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 翰林版 第一章 自我的成長與準備成為公民 授課教師:梁雅雯 aaeeffe@yahoo.com.tw.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 翰林版 第一章 自我的成長與準備成為公民 授課教師:梁雅雯 aaeeffe@yahoo.com.tw."—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 翰林版 第一章 自我的成長與準備成為公民 授課教師:梁雅雯

2 第一節 自我的成長 二、自我的成長與變化 自我概念 自我形成的 相關理論 全生涯的發展 自我成長的 重要理論 不斷調整的 自我
一、自我的意義 自我概念 自我形成的 相關理論 二、自我的成長與變化 全生涯的發展 自我成長的 重要理論 不斷調整的 自我

3 我是誰? ?

4 我的名字叫做梁雅雯。 親戚都說我長得像演員李佩怡。 朋友都說我很有正義感、有堅強的意志力、個性不畏挫折往前衝。

5 自我概念 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我是誰?」的一種自我發問方式,以及它可能得到的所有答案之總和。 這種答案會隨著人生不同的發展階段而不斷改變。
你所說出的各種答案,都含有對自我的認識與概念。 包括與自身有關的外在樣貌、儀態或內在個性、人格特質等的感知、評價。 這種答案會隨著人生不同的發展階段而不斷改變。

6 我是誰 作詞:廷廷 (Magic Power) 作曲:廷廷 (Magic Power) 編曲:Jae Chong 我是誰 你是否常常這樣問自己 我是誰 總是活在別人的期望裡 我是誰 是誰又擅自幫你定義了 ‧‧‧‧‧‧

7 自我的形成 自我的形成深受社會文化脈絡影響。
「自我形成」,就是經由社會化過程,形成對自己的觀感、認知與期望,逐漸成為一個具有獨特氣質的個人。

8 名詞解釋【社會化】 由生物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 個人學習社會規範與期待的過程。 從出生到死亡的連續過程。
個別成員學習自身所處社會文化的過程。(包括價值觀念、社會規範、行為模式、態度及信仰)

9 小王的成長史 時間 成長狀況 93年底 不到八歲,被發現時身高139cm,體重105kg,成天斥身裸體與雞狗搶食,走路困難,大多爬行,只會發出「汪汪」、「喵喵」的聲音和幾句髒話,智力不到一歲。 93/11~94/1 送花蓮慈濟治療、減重,出院時體重89kg,能爬八層樓,智力已有二、三歲,會合掌說感恩 94/5 ~95/4 在苗栗一教養院安養,經施以物理治療,已能簡單自理生活起居,如拿筷子吃飯,並能步行

10 自我形成的相關理論 顧里的「鏡中自我」 【鏡中之我理論】 米德的兩個「我」 【社會自我理論】 佛洛依德的三個「我」 【精神分析理論】

11 顧里「鏡中之我」理論 他人就像鏡子,可透過他人對自己的反應或理解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自我概念是透過與他人的接觸, 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自我概念是透過與他人的接觸, 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意識

12 顧里「鏡中之我」理論 1.呈現:對別人眼裡自我形象的想像。 2.想像的判斷:對這一形象評斷的想像 。
3.主觀解釋:由此想像而產生某種自我的內在感覺。 想像的

13 顧里「鏡中之我」理論 透過「鏡中之我」,可藉由生活周遭他人對我們的評價而更認識自己,而這個認識自己的過程是混合著觀察、想像的主觀詮釋。
「鏡中自我」的概念,代表個人逐漸脫離以「自己」為中心的狀態,演變為與社會其他個體之間的互動,並根據自己想像的他人看法中察覺,發展出自我。

14 米德「社會自我」理論 米德與顧里都認為自我發展是社會經驗的累積,肯定環境塑造人類行為的重要性。
米德強調自我的形成是基於兒童有能力對他人的態度進行反思,而且兒童期是自我發展的關鍵期,他將兒童社會化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5 兒童社會化過程三階段 模仿階段 2-3歲深受 重要他人 影響 會單純模仿重要他人的行為舉止,卻不瞭解為何要這麼做。
imitative stage 2-3歲深受 重要他人 影響 會單純模仿重要他人的行為舉止,卻不瞭解為何要這麼做。 Ex.手提爸爸公事包要上班。 遊戲階段 play stage 4-8歲 會扮演好幾種身邊熟悉的大人角色,但難以理解這些角色間的關係 Ex.玩扮家家酒,同時扮演父母親、小孩…。 團體遊戲階段 game stage 8歲以後受概括化他人影響 開始懂得角色間的互動關係,會注意到其他人的角色和看法,學習由他人角度看自己。 Ex.球賽。

16 名詞解釋【重要他人】 significant others
一群對個人行為有相當深度影響力的人。 是孩童所羨慕、模仿的對象。 如父母、配偶、師長、兄弟姊妹、同儕。

17 名詞解釋【概括化他人/普通他人】 非指確實存在的團體,是個人生活經驗所衍生出來的一種想法或詮釋。
個人必須根據這些理所當然之別人的意見與態度來約束自己。 舉例: 1.錄影帶出租店挑 A 片。 2.售票口買三級片的票。 3.公車上:阿婆 vs. 性感女星。

18 米德「社會自我」理論 兒童在遊戲的過程中,逐漸由模仿他人,注意自己角色的扮演,進而建立自我意識以及內化社會規範。
在此過程中,不但接受外在環境形塑『客我』,且必須由『主我』審查、評估、選擇,最後架構出一個完整的自我人格。

19 米德的兩個「我」 主我 I 主觀的 未社會化 本能的 主動的 容易衝動 具創造力 受社會限制小 客我 Me 客觀的 已社會化 社會期望的
被動的 遵守規範 受社會文化薰陶 受社會限制大 自我是『主我』與『客我』不斷互動與對話的表現。 舉例:騎機車上班眼見就要遲到了…

20 米德「社會自我」理論 在『主我』與『客我』相互激盪的過程中,我們有時會以「重要他人」的所作所為,做為自我抉擇的參考。
概括化他人(包括社會裡的成員)所訂立的社會規範對個人的行為亦有相當影響力。

21 米德「社會自我」理論 完整的自我應是『主我』與『客我』趨於一致,既能接受社會期待,又能保有個人的自由與獨特性;不會不顧社會觀感,但也不會太壓抑自己。 每個自我人格都是『主我』與『客我』的混合。亦即自我是『主我』在考量『客我』的要求下,不斷加以思考並作出反應的我。

22 米德「社會自我」理論 自我 由以上探討可知,自我概念的形成深受以下三者的態度影響。 1.個人獨特的本能(先天遺傳)
2.重要他人(父母、配偶、兄弟姊妹) 3.概括化他人(社會團體、社會規範) 自我 主我 客我 重要他人 參考團體 概括化他人

23 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論 人格發展的過程是潛意識與社會約束力之間的心理鬥爭。 佛洛依德認為人的心理狀態就像一座冰山
1.浮在水面上的部分約佔整座冰山的1/10, 相當於人的「意識」, 2.大部分浸泡在水面下的冰山則是「潛意識」。 水底下的部分可以決定整座冰山的流動方向與速 度,潛意識控制並決定了我們大部分的行為。 自我超我 本我

24 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論 佛洛依德認為「我」包含三個部分:
本我:受本能影響,人天性中與生俱來存在著如性與攻擊等生存本能,驅使人們追求立即的快樂與滿足。 超我:將社會的限制與要求,視為自己的理想目標。這些限制與要求可能使得個人在尋求快樂與滿足時產生罪惡感。 自我:自我總是衡量個人所處的真實世界,調整個人的行為以適應環境,讓個人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得以被滿足。

25 佛洛依德的三個「我」 運作 生物的我 本我 id 快樂原則 真實的我 自我 ego 現實原則 理想的我 超我 super-ego 道德的我
人格 結構 意義 原則 運作 本我 id 生物的我 快樂原則 *儲存人性中最原始的衝動。 *要求立即獲得滿足的傾向。 *通常會被壓抑,隱藏起來變成潛意識。 自我 ego 真實的我 現實原則 *理性的自我具有居中緩衝協調的作用。 *若本我的需求無法在現實中立即獲得滿 足,他必須遷就現實的限制,學習如何在現實中獲得需求的滿足。 超我 super-ego 理想的我 道德的我 完美原則 *個體在生活中,接受社會文化道德規範的教養而逐漸形成。 *有兩個重要部分:①自我理想:要求自己行為符合自己理想的標準。 ②良心:規定自己行為免於犯錯的限制。

26 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論 三個我不斷交互影響,使個人形成特定的思考與行為。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 如能彼此交互調節,和諧運作,
會形成一個發展正常適應良好的人 如三者失去平衡,或彼此長期衝 突,就難免導致個體生活適應 困難,甚至演變為心理異常。

27 第一節 自我的成長 二、自我的成長與變化 自我概念 自我形成的 相關理論 全生涯的發展 自我成長的 重要理論 不斷調整的 自我
一、自我的意義 自我概念 自我形成的 相關理論 二、自我的成長與變化 全生涯的發展 自我成長的 重要理論 不斷調整的 自我

28 一輩子「自我」都在發展 「自我發展」終其一生都在進行,社會化是不斷運轉的動態過程 。
學界產生不同的派別,認為自我發展是由出生到死亡的連續過程(艾瑞克森),隨著個人身分、角色的轉變,以及社會變遷,不斷的繼續進行。以下就精神分析理論(psychoanalysis)與心理社會發展理論(psychosocial theory)加以說明。

29 自我成長的重要理論 性心理發展期

30 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重視兒童時期的心理發展,認為兒童階段的發展經驗,將直接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特質。
一生人格的發展是以6歲之前三個時期為基礎。基本需求中性慾力的滿足,又是以後發展順利與否的重要關鍵。 因強調幼年性心理需求的重要性,故其理論被稱為「泛性論」。 又其人格發展理論總離不開性的觀念,故其發展分期解釋,就被稱為「性心理發展期」。

31 佛洛依德的人格發展五階段 重要發展 固著作用 階段 年齡 口腔期 0~1 肛門期 1~3 性器期 3~6 潛伏期 7~青春期 兩性期
人格發展理論 佛洛依德的人格發展五階段 階段 年齡 重要發展 固著作用 口腔期 0~1 口腔吸允、咀嚼、吞嚥等需求。 口腔性格:貪吃、酗酒、吸菸、咬指甲。 肛門期 1~3 大小便排泄需求。 肛門性格:頑固、冷酷、剛愎、吝嗇。 性器期 3~6 對自己的性器官特別感興趣,經由「認同作用」化解「戀父情結」或「戀母情結」。 對兩性關係產生焦慮或困惑。 潛伏期 7~青春期 興趣擴大,重視同性友誼。 退縮或是過度個人主義。 兩性期 青春期後 兩性差異明顯,對異性感興趣,性心理成熟。 婚姻生活或是為人父母的困難。

32 艾瑞克森(1902∼1994)社會心理發展理論 自我的成長歷程有八個連續的發展階段。
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的發展危機需要解決,若該階段遭遇發展障礙,將影響下個階段的人格發展。 不同的人生階段,「重要他人」扮演關鍵角色,影響個人自我成長。 以「青少年期」為例,是自我概念、角色認定與社會地位形成的重要時期,經歷身心快速發展變化、參與更多社會互動,並扮演更多不同的角色。 重要他人為:同儕、崇拜的對象

33 不斷調整的自我 社會化的過程中,就是社會現實與自我理想不斷拉扯調整的過程,自我概念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調適修正,並且加入個人特色,豐富自我概念。 如:籃球比賽中,若有人不遵守規則,頻頻出現肢體碰觸等小動作,久而久之就不會有人約他打球。除非犯規者能自我覺察並調整其行為,才能為人所接受。

34 第二節 成年禮與通過儀式 一、傳統的通過儀式與禁忌 二、現代社會中的通過儀式 通過儀式與成年禮 各項成年禮介紹
成年禮共同的意涵及其不同的特色 現代社會「成年」的意涵 現代社會的規範

35 個人在自我發展中不斷成長,以建立不同階段的社會身分。
為了規範或鼓勵個人能夠順利經歷不同階段的身分轉換,自古以來,各社會便有相關的重要儀式,以突顯並完成人們身分的轉變。

36 通過儀式 「結婚」即是現代社會生活中熟悉的一種通過儀式。
指個人在生命過程中,從一種社會身分轉向另一種社會身分時所舉行的禮儀(范傑納, )。 攝於九寨溝五花海

37 通過儀式 男孩要取得成年身分前,必須先被帶到會所集中。 隔離 接著讓他們接受如打獵、戰鬥等各項技能的訓練。 過渡
范傑納指出傳統社會的通過儀式歷程通常包含三個階段:隔離、過渡與整合。以台灣卑南族社會為例 隔離 男孩要取得成年身分前,必須先被帶到會所集中。 過渡 接著讓他們接受如打獵、戰鬥等各項技能的訓練。 整合 若能順利通過考驗,則將在考驗結束後,公開接受長者的讚揚與祝福,表示正式成為社會中的成年人。

38 通過儀式 現代社會不如傳統社會般有著盛大明顯的通過儀式,但仍存在各種彰顯與確認人們社會身分轉變的通過儀式。
如服完兵役,常被認為象徵著男性正式進入成年。

39 通過儀式中的禁忌 傳統社會通常十分遵守禁忌的約束力量,相信觸犯禁忌將會為個人甚至整個社會帶來危險。
如台灣民間習俗相信,新娘坐上禮車離開時,不可回頭看娘家方向,意味著避免新娘婚後對婚事感到後悔。 成年禮就是一種「通過儀式」,而通過儀式涉及「禁忌」的設定與通過,解除禁忌後,個體就可獲得新的社會角色。

40

41 成年禮所代表的意義 未成年 被限制某些行為 通過儀式 舉行成年禮,告知責任與義務 已成年 解除限制,獲得新地位,並負起成年責任

42 馬總統許願:盼單車成年禮成台灣象徵 中央廣播電台 2010/09/11
馬總統許願:盼單車成年禮成台灣象徵 中央廣播電台 2010/09/11 「單車成年禮」是馬英九總統競選時重要青年政策,為此規劃了16歲騎乘100公里、18歲騎乘500公里、20歲騎乘1000公里環島長征成年禮活動;去年共有5000人參加,今年則有高達2萬5千人報名,迴響熱烈。

43 各種成年禮所代表的意義 傳統的成年禮 原住民的成年禮 德國十四歲成年禮

44 傳統的成年禮—周代成年禮 以服飾轉換與獲得字來區隔孩童與成年,象徵社會地位轉變。 冠禮
由長輩為20歲男子梳髮,改變髮型,然後戴上新帽(帶冠)。 笄禮 為年滿15歲的女子挽髮為結,然後插上笄釵。 意義:藉著外在的改變,達到內在的轉化。 男子行過冠禮(女子則是笄禮),才有資格享有成年男子的權利,並正式從孩童轉變成人,開始承擔成人的責任和義務。

45 傳統的成年禮—臺南「做16歲」 小孩子從出生到滿16歲是受七娘媽的照顧庇護,直到「16歲時」才算是成人,稱為「轉大人」。
16歲的成年禮,代表長大成人的儀式,對保佑的神明行三拜九叩之禮,感謝神恩。 圖源:七娘媽(天女七星娘娘)的由來、臺南市寺廟做十六歲/臺南市開隆宮、聯合報系。

46 傳統的成年禮—臺南「做16歲」 早年臺南是一個商業繁榮的港口,碼頭搬運工的工資是以年齡計算,滿16歲就能領取成人工資,否則只能領「囝仔工」的半薪 。 圖源:臺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

47 原住民的成年禮—鄒族 以成年儀式訓示即將成年者對家庭與部落的責任。
儀式完成後,男生帶佩刀、女生著頭飾,從此之後可參加族人各項活動,也有結婚的權利。 有一項很重要的儀式—由長老為接受成年禮的男子戴上皮帽,就成為部落的成年人,須 擔負起部落及家庭所給予的社會責 任,開始受到族人的重視和尊敬。 鄒族成年禮/長老訓斥與鞭打參加成年禮的少年。

48 德國十四歲成年禮 在兒童離開學校時,舉行14歲成年禮。
儀式前,先安排青少年參加歷史與文化,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技術與專業、重要的人際關係與生活方式等相關的活動與課程。 儀式中,宣揚社會上共同的理想與價值, 讓參與的青少年承諾擔負起維護和平、效忠國家與追求社會幸福發展等三方面的責任。 社會成員代表也向青少年承諾社會將給予保護、支持與協助。

49 成年禮共同的意涵 以「通過儀式」幫助個體順利渡過人生重要的門檻,並獲得社會對個體的關注與承認。

50 第二節 成年禮與通過儀式 一、傳統的通過儀式與禁忌 二、現代社會中的通過儀式 通過儀式與成年禮 各項成年禮介紹
成年禮共同的意涵及其不同的特色 現代社會「成年」的意涵 現代社會的規範

51 現代社會中的通過儀式 現代社會中沒有一致公認的正式通過儀式。 對青少年來說,畢業典禮就是一種通過儀式,反映出心境上的成長與改變。
我國法律以年滿18歲(刑法)或20歲(民法)作為關鍵的分界點。

52 現代社會的規範 非正式規範 正式規範 不同的生命階段會有不同規範,強制力也不一樣,可分為非正式與正式的社會規範。 民俗(folkways)
就是日常生活的習慣與禮節 民德(mores) 比民俗更具約束力的行為標準,如:告誡、禁令、宗教規範等。 正式規範 法律

53 社會規範 民俗 1.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 2.在傳統社會裡,具有相當大的約束力; 在現代社會裡,人口異質性高,各有不同 的風俗,民俗約束力大為減弱。 民德 1.像是孝敬父母、敬老尊賢等傳統或禁止亂 倫、手足相殘等禁忌。 2.牽涉層面關乎社會的生存或利益,違反禁 忌者會面臨到排斥、驅逐,甚至處決。 法律 由立法機關訂定,並藉由國家公權力來執行相關的規範與懲處。有民俗、民德的基礎存在。

54 民俗: 男人穿長褲而不是裙子,是文化民俗的一種範例,違反穿著文化民俗可能遭致嘲笑,但通常不會受到嚴厲懲罰。 民德: 回教法律要求女性在公眾場合必須將身體覆蓋,臉也要披上面紗;違反民德可能是嚴厲的,包括鞭打、烙印、放逐,甚至死亡。

55 現代社會的規範 「規範」是我們跨過成年界線後,被賦與更多的權利與義務時,讓我們了解自己的定位。
這些成年的過程都是先對「未成年」做出限制,然後以界定「通過」來做為區隔。 完成通過儀式後,如同宣示了自我的責任; 非被動讓他人約束行為,而是主動遵循社會規範。

56 第三節 對成為成年公民的期待 一、有權利意 識的公民 二、能負起責 任的公民 三、有參與意 願的公民 認識「權利意識」 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成為具有參與意願的公民

57 有權利意識的公民 權利意識是指對於公民身分的各種權利有所認知。 高中生即將發展成為成年公民,應該對於人民所享有的各項權利有所了解。
有些權利是從出生開始就具有, 有些是具備公民身分(年滿20歲)後才能行使的, 高中生即將發展成為成年公民,應該對於人民所享有的各項權利有所了解。 受教權是學生享有的基本權利保障之一; 在校園生活中還享有隱私權、身體自主、言論自由等各項權利。

58 能負起責任的公民 建立公民的權利意識後,應具備負責任的態度。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唯有在清楚自身權益的同時落實公民義務,社會的齒輪才能順利的運作下去。

59 成為具有參與意願的公民 民主社會中,拒絕行使參與權利雖屬個人自由;然而,當我們放棄參與公共事務後,往往受害的還是自己。
透過不同方式參與及表達對公共事務的關心,避免因政府不當的政策影響我們的生活; 必須以公平與正義為基本原則,廣泛蒐集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對不同意見保持理解與尊重的開放態度,以和平理性的方式進行溝通。

60 CH1結束,請小老師安排考試


Download ppt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 翰林版 第一章 自我的成長與準備成為公民 授課教師:梁雅雯 aaeeffe@yahoo.com.tw."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