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总览 第四课 第一 框 第二单元 知识细解一 知识细解二 对点训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总览 第四课 第一 框 第二单元 知识细解一 知识细解二 对点训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总览 第四课 第一 框 第二单元 知识细解一 知识细解二 对点训练

2

3

4

5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3.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 4.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5.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6 1.自然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宇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并能为人的 所反映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而不是指某一种 的物质形态。 规律 意识 意识 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 共同本质 具体

7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础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础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正确理解哲学上所讲的物质含义。 含义 理解 意义 物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到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本原性,从而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8 含义 理解 意义 物质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但不是所有事物都会被人们马上认识,这需要一个过程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客观实在性 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哲学将物质混同为具体物质形态的缺陷

9 (2)明确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 联系 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10 [例1] 多国合作的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在巡天观测中,发现一颗年龄为2 500万年的毫秒脉冲星,而典型的毫秒脉冲星年龄都在10亿年左右,因此这颗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年轻的脉冲星让科学家感到无比惊讶。从唯物论角度看,材料同时也印证了 (  ) A.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 D.宇宙天体因人的发现而存在

11 [条分缕析]  选项 对应度 判断理由 A 说法错误 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B 正确 脉冲星超出了人们的经验范围,表明宇宙天体是客观存在的 C 不符合题意 认识问题属于认识论而非唯物论 D 宇宙天体因人的发现而存在,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2 [名师点睛] 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人们利用自然物,还是人们改造自然物,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都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们仍然是客观存在的。

13 (1)产生和发展来看:人类社会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构成要素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_____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物质世界 劳动 物质 体系 生产方式 物质性 物质性

14 1.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志只能影响社会的发展,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 (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来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因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5 (3)从人类社会的本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如图示 2.关于世界物质性的表述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16 [例2] 有一个美国高官说:“当今世界,没有美国想办而办不到的事情。为了证明‘美国人领导世界’的才能,他们摧毁了‘支持恐怖组织’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把‘不听话’的萨达姆政权推翻,主导了中东和平进程,现在又干涉朝鲜与伊朗核问题 ……我们似乎可以从中得出‘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和目的决定的’”结论,这种观点 (  ) A.是不可知论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B.否定了社会的客观性 C.肯定了社会存在和发展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 D.是一种唯心主义自然观

17 [条分缕析]  选项 对应度 判断理由 A 说法 错误 不可知论是认为人类没有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B 正确 材料中心在于“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和目的决定的”,显然这违背社会客观物质性 C 不符合题意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所指 D 材料并非对自然界的看法和观点,是历史观而非自然观

18 题组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1.2012年11月29日,哈罗铁路正式通车。在哈罗铁路修建过 程中,有关部门专门列出预算,为动物自由迁徙流动留出了许多通道,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下列关于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是客观的 ②人只能适应自然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成为自然的主宰 ④大自然的发展受人的影响,但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必须以自然为依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 解析: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人不仅能适应自然还可以改造自然,②观点错误,符合题意;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③观点错误,符合题意;①④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0 2.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
“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 (  )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③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物质是永恒的”指哲学上物质概念。“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说的是具体物质形态。故二者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②④错误。本题选B项。 答案:B

21 题组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客观的。下列要素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有(  ) ①地理环境 ②人口因素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④人类思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人类的思维是主观世界的组成部分,可排除,①②③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选A。 答案:A

22 4.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
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④人的意志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从产生、存在、发展和构成要素的客观性都可以证明。人的意志虽然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但还是有所影响的,因此④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

23 题组三 框题热点专练(让你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
“渴·望”之旅体验母亲水窖 2013年3月22日,在第21个“世界水日”到来之际,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陕西省开展母亲水窖-“渴·望”之旅体验活动。渭南市富平县白庙乡柴玉村位于半干旱浅山区。这里长期干旱少雨,条件严酷,群众吃水难、发展难的问题比较突出。2011年,在爱心企业和个人资助下,该村实施了“母亲水窖”项目工程,并以此为核心,发展庭院经济、果园和养殖业,既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也大幅提高了人均纯收入。据此回答5~7题。

24 5.该地的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是,必须因地制
宜,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解析:根据本地环境和人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建设新农村,是对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客观性的尊重,答案为A;B、C、D与材料无关。 答案:A

25 6.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希望通过开展此次体验活动,提升公众
的节水意识,倡导节水理念,呼吁社会各界更加爱护环境,珍惜水资源。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 ①人类能够利用和改造自然 ②人与自然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③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爱护环境,珍惜水资源是人类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表现,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①不选;③不是哲学道理,且表述错误,不选。 答案:C

26 7.材料是怎样体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 解析:本题属于体现型试题,考查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理解。首先要从理论角度明确,自然界的客观性与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要内容,回答时将材料的相关信息分别与其对接即可。 答案:(1)该地区位于半干旱山区,其气候条件严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体现了自然界是客观的。 (2)该地区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吃水难和发展难的问题实施“母亲水窖”项目工程,发展庭院经济、果园和养殖业,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3)整个材料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


Download ppt "总览 第四课 第一 框 第二单元 知识细解一 知识细解二 对点训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