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
2
阿伦尼乌斯 Arrhenius,Svante August(1859~1927) 瑞典化学家。 1859年2月19日生于乌普萨拉,1927年10月2日卒于斯德哥尔摩。 17岁时入乌普萨拉大学,主修化学。 1878年毕业后留校。后去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学习测量溶液电导,准备博士论文。当时只有化学家W. 奥斯特瓦尔德 支持他的观点,他因此才能任讲师。 1885年他在奥斯特瓦尔德实验室工作约一年,1886~1887年在维尔茨堡继续研究溶液电导实验。
3
1891年任瑞典皇家工业学院讲师,1895年任院长。1905年任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1901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91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国会员。
阿伦尼乌斯的最大贡献是1887年提出电离学说:电解质是溶于水中能形成导电溶液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时,一部分分子离解成离子;溶液越稀,离解度就越大。
4
这一学说是物理化学发展初期的重大发现,对溶液性质的解释起过重要的作用。它是物理和化学之间的一座桥梁(见 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 )。
阿伦尼乌斯的研究领域广泛。 1889年提出活化分子和活化热概念,导出化学反应速率公式(阿伦尼乌斯方程)。他还研究过太阳系的成因、彗星的本性、北极光、天体的温度、冰川的成因等,并最先对血清疗法的机理作出化学上的解释。
5
阿伦尼乌斯因创立电离学说而获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1902年还曾获英国皇家学会戴维奖章。著有《宇宙物理学教程》、《免疫化学》、《溶液理论》和《生物化学中的定量定律》等。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