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3.1 通信技术 3.2 网络技术 3.3 数据库技术 3.4 Web技术 3.5 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框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3.1 通信技术 3.2 网络技术 3.3 数据库技术 3.4 Web技术 3.5 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框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3.1 通信技术 3.2 网络技术 3.3 数据库技术 3.4 Web技术 3.5 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框架

2 3.1通信技术 模拟通信 数据通信: 信号转换 DCE DCE 通信 控制 器 中央 处理 器 数据 输入 输出 设备 传输 控制 器 数据
电路 终接 设备 数据 电路 终接 设备 传输信道 DTE 数据电路 DTE 数据链路 数据通信系统

3 数据通信 技术指标 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4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移动通信网: 无线Internet 电信网由核心网、接入网(AN)和用户驻地网(CPN)三大部分组成。
核心网和接入网属于公共电信网,CPN为用户自有通信网,传统CPN是单用户。 接入网的一侧是核心网,核心网主要由各类业务网构成,另一侧是用户。 接入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接入网将核心网的业务提供给用户。 接入网是一种透明传输体系,本身不提供业务,由用户终端与核心网配合提供各类业务。 无线Internet

5 核心业务网 核心业务网目前主要分语音网和数据网两大类。语音网通常指公共电话网(PSTN),是一种典型的电路型网络。
传统的数据通信网主要包括公用分组交换网(PSPDN)、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网(FR)三种 IP网是一种典型的计算机通信网

6 接入网技术 铜线接入技术:利用电话网铜线的DSL(数字用户线) 光纤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 :
移动接入可分为高速和低速两种,高速移动接入一般可用蜂窝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集群系统等,低速接入系统可用PCN(个人通信)系统,如CDMA本地环路,WAP无线应用协议, 。 固定接入是从交换节点到固定用户终端采用无线接入,它实际上是PSTN/ISDN网的无线延伸,主要的固定无线接入有三类,即已经投入使用的多路多点分配业务(MMDS)和直播卫星(DBS),以及刚刚兴起并正成为热点的新兴宽带接入技术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微波、扩频微波、卫星通信及HUF特高频等。

7 图3-7 拨号接入方式

8 图3-8 专线接入方式 返回本节

9 无线Internet接入技术 WAP GPRS CDMA1X 无线局域网 Bluetooth

10 WAP wap的全称是whiess application protoco、即无线通信应用协议、这种技术能让手机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为用户带来更大的通信空间。     由于无线环境与有线信息技术(it)环境差异很大。所以wap规范已经为无线环境的若干特——cpu不太强(缺少一颗“奔腾”的芯)、存储容量较少、功耗受限、显示屏较小和不同的输入设备等,进行了最佳化。     现阶段的无线上网技术主要有:普通gsm手机加笔记本电脑(当然要有调制解调器)实现的手机上网,它的缺点是速度较慢,远逊于普通的拨号上网的速率,并且还离不开电脑。     wap是一个用于向无线终端进行智能化信息传递的,无需授权、不依赖平台的协议。wap的特点在于,它将因特网上的图片、声音和录像全部删除,只向手机显示屏幕输送文字信息。简单点讲,wap手机从因特网获得的是经过“量身定做”的文字信息,因而避免了无线上网速度较慢的弱点,并且用不着电脑。     wap技术的出现,使许多新兴的增值业务成为可能。如现在人们在移动的情况下,即可通过wap手机实行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网上炒股、电子邮件、例览新闻和气象预报等方面的工作。

11 WAP网络架构 1 WAP手机 2 WAP网关起着协议的‘翻译’作用,是联系GSM网与万维网的桥梁
4 过程:当用户从WAP手机键入他要访问的WAP内容服务器的URL后,信号经过无线网络,以WAP协议方式发送请求至WAP网关,然后经过‘翻译’,再以HTTP协议方式与WAP 内容服务器交互,最后WAP网关将返回的内容压缩、处理成BINARY流返回到客户的WAP手机屏幕上。编程人员所要做的是编写WAP内容服务器上的程序或曰WAP网页。                            

12 GPRS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在已有的GSM网络基础上叠加的一个新的网络,是中国移动GSM网络走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 GPRS是一项无线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它以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 用户通过GPRS可以在移动状态下使用各种高速数据业务,包括收发 、进行Internet浏览、即时聊天等。GPRS最高理论传输速度为171.2kbps 目前使用GPRS可以支持40k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因为借助了原有的GSM网络,所以GPRS覆盖非常广。目前中国移动GPRS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网络遍及240多个城市。 GPRS有两种接入方式,分别为CMWAP和CMNET,前者是为手机WAP上网而设立的,后者则主要是为PC、笔记本电脑、PDA等利用GPRS上网服务。目前,中国移动已把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作为GPRS的一项重要业务来推广。

13 笔记本电脑通过GPRS来上网,需另购一个PCMCIA或CF卡接口的GPRS Moedm,插入SIM卡后即可拨号上网。
有些手机支持GPRS并内置了Modem,笔记本电脑也可通过这类手机来接入GPRS,两者之间通过数据线、蓝牙或红外线来进行连接。

14 CDMA 1X 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多分址技术)是在数字技术上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技术,最早应用在军事通信技术领域,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转为民用通信技术。 CDMA有IS-95A、IS-95B以及CDMA2000等几种,CDMA 1X网络是从IS-95B演化而来的,属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CDMA 2000的第一阶段(第二个阶段称为CDMA 3X)。 CDMA 1X在技术的先进性上要比GPRS略胜一筹。从发展的角度来讲,GPRS只是一种过渡的技术而已,而CDMA 1X可以说是3G的先行者

15 中国联通在2003年3月把CDMA 1X作为一项以无线上网为主的业务,理论上最大支持307.2Kbps的数据传输
CDMA 1X在上网终端方面的需求和GPRS类似,可以采用CDMA Modem+笔记本电脑或CDMA手机+笔记本电脑两种方式来上网。

16 无线局域网 现代意义上的无线局域网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摩托罗拉公司开发出了第一代商用无线局域网。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在3G时代来临之前,国内便催生出了以2.5G通信网络为基础的无线Internet接入技术,它们分别是中国移动的GPRS和中国联通的CDMA。从此,无线局域网(WLAN)与无线广域网(GPRS或CDMA)并驾齐驱出现在市场

17 与WLAN上网方式不同,GPRS、CDMA 1X都是利用移动电话网络进行的远程无线上网,因而带宽根本不能与无线局域网相提并论,前者有11Mbps、54Mbps和108Mbps几种规格,而后两者最大带宽不足200kbps。 WLAN工作稳定、带宽大,不过只局限于机场、酒店、企业或家庭等具有热点覆盖的场所使用。GPRS、CDMA 1X与WLAN相比,上网的范围要广的多,只要有手机信号覆盖的地方均可以进行无线上网,同时可以轻易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漫游,不过费用相对较高。 在硬件设备上,借助WLAN上网,除了笔记本电脑要自带无线网卡之外,还需有一个无线AP作为基站,来与笔记本电脑进行数据流通。而GPRS和CDMA 1X一般采用PCMCIA接口的无线上网卡(即GPRS Modem或CDMA 1X Modem)来配合笔记本电脑上网,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用具有相应功能的手机与笔记本电脑相连接的方式上网。 WLAN和GPRS、CDMA 1X属于两种不同技术标准、不同应用范围的无线上网方式,因而很难说孰优孰劣,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工作“岗位”。GPRS和CDMA 1X因为手机信号的覆盖面广阔,无论你在大街、公园、火车上,只要手机有信号,就可以使用GPRS、CDMA网络,因而特别适合外出旅行、移动办公、流动作业等环境下的应用,但有限的带宽限制了它们的应用,想传输大流量的数据肯定是不现实的;而WLAN的带宽让人很满意,不过AP的有效作用范围非常有限,所以只适合于家庭、普通办公环境以及机场、酒店等公众场合。

18 几种技术比较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中文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在现有的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GPRS与GSM系统最根本的区别是,GSM是一种电 路交换系统,而GPRS是一种分组交换系统。GPRS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或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我们可以将GPRS理解为GSM的一个更高层次。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的中文是无线应用协议,它与GPRS属于不同的范畴,它的目的是将互联网的丰富信息及先进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之中。打个比喻,GPRS和GSM都是马路,而WAP是在马路上的汽车。中国移动开通GPRS之后,WAP就行驶在GSM和GPRS两条马路上,而行驶在GPRS的马路上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因此,现有WAP上的内容一样可以通过GPRS进行浏览和应用。    CDMA是与GSM并列的移动通信技术,是码分多址数字无线技术的英文缩写,它拥有频率利用率较高、手机功耗低等优点。与GSM相同,CDMA也有2代、2.5代和3代技术。中国联通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的CDMA属于2.5代技术。CDMA被认为是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首选,目前的标准有WCDMA、CDMA2000、TD-SCDMA。

19 蓝牙 所谓蓝牙(Bluetooth)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 蓝牙技术使得现代一些轻易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电脑设备,不必借助电缆就能联网,并且能够实现无线上因特网,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信息家电,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

20 BACK

21 3.2 网络技术

2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将两台以上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所构成的系统。 ① 连网的计算机是可以独立运行的。 ② 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线路实现信息交换。 ③ 连网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

23 网络功能 数据通信 资源共享 提高计算机可靠性和可用性 易于进行分布处理

24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一般多以计算机网络分布区域的大小,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局域网(LAN)的分布距离一般在数公里以内,其基本特征是,属于某一个单位团体所建立与管理; 广域网(WAN)的地理分布距离大,其通信线路一般由通信部门提供 城域网(MAN)是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一种区域性网络,其分布距离一般在几十公里,城域网的速率较广域网要高。

25 网络拓扑结构 定义:网络中得通信线路和各结点之间的几何排列,是解释一个网络物理布局的形式图 星型 环型 树型 总线型 网型

26 网络体系结构 协议:用于网络之间相互通信的技术标准 语法:用户数据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于作出的响应 时序:对事件顺序的详细说明

27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OSI参考模型
图3-6 OSI/RM

28 TCP/IP协议标准-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l Protocol

29 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

30 HTTP 用于超文本得通信协议 用于分布式超文本信息系统的,通用的,面向对象的协议 可用于web通信 包括
客户与server建立的TCP连接 客户向server提交请求 Server的响应 Server或客户关闭TCP连接

31 FTP SMTP:规定邮件信息的具体格式和邮件管理方式;服务器用于邮件传输 POP: 从服务器检索邮件 IMAP:由于POP

32 3.2.2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础
Internet:1)采用TCP/IP协议使不同网络、不同计算机之间实现通信;2)采用DNS域名系统,解决了IP地址的“翻译”问题;3)提供WWW信息浏览服务。 Intranet:又称企业内部网,是使用Internet技术和标准的局域网。 在Intranet中,用户可以像访问Internet一样的浏览企业的网页,收发内部电子邮件,获得与Internet相似的服务。

33 2.IP地址和域名 (1)IP地址:IP地址是区别TCP/IP网络上每一台计算机的惟一标识。一般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法。如IPv4(32),IPv6(128); X=XA +XB + XC =

34 IP地址和域名 (2)域名:域名采用分级结构,由用“.”分割的多个字符串组成,高级域在右边,最右边为一级域名。 (3)域名解析:由域名服务器来完成的。Internet上的每一个域,都必须设置DNS,负责本域内主机名的管理并与其他各级域名服务器相配合,完成Internet上IP地址与主机名的查询。

35 3.Internet的功能  Internet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它们构成了Internet网上服务的基础。 (1)万维网(WWW) (2)电子邮件( ) (3)文件传输(FTP) (4)远程登录(Telnet)

36 Internet基本服务 Telnet FTP BBS NewGroup WWW

37 Intranet 基于TCP/IP协议, 不受地域限制,基于internet技术建设的企业私有网络 除Internet已有功能,还有:
网络安全 企业多种应用信息系统

38 网络功能图

39 Extranet 使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使企业与其客户和其他企业相连完成其共同目标的合作网络 半私有
实质是应用,是集成扩展现有的技术应用 BACK

40 3.3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历史和发展 数据模型 数据库系统 关系数据库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技术与电子商务

41 3.3.1产生与发展 手工管理阶段:用于科学计算,数据组织管理手工完成 文件系统: 数据库系统:MIS,DSS 数据仓库:
企业需求:获得决策信息 技术成熟:内部管理扩展到供应链,大量外部数据获取

42 3.3.2 数据模型 定义: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提供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 三要素 种类
数据结构:描述数据类型,内容,性质和数据之间相互关系 操作:查询,更新 约束: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种类 分类标准 面向信息系统 面向数据库管理系统 E-R模型; 面向对象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 层次数据模型; 网状数据模型

43 E-R模型 实体 属性 联系

44 关系模型 二维表格 表格中每一行称为一个元组 每一列是一个属性值 满足以下性质 表格中每一列都是不可再分的基本属性 各列被指定一个相异的名字
各行相异,不允许重复 行,列次序均无关 每个关系都有一个主键,能唯一标识关系中的一个记录

45

46 3.3.3 数据库系统

47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包括以数据为主体的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即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系统强调数据库的整个运行系统
数据库:一个长期存储再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48 DBMS功能 数据库定义:定义数据的完整性约束,保密限制 数据库操纵:检索,更新
数据库运行管理: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和存取权限控制,完整性检查和执行,事务的管理 数据组织,存储与管理: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选择合适的存取方法提高效率 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通信:与操作系统的联机处理,分时系统及远程作业输入的相应接口

49 关系数据库 基本概念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规范化理论 数据结构:实体或关系由关系表示 操作:并,交,差,选择,投影,连接
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功能:定义,操纵,库控制,事务控制 规范化理论 数据依赖 范式

50 SQL 功 能 数据定义 数据查询 数据更新 数据控制 递归查询 内 容 规定关系模式和属性名、确定各个属性的类型、定义索引和视图表达式
按照关系代数的方法求出满足要求的数据集合 改变数据库中状态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完全性 对查询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51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生存期 软件生存期 规划 规划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概念设计 系统设计 逻辑设计 程序编制 物理设计 调试 实现 运行维护
运行和维护 实现 物理设计 逻辑设计 概念设计 需求分析 规划 规划 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 程序编制 调试 运行维护 BACK

52 3.4 web技术 Web技术简述 Web技术结构 Web编程语言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53 WEB技术简介 目标:把所有internet上现有资源全部连接,采用图形界面的,融网络技术,超文本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
定义:建立在c/s模型之上,以html和http为基础,能够提供面向各种internet服务的且用户界面一致的信息浏览系统 功能:阅读超文本文件和访问internet资源 特点: 以超文本组织网络多媒体信息 用户可在世界范围内任意查找,检索,浏览及添加信息 提供生动,直观,易于使用,格式统一的图形用户界面 网点之间可以相互链接,以提供信息查找和漫游的透明访问 具有集成各种最新信息技术和多种文件格式的能力

54 Web技术结构 Web浏览器:可理解多种协议;可理解多种文档;可根据对象类型调用外部应用程序 Web server 中间件:桥梁
WWW 服务器 internet 中间件 应用软件 数据库 超文本内容 Web浏览器:可理解多种协议;可理解多种文档;可根据对象类型调用外部应用程序 Web server 中间件:桥梁

55 通信原理 连接 请求 响应 关闭

56 与WWW有关的协议 URL:统一资源定位器: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CGI:公共网关接口
用于唯一标识web资源 格式:协议://主机名<:端口号>/标识符 用来在internet上传输文档的协议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提供链接机制 关注页面布局,缺乏对结构化数据的表达能力 XML CGI:公共网关接口 为web服务器与外部应用程序建立桥梁,实现动态交互

57 Web开发技术 语言 平台技术

58 语言 Html XML WML CGI ASP JAVA JAVASCRIPT ACTIVEX VRML

59 .超级链接和超文本 超级链接(Hyperlink)是文件中一些特殊的文字和图形,用鼠标单击这些文字和图形时,会从一个文本跳到到另一个文本。含有超级链接的文本称超文本(Hypertext)。 超文本形式上仍然是ASCII文件,可以用一般的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编辑、处理。

60 HTML与网页 HTML,是用于编写超文本文件的语言。用HTML编写的超文本文件称为HTML文件,以 .htm或 .html为文件扩展名。 网页(Web)是在WWW服务器上发布的HTML文件,网站的首页称“主页”(Home Page)。

61 HTML语言 1.HTML文件的基本结构 HTML文件的基本形式如下: <html> <head>
<title> HTML文件标题</title> </head> <body> HTML文件内容</body> </html> HTML文件以<html>开头,以</html>结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头部和主体。

62 2.常用的HTML标记 (1)段落标记<p>和</p> (2)字体变换标记<font>和</font> (3)超级链接标记<a href>和</a> (4)插入图片标记<img>

63 XML 可扩展的标记语言,描述数据结构 可根据需要自己定义所需标记 描述文档的结构和含义,不描述页面元素格式 语言结构
DTD(文档类型定义),布局语言 XSL(可扩展的语言样式) XLL(可扩展链接语言)

64 XML用途 数据交换:不同系统间 Web应用 集成不同数据源 本地计算 数据的多种显示:可由客户配置动态确定显示方式(XSL, CSS)

65 WML(WAP Markup Language)
无线标记语言:标记和说明WAP移动终端收发的internet信息和用户接口 对于WAP就像HTML对于HTTP 有标记标签,能快速高效显示信息 信息以“卡片组”“卡片”(屏幕大小的网页)方式组织

66 动态网页技术 CGI ASP JSP

67 (2)CGI的作用:扩展了Web服务器的功能、在任何服务器上运行、服务器与CGI程序可互发信息。
(1)CGI的工作过程:用户通过浏览器激活,CGI程序将信息传给外部应用程序并启动它,通过CGI程序传给Web服务器,再以HTML形式传给用户,CGI过程结束。 (2)CGI的作用:扩展了Web服务器的功能、在任何服务器上运行、服务器与CGI程序可互发信息。 1 发送CGI服务请求 2将用户请求提取提交 外部应用软件 CGI程序 internet 4 将结果提交 3 访问 数据库 web浏览器 WWW 服务器

68 ASP(active server pages)
CGI的改进版,在服务器端运行 将HTML页面与可执行的script语句有机结合在一起 2 asp文件,解释执行script部分 1 发送请求 Asp文件 internet 3 直接传回非asp文件或asp文件的非script部分将结果提交;传回asp输出对象 web浏览器 WWW 服务器

69 2.ASP (1)ASP执行过程:由Web服务器调用ASP文件,,根据程序执行结果“动态”生成一个HTML页面并传回到浏览器显示。 (2)ASP的特点:简单方便、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与客户浏览器无关、ASP源程序在服务器端执行,提高了程序和网站的安全性、支持多种其他网络技术。

70 JSP JSP 页面使用 XML 标签和 scriptlets(一种使用 Java 语言编写的脚本代码),封装了生成页面内容的逻辑。它将各种格式的标签(HTML 或者 XML)直接传递回响应页面。通过这种方式,JSP 页面实现了页面逻辑与其设计和显示的分离。 JSP 技术是 Java 系列技术的一部分。JSP 页面被编译成 servlets,并可能调用 JavaBeans 组件(beans) 或 Enterprise JavaBeans 组件(企业 beans),以便在服务器端处理。因此,JSP 技术在构建可升级的基于 web 的应用程序时扮演了重要角色。

71 应用软件 JSP /servlet 中间件 internet 数据库 web浏览器 WWW 服务器 超文本内容

72 JSP与ASP的比较 JSP和ASP技术最大的差异在于软件设计的方式本身。JSP技术被设计为与平台和服务器无关的,它是广大的工具、服务器和数据库厂商共同支持和参与的结晶。相反,ASP是一种微软的技术,主要依赖于微软的平台和各项技术。 与平台和服务器的无关性 JSP技术坚持了Java架构的“编写一次,在任何地方运行”的理念。JSP技术不是与单一平台或厂商捆绑的,而是可以运行在任何Web服务器上的,而且它得到了众多厂商的很多种工具的支持。 由于ASP技术是使用ActiveX控制其组件的,它基本上被限定在微软的基于Windows的平台上,无法方便的在广大的Web服务器上运行;通过使用第三方提供的移植产品,可以使ASP技术在其它平台上得以使用

73 Java技术 面向对象 可移植性:二进制级;编译成与平台无关的字节码,运行时通过解释器(JVM)翻译成相应机器代码运行 稳定性,安全性
简单性 高性能:多线程提高并发 分布式

74 Java Applet Java编写的,用于产生动态,交互性页面效果的小应用程序 嵌入页面中,与网页一起下到浏览器,被解释执行 提供交互性

75 Javascript 脚本语言:javascript,VBScript,tcl,perl 是java的一个子集
不是真正的程序语言,不需编译也不能单独执行,依靠内置于web浏览器中的脚本解释程序运行 平台无关性:浏览器支持即可

76 <html> <head> <title>简单函数调用</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function info(){ alert("请使用IE4.0以上版本,800*600分辨率浏览此网页!"); }//end function function hello(){     if(T1.value==""){              alert("对不起,请输入您的姓名!");           }     else{              document.write("您好,"+T1.value+"!");         }//end if }//end function > </script> </head> <body onload="info()"> <p>请输入您的姓名:<br> <input type="text" name="T1" size="20"><input type="button" value="问候……" name="B1" onclick="hello()"></p> </body> <html>

77 COM(Componet Object Model )与ActiveX
1996年春,Microsoft改变了主意,选择了ActiveX作为新商标名。ActiveX是指宽松定义的、基于COM的技术集合 Active平台是Microsoft的世界观。其基本思想是:使用ActiveX控件,来构筑包括与用户交互和适应COM的事务处理监视器,Web服务器、全部实现自动化的机构。 Active平台包括两大部分:Active Server和Active Client。

78 ACTIVE X 组成: 控件:可嵌在HTML中的一小段程序,可从服务器下载安装 文档:用于在web浏览器中浏览复合文档,如word
脚本描述:Jscript,VBScript 服务器框架:

79 ACTIVE X与JAVA 提供了扩展包括java在内的任何编程语言的机制 代码签名技术保证安全性 缺陷是移植性不好

80 VRML 用于创建三维虚拟世界,并通过浏览器插件在网页上探索 BACK

81 3.5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框架(选讲)

82 J2EE的四层模型 浏览器 Java Bean Applet Web服务器 JSP Servelet EJB容器 EJB 桌面 Java应用
数据库 客户端 显示逻辑 商业逻辑 企业信息系统

83 客户层 中间层 EIS层 Web层 遗留 系统 业务层 EIS 系统 数据库 客户方 计算机 EIS/数据库服务 J2EE服务器(服务器方中间层)

84 四层结构 客户层:面向客户的应用和applet
Web层:包含用于扩展传统http web服务器的组件,通过java servlet和jsp实现 业务层:包含以EJB形式来提供业务逻辑的组件 企业信息系统层:J2EE的connector结构使得J2EE产品能同EIS层上的企业信息系统进行集成 通常,web和业务层在同一台server(J2EE SERVER)上运行,它们被认为是中间层的子层 J2EE应用通常被认为是三层结构

85 .NET Microsoft.NET 代表了一个集合、一个环境、一个可以作为平台支持下一代Internet的可编程结构 .

86 .NET产品集合 .NET平台   这一平台建立在XML和因特网标准协议的基础上,包含了.NET的基础结构和基础工具,为开发新型的互动协作软件提供了一个先进的体系结构模型。 .NET系列产品和服务   如MSN.NET、OFFICE.NET、Visual Studio.NET等。 第三方厂商的.NET服务   建立在.NET平台和产品上的面向不同应用领域的具体服务。

87 .NET的技术特征 软件变服务: 最终的软件应用是以Web服务的形式出现并在Internet发布的
基于XML的共同语言: XML作为一种应用间无缝接合的手段,用于多种应用之间的数据采集与合并,用于不同应用之间的互操作和协同工作。 融合多种设备和平台: 谋求与各种Internet接入设备和平台的一体化 新一代的人机界面: 要体现在“智能与互动”两个方面。 自然语音、视觉、手写等多种模式的输入和表现方法 基于XML的可编辑复合信息架构——通用画布 个性化的信息代理服务 使机器能够更好地进行自动处理的智能标记等技术。

88 .NET主要组成部分 Windows.NET .NET Framework .NET企业服务器 模块构建服务 Orchestration
Visual Studio.NET

89 Windows.NET 融入.NET技术的Windows 紧密地整合了.NET的一系列核心构造模块 为数字媒体及应用间协同工作提供支持

90 .NET Framework .NET Framework包括通用语言运行环境、Framework类库和Active Server Pages+


Download ppt "3.1 通信技术 3.2 网络技术 3.3 数据库技术 3.4 Web技术 3.5 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框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