸 結論

4 報告內容 課文導讀:王建凱 作者背景:卓威佐 時代思潮:廖秦利 小品文:陳毅 延伸:丁冠文 結論:丁冠文

5 課文導讀 書籍介紹 選文介紹 報告者:王建凱

6 書籍介紹

7 書籍介紹 <閒情偶寄>這本書作者為李漁 在書前有序、凡例七則:『四期三戒』
內容則有『詞曲部』、『演習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飲饌部』、『種植部』、『頤養部』共八部

8 書籍介紹 凡例七則:『四期三戒』 1.一期點綴太平 2.一期崇尚儉樸 3.一期規正風俗 4.一期警惕人心 這四期為李漁著書的目的

9 書籍介紹 5.一戒剽竊陳言 6.一戒網羅舊集 7.一戒支離補湊 這三戒為李漁對自身寫作態度的宣示

10 書籍介紹 詞曲部:關於戲曲創作 演習部:關於戲曲表演 聲容部:婦女裝飾打扮的問題 居室部:關於園林建築

11 書籍介紹 器玩部:關於傢俱古玩 飲饌部:關於飲食烹調 種植部:關於養花種樹 頤養部:關於醫療養生

12 選文介紹

13 選文介紹 課本選文自『閒情偶寄。頤養部』 『頤養部』分為『行樂』、『止憂』、『調飲啜』、『節色慾』、『卻病』、『療病』共六章
選文為『行樂』章中的『貧賤行樂之法』、『隨時即景就事行樂之法』兩款

14 選文介紹 『隨時即景就事行樂之法』之內又有『睡』、『坐』、『行』、『立』、『飲』、『談』、『沐浴』、『聽琴觀棋』、『看花聽鳥』、『蓄養禽魚』、『澆灌竹林』 選了『睡』 、『飲』、『談』

15 行樂第一 一個人的一生,能活到百歲的人不多,就算能活到百歲,但遭受憂愁困苦、疾病顛連、名韁利鎖、驚風駭浪、阻人燕游所煎熬,心情往往受到這些事情困惱,心境上真正能享受到滿足的時刻,並沒有很多。

16 行樂第一 所以我們才要去行樂,這裡的行樂不是所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時行樂,而是改變心境上那種行樂。
所以在行樂篇章下會有關每個人如何去行樂的方法。

17 貧賤行樂之法 窮人行樂之法,沒有其他技巧,只有退一步法。
我自認為貧窮,但有比我更貧窮的人;我自認為低賤,但有比我更低賤的人。用這樣的想法,就能讓苦海成了樂地。

18 貧賤行樂之法 顯者和亭長的故事 所謂的退步者,到處都有,什麼人都可以,只要退一步,快樂的境界自然會生成。凡行樂者,不必遠引他人為退步。

19 隨時即景就事 行樂之法 人生在世,處處可以行樂、時時可以行樂,可因時、因地、因事去尋求其樂之法:睡有睡的行樂之法、坐有做的行樂方法、走路有走路的行樂之法……

20 一、目的:養精、健脾益胃、堅骨 壯筋 二、時間: 從戌時到卯時(晚上七點到早上七點),但長夏要午睡,以補夜間不足。

21 三、睡之法: 倦而眠,不要刻意覓睡。 四、睡的環境: 靜、涼。 五、睡的心境: 事閉而心安

22 宴飲—五貴、 飲量無論窄寬,貴在能好。 飲伴無論多寡,貴在善談。 飲具無論豐嗇,貴在可繼。 飲政無論寬猛,貴在可行。
飲侯無論短長,貴在能止。

23 宴飲—五好、五不好 不好酒而好客 不好食而好談 不好長夜之歡,而好與明月相隨而不忍別 不好為苛刻之令,而好受罰者欲辯而無辭
不好使酒罵坐之人,而好酒後盡露肝膈

24 家庭小飲與獨酌 天機逗露、形跡消忘 享受天倫之樂,悠然自在

25 與高士盤桓,文人講論。 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

26 作者背景 報告者:卓威佐

27 作者介紹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
李漁是17世紀中國傑出的戲曲理論家。他的專著《閒情偶寄》包羅萬象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生活美學小品集。

28 早年 李漁,生於江蘇如皋,祖籍浙江蘭溪。李漁自幼聰穎,擅長古文詞。
李漁出生時,由於其祖輩在如皋創業已久,此時「家素饒,其園亭羅綺甲邑內」,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後由於在科舉中失利,使肩負以仕途騰達為家 庭光耀門戶重任的李漁放棄了這一追求,毅然改走「人間大隱」之道。

29 中年 西元1666年(康熙五年)和1667年(康熙六年)先後獲得喬、王二姬,李漁在對其進行細心調教後組建了以二姬為台柱的家庭戲班,常年巡迴於各地為達官貴人作娛情之樂,收入頗豐。 這是李漁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是李漁文學創作中最豐產的一個時期,《閒情偶寄》一書就是在這一段內完成並付梓的。

30 晚年 1672、1673年,隨著喬、王二姬的先後離世,支撐李漁富足生活的家庭戲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漁的生活從此轉入了捉襟見肘的困頓之中,經常靠舉貸度日,1680年,古稀之年的李漁於貧病交加中泯然於世。

31 李漁與閒情偶記 李漁的戲曲論著存《閒情偶寄》詞曲部,以結構、詞采、音律、賓白、科譯、格局六方面論戲曲文學,以選劇、變調、授曲、教自、脫套五方面論戲曲表演,對我國古代戲曲理論有較大的豐富和發展。《閒情偶寄》除戲曲理論外,還有飲食、營造、園藝等方面的 內容。李漁在給禮部尚書龔芝麓的信中說:「廟堂智慮,百無一能;泉石經綸,則綽有餘裕。……托之空言,稍舒蓄積。」可見此書足能反映他的文藝修養和生活情趣。

32 時代思潮 報告者:廖秦利

33 時代思潮 陸九淵、王守仁-陽明學 泰州學派-王艮 李贄-童心說 公安派 明清文人文化 報告人:廖秦利

34 陸九淵 陸九淵的思想偏重在心性的修養,是「心學」的創始人,其主張「吾心即是宇宙」、「明心見性」、「心即是理」,重視持敬的內省工夫,即是所謂的「尊德性」。

35 陽明學 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理」之思想,提倡從自己內心去尋找「理」,認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在知與行的關係上,王守仁從「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出發,他反對朱熹的「先知後行」之說。王守仁強調要知,更要行,「知行合一」。

36 王艮 為思想家王陽明弟子,被稱為「左派王學」,是泰州學派創始人。其學說的特點是簡單易行,易於啟發市井小民、販夫走卒,極具平民色彩,故流傳甚遠。 屬於反映城市平民、農民大眾思想情感的儒學流派,故稱「平民儒學」,其充滿對傳統儒教的叛逆精神。

37 王艮之思想 創立泰州學派,主張「百姓日用即道」,他深知「百姓日用條理處,即是聖人之條理處,聖人知便不失,百姓不知便為失。」。

38 李贄  李贄(1527年10月26日-1602年3月16日),明朝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又號溫陵居士,是明朝頗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史學家和文學家。

39 李贄之思想 李贄自稱「不信道,不信仙釋,故見人則惡,見僧則惡,見道學先生則尤惡。」
李贄承認個人私慾,「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天盡世道以交」,認爲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關係、商業交易合乎天理。

40 李贄深受「陽明學」支流「泰州學派」影響。
貶斥程朱理學為僞道學,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 詩文多抨擊前七子、後七子復古之主張。 公安派三袁兄弟受其影響較深。

41 童心說 萬曆二十年(1592年)李贄作《童心說》 李贄的文學觀是以童心說為核心,主張詩文是發於性情,且由乎自然,不受傳統格律種種侷限所束縛。
而童心說的文學觀亦概括了四個重點,分別為抒寫真心、反對復古、重情尚俗、發憤著述。

42 在〈童心說〉(《焚書》第3卷)中有言:「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無一樣創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降而為六朝,變而為近體,又變而為傳奇,變而為院本,為雜劇,為《西廂曲》,為《水滸傳》,為今之舉子業,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時勢先後論也。」

43 李贄「童心說」以「童」為真,而能統攝「天下之至文」,亦即立童心存真心,以此為文學創作之本,能成至文,童心為創作之始,存真而出,言真意,抒真情;
李贄以為學問義理若是成為童心之障礙與翳蔽,則學問亦是為假;後來公安派承襲李贄,並且論定性靈真心以破除矯偽,以此冀矯當時詩壇之弊。

44 從明代初期開始,「復古」就是文學思想的主流。
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喊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擬古主義口號,後有王世貞、李攀龍等後七子的興起,其間雖有唐順之、王慎中、歸有光與茅坤等唐宋派文人的反抗,但影響不大。

45  不過,由於擬古主義的庸俗引起了反感,加上晚明的學術思想有了變化,反擬古主義的聲勢日隆。除了有前述的李贄之外,焦竑、徐渭與湯顯祖等人,都有反擬古主義的觀點,為公安派的理論起了先行的作用。

46 公安派 代表人物是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袁宏道在〈敘小修詩〉中指出其弟中道的詩作 「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已胸臆流出,不肯下筆。有時情與景會,頃刻千言,如水東注,令人奪魄。其間有佳處,亦有疵處;佳處自不必言,即疵處亦多本色獨造語。」

47 明清文人文化 袁宏道:「人生必有寄,然後能樂。故有以奕為寄,有以色為寄,有以技為寄,有以文為寄」 人活著一定要有所精神寄託

48 學以治生為先,不可無謀食之計 明代《西湖二集》作者周楫曾在〈巧書生金鑾失對〉故事中,有感而發地說:「從來道,人生世上,一讀了這兩句書,便有窮鬼跟著,再也遣他不去。」 物質滿足的必要性

49 時間與空間的重新架構—— 不圖將來,不追既往,不蔽目前
時間與空間的重新架構——  不圖將來,不追既往,不蔽目前 明代陸紹珩《醉古堂劍掃》:「人言天不禁人富貴,而禁人清閒,人自不聞耳。若能隨遇而安,不圖將來,不追既往,不蔽目前,何不清閑之有。」—活在當下 清代張潮《幽夢影》 :「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遊名勝,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享受「閒」境

50 若真有所癖,將沉湎酣溺, 性命死生以之 清代張岱《陶庵夢憶》:「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不以癖好為病

51 小品文 報告者:陳毅

52 小品的原意 所謂小品:「小品 」一詞在中國始於晉代,稱佛經譯本中的簡本為「小品」;詳本為「大品」。大小品是篇幅上的區分,而不是題材或體裁上有所不同。後來,世人則以「小品」統稱那些抒寫自由,篇幅或長或短的雜記隨筆文字。

53 簡介 小品文是種散文的流派,其內容​​經常是在生活中,作者經過反省思想傳達給讀者的訊息,內容題材不限,所傳達的道理或想法也沒有限制。

54 內容 小品文內容有抒情.也有寫景.可以議論.也可以敘事,從生活中找到題材,表達出作者所見所聞,內心真實的感受,因此小品文首重於作者的真情流露,而不是虛委做作的「八股文」。

55 形式 由於小品文的題材廣泛,並且不像其他文體有一定的寫作模式,因此,小品文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中,演化出不少的形式,都歸類於小品文學之下。如:書序、傳記、文論、書信、日記、遊記、笑話、寓言、清言等

56 特色 雖然小品文題材繁多,但多數都可歸類出其形式活潑,內容多樣,篇幅不限的雜感文字。它夾敘夾議地講一些道理或生動地敘述一件事情、故事,其特點是深入淺出,言近旨遠,講究情趣;並往往有幽默感和諷刺力量!

57 延伸 與現代品味之比較 報告者:丁冠文

58 李漁:注重精神滿足 追求精神滿足:培養審美眼光,尋找自適之生活方式,平凡的生活事物亦具情味。 頤養部:長生為人所共同追求之目標,
 欲長生需先養生。  養生之道:包括行樂、止憂等六大項,  行樂之方-退一步法。

59 「四期三戒」其中一期:  崇尚儉僕→苦中作樂  似:1.阿Q精神    2.顏回-一簞食,一瓢飲

60 現代:物質主義橫流

61

62

63 現代的清流 「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  「辛苦賺錢,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也幫助別人。」

64 海軍媽媽 Molly Gisi 「我想,每個人都需要母親,每個人都需要有人支持、疼愛,對他們說『我們會在這裡為你加油』、『你並不孤單』。」

65 結論 報告者:丁冠文

66 結論 行樂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我們無法比較行樂方法的優劣。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培養出身處在不同境遇下,皆能有不同方法尋找生活樂趣,進而獲得精神上的滿足。這也正是閒情偶寄的精髓所在。

67 資料來源

68

69

70 http://tw. myblog. yahoo. com/jw. ZeCC5O6WEgREPbwXCh47wg--/article


Download ppt "閒情偶寄 生活態度與品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