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哲學與當代思潮第一講 「存在主義」介紹及短片欣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哲學與當代思潮第一講 「存在主義」介紹及短片欣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哲學與當代思潮第一講 「存在主義」介紹及短片欣賞
授 課 老 師 : 林 武 佐 中臺科大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 2010年3月1日

2 存在主義發生背景 盛行於1940~1950年間,是從眾哲學思潮中衍生出的潮流,由 歐洲的文學家、心理學和精神病學家等共同推行的運動。
哲學聚焦於:個人被拋擲在世界上的孤獨經驗,及面對這些處 境的焦慮感。 代表人物: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1900) 宣稱:上帝已死 主張:權力意志(Will to Power) -沙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 主張: 「存在先於本質」(l’existence précède l’essence)。 共同觀點:人除了生存之外沒有道德或靈魂。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創造出來的。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道德標準或宗教信仰,卻有選擇的自由。要評價一個人,必須視其所作所為,而不是以他是什麼樣的人物而論,因為一個人的價值乃由他的行動來決定的。※

3 權力意志 一種普遍性的內在驅力,這樣的驅力是對於人類或甚至是對於宇宙的,是一個凌駕於善與惡之上的基本力量。 ※

4 認識存在主義的六個人性概念 存在主義對於人性的主要觀點: 2.自由和責任 3.創造個人認同,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1.自我覺察的能力 2.自由和責任 3.創造個人認同,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4.追尋意義、目的、價值、目標 5.焦慮為生活的一般性狀態 6.覺察到死亡和無存在( nonebeing)

5 進一步的哲學論點 存在主義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人可選擇在一定範圍內自由地做選擇,也因此人類在塑造自己的命運上有重大的影響力,即使我們無法選擇是否投入這個世界,但我們可以選擇生活的方式及成為何種人,因為這種基本自由存在的事實,我們便必須擔負起自己生活的責任;但是我們也可以編造藉口來逃避這種事實,沙特所說得「不良信念」就是指這種不接受個人責任的不真誠現象。例如:「由於我被塑造成這樣,因此我對我所做的無能為力」或「我本來就是這樣,因為我在一個酗酒的家庭中長大」。

6 進一步的哲學論點續 根據沙特的觀念,我們不斷的面臨我們要成為怎麼樣的人的抉擇,一旦生命持續著,這種選擇便永不停息。
對存在主義者而言,「自由」和「做人」具有一致性,自由與則認識一體的兩面。而就我們能創造自己的命運、生活環境和問題的意義而言,我們都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者。 存在主義將責任與個人所作的選擇連結在一起。 若當事人不承認也不接受主宰自己生活環境的責任,那麼他們將毫無動機去促使自己從事個人的改變。

7 哲學論點:孤獨的經驗(The experience of aloneness)
存在主義主張人類部份的生活是體驗到孤獨感,但是他們也認為人們可從探視自己內心及意識到分離的經驗中獲得力量。當我們體認不能依賴任何他人來肯定自我時,孤獨於是產生;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單獨地賦予自己生命的意義,必須自行決定所要過的生活。如果自己無法忍受孤獨的時刻,那麼又如何能期望他人因我們的相伴而產生充實的感受呢?在我們與別人建立穩固的關係以前,必須先行和自己建立此一關係。

8 哲學論點:關係的經驗(the experience of relatedness)
人類依賴著與他人的關係。我們需要在他人的世界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也希望別人在我們的世界佔有一席之地。當我們忍受孤獨,並發掘自我內在的力量,那麼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便可以建立在自我實現上,而非自我剝奪上。因為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受到剝奪,那麼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將只是一種寄生共存的關係,無法有更多的期望。

9 哲學論點:認同的掙扎(struggling with our identity)
我們對終極孤獨(ultimate aloneness)的察覺,如同對死亡和自由的察覺,可能使我們恐慌。就如同許多人畏縮害怕不敢冒險去面對自由與負責一般,某些人則嘗試逃避接受他們的孤寂與疏離。 發哈(Farha,1994)指出,因為我們害怕處理孤獨,因此有些人乃依循儀式般的行為模式,那些是我們在幼年時期銘刻在我們身上的意象或認同感。

10 哲學論點:人必追尋意義 追尋生命意義、價值感與目的是人類一個顯著的特質。對生命有不可理解、高度疑惑的人,大多是對人的存在的問題上遭遇到內心衝突,例如:「我為什麼在這裡?在此一人生中我想要什麼?我生命的目的是什麼?我生命的意義來自何處?」

11 哲學論點:焦慮是生存的一種狀態 焦慮是生存的一種狀態,也是人的必須面對的一種情境。人願意接受和挑戰生活中的正常焦慮。因如果沒有焦慮,我們就不算真正活著,同時也無法積極面對死亡。 存在的焦慮是指具有建設性的一般焦慮,可以刺激人成長,當我們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自由,並明白接受或拒絕自由的結果時,便會體驗到焦慮。當我們重建生活時,伴隨而來的焦慮,可以說是我們已準備進行自我改變的一種訊號。這種訊號極具建設性,因為可以提醒我們,自己的情況不佳,亟需改變。如果我們能學習去頃聽這種微妙的焦慮訊息,我們將採取必要的步驟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12 哲學論點:自由與焦慮 自由和焦慮是一體的兩面,伴隨者焦慮的出現,會產生新思想的興奮感。當我們運用自由,離開已知而進入未知的領域時,必定會體驗到焦慮。 因為害怕,許多人會嘗試逃避陷入未知的領域。這是由於他們在改變之前,就已經被焦慮所阻擋了。

13 哲學論點:察覺死亡與不存在 存在主義堅持,對於死亡的察覺乃是人類賦予生命意義的一種基本情境,但卻不會消極的看待死亡。
人類存在的一項明顯特質在於掌握未來的事實及死亡的必然性。對死亡的察覺在心裡上扮演及重要的角色,因為它是幫助我們改變舊習,而以更真誠的方式去生活的因素。 存在主義專注於探討當事人能將自己重視的是做到何種程度。當隨時會死亡這種病態性恐懼不復存在時,當事人便能發展出一種對死亡的健康知覺,藉此評價它們目前的生活形態,並思考在它們生命中將要做些什麼改變。

14 存在主義的貢獻 存在主義特別重視自我意識及自由等人類存在的主要事實。存在主義者認為我們應該視死亡具有正面功能,因為死亡使生命更具意義。
強調自由與責任,以及因察覺而使得人有能力經由自己的抉擇重新設計自己生活。這種觀念提供一個良好的哲學基礎,可以幫人建立起個人獨特的風格。 存在主義對於了解所有人類共同關切的主題,提供很好的架構,這些主題包括:個人自由的掙扎問題、自我疏離及與別人疏離的問題、面臨死亡與不存在的恐懼感、找到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勇氣等等。

15 存在主義的批評與限制 它缺少對主張的原理原則及理論做系統性的陳述。
缺乏嚴謹的方法:有些人認為它的語言概念神祕不可測,而有些人則指責它們欠缺科學的根據。 缺乏明確觀點導致常令人迷惑:某些人主張墨守存在取向,他們往往採用被拋棄存有、自我實現、內心對話、真誠性等等含糊籠統的術語,來敘述自己的哲學內涵。 它的許多概念均過於抽象,很難應用在人生實踐上。另外,哲學初學者如果不具有哲學基礎時,將會發現許多存在主義的概念過於艱深。

16 影片欣賞與討論 北站 一百次告白

17


Download ppt "哲學與當代思潮第一講 「存在主義」介紹及短片欣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