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部分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学 信息资源管理评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部分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学 信息资源管理评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部分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学 信息资源管理评述

2 信息 信息的概念 信息的性质 信息的产生过程 信息与数据、知识、情报

3 信息的定义——引子 【唐诗】 “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南唐.李中·《暮春怀故人》 )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唐.杜牧·《寄远》) ;

4 信息的定义 Many things to many people

5 人们信息的认识 信息是客观事物自然性状的外露和表现;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有用,对其决策和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信息来源于物质,具有一切物质的属性,而又不是物质本身,乃是物质的转化物; 信息是由多方面传达过来或调查得到的知识。 信息是对不确定性的消除——信息论

6 信息的经典定义-1 1948年 维纳 《控制论——动物和机器 中的通信与控制问题》 《通信的数学理论》 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申农
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接受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就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环境的偶然性变化的过程,也是我们在这个环境中有效地生活的过程。 维纳 《控制论——动物和机器 中的通信与控制问题》 《通信的数学理论》 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申农

7 著名的意大利信息学者G·朗高提出了一种关于信息的新认识。他在《信息论:新的趋势与未解决问题》一书的序言里,明确提出“信息就是差异”的学说。
信息的经典定义-2 20世纪70年代 著名的意大利信息学者G·朗高提出了一种关于信息的新认识。他在《信息论:新的趋势与未解决问题》一书的序言里,明确提出“信息就是差异”的学说。

8 信息的经典定义3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齐振海主编的《管理哲学》一书认为:“信息可以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状态及它的特性、关系的表征或标志。信息本身不是事物或事物的属性、关系,而是事物及其属性、关系的标记。” 钟义信在《信息科学原理》一书中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芮廷先编著的《信息科学概论》一书认为: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信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出来,是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

9 对申农信息论的思考 申农用统计的方法(概率论)建立了通信系统中信源信息的度量、信道容量的度量以及保障通信系统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编码原理。
申农很严谨,认为自己所创立的通信论并不能代表信息论(信息的获取(感测)、信息的传递(通信)、信息的处理(认知)、信息的再生(决策)、信息的执行(控制)的所有内容,如在通信意外的其他领域,特别是认知和决策领域,申农的理论不能普遍成立 申农在1948年创造的是通信论而不是信息论,这是当时的社会需求和科学能力决定的。当时的社会需求是发展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这样的一些应用性新技术,对智能理论没有提出明确的需求。另一方面,当时的科学能力也无法研究智能理论,如模糊集合、混沌理论等必要的数学工具尚未产生。 申农的信息论(通信)问题考虑的是语法因素的复制,而不考虑语义因素和语用因素,注重的是统计型的语法信息,舍去了语义因素和语用信息。

10 不同领域对信息认识的进展(1) ——图书情报领域的认识 美.巴克兰德 信息可以定义为事物或记录。未能区别信息、信息载体;信息,信息源。
美.萨克立夫 信息是人和人所生产的记录跨越时空与其他人所交流的内容。强调人对信息的感知。 西班牙.库拉丝 信息是一种现象和一个过程。信息不能等同现象和过程,因为物质和能量也可以被认为是现象。

11 不同领域对信息认识的进展(2) ——心理学领域的认识 信息不是知识。区分了信息与知识。 ——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认识
欧洲信息资源管理简称为信息管理。 美 史密斯和梅德力认为,信息是数据处理的最终产品。 霍顿 数据 信息 知识的关系。数据的评价是信息,成熟的信息是知识。

12 不同领域对信息认识的进展(3) ——通信和信息科学领域的认识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信息不同于消息,消息是信息的外壳,信息是消息的内核。 本体论意义的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强调客观状态)。 认识论意义的信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关于该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这种状态/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强调人的主观认识)。

13 个人的看法 数据是客观实体的属性值,包括数字、声、文、图、像。
是抽象符号,其本身不能确切的给出具体含义; 信息是具有一定含义的数据加工处理后的结果;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是知识的原料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映; 情报是激活的知识,是进入到人的交流领域的运动着的知识。

14 信息与消息 一般认为,信息不同于消息,因为消息只是信息的外壳,而信息则是消息的内核。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常常会从各种各样的信源中获得许多消息。在这些消息中,有的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而有的则只是包含了少量的信息。消息作为“信息的载体”,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离散消息”(如书信、电报、数据等有次序的符号序列),一是“连续消息”(如语声、图片、活动图像等)。 消息 信息

15 信息与数据、知识与情报 数据是客观实体的属性值,包括数字、声、文、图、像。是抽象符号, 其本身不能确切的给出具体含义。 信息是具有一定含义的数据加工处理后的结果;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是知识的原料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 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映; 情报是激活的知识,是进入 到人的交流领域的运动着的 知识; 数 据 信 息 知 识 情报

16 信息的性质 普遍存在性 客观性 无限性 相对性 抽象性 动态性 异步性 依附性 可传递性 共享性 可转换型 可伪性

17 信息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普遍性是信息存在的最基本属性之一。信息的这种属性是由物质存在及其运动的普遍性决定的。信息是客观的,它的内容就是“比特”。虽然信息没有重量,也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可以被信息接受体感知、处理和利用的。从本体论角度来说,信息是物质存在、变化与运动状态的表征;而客观事物及其状态、属性和变化等又不是以人类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反映和表征这些事物客观存在的信息,无疑会带有明显的客观属性。

18 信息的无限性与相对性 物质世界的时空无限性,决定着信息也必然是无穷无尽的。即便是在我们人类认识的有限的世界中,由于事物本身的多样性和事物运动的连续性、关联性,也使信息的存在具备了无限多样的属性。然而,如果从人类自身的认识论角度来说,信息又具有相对性的特征。

19 信息的抽象性与具体性 一般认为,人类所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并不是信息本身,而只是信息的承载体。此外,对于人类社会的主体来说,获取(捕获)信息与开发利用信息都需要具备抽象能力。信息的抽象性给人类增加了认识和利用方面的难度。对于我们所能认识和把握的信息而言,信息又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感知力、理解力以及抽象思维等能力,对所认识到的信息加以记录、积累、加工和处理利用。

20 信息的动态性与时效性 信息所表征的必然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物质存在与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当人类于此时此刻获得了这种信息后,物质本身却依然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这就意味着人类所认识到的信息已经是一种“过时信息”或“历史记录”了。人们一般称信息的这种属性为信息的动态性或信息的时效性。

21 信息的依附性与传递性 信息的依附性是指信息的记录、存贮、传递、交流等,都必须借助于某种载体,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学者将信息所依附的载体区分为三种:即表意型载体、无形的承载型物质载体及有形的承载型物质载体。 信息的可传递性是指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上的信息,可以在空间上从一点传到另一点,在时间上从一个时期传到另一个时期的属性。

22 信息的共享性 信息的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可以同时被两个以上的用户所使用,并且信息的重复使用不会使信息的内容丢失的属性。

23 信息的可转化性与可伪性 信息的可转化性是指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时间、效益等的属性。
信息的可伪性是指由于信息的相对独立性,以及人类认识的主观性、孤立性、局限性、目的性等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虚假信息或伪信息的特性。

24 信息的功能 信息的功能是信息属性的体现 信息是宇宙有序运行的内在依据 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中介 信息是维系社会生存发展的动因
信息是智慧的源泉 信息是管理的灵魂

25 信息资源 什么是信息资源 国内外学者对信息资源的认识 信息资源的特征 信息资源的分类

26 信息资源 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是信息资源。
人类围绕信息资源所开展的活动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生产、管理与消费,其中,信息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两个端点。

27 美国学者的信息资源观 国外信息资源学者对信息资源的理解多为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设备、技术、人等)
霍顿(1979)认为,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是指某种内容的来源,即包含在文件和公文中的信息内容;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 是指支持工具,包括供给、环境、人员和资金等。 霍顿及其合作者马尔香(1986)又区分了信息资源和信息资产,重新定义信息资源如下:拥有信息技能的个人、信息技术及其硬件与软件、诸如图书馆、信息中心、信息操作人员和处理人员。 由此可见,霍顿在两个不同时期对信息资源的认识是有差别的,说明信息资源是发展中的概念,它只能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而趋于完善。

28 对美国学者的批判 美国学者对信息资源的界定总体上存在着泛化和随意化的倾向。 其次,霍顿的信息资源概念混淆了信息资源与信息源。
总之,美国学者更多是从管理学和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信息资源管理,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对定义往往采取非常实用的做法,只是简捷地规定某个术语在该论著中的含义与范围。

29 我国学者的信息资源观 我国学者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关注和研究信息资源管理问题的。
据可查的文献记载,孟广均是最早介绍和使用信息资源概念的国内学者之一。 孟认为,信息资源包括所有的记录、文件、设备、人员、设施、供给、系统和搜集、存储、处理、传递信息所需的其他机器。这种定义较为泛化。 90年代中期,一些学者开始从科学的意义上来抽象和概括信息资源的概念。如乌家培、马大川、朱立文和霍国庆等。

30 我国学者的认识 信息资源是即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这是泛化定义的合理升华。
信息成为资源的必要条件是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序化活动,即其中包含着人类的智能劳动。 现阶段我国学者的认识仍存在泛化、模糊化和复杂化等问题。

31 信息资源的定义 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狭义的信息资源仅仅指的是有用信息的集合
广义的信息资源既包括了有用信息的集合,还包括了与信息开发利用相关的信息设备、信息技术、信息人员、资金等其他要素。

32 信息资源的特征 智能性 有限性 不均衡性 整体性

33 信息资源的类型 以开发程度为依据,信息资源可划分为潜在的信息资源与现实的信息资源两大类型
现实信息资源以表述方式为依据可划分为口语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文献信息源、实物信息源和网络信息资源 文献信息资源以记录方式和载体材料为依据可划分为书写型、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 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还可以出版形式的不同划分为图书、期刊、会议资料、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等

34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的涵义 信息资源管理缘起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35 信息资源管理的涵义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一种人类活动

36 信息资源管理的源起——实践源起 实践源起:1940S-1950S
孟广均:1940-1950s,萌芽于美国政府部门的文书管理领域和工商行业的企业管理领域,60、70年代两个领域的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相互融合和发展,80年代是发展的一个高潮,而90年代随着NII的发展,更是到了一个高潮。 马费成:信息资源管理起源于若干年前的文献管理领域,认为虽然早期信息并没有资源化,但人们已经有了对信息的管理,而且信息资源管理是对早期的文献、信息、知识管理的发展。因而,认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以图书馆为代表的文献管理阶段、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信息管理阶段,和以资源为核心的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37 信息资源管理的源起——理论源起 1970s末,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种学科理论逐渐形成并于80年代成熟,大发展于90年代(这一点基本达成共识)

38 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条件 观念条件——当信息资源量的积累发展到一个临界点,人们的认识才可以发生质的变化,自觉的有意识的将它是为一种资源。
技术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激发,尤其是综合性的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这些技术不仅促成人们观念的质变,还直接促成了各类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集成发展。 实践条件——信息资源管理最早的生成领域是政府部门的文书管理领域和工商行业的企业管理领域,这可称为信息资源管理生成的实践条件。

39 信息资源管理实践在美国 20世纪中期,信息资源管理开始在美国萌芽和发芽,最早的生长领域就是美国政府部门的文书管理领域。
1942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报告法案》,这是第一个控制文书的联邦政策,目的是减轻公众的统计报告负担,减少不必要得重复,最大限度的利用来自公众的信息。 196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案》规定任何人都有权利用联邦政府部门的记录,同时还授权公开这些记录。 1980年颁布的《文书削减法》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里程碑,是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

40 为什么现代意义的IRM先在美国出现? 美国科技发达,具备3个条件(观念、技术、实践条件),政府部门注重文书管理工作,80年颁布了《文书削减法》,是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开端。 同时企业界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也使得企业界重视对信息的管理,是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主要力量,如数据处理系统、IS、MIS、IRM系统等的应用。

41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学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马尔香和克雷斯莱因的“四阶段说” 史密斯和梅德利的“五阶段说”

42 马尔香和克雷斯莱因的“四阶段说”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末): 信息的物理控制;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
自动化技术的管理;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80年代): 信息资源管理;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

43 史密斯和梅德利的“五阶段说” 第一阶段:数据处理; 第二阶段:信息系统; 第三阶段: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阶段:终端用户及其战略影响;
第五阶段:信息资源管理。

44 我国学者马费成的3阶段 文献管理阶段(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的收集、管理为重点 IM阶段:试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流的控制
IRM阶段:强调从多种角度对人类社会信息

45 传统管理阶段(1) 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图书馆对文献的收藏以文献的利用为目的。除对文献本身的管理外,还包括对机构、人、文献整理和提供过程的管理,但在解决文献收藏和利用之间的矛盾不是十分成功。 20世纪40年代,大科学时代的“情报危机”开始出现,科技领域出现了专职信息服务机构。

46 传统管理阶段(2) 我国50年代建立的科技情报研究所,主要从事二次文献加工,旨在克服传统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利用方面的滞后现象以及过分重“藏”的缺点,文献加工既重视外部特征,也重视内容特征,提供文献的方式主要是多向主动传递。 本质上,科技信息机构与图书馆之间并无特殊差别 图书情报一体化,向“信息管理”过渡。表现在以“信息源”为核心、以文献为主要载体、以公益性服务为主要目标的传统信息管理向信息管理阶段发展,从注重“信息源”的管理向注重“流”的管理过渡。

47 信息管理阶段 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为主要工作内容。技术因素占主导地位,技术专家唱主角。
是在计算机技术及相关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信息管理模式。 (1)文献信息的革命:第一个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上下文关键词索引KWIC (2)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文献管理以外的领域,促成管理信息系统的诞生和发展(3)在MIS的基础上研制出DSS和ES(4)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国际DIALOG大型检索系统发展

48 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背景1:信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
背景2: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使其效益达到最大化。

49 背景1:信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
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从古代到当代的必然延伸,是对信息管理单纯依赖技术的否定。 计算机化信息系统的建立虽然能够高效地解决信息管理中的许多问题,但它仅仅是在微观层面上着眼于个别的机构和组织,宏观层次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效益无法实现。 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都属于信息管理的人文范畴,主要功能是规范信息活动中的人的行为的和规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经济手段引入:信息服务的耗费增加,信息服务中有偿成分增多,信息活动需合理分配各项开支

50 孟广均的3个阶段 萌芽阶段:1940s-1970s中 形成时期:1970s中-1980s末 发展时期:1990s

51 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资源管理 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技术年代 80年代,人们已形成一种意识:信息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武器。
90年代的终端用户不仅需要与内部信息源直接联通,而且也需要所需的外部信息源直接联通。 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信息传递和存储的格局。 90年代对情报专业的传统技能如信息的采集、组织、控制、分析、评价和传播技能有广泛的需求。

52 信息资源管理学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学科体系

53 信息资源管理学 信息资源管理学是围绕人类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 而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横断学科。 它的形成有两个基本前提:
信息资源管理学是围绕人类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 而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横断学科。 它的形成有两个基本前提: (1)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为其提供了理论前提。 (2)迅速发展的信息资源管理类学科之间的集成或整合进程是其现实前提。

54 信息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国外学者的认识
不统一 霍顿: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内容及其支持工具的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组织、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估的过程 怀特:信息资源管理是充分而有效地鉴别、采集和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目前和将来的需要的过程 马丁: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没有区别,信息管理是与信息相关的计划、预算、组织指挥、训练和控制过程 德.戈德格伯尔和施特勒特曼:信息管理是对信息资源与相关信息过程进行规划、组织和控制的理论,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内容、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结构,信息过程包括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过程。

55 信息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国内学者的认识
胡昌平 王万宗 教材:信息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 主要依据: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使我们认识和研究的客体;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使信息资源管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

56 信息资源管理活动 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活动,主要在三个层面展开:
在社会组织的微观层面,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主要体现为一种过程管理; 在社会组织体系的中观层面,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体现为一种网络管理; 在国家政府的宏观层面,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主要体现为一种政策法规主导的调控管理。

57 信息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信息资源管理学学科理论研究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 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研究 信息用户研究 信息组织与检索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信息系统与信息网络研究 信息产业与信息市场研究 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研究 信息资源管理教育研究 另外,与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相关的学科知识、文化背景、技术进展和实践活动等也可以列入其研究范围。

58 信息资源管理学的结构体系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信息资源管理应用

59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述评 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起源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美国。整个80年代是美国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迅速发展的时期,80年代中期,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开始传入欧洲并逐渐演化为信息管理理论。90年代初,孟广均和卢泰宏等人引进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在90年代中期形成一个小的研究高潮。

60 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评述 国外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流派和中西比较

61 国外信息资源管理理论(1) 胡赛因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是一种计算机资源管理理论,其核心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计算机在工商企业领域的应用问题。 里克斯和高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其核心是记录和记录管理系统,其体系结构大致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单元是记录管理理论,后四个单元即主体部分则是记录管理过程的理论展开。 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其核心是办公室、工厂、实验室环境中信息资源和财产的管理问题。此理论是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之一。 史密斯和梅德利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是面向教学、侧重理论探讨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它较好的处理了信息系统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关系和融合问题,是基于信息与信息资源概念并按信息资源的逻辑结构展开的一体化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马丁的信息管理理论:马丁在英国昆士大学任教。他认为信息管理是使有价值的资源隶属于标准的管理和控制过程以实现其价值的活动,它必须超越程式化的信息采集、存储和传播工作,必须致力于使信息利用为组织机构的目标服务。

62 国外信息资源管理理论(2) 克罗宁和达文波特的信息管理理论: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理论思维和探索,试图从直觉入手,运用模型、隐喻和相关的方法论,剖析信息管理的深刻内涵,并使之上升到一般理论的层次。它运用直观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推导,其理论高度和深度都是其他信息资源管理理论难以企及的。 戈德格伯尔和施勒特曼的信息管理理论:两人均是德国信息管理学家。其主要内容包括了信息管理的意义与定义、为信息服务的信息管理的背景、信息的经济转化过程、信息资源、战略管理了、信息服务中战略信息管理的分析框架等。其核心是对信息管理背景、信息的经济转换过程和信息资源的论述。 博蒙特和萨瑟兰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两人于1992年出版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是为工商管理领域的管理者和工商管理硕士所提供的理论武器。是一种高层次的应用管理理论,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及其管理、信息产业等问题的理解比之20世纪80年代的同类著作有明显进步,在案例研究方面,它也有所突破。

63 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理论(1) 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领域,这与20实际90年代初国内许多高校图书情报系易名为信息管理系后急于寻找理论依据有密切的关系。就理论体系和理论水平而言,我国学者所推导出的理论体系缺乏借鉴和继承,难于与国际接轨。 卢泰宏的三维结构理论:信息资源管理是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分别是:对应于信息技术的技术管理模式,其研究内容是新的信息媒介和新的利用方式;对应于信息经济的经济管理模式,其研究方向是信息商品、信息市场和信息经济等;对应于信息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其研究方向是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 情报学特征浓厚

64 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理论(2) 胡昌平的信息管理科学导论:以社会信息为基点构建了宏观的信息管理科学体系。信息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现象的科学,主要包括社会信息现象与规律研究、信息组织与管理研究、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信息政策与法律研究。 标志着我国情报学研究从科技情报——社会信息的发展

65 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理论(3) 符福峘的信息管理学理论。其著作《信息管理学》从管理学的角度审视信息管理问题并组织相关的资料,可谓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中的“管理学派”。 王万宗的信息管理理论。王万宗组织一批青年学者编写的《信息管理概论》并不局限于信息管理理论本身,而是将信息管理作为一个学科群来构建的。 党跃武、代根兴等

66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流派和中西比较(1) 信息系统学派。它是欧美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霍顿、马尔香、史密斯、梅德利、博蒙特、胡赛因等 信息系统学派的理论学说是三大流派中最为系统最为成熟的理论学说,它的影响超过了记录管理学派和信息管理学派,但它未能包括传统的信息管理学科如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67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流派和中西比较(2) 记录管理学派。
是在吸收信息系统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记录管理学派”,代表作有里克斯和高的《信息资源管理》、美国学者罗比可的《信息和记录管理》和英国学者库克的《信息管理和档案数据》等。 是与办公室文书处理有关的一种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因此在欧美各国尤其是美国流传较广,影响也较大。

68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流派和中西比较(3) 信息管理学派。 它是三大流派中内部分歧最大的理论流派。
其共性体现为:从研究者的学科知识背景来分析,使用信息管理作为学科理论名称的多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者。 而信息管理学派诸理论的异质性主要源于研究者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消化吸收程度及其与图书情报学理论的结合程度。

69 中西比较 理论传统不同。欧美学派多追求管理传统,我国则眷恋情报学传统。
逻辑起点不同。前者多以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为逻辑起点,我国则多为社会信息。 技术含量不同。前者将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融合为一种理论思维贯穿始终,国内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流程始终是“两张皮”。 发展阶段不同。西方理论以发展到信息资源的战略阶段,国内更多停留在操作层面上。 研究方法不同。前者注重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国内则多采用理论推导方法,偶有案例也多是信手拈来或构想出来的。 治学态度不同。西方理论研究者为寻求问题的解答而发展理论,讲究体例规范,我国一些学者则为寻求理论依据而创造理论,有的甚至心态浮躁,缺乏严谨。


Download ppt "第1部分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学 信息资源管理评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