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兵車行 杜甫 徐文超老師
2
主旨: 通過送別役夫的場面描繪,以及由戰爭帶來災難的描述,抨擊朝廷之不恤民困,窮兵黷武,表達對唐室開邊戰爭行為的不滿.表達對百姓所受苦難的同情.
3
內容大要 全詩可分三部分。 一、寫送別征夫的悲楚之狀。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欄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一)描繪了一幅震撼人心的出征圖。其詳情如下: (1)兵車隆隆,戰馬蕭蕭,一隊軍隊默默前進。 (2)在征人隊伍的後邊,是前來送別的人群,他們扶老攜幼,急急奔跑,追到親人跟前。有的牽衣話別,有的捶胸頓足,有的橫攔在道路上。 (3)車馬人群,揚起灰塵,連大橋都在塵埃籠罩之中。哭聲充塞天宇。
4
(二)此段的描寫有如下特點: (1)敘寫由遠而近,有層次,有氣勢: 先寫隆隆的兵車聲,蕭蕭的馬鳴聲,再寫逐漸出現的身穿戎裝的士兵,然後細寫圍繞著這些戍卒的爺娘妻子們的奔路呼號,以及咸陽道上的塵土飛揚,將出征前的緊張氣氛一層一層的加深。 (2)從細緻的刻劃,渲染悲傷的氣氛: 親人們的「牽衣」、「頓足」、「攔道」、「哭」等連續四個動作,正好表達了送行者那種留戀、悲傷、憤恨、絕望、呼天搶地的情景。 (3)給予讀者多方面的感受: 從聽覺形象到視覺形象,再由視覺形象 到聽覺形象,層層遞進,可見可聞,形象鮮明。
5
二、寫開邊戰爭給人民造成的損失和創傷。 (一)用「設問」的方法,虛擬了一個過路人和一個士兵的對話,把當時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寫得淋漓盡致。
(1)以「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點出此次送別是由於統治者徵兵所致: 1>「點行」是指按名徵召,「頻」是指戰事多。 2>即是強行徵兵,即暗示乃不義之戰。 (2)「點行頻」三字可說是全詩的「詩眼」 所在,一針見血地揭露統治者的窮兵黷武。
6
(二)寫「道旁過者」與「行人」的對話。 (1)先是征人回顧往昔征調太多所遭受的苦痛: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1>此節敘述了「過庭」的慘況: a)鄉民十四、五歲便被抽去當兵,由於年幼,里正給穿衣與裹頭,送至黃河西北一帶駐防。 b)到四十歲,還要去西邊駐守,平時種田,戰時打仗。即使白頭歸來,還要去邊疆出征。 c)由於連年戰爭,邊疆上死傷慘重,血流成河,而統治者仍意猶未止。
7
(2)次寫內地因戰爭而帶來的景象: 1>內地的荒涼:
千村萬落,田園荒蕪,遍地荊棘,縱有強壯的農婦耕作,但終究不如男子,故田中禾苗,橫七豎八,長得不成樣子。 2>秦川一帶,遭遇更慘,由於百姓們能吃苦打仗,所以雞狗般被趕去服役。
8
三、藉「長者」興「征夫」的對話,訴說眼前時事。
(一)長者與征夫的對話: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1)先寫役夫的敢怒不敢言: 1>詩中的「長者」即對上文「道旁過者」的尊稱,就是詩人自己。 2>「役夫」就是上文的「行人」。役夫說「長者雖有問」,但他也「不敢申恨」。 在此詩人以「反詰」的手法,表現出敢怒而不敢言,又無法訴說的痛苦。 3>然而役夫雖說「不敢申恨」,但實際上在下文,他還是訴說了出來,正好表現了征夫積怨欲吐不敢,卻欲擺不能的複雜心理。
9
(二)次寫役夫所申訴之「恨」: (1)役夫之「恨」是: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1)役夫之「恨」是: 直至今年的冬天,統治者仍未休止征調士卒,戍役遠方;而社會生產既受破壞,縣官竟又急索田租,百姓又何能有東西繳交。
10
(三)詩人有感而發的言論: (1)揭示兵役使社會出現的反常心理: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重男輕女是古時的思想,如今竟有生男反不如生女的感嘆,(並不表示重男輕女的思想已改變。)可見戰爭對人在心理上的影響。 (2)譴責統治者開邊未已,造成白骨遍野的情況: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1>作者以詰問的語氣,請讀者看一看: 青海頭這個自古以來經常發生戰爭的古戰場,曾經就有數以萬計的人民在這裏失了生命,但卻無人為他們收殮屍骨,故當天陰雨濕之際,鬼哭神號,一片淒慘景象。
11
2>此節之特色: a)點出題旨: 藉「君不見」的沉痛呼喚,引導讀者親歷白骨遍野、鬼哭神號的淒慘境地,把對統治者的控訴推到了高潮。
2>此節之特色: a)點出題旨: 藉「君不見」的沉痛呼喚,引導讀者親歷白骨遍野、鬼哭神號的淒慘境地,把對統治者的控訴推到了高潮。 b)首尾呼應: 以「新鬼煩冤舊鬼哭」呼應上文的「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以生離的人哭始,而死別的鬼哭作結,突出統治者窮兵黷武所造成的人間悲劇。 c)帶出聯想: 對照起首與結尾的詩句,使讀者產生聯想,以為今日所見之行人,盡可能變為明日之鬼隊,由是全詩顯得更淒慘悲怨,增強對統治者譴責的效果。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