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觀塘官立小學(秀明道) 內蒙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觀塘官立小學(秀明道) 內蒙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觀塘官立小學(秀明道) 內蒙古

2 目錄 目錄 ------------------------------------------------- P. 2

3 引言 這次我們介紹內蒙古的原因是因為很少人認識內蒙古,我們透過互聯網搜集了很多關於內蒙古資料,包括:民族服飾 、他們的建築特色、節日習俗……
我們會介紹內蒙古的位置、生活習慣、蒙古包……

4 簡介內蒙古的位置 亞洲中東部一個高原地區 接鄰八個省區: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和寧夏

5 內蒙古人生活習慣 蒙古人(外、內蒙古人)可以三天不吃飯,不過每天一定要飲用奶茶 內蒙古人每天早上和下午去放牧,晚上去遊玩
蒙古人從不吃馬,因為他們視馬為朋友

6 民族文化 鄂爾多斯婚禮: 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禮,有著悠久的歷史,它以其獨特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悠揚的歌舞形式和熱烈隆重的場面。表達了勤勞、勇敢、智慧的鄂爾多斯蒙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追求和粗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爾多斯婚禮廣為傳頌,馳名中外,它的許多健康的內容,優美的情節,至今還保留著,沿用著。 內蒙古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賽馬、摔跤、射箭被稱為蒙古族的“男兒三藝”,每年七月中下旬舉辦的那達慕草原旅遊節,集中展示蒙古民族歌舞、體育、競技、服飾、飲食各方面的燦爛文化。那達慕,蒙古語為“娛樂”或“遊戲”之意,是蒙古族傳統的群眾性集會。那達慕開始以單純的歌舞娛樂形式為主,後來增添了摔跤、射箭、賽馬等比賽項目,場面隆重,氣氛熱烈。旅遊節期間,遊人可住在蒙古包品嚐奶茶、還可以參與到騎射歌舞等節目中,充分體驗草原民族的豪放自然的民族風情。

7 蒙古包 蒙古包特色: 外形是圓的可以分散風力 而頂部則成尖狀,避免雨水積聚 門比較矮,令人出門時可以低頭鞠躬,以示敬天
門大部份都面向東南或南面,令他們可以一出門就看見太陽 白色為主,因為白色可以令蒙古包在草原上容易辨認 敖包(敖包在蒙古語中的意思是用小石堆成的小山) 每個敖包都會有自己的名字。 另外,敖包前常有一塊石牌指向南方, 可以讓蒙古人辨別方向

8 民族服飾 蒙古族的民族服飾上大致分為四部分,分別是頭飾、蒙古袍、腰帶和靴。
他們喜愛用玉器及松石等來造頭飾,而各人有不同的頭飾,亦代表了他們不同的地位。蒙古袍則大多設計成寬大、袖長、衣領高且窄,能夠方便他們平日遊牧的生活和騎馬。袍子衣領設計得高而窄是為了防止風沙和蚊蟲的進入;下襬大多都不開叉,防止騎馬時發生意外。夏天時,蒙古族會穿單層的蒙古袍;到冬天時,則會穿由多層衣料製成的蒙古袍,通常蒙古袍會由五種有意義的顏色組成:紅色-代表血液、白色-代表養育蒙古人成長的乳汁、藍色-代表天空、綠色-代表蒙古人生活的草原、黃色-代表土地。男士們的腰帶束得較寬鬆,令他們看起來強壯一些;而女士們則會把腰帶束得緊一些,令她們顯得比較苗條。

9 民族服飾(圖片)

10 食物特色 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以奶為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幹伊得”,意為聖潔、純凈的食品,即“白食”;以肉類為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烏蘭伊得”,意為“紅食”。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製品。       

11 蒙古族的肉類主要是牛、綿羊肉,其次為山羊肉、少量的馬肉,在狩獵季節也捕獵黃羊肉。羊肉常見的傳統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腦燴菜等70多種,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剝皮烤)、爐烤帶皮整羊或稱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見的是手把羊肉。  在日常飲食中與紅食、白食佔有同樣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西部地區的蒙古族還有用炒米做“崩”的習俗。麵粉製作的各種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飲食中也日漸增多,最常見的是麵條和烙餅,並擅長用麵粉加餡製成別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餡餅及蒙古糕點新蘇餅等。    

12 蒙古族每天離不開茶,除飲紅茶外,幾乎都有飲奶茶的習慣,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凈水,燒開後,衝入放有茶末的凈壺或鍋,慢火煮2-3分鐘,再將鮮奶和鹽對入,燒開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時還要加黃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鹹爽可口,是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滋補飲料。有人甚至認為,三天不吃飯菜可以,但一天不飲奶茶不行。 蒙古族還喜歡將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實、葉子、花都用於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風味各異,有的還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飲酒,所飲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區也飲用奶酒和馬奶酒。每逢節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飲的習慣。馬奶酒是鮮馬奶經發酵製成,不需蒸餾。    

13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民間還有:稀奶油;奶皮子;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蘇餅;烘乾大米飯。 

14 蒙古景點 文化旅遊村 維信國際高爾夫度假村 賀蘭山南寺生態旅遊區 昭君墓 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 大召寺 扎蘭屯秀水山莊 成吉思汗廟
石門風景區 烏蘭夫紀念館 美岱召 紅花爾基森林公園

15 昭君墓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部族,戰國末年常擾掠秦、趙、燕北邊,三國相繼築長城以拒之。冒頓單于在位時(前209—前174),統一各部,建立國家,統有大漠南北廣大地區。其後,匈奴勢力漸行擴大到東達遼河,西越蔥嶺,北抵貝加爾湖,南望長城,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草原遊牧帝國。西漢初年,匈奴不斷南下侵掠。西元前200年,圍漢高祖劉邦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北),遂迫漢朝實行和親政策,且歲奉貢獻,並開關市與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屢屢背約南侵,成為漢朝一大邊患。漢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時,西漢國力強盛,曾三次(前127、前121、前119年)大舉出兵反擊匈奴,匈奴勢力漸衰。  至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日逐王率4 萬多人南下附漢,稱為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

16 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西元89 年到91 年,南匈奴與漢聯合夾擊北匈奴,先後敗之於漠北和阿爾泰山,迫使其西遷,從此北匈奴就從中國古書中消失。多數學者認為,歐洲史上的匈人就是西遷的北匈奴。
霍去病墓,位於陜西興平縣茂陵東北。  甘肅省酒泉市酒泉公園, 因園中有酒泉而得名。 史傳漢武帝元狩二年( 西元前121 年), 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 大獲全勝於此, 武帝賜禦酒以賞, 霍去病認為功在全軍, 人多酒少, 遂傾酒于泉中, 與將士共飲,

17 故有“酒泉”之名。   在中國和匈奴長期的戰爭中,有兩個歷史人物銘刻在史冊上:霍去病和王昭君。   霍去病(前140—前117),漢武帝時的名將,主要以抗擊匈奴而建功。他是大將軍衛青的外甥,母親衛少兒是漢武帝皇后衛子夫的姐姐。霍去病很擅長騎射,在西元前123 年隨大將軍衛青出征北擊匈奴時,他率領八百精銳騎兵離開大部隊幾百里去追擊匈奴,最後殲敵2028 人(其中有相國和單于的祖父),活捉單于叔叔,戰後被封為“冠軍侯”。   西元前121 年,霍去病升任驃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出隴西,越過了焉支山(今甘肅山丹東南)達千余裏,斬殺匈奴折蘭王,俘獲渾邪王的兒子,殲敵8000 人。同一年的夏天,霍去病再次出隴西、北地兩千多裏,越過居延澤,進擊祁連山,俘虜了酋涂王,捕斬3 萬餘人,受降2500 人,自己損失不到十分之三。這次殲滅戰沉重地打擊了匈奴右部。

18 當年的秋天,匈奴單于對於渾邪王屢次戰敗、損失慘重非常不滿,盛怒之下有了殺掉渾邪王的打算。渾邪王和休屠王商議投降漢朝。武帝擔心他們詐降,於是派霍去病領兵迎接。霍去病渡過黃河,接近渾邪王的部隊,但渾邪王的一些部下看到漢軍後改變了主意,紛紛潰逃。霍去病趕到渾邪王大營和他商議,斬殺不想投降的部下8000人,最後,渾邪王率部4萬多人歸順漢朝。霍去病這次受降成功,最終使河西地區得以長期安定,漢朝也從此打通了到西域的道路。西元前117年,漢武帝利用匈奴認為漢朝不敢深入大漠作戰的心理,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加上預備馬匹4萬和步兵、輜重兵共幾十萬人,分別出擊匈奴。霍去病從代郡出發,俘獲匈奴屯頭王、韓王等,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殲敵7萬餘人。霍去病因此加封5800戶,拜大司馬驃騎將軍。漢武帝非常器重霍去病, 曾想給他修建豪華的宅邸,霍去病豪爽地回答道:“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話成了歷代衛國將領和愛國志士

19 圓雕工藝品,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表達先公後私的愛國豪情的一句箴言。西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而死,年僅23歲,武帝悲痛異常,下詔令陪葬茂陵(漢武帝自己的陵墓,位於陜西西安西北的興平縣)。武帝給他修的陵墓外形很像祁連山,象徵霍去病生前馳騁鏖戰的疆場。 “馬踏匈奴”: 一匹駿馬昂首挺立, 蹄下踏著一個匈奴貴族。 這是漢武帝為紀念霍去病而命人雕刻的石像之一, 立於霍去病墓前。   霍去病墓前共有16件石刻,包括石人、石馬、馬踏匈奴、怪獸食羊、臥牛等,題材多樣,雕刻手法簡練,造型雄健遒勁,古拙粗獷,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時代最早、保存最為完整的大型 圓雕工藝品,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20   王昭君(前52—前19),名嬙,出生在今湖北省興山縣寶坪村。西漢元帝時被選入宮,居數歲不得見帝。西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自言欲娶漢家女為妻。昭君自請嫁匈奴。臨別,元帝方驚其美,深感後悔,但不好更改,為了取信于匈奴,只好忍痛割愛,把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為了紀念昭君出塞和親,漢元帝將這年改元“竟寧”,意為邊境安寧。呼韓邪單于封昭君為“寧胡閼氏”(皇后)。晉時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或明妃。後來,世人稱昭君為“和平使者”。 宮素然《明妃出塞圖》(局部) 昭君墓前的蒙漢和親雕塑 “青冢”昭君墓  昭君故里——湖北省興山縣寶坪村的昭君紀念館   昭君墓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記載和民間傳說中王昭君的墓地,距

21 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現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體狀如覆鬥,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昭君墓因被覆芳草,碧綠如茵,故有“青冢”之稱。“青冢”兀立,遠遠望去,顯出一幅黛色朦朧、若潑濃墨的迷人景色,歷史上被文人譽為“青冢擁黛”,成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在中國歷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獻身於中華民族友好事業的偉大女性。在民間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數千年來,她的傳說、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自唐、宋以來,歷代文人咏唱昭君、抒發情感的詩文、歌詞、繪畫、戲曲更是多不勝數,形成了千古流傳的昭君文化。歷史學家翦伯讚讚美道:“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徵,一個民族友好的象徵;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

22 資料來源 http://jingdian.tuniu.com/diqu/2100 (途牛旅遊網)
(香港雅虎) (google) (香港雅虎知識+ ) (香港雅虎圖片) (百度) (百度圖片) (TVB)

23 個人增值表 對製作專題的經驗 增加合作性 對蒙古的認識 王嘉盈 譚芷燕 廖綽恩 羅芷忻 蔡祉婷 項目 姓名 =沒有 =前 =後

24 我們的感想 經過一次專題,我 透過這次的專題研習,令我獲益良多、得益不少。還對內蒙古有更清楚的認識和團體精神。
學到的不但是怎樣做專題,更學會怎樣去和人相處,怎樣接納別人的意見。 譚芷燕 透過這次的專題研習,令我獲益良多、得益不少。還對內蒙古有更清楚的認識和團體精神。 羅芷忻

25 透過這次的專題研習,令我獲益良多、得益不少。還對內蒙古有更清楚的認識和團體精神。
蔡祉婷 經過今次的專題,令我對內蒙古的認識加深。另外,我和其他組員在網上找到很多資料,才知道內蒙古是那麼多姿多采。 廖綽恩 我認為這一次專題研習,對於我的學習,非常有用。為了做得更好,每星期,我們都相約出來討論,結果我們的報告內容豐富,這次研習,更令我們的合作性增加。 王嘉盈

26 分工表

27

28

29

30

31 鳴謝 郭筱儀校長 柯婷婷老師 何潔雯主任 楊逸老師 黄江南先生 梁偉浩先生

32 尾聲 我們十分珍惜這段做專題的時間,因為可以促進我們的友諠。

33 組員名單 蔡祉婷 羅芷忻 廖綽恩 譚芷燕 王嘉盈

34 報告內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像等之版權,除特別指明外,均為版權持有者所有或已獲得版權持有者授權使用。由於本報告涉及大量資料,在製作過程中難免出現疏漏,如在資料所有權方面存有任何疑問,敬請與本學校聯繫。    除特別指明外,任何人士不得未經版權持有人的書面同意,以任何方式抄襲、更改、複印、出版、上載、傳送及發放研究院網站內的資訊及材料。否則,本校將向違反者採取法律行動。用戶如發現其他人或組織涉及侵犯研究院版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絡。 地址: 秀茂坪秀明道130號 電話: 傳真: 電郵:

35 完 ~謝謝~


Download ppt "觀塘官立小學(秀明道) 內蒙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