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石壕吏》说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石壕吏》说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石壕吏》说课

2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课文。 叙事诗,故事性强。 语言精炼而通俗。 需要深入挖掘蕴含于其中的思想感情。

3 二、说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如古今异义词和一些特殊词语的意义。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如古今异义词和一些特殊词语的意义。    (2)、初步把握杜甫诗作主要风格,理解“诗史”和“诗圣”的含义。

4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体会诗作蕴含的思想感情,品精炼的语言。 2、了解“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

5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情怀。 2、通过学习此诗,帮助学生放宽胸怀,使视线不局限于个人荣辱得失。

6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蕴含于诗作中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杜甫的“诗圣”之誉和其诗作的“诗史”之名。 教学难点:
了解“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

7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朗读法和问答法为主,兼有合作探讨法。

8 五、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基础,难度不大。但要对杜甫的认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需要老师引导。 计划用一个半学时来完成。

9 六、教具使用: 用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诗朗读,再展示一些诗作节选。

10 七、说教学过程 共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为课文分析准备阶段,包括导入、 背景介绍和朗读; 第二环节为精析课文; 第三环节为问题研讨;
第一环节为课文分析准备阶段,包括导入、 背景介绍和朗读; 第二环节为精析课文; 第三环节为问题研讨; 第四环节为课外延伸和升华结束。

11 环节一 (一)、导入: 历史和诗有区别吗?历史是过去的事实,而诗是经人想象加工出来的,它可以不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把“史”和“诗”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可以为“史诗”,还可以为“诗史”。我们知道,杜甫除了有“诗圣”之称,其诗还有“诗史”之誉。下面让我们学习这首《石壕吏》,看看什么样的诗堪称为“诗史”。

12 (二)、释题及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介绍: “石壕吏” “吏”,这里专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古代“官”比“吏”级别高,“官”是决策者,“吏”是当差的。今天习惯于把两个字合为一个又音节词,词义是二者的并集。这是古今异义的词义扩大现象。

13 三吏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14 (三)、自读与范读 先自读,再播放名家配乐朗读。这样会保证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原生态性。

15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 环节二、析课文 (一)、第一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17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问:由第一句话可以得出哪出信息? “夜捉人”说明什么?

18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走,古今异义,古指跑。 为什么老翁逃走,而让老妇出门和差役周旋?
(明确:抓丁只抓男的,妇女可以免除免除徭役。《新唐书》卷五十《兵志》云:“凡民五十为兵,六十而免。”这里“民”不是“人民”的意思,而是专指“男子”。)

19 (二)、第二段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

20 (三)、第三段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可分为几层?

21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如何理解?

22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23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更,再。惟,只。 裙,古今异义,古专指下衣,这里泛指衣服。

24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妪为什么请从吏夜归? 前面讲了征兵只征男,为什么老妇也被征走了?

25 问:老妇是没人问她,而自诉出来的话吗?(明确:不是,是在差役的步步紧逼下说出来的。)为什么诗中不写差役的话?(明确:这是一种“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问可以推测出来)

26 设想每一层中官吏是怎么说的?老妇又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应答的?
(明确:老妇:悲苦 愤怒 无奈)

27 藏问于答、明暗结合写作手法的妙处?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贾岛《寻隐者不遇》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明确:留白、语言精炼。)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贾岛《寻隐者不遇》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如梦令》

28 (四)、第四段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绝,停止。如,仿佛,依稀。
前途,古今异义。古指前方的路途,今喻示来的处境或特指好的未来。

29 谁在哭?(儿媳)幽咽声很低,杜甫还能听着,说明什么?(作者一夜未眠)如果说杜甫睡着了行吗?为什么?(关心人民疾苦实在的体现)
“独”说明什么?(老妇被抓走) 想象一下,诗人和老翁是以什么样的心情作别的?

30 全诗以诗人和老翁作别而结束。分别了,但各自的生活还得继续。想象一下,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在兵荒马乱中将何以度日?等待老妇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

31 环节三: 研讨 1、诗中有哪几个人物形象?“我”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杜甫为什么眼看着官吏的粗暴行径而始终保持着沉默?
(参考: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他一方面希望官军尽快打败叛军,这样征丁拉夫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默认了差役的行为,只是觉得他们的方式太粗暴了。而另一方面,他又深深同情人民疾苦。既爱国又怜民,左右为难。)

32 2、老翁为什么逾墙走?是因为没有爱国之心而特意逃避军役吗?
(参考:“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老妇已年老力衰,儿媳衣不蔽体没有出门,家中需要劳动力来把锄犁,来养家糊口。)

33 3、差役为什么不抓杜甫? (明确:杜甫的母亲是唐代士族门第最高的清河崔氏,所以他生下来就有不纳租不服兵役的特权。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也说,“生常不免租,名不隶征伐”。)

34 环节四:课外延伸和结语 (一)、课外延伸: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 ——选自《北征》

35 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选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6 幼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 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彭衙行》

37 “杜(甫)逢(安)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唐]孟棨《本事诗》

38 (二)、结语: 可以说,杜甫是时代和人民的传声筒。自已穷困潦倒,他心系国家生死存亡,关心 人民疾苦。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不仅是因为他诗艺精湛,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在穷时依然心系天下,这才弥虽珍贵。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依然能依稀听见这们时代的良心为国家为人民奔走呼号。我们不以穿越时空去体验当时的战乱之苦,但我们仍能清晰地感受到他那拳拳之心。同学们,当我们为了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时,何不想想杜甫那样的先人,想想他们的壮志,想想他们的情怀,也许我们的心胸就会豁然开朗。

39 八、说板书 吏 呼 怒 我 老翁 逾墙 三男二死——悲苦 老妇 啼 苦 孙幼媳蔽——愤怒 儿媳 幽咽 自请服役——无奈

40 九、说教学反思 一问一答法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层层诱导加深学生对全诗的理解。
要较全面地了解当时社会状况,还需延伸一些资料。选杜甫诗,一举两得。既反映社会实况,又侧面说明杜甫精神的可贵处。 重点不突出。采用以问答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不是很适合新老师和准老师。


Download ppt "《石壕吏》说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