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 ——如何做好心理排查? 主讲人:郭梅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 ——如何做好心理排查? 主讲人:郭梅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 ——如何做好心理排查? 主讲人:郭梅英

2 主要内容 对心理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识别 如何进行排查 对排查对象的进一步干预

3 第一单元 对心理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识别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心理正常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 变态人格
第一单元 对心理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识别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心理正常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 变态人格 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心理不正常 ——见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4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正常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作为生物体适应环境,生存发展;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能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世界。
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所以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以其异常的心理特点,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 “正常”和“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精神障碍”或“没有精神障碍”等问题的一对范畴。 区分正常与否的三原则 :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适应环境,生存发展;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5 心理异常的基本元素 痛苦 适应不良 不合理 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 少见的和非传统性 旁观者不适 违背标准

6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从发展角度看,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 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7 不健康心理 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 “不健康心理活动”涵盖一切偏离常模而丧失常规功能的心理活动。
当心理活动变的相对失衡,而且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着负面作用,那么,这时的心理活动,便称为“不健康心理”状态。 “健康”和“不健康”是在“正常”范围内,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的如何。

8 一、精神病性 幻觉; 妄想; 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 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 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
紧张症性(catatonic)行为: 一组精神运动和意志的质的紊乱,包括刻板、作态、自动服从症、僵硬、模仿动作、缄默症、违拗症,自动症和冲动行为等。 只限于用以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 轻重是从三方面加以衡量的: 症状自知力, 对客观现实歪曲的程度, 社会功能受损害的程度。

9 幻觉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知觉的刺激,那么我们必须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美丽心灵》片断)

10 妄想 指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通常表现为怪异或不寻常的信念。如:
妄想 指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通常表现为怪异或不寻常的信念。如: 关系妄想 被害妄想 特殊意义妄想 自罪妄想 疑病妄想 钟情妄想等

11 二、人格障碍 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表现为:对人和事物的感知及解释即认知的异常偏离;情感反应的异常偏离;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12 人格障碍 ICD‑10指出人格障碍有三个要素:①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②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③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患者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患者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

13 常见的人格障碍 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有 1.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
1.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 2.偏执性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常自感不安全而处于紧张戒备状态中并千方百计寻找怀疑偏见的证据;无端揣测别人对其有不良动机;歪曲别人的善意提醒,不知好歹。 3.强迫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

14 4.冲动性人格障碍 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情绪不稳定,缺乏冲动控制。易激惹,常因微小刺激而发作,动辄以暴力威胁。在不发作期间是正常的。对发作时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但不能防止复发。 5.表演性人格障碍 又称为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 6.分裂样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15 三、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由精神因素造成的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 1、 神经衰弱 2、焦虑性神经症 3、恐怖性神经症
4、强迫性神经症 5、 躯体形式障碍的疑病性神经症 6、不典型的神经症 :1抑郁神经症 2人格解体神经症 躯体形式障碍的疑病性神经症主要有三种症状: 1对健康过虑。 2对身体的过分注意。 3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妄想除外)。

16 神经衰弱 症状可分三组: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2 情绪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 a、烦恼。b、易激惹。c、心情紧张。
3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 ①睡眠障碍。②头部不适感。③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

17 易激惹可以发生变形,常见的有: ①容易伤感。看电影看戏剧或看小说忍不住流泪是典型的。病人说,他们过去并非如此,不知为什么病后变得这么脆弱了。 ②好打抱不平。在街上或公共汽车上遇见不讲理或仗势欺人的人,就忍不住跟人家争吵起来。病人本来是局外人,但往往比当事人更加气愤而且久久不能平静。对不正之风十分愤慨,谈起来愈说愈气愤不能自已。 ③弥散性敌意:“瞅着什么都不顺眼”;有时不知为什么冒出幸灾乐祸的思想来。

18 抑郁神经症 ①兴趣减退甚至丧失。 ②对前途悲观。 ③无助感。 ④感到精神疲惫。 ⑤自我评价低。 ⑥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19 案例,女,大二学生。期末考试时,学校狠抓考试纪律,号召学生相互监督。该生亲眼目睹其班上一干部作弊现象,想报告老师又怕检举不成反遭报复,十分痛苦,陷入了心理冲突,大约有半个月之久,她眠食不安,无心学习。(常形) 一天上午在把从银行刚取的钱放进柜子锁好后发现外边还拉下100块钱,该生十分恐慌。当她把这100块钱锁进柜子后,感到不放心,怕没有锁好,便打开重新再锁。就这样,她陷入了开了又锁,锁了又开的强迫动作之中。从此,该生就纠缠于柜子是否锁好了的强迫观念和反复锁柜的强迫动作之中(变形)。

20 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 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①它与重要的现实生活事件和处境直接相联系,外行人和局外人完全可以理解;②它具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或道德含义。   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相应的两个特点:①它涉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琐事,一般人不会为此而苦恼,因此,外行人和局外人感到不可理解,认为病人“神经有毛病”或钻到牛角尖里出不来了; ②它本身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21 评定方法: 病程情况: 不到三个月为短程,评1分; 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评2分;一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
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或者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评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评3分 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 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须靠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重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

22 总体评价 如果总分为3,可以认为患者不够诊断为神经症。 如果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 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

23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心理正常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 变态人格 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心理不正常

24 四、一般心理问题等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神经症样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已接近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25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持续满1个月,或间断地持续2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内容不泛化)

26 诊断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1、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2、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映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以后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反应对象被泛化,持续时间比较长,反映强度比较大,内容泛化,自身难以克服。

27 案例: 钱某某,男,23岁,大三学生。3个月前,向一女同学表达爱慕之心,遭遇拒绝,之后一直处于情绪低落状态,经常感到挫败感,有时独自落泪,郁闷,认为现实是冷酷无情的,觉得对许多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学习生活没有意思,对未来的情感生活悲观失望,吃不下饭,睡眠也很差,白天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遇到别人谈论恋爱问题时,就特别敏感、脆弱,后来甚至看到别人谈恋爱都感到受不了。

28 第二单元 如何进行排查 一、心理排查的依据(引发因素): 生物性因素 社会性因素 心理因素

29 引发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生理功能的改变也会引起心理活动的改变。如:躯体疾病 1、感染所致的心理行为异常 2、各种脑病
3、内分泌疾病所致的心理异常 4、代谢疾病所引起的心理行为异常 5、手术后精神障碍 6、爱滋病所引起的心理行为异常 内分泌疾病所致的心理异常--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减退 求助者对自己生理活动的改变未加陈述或只是轻描淡写,其原因或是由于求助者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而无意忽略,或是由于涉及某些隐私而有意回避。

30 引发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 1、生活事件(考试、作弊、挂科、恋爱、失恋、人际关系冲突、贫困、家庭变故、被骗等) 2、社会支持系统
3、个人生活方式 4、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

31 引发心理问题的心理因素 1 、认知能力、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
在童年阶段就开始形成的某些失真的和不现实的固定信念会导致成年后的认知曲解。例如:有些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在各方面都表现得很成熟,把少年老成作为行为楷模,那么这个孩子自童年开始就可能会形成一种“凡事都必须做得完美无缺”、感情不能外露、家丑不可外扬的固定信念。

32 引发心理问题的心理因素 2 、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如:认为社会里黑暗的东西太多,自己常有“愤世嫉俗”之感,想扫除一切丑恶腐败但又作不到;对“性”的看法很保守,认为自己应当是一个“一本正经”的人,“但有时又有杂念”

33 3、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
如:一男生与女友交往多年,近来觉得性格不合,想另外寻找新的生活,不愿再这样继续下去,但又觉得和女友分手别人怎么看自己,又担心没人喜欢自己,内心冲突很大

34 5 、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4 、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如: 来自以往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经验,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5 、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35 6、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1. 要么一切要么全无思想。2.过于概括。 3. 心灵过滤。4. 贬损积极的东西。 5. 跳跃式结论。a.测心术。b.先知错误。 6. 夸大与缩小。7. 情绪推理。 8. 应该陈述。 9. 贴标签与标签不当。 10. 归己化。

36 二、心理排查的依据(反应或症状) 妄想、幻觉、躁狂 自杀倾向、攻击倾向 不想干事、没兴趣、情绪低落 悲伤、不快乐、泄气、失望或绝望
讨厌自己、认为自己很失败 失眠、胃口不好或贪吃、体重明显变化 易激惹( 过分压抑和过分控制的结果)

37 三、心理排查的对象 1 有过死的念头或想要自杀 2 有自杀未遂或家族中有自杀者。
3 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4 身体患有严重生理疾病,而治疗周期长又很痛苦。 5 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伤害、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伤害刺激。 6 存在严重睡眠障碍。 7 在考试期间承受过大压力。

38 8 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考试失败。 9 自感无能力完成学业或研究课题。 10 注意力难以集中,内心十分痛苦。 11 有强烈的心理冲突自己难以解决 12 人际关系出现了较大问题 13 近期恋爱关系破裂而遭受严重打击 14 与他人纷争而感到丧失“尊严”并引起愤怒或想寻求报复。 15 感到极度孤独绝望和无助。例如性格非常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 16 人际互动比以往明显增加或者明显减少。 17 与人交谈过程中,明显的表现出语无伦次的或答非所问。

39 (18)严重环境适应不良。 (19)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严重自卑。 (20)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和困扰。 (21)近期情绪波动较大,如过于高涨或低落。 (22)过于冲动,控制自我能力差。 (23)具有暴力倾向或暴力行为。 (24)非常担心毕业后就业问题。 (25)经常酗酒或网络成瘾。 (26)严重违纪违法。 (27)具有高度反社会倾向

40 排查举例 高中曾患有抑郁症,最近由于课程吃力,心情低落 成绩较差,心里有时偏激 此学生干事过于认真,怀疑有轻度强迫症
较内向,很少和周围人沟通 性格有两面性 成绩跟不上其他同学,有厌学情绪,平时表现消极 迷恋网络,无心学习;与人沟通有问题 自闭,家庭情况较为复杂

41 第三单元 对排查对象的进一步干预 一、日常关注和评估 有引发心理问题的因素发生或存在不良反应的学生
第三单元 对排查对象的进一步干预 一、日常关注和评估 有引发心理问题的因素发生或存在不良反应的学生 已经被诊断为精神病性、神经症或人格障碍的在校学生 二、适当干预(确定重点关注对象) 三、上报(每月排查) 上报对象:精神病性、神经症、人格障碍个体、心理不健康个体(必要时)

42 对挫折事件的心理反应 震惊和否认 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需要治疗师的帮助就能顺利地通过这些阶段。但是有些人很容易停留在过程中的某一点上不能前进。

43 对挫折事件的心理反应 震惊和否认 愤怒:只有先接触愤怒的情绪才能真正处理、抛开它。我们不是要制造愤怒,而是要将他逐出体外。
1、显而易见的愤怒:你为什么不带紫药水 2、隐藏的愤怒:怒而不发-抑郁 3、其他形式爆发的:不合作、消极的挑衅、弄伤自己等各种事故 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需要治疗师的帮助就能顺利地通过这些阶段。但是有些人很容易停留在过程中的某一点上不能前进。

44 对挫折事件的心理反应 震惊和否认(案例) 愤怒 沮丧 沮丧、沉溺行为或其他自毁性行为
沮丧 沮丧、沉溺行为或其他自毁性行为 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需要治疗师的帮助就能顺利地通过这些阶段。但是有些人很容易停留在过程中的某一点上不能前进。

45 对挫折事件的心理反应 震惊和否认(案例) 愤怒 沮丧
讨价还价及异想天开:老天爷啊,如果你把我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我会以什么回报你。我会以当个好学生作为回报。 不愿面对问题本身,想找个途径绕过、避开问题。厌食症、强迫洗手 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需要治疗师的帮助就能顺利地通过这些阶段。但是有些人很容易停留在过程中的某一点上不能前进。

46 对挫折事件的心理反应 震惊和否认(案例) 愤怒 沮丧 讨价还价及异想天开
悲伤:伤心是正常的、普通的,是对难过的事情应有的适当反应,比无动于衷好,泪水可以帮助我们妥善处理令我们伤心的感觉。 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需要治疗师的帮助就能顺利地通过这些阶段。但是有些人很容易停留在过程中的某一点上不能前进。

47 为过去悲伤 在每件具体的事件上让自己的悲伤情绪发泄出来,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 为告别原生家庭而悲伤 为沉溺、强迫等行为造成的损失悲伤
为告别这些行为而悲伤 为我们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而悲伤 为失去、挂科、受到处分而悲伤 为不完美而悲伤

48 对挫折事件的心理反应 震惊和否认(案例) 愤怒 沮丧 讨价还价及异想天开 悲伤 饶恕、下决心和接纳
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需要治疗师的帮助就能顺利地通过这些阶段。但是有些人很容易停留在过程中的某一点上不能前进。

49 对挫折事件的心理反应 震惊和否认(案例) 愤怒 沮丧 讨价还价及异想天开 悲伤 饶恕、下决心和接纳 关注(观察、评估)
关照(接纳、共情、支持、坚持、温暖陪伴,商讨和制订方案) 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需要治疗师的帮助就能顺利地通过这些阶段。但是有些人很容易停留在过程中的某一点上不能前进。

50 心理正常、心理异常问题的图示 心理健康( 发展性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正常 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不健康 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 变态人格
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心理不正常


Download ppt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 ——如何做好心理排查? 主讲人:郭梅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