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長輩的年節回憶 202-18 楊雅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長輩的年節回憶 202-18 楊雅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長輩的年節回憶 楊雅筑

2 春節的由來 農曆正月初一是中國最古老又最為隆重的節日——春節。春節古代又有 「元辰」、「元朔」、「元日」、「正朝」、「正旦」等不同稱呼,通稱為「元旦」,意思是一年的第一天早晨。 「年」的最初概念,是與作物生長的周期性和人類生產的勞動的周期性相關聯的。莊稼獲得了好收成,人們不免要慶祝一番,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一個節日。據文獻記載,早在堯舜時代,就有歡度豐收、喜迎歲首的習俗。 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它體大如牛,獨角長尾,長著血盆大口,行走如飛,經常出來傷害人畜。天神把「年」鎖進深山,只允許牠一年出山一次。有一次大年三十,「年」又出山為害。牠來到一個村莊,被一家門口曬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則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響聲、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 此後,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放鞭炮來代替甩牧鞭,用貼紅聯來代替大紅衣服,用掛紅燈、點旺火來代替火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過年的種種習俗。大年初一,親友亙相探望,祝賀沒有受到「年」的傷害,逃過「年」這一難關,所以「過年」又稱「年關」,這就是拜年的由來。

3 過年習俗的介紹 過年的忙碌使人相當疲憊,跟著大人們拜拜,總是不知道為什麼要拜拜或是這樣的儀式代表著什麼涵義,且受西方潮流衝擊下使傳統習俗有式微的趨勢。因此,我們想藉著探討漢人及客家人的過年習俗,讓更多人了解台灣固有的傳統習俗,落實鄉土教學;使全民都成為小小解說員,能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必要時,可為外國觀光客介紹這份美好的傳統習俗。 跟我來看看有哪些習俗吧!

4 A.送灶神 送灶神在農曆12月24日開始,傳說這天灶神升天,回天庭向上帝報告民間的種種,人們為了討好灶神,就準備豐盛的牲禮祭拜,希望灶神能為自己說些好話,此外,這天也是諸神回天庭的日子,所以也需送諸神上天。 B.圍爐 除夕當晚,家家戶戶團聚,圍爐吃年夜飯,餐桌上擺著各種帶有福氣意味的菜餚,如:魚代表「年年有餘」,青菜代表「清吉如意」,韭菜和長年菜代表「長長久久」,菜頭代表「好彩頭」,魚丸、蝦丸和肉丸代表「三元及第」,水餃因形狀像元寶而有「招財進寶」的意思. C.壓歲錢 壓歲錢亦稱「壓祟錢」及「過年錢」,通常在吃過年夜飯(圍爐過後)發放,由長輩發紅包,紅包內放錢,有求吉利、鎮邪壓魅的意思。為什麼會鎮邪壓魅呢?這就與「壓祟錢」的名稱由來有關了,傳說有一名為「祟」的妖怪,到處殘害幼童,某天有一小孩枕邊正好放著父母給的紅包,而把妖怪嚇跑了,從此以後,大 家仿效這種方法,妖怪再也不敢來作亂,因此稱為「壓祟錢」,而祟與歲同音,久而久之便被改稱為「壓歲錢」。 D.守歲 在除夕夜,全家圍坐在一起,聊天聊過午夜十二時,才可就寢,可祈求父母長壽,又稱「長壽夜」。「不睡」意同「不睏」,睏諧音困,因此,守歲又代表「不困厄」、「不窮困」的意思。

5 E.放鞭炮 鞭炮又稱「爆竹」,在守歲過後燃放,古時候認為妖魔鬼怪害怕聲響,而神仙則喜歡爆竹聲,因此燃放爆竹以趨吉避凶,成了一種習俗,爆竹一聲除舊歲,新的一年就在爆竹聲中來到了。
F.貼春聯 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張貼春聯,以祈求新的一年好運旺旺來。春聯是由桃符演變而來,原先是以桃符上繪著兩位驅除惡鬼的神,來保護全家的平安,爾後漸漸演變成寫對聯的春聯。 G.拜年 過年期間,見到親朋好友,彼此拱手互道恭喜發財、新年快樂一類的吉祥話,稱之為拜年,到別人家拜年,主人通常會款待賓客,發糖或紅包,這種習俗不僅能增添過年的喜氣,亦能增進人際關係的和諧。 H.祭祖 在大年初一,人們常會到祖先墳地掃墓,以表達對祖先的追思與感懷。 I.做客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探親,稱為做客(歸寧),現代一般稱之為回娘家,回去時要帶著禮物,稱為伴手,向長輩拜年,並分送紅包;長輩也會發紅包給外孫,到中午吃個團圓飯,敘敘舊,下午三時以後離開。 J.接神 接神日在正月初四,傳說這天神明會回到民間,繼續考察民間的禍福、善惡,因此,也需要以謹慎的儀式接神 K.拜天公 初九為天公生日,天公指的就是玉皇大帝,當天人們會以隆重的儀式來慶祝天公的生日,從子夜零到四時,就會鳴放鞭炮,再來擺設祭壇,放上許多的牲禮素果祭拜;祭拜前需齋戒沐浴,寺廟更是香火鼎盛,以表達對玉皇大帝的尊敬.

6 特殊習俗 元宵節當天因為有「賞花燈」的活動,「燈」閩南語諧音同 「丁」,因而也產生許多與神子有關的特殊習俗,例如已婚婦女 相偕到各廟宇「鑽燈腳,生囊(男胞)」,祈求日後可生男丁; 或是擲筊「乞花燈」,乞求象微可生男或生女的花燈;或是「乞 丁龜」和「乞喜龜」之俗,亦即擲筊請示神明,看是日後可得男 兒或是會有生育的喜訊;或是偷竹籬,諧音可「得兒」。而未婚 女子則有當天夜晚「偷蔥」的習俗,以寓「拔蔥,嫁好尪」的吉 兆。另外也有「聽香」的習俗,可在家中或到廟宇上香,擲筊祈 求出門的方向,以偷聽到的話做為祈求事項的指示。

7 台灣民間流傳著一首有趣的「新年歌」,將正月間的行事以歌謠的方式逐日記載下來,其內容如下: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順星,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席,十一請子婿,十二請查某子返來,十三食泔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是上元暝。 台灣民間習俗在初一、初二兩天時,要穿新衣到親友處互相往返拜年;已嫁的女兒也會於初二回娘家,這兩天人們會很忙碌,所以說「初一早,初二早」,要早點起來做事之意。至於「初三睏到飽」,則是因為初三俗稱「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祂的人一定會不吉利,所以人們不在此日外出、宴客,不用早起當然可以睡到飽。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一般人都早早熄燈睡覺,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初四是「接神」的日子,去年臘月二十四日諸神升天,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善惡後,諸神都在這天返回人間,繼續享受香火,並執行及考核人類的禍福、善惡。因此要準備牲禮、香燭紙馬迎接諸神下降。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所以接神一般都在中午以後舉行。初五「隔開」,撤去除夕時供神的的春飯和年粿,清除屋內的穢物,表示春節暫告一段落,一切恢復正常,各商家也多於此日正式開張,恢復正常營業。初六「挹肥」,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而開正以來,廁所中的糞便累積,直到今天才可以清除,所以稱為「挹肥」(但現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衛浴設備,故已無此俗。初七是人日,亦稱為七元。東方朔的占書云:「歲後八日,正月初一占雞,二日占犬,三日占豬,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八日占穀…」。臺灣地區的人家在神祇前點七支蠟燭,供奉生果、麵線,祭祖拜神,祈求一家人都能長壽,以「芹菜、薺菜、菠菜、青蔥、大蒜、蒿菜、芥菜」等七種蔬菜在人日混食,可袪病避邪,此即所謂過七元。 新年歌解釋

8 初八是祭拜「星君」(俗稱順星)的日子。正月初八正是眾星君聚會之期,在這天祭拜星君,便有可能得到星君的垂祐。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人們舉行祭典以表慶賀,當日也有「安太歲」的儀式,當年生肖沖犯太歲的人便可以到廟中,寫上自己的姓名、年歲,再添一點香油錢,委由廟方負責供奉即可。初十是天公生的翌日,家家戶戶還剩有昨日祭拜天公所留下的豐富佳餚,可以飽食,所以民歌稱為「初十有食席」。在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俗稱十一為「請子婿」、十二為「請查某子返來」。正月十三「食泔糜配芥菜」,意思是說人們自除夕開始,一直到今天,連續吃了多天的大魚大肉,所以就吃點清淡的稀飯配芥菜。十四日為了準備正月十五的上元佳節,民間和廟宇都會在這天搭燈棚,懸燈結綵,並做一些遊藝節目的預習活動,稱為「試燈」,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燈節」,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是夜晚放燈。

9 現在過年 現在過年,因社會富足、工作忙碌,所以新年拜拜時較不以前繁瑣。
訪問家中的長輩,從他們口中得知,以前過年時家家戶戶門前不是在張貼春聯、拜拜、到處都在放鞭炮,要不然就是全家大小總動員在大掃除,好不熱鬧呀! 而現在,家中就只是簡簡單的貼個春聯、拜拜,有時還嫌大掃除麻煩呢!

10 照片欣賞


Download ppt "長輩的年節回憶 202-18 楊雅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