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细胞和 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细胞和 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细胞和 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2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细胞缺氧 ATP产生↓ /(-) (一)缺氧(hypoxia) 线粒体氧化 磷酸化 一、细胞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
影响 ATP产生↓ /(-) 一系列的改变

3 (二)物理性损伤 高温→蛋白变性 低温→局部组织的血管收缩、受损→血流 停滞→细胞缺血/死亡 机械性损伤→直接破坏细胞、组织的完整
性、连续性→组织断裂/细胞破裂 电击→直接烧伤组织→局部神经组织功能 紊乱

4 (三)化学性损伤 毒物(toxic agent):能够与细胞和组 织发生反应且致其损伤的物质 (四)生物性损伤 (五)免疫性损伤 (六)遗传因素 (七)营养失调

5 细胞损伤的机制: 细胞膜的破坏 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AOS) 细胞质内高游离钙的损伤 缺血缺氧的损伤 化学性损伤

6 二、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 (一)可逆性损伤 变性(degeneration)
概念: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7 1.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 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病因:缺氧、感染、中毒 发生部位:肝、肾、心等器官的实质C 病理变化: 肉眼观:脏器肿胀,包膜紧张,切面外翻,颜色变淡

8 镜下观: 细胞体积增大 胞浆疏松/透明、淡染→胞浆疏松化 细胞膨大如气球→气球样变

9

10 2.脂肪变性/脂肪沉积 (fatty degeneration) 概念: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
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原因:感染、酗酒、中毒、缺氧、营养不良、糖尿 病、肥胖。 发生部位:肝C、心肌C、肾小管上皮C、骨骼肌C。

11 1)肝脂肪变性: 原因:①脂蛋白的合成发生障碍 ②甘油三酯合成过多 ③脂肪酸增多 病理变化: 肉眼观: 轻度→无明显变化
严重→肝脏明显肿大,色变黄,有油腻感 →脂肪肝(fatty liver)

12

13 镜下观: 早期→肝C核周围→ 脂肪空泡 以后→空泡变大→ 分布整个胞浆 肝淤血→中央区 磷中毒→小叶周边部

14

15 2)心肌脂肪变性 原因:贫血、缺氧、中毒及严重感染 发生部位:乳头肌和心内膜下心肌 肉眼观:
“虎斑心”:黄色条纹与暗红色条纹相间排列,状似虎皮。 镜下观: 心肌C胞浆→细小、串珠状脂肪空泡

16 3)玻璃样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概念:细胞内/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在HE染色中呈均质性红染。

17 (1)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镜下观:均匀红染的圆形小体,位于C质内。 ①肾小球肾炎/伴有明显蛋白尿的其他疾 病→近曲小管上皮C胞浆内→大小不等 圆形红染小滴 ②慢性炎症→浆C胞浆→拉塞尔小体 ③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C内→马 洛里小体(Mallory’s body)

18 (2)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 肉眼观: 灰白、半透明,质地坚韧,缺乏弹性 镜下观: (1)纤维C↓↓ (2)胶原f→增粗互相融合→均质无结构红染的梁状、带状/片状,失去f性结构

19 (3)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发生部位: 高血压→肾、脑、脾及视网膜的小A 高血压 内膜基底膜样物质↑ 全身细小A持续痉挛 血管内膜缺血受损
通透性↑ 血浆蛋白渗入内膜下 内皮下凝固 均匀 红染 无结构 内膜基底膜样物质↑

20 (4)淀粉样变性(amyloid degeneration)
概念:细胞间质内出现淀粉样蛋白质-黏 多糖复合物沉淀。 肉眼观:灰白色,质地较硬,富有弹性 镜下观:淡红色、均匀一致、云雾状、无结构的物质 刚果红染色→橘红色

21 (5)粘液样变性(mucoid dengeneration)
概念:组织间质内黏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发生部位:间叶组织肿瘤、AS斑块、风湿病灶、营养不良的骨髓和脂肪组织。 肉眼观:①组织肿胀 ②切面→灰白透明,胶冻状 镜下观:间质疏松,淡蓝色胶状物

22 (6)病理性色素沉着 ①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 ②脂褐素(lipofuscin)
巨噬C吞噬、降解红C血红蛋白所产生的铁蛋白微粒聚集体金黄色/褐色颗粒,具有折光性血红蛋白→巨噬C溶酶体分解、转化形成。 ②脂褐素(lipofuscin) 细胞自噬溶酶体内细胞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 镜下观:黄褐色微颗粒状,器官萎缩时出现 电镜观:残存小体结构

23 ③黑色素(melanin) 黑色素C质中的黑褐色细颗粒。棕褐色/深褐色,大小、形状不一。 部位:正常→黑色素C、皮肤及黏膜基底部C及真皮的巨噬C内疾病→慢性炎症、色素痣、黑色素瘤等。

24 (7)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概念: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 肉眼观:右灰样坚硬颗粒/团块 镜下观:蓝色颗粒状、片块状 1.营养不良性钙化 2.转移性钙化

25 (二)不可逆性损伤 坏死(necrosis) 概念: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1.坏死的基本病变 (1)细胞核的改变: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 ①核浓缩(pyknosis) ②核破裂(karyorrhexis) ③核溶解(karyolysis)

26

27 (2)细胞浆的改变: (3)间质的改变 基质崩解,胶原f肿胀、崩解、断裂/液化 坏死的细胞+崩解的间质→模糊的颗粒状、 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嗜酸性坏死: 胞浆水分逐渐丧失,核浓缩消失,胞体固 缩,胞浆呈强嗜酸性 溶解坏死: 实质C坏死后,整个C可迅速溶解、吸收而消失 (3)间质的改变 基质崩解,胶原f肿胀、崩解、断裂/液化 坏死的细胞+崩解的间质→模糊的颗粒状、 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28 2.坏死的类型 (1)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 概念: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 发生条件:蛋白质↑,水分/脂质↓ 发生部位:心、肾、脾、肝 原因:缺血缺氧、细胞毒素、化学腐蚀剂

29 肉眼观: 早期→明显肿胀 以后→坏死灶逐渐变硬 坏死灶灶周围→出血带与健康组织分界

30 (2)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原因:结核杆菌 肉眼观:坏死组织→淡黄色,质软,状似干酪 镜下观: 坏死组织分解彻底→不见组织轮廓 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

31

32 (3)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
概念: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少,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 发生条件:水分/脂质↑,蛋白↓/产生蛋白酶↑ 脑组织的液化性坏死→脑软化

33 (4)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
镜下观: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境界不甚清晰的颗粒状、小条/小块状无结构物质。 (5)坏疽(gangrene) 概念:组织坏死后因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 类型: ①干性坏疽 ②湿性坏疽 ③气性坏疽

34 干性坏疽(dry gangrene ) 发生部位:四肢末端 发生条件:A受阻,V回流通畅 肉眼观:病变部位干固皱缩;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明显;腐败菌感染较轻。 湿性坏疽(wet gangrene) 发生部位: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四肢(伴有淤血、水肿) 肉眼观:局部明显肿胀;暗绿色/污黑色;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不清;腐败菌感染严重

35 气性坏疽(gas gangrene) 发生条件及部位: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菌感染。 肉眼观:①病变组织呈蜂窝状 ②按之有“捻发音”

36 3.坏死的结局 溶解吸收 分离排出(糜烂、溃疡、窦道、瘘管、空洞) 机化与再通 钙化

37 思考题: 1.回答变性、坏死、凋亡、坏疽等概念 2.你知道几种变性?请举例说明各种变性的特点是什么?
3.你知道坏死有几种?各有何异、同点?其形态变化如何?结局如何? 4.光镜下所见细胞内的空泡能否均称为空泡变性?其本质有几种可能?如何证实? 5.光镜下,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常见到一些嗜伊红、均质状的病变,试述其可能本质及鉴别方法。


Download ppt "第一章 细胞和 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