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天使隊讀書心得報告- 『群的智慧』向螞蟻、蜜蜂、飛鳥學習組織運作絕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天使隊讀書心得報告- 『群的智慧』向螞蟻、蜜蜂、飛鳥學習組織運作絕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天使隊讀書心得報告- 『群的智慧』向螞蟻、蜜蜂、飛鳥學習組織運作絕技
Grace、Ray、Frank、Catty合力完成/2011.4月號

2 目錄 第一章 跟蟻群學應變力 第二章 跟一窩蜂學做決策 第三章 跟白蟻學危機處理 第四章 向鳥群學團結一致 第五章 從蝗蟲看群體的黑暗面 結語  做個聰明人

3 第一章 跟蟻群學應變力 蟻群:牠們沒有管理者、也不需要領導人,只要遵循簡單的法則,就能完成許多不可思議的複雜任務。
第一章 跟蟻群學應變力 蟻群:牠們沒有管理者、也不需要領導人,只要遵循簡單的法則,就能完成許多不可思議的複雜任務。 螞蟻利用費洛蒙找到食物的最短路徑,在第一批利用巡邏蟻回來時,後一批循著前一批所留下的費洛蒙動員蟻群去搬移食物。並沒有人拿著麥克風喊,這是螞蟻形成的群體智慧,也是去中央化的管理 。

4 跟蟻群學應變力 蟻群:即便螞蟻做事的方法看來混亂,但卻成就非凡;牠們無論是規劃快速通道、建造複雜精巧的巢穴、發動大規模的侵略行動,不但過程中沒有人擔任領導角色、也無須規劃行動策略,牠們甚至也沒有任務的觀念。 螞蟻在覓食也是遵循幾個簡單的規則而在執行任務,所以看個體時有時候也會覺得不知道牠們究竟是在做什麼,但整體卻可以展現非常有效率的決策,祕訣就在「自我組織」

5 跟蟻群學應變力 自我組織:這種行為不是螞蟻才有。只要是成群的動物(像是蜜蜂或鯡魚),很多都能夠在沒有領導者的情形下處理複雜而困難的問題。科學家將動物的這種現象稱為自我組織(self-organization),而這也是智群的第一項原則。

6 跟蟻群學應變力 自我組織運作的三大基本機制: 1.去中心式的控制、 2.分散式的問題處理, 3.多重互動。
將這些機制加起來,就能解釋為何就算無人指揮,群體中的個體只要遵守簡單的基本原則來行動,就能形成有意義的集體行為模式。

7 跟蟻群學應變力 例如去海邊度假想找個好地方坐下 ,大家不會呆站在那裡等著別人來指揮,每個人都有自己做決定的自由,沒人會告訴你該坐哪、該做什麼、該不該下水,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這也就是「去中心式的控制」。 當大家找好了位子,如果從直升機上鳥瞰,就會看到海灘墊形成馬賽克一般的圖樣,彼此的距離幾乎都相等;這就是「分散式的問題處理」。

8 跟蟻群學應變力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遵守相同原則,回應我們接收到的片段資訊,整個群體就會以特定的方式組織起來。就像我們所觀察到的蟻群,雖然每隻螞蟻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我們卻的確可以看到蟻群的行為有所改變。」

9 跟蟻群學應變力 西南航空想知道劃位入座究竟會不會比較快,而利用電腦模擬乘客登機,模擬程式是以螞蟻的行為做為基礎。
因為乘客登機的時候,是大批湧入一個狹小的空間、彼此互動,而且每個人都有任務要完成(也就是找到座位),同時必須應付目標一致的他人。就某些程度而言,登機根本就是個典型的生物問題。

10 最佳化問題 美國工業氣體公司生產的氣體種類繁多 ,總體來看,工業氣體公司在全美有超過一萬五千家客戶,運輸車隊達七百台貨車、三百節火車車廂,以及長達三千五百多公里的輸送管路。這個龐大的運輸系統只是問題的開始。 真正的複雜之處,在於背後隱藏的各種變數,有待公司一一因應。例如能源成本就會不斷浮動。 還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生產成本,像是每座生產氣體或液態氣體的製造廠,都有不同的效率等級、成本概況,以及生產效能

11 最佳化問題 雖然多數的客戶每週訂購的量大致相同,但有很多客戶的訂單卻難以預料。如果客戶只是一家小公司,可能就只會在接到大生意時訂購氣體,接著幾個月又毫無往來。而在美國工業氣體公司的所有客戶裡,大約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習慣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下訂。將所有因素結合起來,包括浮動的能源價格、變動的生產成本、多樣的運送模式,以及難以捉摸的客戶需求,整個情勢就顯得相當難以控制。 而要如何解決以上生產運送問題?

12 跟蟻群學應變力 但蟻群的自我組織原則所建立的電腦模型能夠納入計畫中各種令人困擾的變數,協助管理者為日常的各種挑戰找出解決方案。
不只可解決公司貨車派車路線的問題著手,像是該從哪間製造廠、用哪班貨車出貨給哪家客戶,對公司才最有利,距離最短並不會使等太久而顧客抱怨。因為這種演算法會設計出逐步的流程,然後找到最佳路線。

13 最佳化問題 這種模仿蟻群的電腦模型十分靈活,足以處理複雜的物流問題。這套工具結合模仿蟻群的演算法和其他問題處理技術,權衡各廠應生產的氣體種類及數量。這套靈感源自於蟻群的系統,已成功為美國工業氣體公司省下相當可觀的成本,根據一份已公開的估計顯示,每年大約可省下二千萬美元。

14 最佳化問題 「有一位科學家把這種方式叫做『綠野仙蹤』。基本上,就是不用擔心真正的目的地在哪裡,先讓最佳化程式指出方向,我們前進幾步,再跑一次程式,再確認一次 方向。 因此我們無須擔心最後的目的地,就像要去《綠野仙蹤》裡的奧茲國一樣,只要跟著那條黃磚路,慢慢往前進就可以了。」 這也印證了群體中的個體只要遵守簡單的基本原則來行動,就能形成有意義的集體行為模式。

15 群體智慧 群體智慧應該遵循五條基本原則: (1) 鄰近原則( Proximity Principle) ,群體能夠進行簡單的空間和時間計算;
(2) 品質原則(Quality Principle) ,群體能夠回應環境中的品質因數; (3) 多樣性反應原則( Principle of Diverse Re2sponse) ,群體的行動範圍不應該太窄; (4) 穩定性原則(Stability Principle) ,群體不應在每次環境變化時都改變自身的行為; (5) 適應性原則(Adaptability Principle) ,在所需代價不太高的情況下,群體能夠在適當的時候改變自身的行為。

16 第二章 跟一窩蜂學做決策 智群守則二: 善用知識的多元性

17 蜂群明智的選擇 幾千隻蜜蜂為何能放下個別差異,達到群體共識?
ANS: 面對生死交關的抉擇,蜂群採取了一種複雜的決策模式,由幾百個個體同時互動,沒有哪隻蜜蜂擔任領導者的角色。

18 五個蜂箱的試驗 究竟蜜蜂是怎樣做出明智的抉擇?
ANS: 蜂群之所以能做出正確選擇,是因為善用了知識的多元性。指的是要對各種選項進行廣泛的採樣,支持者越多表示該選項越好。另一方面,蜂群也為最後決定設下高門檻值,好將犯下大錯的機率降到最低。

19 群眾的智慧 當某個群體碰上難題時,如果每個成員都能提出不同的解決方式,就有助於解決問題。簡言之,多元性比才智重要。 四大要求:
評估自己面對的是甚麼樣的任務。 衡量多元性的效果時,還是得運用常識。 群體本身需要具備多元性。 而且群體還必須有一定的規模

20 原始人的腦袋 通常,我們會把學有專精的人放在一起,來下重要的決定,但沒人告訴他們,如何以團隊的方式來應用各自的技能。 隱藏陷阱
錨定效應(anchoring):我們往往會受最先聽到的資訊所制約。 維持現狀的陷阱:面臨抉擇的時候,如果沒有特別的好處或壞處,我們就頃向選擇部會帶來改變的選項。 沉默成本的陷阱: 支持原先決定的傾向。

21 原始人的腦袋 我們的腦子還停留在原始人的階段。 群體的壞習慣: 群體常常會忽略有用的資訊。(偏差取樣)
群體往往沒能好好整理所有可能的選項,過早下了決定。(團體迷思) 解決方法: 只要群體有正確組成,並經過架構,就能集合多元的知識和技能,膩補各種錯誤。

22 啤酒遊戲 遊戲目的在於讓參與者知道,身處複雜的系統中,想做出好的決定有多困難。
啤酒遊戲的重點在於大家要同舟共濟,每人所作的每一件事情都會彼此影響。 簡化偏差(reductive bias):指的是誤以為某個複雜的情境很簡單。 必須從整體的角度來了解系統的複雜性。

23 消防隊員與部落酋長 工作延誤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他們總得面對不斷冒出的危機。
在一個複雜的供應鏈中,如果某個玩家倉促做出修正,常常會對後續程序造成問題。 FOT&V要能順利運作,真正的秘訣不在於正式的責任分工,而是”非正式的連結網路”基本上就像是蘇格蘭高地上的部落關係。 如想如期完成複雜的工作,最佳的作法就是找出槓桿點—在槓桿點上,只要有些許調整,就能有很大的影響。

24 市鎮會議日 追求知識的多元性、鼓勵友善的競爭或想法交流、使用有效率的機制以減少選項。
居民提出各種修正案,來測試全體的態度偏向哪一方,於是提案逐漸朝著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向前進。

25 主席守則 成功的會議是在散會的時候,不會讓與會者覺得還有意見未能發表,或是決策太過草率。
會議主席維護個人發言的權利,其實也是在確保會眾能聽到各種不同的意見,這樣才能帶入知識的多元性。 多元化預測定理(diversity prediction theorem):團體要下決策時,除了要有專業知識,也要有廣泛的觀點。

26 主席守則 會議主席三大目標: 聽到每個人的意見 引導各種意見能以公平面文明的方式呈現 要有縮減會眾必須決定的選項。

27 跨越鴻溝的同性婚姻 人與蜜蜂不同,沒有為群體服務的天性,但人是互動密切的社交活動,確實能感受到歸屬感的重要性,一旦失去,也會希望找回來。
人就如蜂群,適應生活後,繼續生存繁衍。

28 第三章 跟白蟻學危機處理 非洲的白蟻傾向於間接協同合作。
第三章 跟白蟻學危機處理 非洲的白蟻傾向於間接協同合作。 在稀樹草原上,蟻丘可達三公尺高,內部構造複雜。雖然蟻丘規模宏大,裡面真正做為蟻窩的部分其實非常小,通常位於略低於地面的地方。其於部分主要用於通風透氣並保持一定濕度及保護白蟻不受自然界或其他敵人的攻擊。其內部結構是非常巧妙又堅固。其不僅有防禦效果,也像是一個巨大的肺,會利用風力調節內部微氣候。

29 第三章 跟白蟻學危機處理 白蟻完成如此精妙的建築物方式非常簡單。個別白蟻對環境變化很敏感,如果有隻帶著土粒的白蟻,碰到其他白蟻丟下的土粒推,牠也就會跟著將自己的土粒也丟上去,這項行動更會刺激其他白蟻跟進,只要附近白蟻夠多,這個小土推就會很快地形成具有相當規模的土柱。 不用面對面交流,而是利用工作時的副產物來互動。這種間接而非直接的方式,有自我療癒的功能。白蟻面對危機的能力一流,科學家實驗性地破壞蟻丘,白蟻群總能在短時間內自動自發地修復。其注意的不是環境本身而是環境的改變。

30 第三章 跟白蟻學危機處理 白蟻群讓科學家學會怎麼處理美國龐大的電力網有如「智慧型蟻丘」,以避免損失超過911恐怖攻擊事件的2003年北美大停電。軍方和救災單位,也利用白蟻處理危機的能力,建構去中心化的反恐網路及災難通報網路。也就是電力網路必須發展出分散式的智慧。 其原理為電力網路中的每個節點都應該有其意識,能夠回應並能與其他節點溝通, 並且要將整個電力網路切成一個個孤島。避免斷電連鎖效應的發生。

31 第三章 跟白蟻學危機處理 另一個以間接協同合作的例子為美國間諜情報系統稱為情報百科。其運作方是與維基百科相同,分析師只要進入聯邦政府的機密網路,就能在共用平台上建立重要主題的頁面,情報網裡的其他人也能在其中補充資訊及修正錯誤,或依須求重新設定主題。 這對情報資訊的收集,很快就會有完整的分析,也迅速的分享給其他單位做為處理的參考。

32 第四章 向鳥群學團結一致 (在蘇格蘭發現的巨大八哥群形成巨鯨的形狀。當獵鷹來襲的時候,八哥群陣型會發生變化,圍繞著獵鷹盤旋,從而有效得躲避獵鷹的追捕,並將之趕走。)

33 智群守則四:適應性的模仿 椋鳥群可以在瞬間同時翻滾轉向,還可隨時展現變幻莫測的隊形,他們適應性的模仿、協調彼此的動作,就是打造出電影「魔戒」裡面決戰場景的特殊技巧。 鳥群的秘密與能否戒菸、控制體重、掌握群眾的喜好,也都與適應性的模仿有極大的關連。

34 鳥類可以同時有相同的反應,其實是一種「去中心式的協調行為」,因此可以精準的調整在空中的隊形和移動方式,這個行為的關鍵就是適應性的模仿(adaptive mimicking)。
適應性的模仿,指的是群體中每個個體都密切的互相注意,接受各種訊號,以了解各種現有資訊和接下來的行動方向,而他們對這所有訊息的回應,會影響整個群體的整體行為,然後再回頭影響個體的行動。 因此不管是魚類、鳥類、北美馴鹿等,經由協調、溝通、自動複製等適應性模仿的基本機制後,就可以讓整個群體快速得到大量的能量或資訊,表現出井然有序的行為,彷彿具有集中的意志一般。

35 科學家非常辛苦的找到記錄鳥類移動的方法,首先是發明「斑點分離器」的演算法,分辨照片中的個體(畢竟鳥沒有髮型或衣服可以辨識而且飛行速度很快)。
第二是用第三組相機做圖形辨識演算定位鳥的座標及位置比對問題。 他們原本以為鳥群是圓形,但其實根據研究影像結果發現是呈扁平隊形。且鳥隻分布不是均勻的,而是邊緣較緊密、中間較鬆散。就很像是人搭公車一樣,人多半擠在車門口,但中間後面比較鬆。邊緣的椋鳥會稍微往內擠,可能是覺得這樣比較不會被老鷹攻擊。

36 密切注意團隊成員—並用模仿來傳遞影響或資訊,就是群體智慧來源
每隻椋鳥其實都只和鄰近的幾隻鳥互動,平均約6~7隻,且通常是只管左右而不管前後(因為鳥的眼睛在兩側)。光是透過這樣的互動就可以知道何時該轉向、躲過攻擊。 當太多個體彼此互動,會得到過多資訊,而且其中還有很多「雜音」(不正確的資訊),因為提供資訊的個體可能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只和數目比較少的個體互動,資訊會比較可靠;然而周遭如果發生什麼重要的事,就可能會太晚才發現。 椋鳥的互動強度會隨著同伴的「數量增加」而減弱,而不是隨著同伴「距離增加」而減弱。 「模仿」除了影響成員間的互動,還讓團體行程由下而上組成的結構,讓團體解決彼此協調行動的問題,如螞蟻解決工作分派、蜜蜂解決團體決策、白蟻解決蟻穴建造問題。

37 虛擬攻城大軍 紐西蘭的特效專家瑞格洛斯就發現,想在電影裡製造出集體行動的景象,就要模仿鳥類的策略。因此它讓「魔戒」裡出現一群又一群栩栩如生的怪獸,除了有半獸人、強獸人還有精靈。 以魔戒二中,獸人攻打人類城堡的戲碼來說,一般電影是請200名臨時演員,再透過數位剪貼讓影像重複與背景疊合。瑞格洛斯則是用虛擬演員演出,這些戰士雖然不是真人,但是可在戰役中根據所見、所聽、所感覺來自行移動,並決定下一步。 因此這些獸人會用自己的步調前進,用自己的風格握矛,繞過大石頭時還會小心不要和其他戰士撞在一起。爬上梯子進入城牆後,也會用各自的方式攻擊堡壘中的騎士。 這些虛擬演員的大腦採用模糊邏輯(fuzzy logic),能對所處情境做出無數個不同的反應,這也使他們的舉動跟真人更相似。

38 想建造出群體的模型,重點就在於先建出很多個體的模型,等到這些個體模型互動時,自然就會突顯出群體的特質。
所以魔戒裡的半獸人能夠協調行動,組成劫掠放火的大軍,其實就只是像椋鳥群一樣,遵守幾個簡單的互動原則:「跟緊其他半獸人、避免和其他半獸人互撞、前進時跟著半獸人群的大方向。然後再加一條:如果碰到人類的話,就拿劍把他砍成兩半。」 因此自從魔戒後,瑞格洛斯創立的公司Massive Software開始販售各種動畫系統,供電影、廣告、電腦遊戲採用,不僅用來模擬人群,也模擬動物成群行動的情形。 「博物館驚魂夜」裏的模型人混戰、「聯合縮小兵」裡的覓食蟻循著費洛蒙路徑前進、「王牌天神2」方舟上的動物;百威啤酒廣告中一群人在體育館玩波浪舞、講手機、鼓掌、歡呼等動作。 工程公司也設計模擬居民在火警時逃離建物的情況,來讓建築師找出更安全的空間規劃方式。工程師從虛擬結果中發現,即使對火災警報不理睬的人,如果看到別人往出口跑,可能也會跟著起身逃命。

39 模擬人類行為的機器人 Massive軟體最終極的運用,或許是讓機器人來模擬人類的行為。2007年美國電子科技成果展(Wired Nextfest)中,漢森機器人公司推出一台叫Zeno的43公分高機器人,其大腦就是以Massive軟體為基礎。 Zeno可以根據聽到或看到的事物,做出笑、眨眼、聳肩等動作,還可以有下定決心或大感驚訝的表情,並能記得與他對話的民眾的臉。 Zeno將作為富教育意義的兒童玩具,而且漢森公司打算讓Zeno繼續學習,發展出更多感知。

40 機器人搜查隊 電影「關鍵報告」中,有一批「蜘蛛」型的機器人,是未來對於機器人運用的負面預測,這些製造靈感通常也來自對蟻群或鳥群的觀察。
  機器人搜查隊 電影「關鍵報告」中,有一批「蜘蛛」型的機器人,是未來對於機器人運用的負面預測,這些製造靈感通常也來自對蟻群或鳥群的觀察。 加州的科學家研發一套稱為Centibots的機器人系統,2004年他們派出有66台機器人的Centibots小隊進一棟空大樓找出藏在裡面的東西。 這些機器人高約30CM,有3個輪子,底座上有網路攝影機可以做監視用途,並有8部聲納儀器用來導航,並有無線通訊設備供彼此聯繫、分享資訊。 他們可以分散蒐集資訊,組隊行動,經過統整,最後達成任務,展現分散式機器人學的重大進展。因為先前的機器人,都屬於需要由人來操控的單機式機器人。

41 提出蟻群演算法的多利哥2005年也主持「智群機器人」計畫,運用機率概念讓機器人(S-bot)自己組織成團隊或是自我組合成更強大的裝置,以完成任務,若試了幾次沒成功,它們就會換個方法再試一次,類似螞蟻的作法。 不過機器人學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才能與自然界各種群體的能力相匹配,因為自然界群體中還藏著更多關於去中心式行為的秘密。

42 魚群的聰明把戲 魚群若被聲音或突然的動作嚇到,就會有一波動作在魚群中散開,且傳遞時間不到一秒。
  魚群的聰明把戲 魚群若被聲音或突然的動作嚇到,就會有一波動作在魚群中散開,且傳遞時間不到一秒。 身處在魚群中的優點就是可以從同伴那裡得到更多關於環境的資訊,包括食物的地點、移動方向、是否有飢餓的梭子魚等。 因此魚群中的魚會彼此密切注意,就像個行動感應陣列,且就算是微弱的訊號,透過傳輸的過程,也會達到放大的效果。同時可以過濾平均掉無關緊要的事情,讓魚群不用浪費精力回應錯誤的資訊。 在嘈雜的海洋裏,落單的魚很容易把大不了的事誤認為威脅,因而變得很神經質,所以多半會呆在魚群裡面。 所以成群的椋鳥比落單的椋鳥有更多時間啄食食物,因為鳥群中只要有任何一隻發現老鷹來襲,就會彼此傳遞警報,這稱為「集體警覺」。

43 魚群的相變—迷惑掠食者 魚群在面對危險及對未知的恐懼時,會從沒有組織的亂游,迅速轉為穩定的環面結構;當危險消失時可能又變成亂游模式,科學家稱這種狀態為「相變」。 對魚來說,在這一瞬間完成相變的能力,可能就代表成功脫逃或被吃下肚的差別。 例如太平洋鯡魚受到俯衝入水的海鷗攻擊時,魚群會在海鷗周圍形成泡泡的樣子,其他種類的魚則有的擠成沙漏狀、散開成噴泉狀、閃電般擴散,好讓掠食者感到迷惑。等到危險過去後,它們又會再度聚集。 主要是要讓掠食者難以在游動的大批魚群中鎖定某個單一目標,而且整個魚群反應的方式,完全只是透過彼此間的互動,而無某種中央傳訊機制。

44 跟著群體,活命機會高 魚群只要受驚,很容易形成環面的結構,就連未輸入此反應程式的虛擬魚也會這樣游。
因為在動物群中,最前面的通常最容易碰上掠食者,然而在環面結構裡就沒有所謂的「最前面」了;這種隊形的魚群還是能整齊的游動、彼此回應,但沒有哪一隻得獨自承擔不成比例的高風險。 魚群在水裡游的時候,雖然看起來優雅又協調,但只要有掠食者出現,每隻魚都希望前面還有別隻先擋著。 除非待在魚群中的成本超過利益(必須搶食物),才可能會離開,但很多魚還是團體行動,顯然好處還是比較多,尤其是防禦掠食者這點。 因為一千雙眼睛總比一雙眼睛可靠,而且若真有敵人,混在一群長得一樣的同伴中,也會比落單來的容易脫逃。野地裡的法則—異類就會是倒楣被吃的那個。

45 群體數量是決策標準的門檻值 根據對三刺魚的研究,魚群作決定時受什麼影響,答案關鍵在於「魚群成員的數量」。
也就是說當有越多隻魚向某個方向游,其他魚就可能加入其中,就是經典的門檻反應。而且魚群越大越需要更多證據才會採信。 就像是如果你是魚,身處在大魚群中,忽然有一隻魚游走,你不會跟上去,但如果短時間內有兩隻魚一前一後游走,你就會受到影響,跟著游過去。 螞蟻、蜜蜂等也一樣,是以達到某個個體數量來做為決策標準。一旦刺激超過門檻反應值,就會讓自然群體有樣學樣的連鎖反應。而魚群的行為,就和一般人類的集體決策系統一模一樣。 但這種個體主要依靠他人來提供線索的系統裡,只要出了問題,就會非常嚴重。(如八卦、錯誤消息、驚恐等。)

46 「模仿」也影響人類行為 我們因為會模仿,所以會追求最新時尚、說流行俚語、在黑暗戲院跟著人群走、買暢銷排行榜的小說、颱風來之前去大賣場搶購民生必需品等。 青少年會刺青、戴環或是穿某種衣服,也是因為同儕壓力會讓它們互相模仿、形成排他性的團體,非我族類的就會被踢開。而且可能會得到獎勵及友誼,或是不這麼做會遭到懲罰。 只要遵守「朝向有正面回應的地方去,避開有負面回應的地方」,群體就會自然成形。 就像在下大雨時在高速公路上開車,視線不好時當看到一大排煞車燈亮起來,你也會跟著放慢速度,因為你知道這些人看到什麼你沒看到的,而他們做的應該是正確的決定。所以人類也經常求助群體的集體經驗,跟鳥、魚、鹿群沒什麼不同。

47 要利用某項特殊資訊時,只要群體中有幾個知道,就能帶領整個群體走向正確的方向,而且這些個體不見得一定要是領袖。
就很像是搭飛機的時候,第一個下機的人通常會帶著後面的人走向行李提領區。 所以知道「內線消息」的人數不需要太多,只要占人數的5%就夠了。而且不用主動積極的發出訊息,資訊也能夠非常快速的在群體中傳播。 人類跟其他生物一樣,能敏感的接受到彼此的各種暗示與線索,只是我們習以為常,容易忽略。因此我們是否能控制體重、感到快樂、決定戒菸,跟群體都有很大的關係。

48 接受群體間訊息,養成個體習慣? 醫師Nicholas Christakis及政治學家James Fowler根據社會網路研究顯示,肥胖會像傳染一樣散布,如果某人有身材肥胖的朋友、親戚、配偶,他也會肥胖的機率會比其他人高57%。同樣的某人關係密切的人中,有個快樂的人,他感到快樂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15%。如果另外一半戒菸,另一半戒菸的機率也大增67%。 更重要的是,諸如此的影響會像病毒一樣,在社會網路中擴散,影響不僅止於一度分隔的人際網路(配偶或親戚),還能擴及到二度或三度分隔的人際網路。 他們的書《連結:社會網路驚人的力量及型塑我們生活的方式》提到:「你可能根本不認識這個人,但你朋友的老公的同事,說不定就是讓你變胖的原因;你姐妹的朋友的男朋友,則可能是使你瘦下來的因素。」

49 就好像抽菸這件事在人際網路中的傳播,就像是電流在電力網路裡的傳輸、或是潮濕的空氣在白蟻窩中的通道流動一樣,別人就算沒在我們眼前吞雲吐霧,我們也會受到這些人的影響。
「會在網路中傳播的,其實是某種規範」,因此就算不是直接相關的人,也會形成共有的信念和行動,先影響朋友,再影響朋友的朋友,再影響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如果是一群有關係的人,就可能同時戒菸,將彼此的行動協調一致,就像是一起飛翔或游動的鳥群或魚群一樣。也有學者表示,抽菸的人不會自己突然戒菸,而是受到級聯效應的影響。 所以抽菸的人如果想靠自己戒菸,難度大概就像是一隻鳥想阻擋鳥群別往某處飛一樣。某人戒菸的決定,並不單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反映了在某個社會網路中,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個體所形成的群體抉擇。 雖然會受到群體的影響,當要做的事比較策略性的決定時,我們就不見得都會模仿別人的行為,導致從沒人可以預測什麼產品及藝人會大紅大紫。

50 基金經理人也常跟著群眾做決策 在金融體系中,基金經理人或財務分析師也通常跟著別人走,以免自己成為整個圈子裡唯一出錯的人。
因為這對名聲的打擊太大,就像是在獸群裡,站錯位置不僅引來風險,甚至讓你成為被獅子吃掉的斑馬。 但如果眾人皆錯只有你對的好處,卻不太明顯。 因為對基金經理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吸引新投資人加入、同時顧好原有的投資人,如果手上的基金過去一年成果輝煌,口碑就會流傳出去,新錢滾滾而來。 但若基金表現低於市場水準,所造成的傷害會比高於市場水準的好口碑影響更大,投資人就可能撤出資金。因此比較好的策略就是採取保守態度,跟著群眾的腳步。所以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策略常常都差不多。

51 不過若投資大眾只是有樣學樣也非好事,因為這會減少市場的多元性,使市場更加脆弱而不穩定。
所以當面對特定的產業或投資標的,若你知道別人手上握有更多資訊時,跟著這種有見識的群眾一起行動,可能就是個聰明的選擇。同樣的也能幫助投資人逃離不好的投資標的。 投資策略師莫布新在《魔球投資學》寫道:在一個有潛力的新興產業裡,早期的投資者可能會帶動其他人投資,因而刺激產業成長。 不過若投資大眾只是有樣學樣也非好事,因為這會減少市場的多元性,使市場更加脆弱而不穩定。 這時的投資人就像是一群魚在不熟西的水域裡驚慌的游著,每隻魚只要感受到一點點信號,就馬上加以回應,無暇判斷信號是真是假,因而整個市場就變得太過敏感,容易動盪不安。這種時候投資人會過度緊張,行事驚惶而無法運用智慧。

52 與鹿共舞 加拿大野生動物學家休爾和他的導演太太愛莉森滑雪追蹤一大群葛氏馴鹿,跟著他們向北朝阿拉斯加的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棲地前進。
遷徙的途中偶爾碰上狼隻出沒,但狼並非每次都會攻擊,因此馴鹿會先靜觀其變。 鹿跟狼有時候會接受共存的情況,就像是生命中總有些讓你害怕的東西,但又不可能完全避免,如果光是一看到就要激烈的反應,那一輩子就沒完沒了。 不過只要狼靠近到跨過鹿的警戒門檻,外圍的每隻馴鹿都停下動作,處於警戒狀態(中間的可能還在吃草)。若狼繼續靠近幾百公尺,跨過另一道門檻,於是離他最近的馴鹿轉身就跑,這個動作就會向波浪一樣在馴鹿群裡傳開,最後每隻馴鹿都跟著有反應迅速逃離,就像是一齣精心編排而轉身跳起的舞蹈。 而且在馴鹿群後端,也就是狼逼近的地方,馴鹿突然散開,讓狼很難鎖定其中任何一隻。

53 在這個場景中,馴鹿與狼也展現了「適應性的模仿」的基本原則:避免互撞、跟緊臨近的同類、奔逃時追隨其他同類的大方向。
而且轉向和移動的動作就像一群魚,每隻馴鹿都不需要什麼反應時間,瞬間就完成動作,就好像它們知道同伴要做什麼。 休爾和愛莉森跟蹤馴鹿的幾個月中,發現跟了越久,與他們一起經歷許多挑戰後,自己似乎逐漸成為其中的一份子,不僅打開與馴鹿群的溝通層次,且會注意到一些暗示線索及信號。 而且從情感面來說,待在馴鹿群裡會比較有安全感,甚至覺得心靈得到滋養。(這可能是某種生物化學領域了。) 休爾說:「也就是當你覺得自己有歸屬感的時候,就會感到更能享受自由、更有精力做某些事情(吃草、休息、做白日夢等),而不用將精力浪費在擔心害怕上。」

54 第五章 從蝗蟲看群體的黑暗面 集體失控的悲劇 非洲的變身怪醫 死亡之橋 平底鍋革命
第五章 從蝗蟲看群體的黑暗面 集體失控的悲劇 非洲的變身怪醫 死亡之橋 平底鍋革命 了解穆斯林前往朝聖的途中,所爆發的大規模群眾慘劇,以及要如何避免這種事情再次發生。

55 第五章 從蝗蟲看群體的黑暗面 對蝗蟲的研究解釋為何一群溫和的蚱蜢,會忽然變成貪得無饜的蝗蟲,引發嚴重的災害。
第五章 從蝗蟲看群體的黑暗面 對蝗蟲的研究解釋為何一群溫和的蚱蜢,會忽然變成貪得無饜的蝗蟲,引發嚴重的災害。 最重要的原因是如果蚱蜢的數量到達一定臨界值後便會互相攻擊對方,所以當蚱蜢到一定數量後便會往其他處遷移避免被同伴攻擊,而也引發出一窩蜂的行為

56 第五章 從蝗蟲看群體的黑暗面 從眾的狂熱:若當大眾的行為到達一定的臨界值後,個體的冷靜及獨立將會受到影響,並放棄自己的想法,盲目的跟隨大眾行為。

57 第五章 從蝗蟲看群體的黑暗面 鬱金香狂熱 : 是由鬱金香 球根所引發的全面投機熱潮。鬱金香球根在荷蘭風行多年,投機熱是源於某些鬱金香球根感染了病毒,這些病毒不會致命,卻能使花朵出現對比相間的奇異顏色。 荷 蘭人非常喜歡這些染病的鬱金香球根,花色愈奇特,身價愈高。隨著價格節節高升,人們開始視鬱金香球根為優質的投資標的,球根價格因而漲得更高,吸引愈來愈 多的投資人加入。

58 第五章 從蝗蟲看群體的黑暗面 人們加入鬱金香球根的投機熱;「貴族、平民、農夫、工匠、水手、腳夫、侍者,甚至掃煙囪的工人和裁縫老婦都一頭栽入 鬱金香球根的買賣裡。」每個人都認為,大眾對鬱金香的狂熱會永遠持續下去,買家將從世界各地湧到荷蘭,而且願意支付任何價格,購買鬱金香球根。 一六三七年 年初,在泡沫最盛的時候,一顆稀有的鬱金香球根,身價同於一座貴族的城堡。就像所有投機泡沫的發展一樣,當價格高到一個地步,總會有人決定出售,落袋為 安。不久,其他人也跟進,球根價格就像下坡的雪球一樣,跌價的速度愈來愈快,沒多久,群眾就開始恐慌。球根價格一路下滑,多數球根最後幾乎一文不值,那些 認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致富的投機者也因而破產。

59 第五章 從蝗蟲看群體的黑暗面 穆斯林前往朝聖的途中,所爆發的大規模群眾慘劇:由於人數到了臨界值因此群體行為變的混亂,加上每個人都希望比其他人更快前往聖地,因此造成大規模的人員傷亡。

60 第五章 從蝗蟲看群體的黑暗面 啟發: 我們都需要理解群體智慧該如果發揮,群體也要適度容許個人忠於自我。因為如果所有人都開始倚賴群體的智慧,其實也就沒有人真正對群體的智慧做出貢獻,最後就可能會引發如鬱金香狂熱 這種狀況出現

61 結語 做個聰明人 自然界裡的動物群發展出各自面對生存挑戰的群體智慧, 那我們如何從他们身上學到如何處理多變複雜的事件呢?
結語  做個聰明人 自然界裡的動物群發展出各自面對生存挑戰的群體智慧, 那我們如何從他们身上學到如何處理多變複雜的事件呢? 尤其人都有個人意志,我們要如何認清自己的角色,做出正確的決定?

62 結語 做個聰明人 個人在群體的行為中伴演的角色往往會牽動週圍的人群,如果影響力夠大,就算部份不認同的人也會有級聯效應的動作。
結語  做個聰明人 個人在群體的行為中伴演的角色往往會牽動週圍的人群,如果影響力夠大,就算部份不認同的人也會有級聯效應的動作。 此群體的感染力是複雜的群體動力學問題。

63 結語 做個聰明人 蟻群 : 個體遵守簡單的規定完成任務,不需別人監督。且其分散問題給許多個體的處理方式,能有效分配資源。
結語  做個聰明人 蟻群 : 個體遵守簡單的規定完成任務,不需別人監督。且其分散問題給許多個體的處理方式,能有效分配資源。 蜜蜂 : 利用多元的知識和觀點,讓各種意見存在,透過投資的機制來做出最好的決定。 白蟻 : 許多個體對共同計劃做出小小的貢獻,累積出有創造性的成果。 椋鳥 : 飛翔時沒有特定領袖,卻靠個體注意身邊的伙伴讓全體行動協調一致。 魚群或馴鹿群 : 同樣透過模仿過程,個體能快速的彼此交流資訊找到生存的方視。

64 結語 做個聰明人 我們也會從同伴身上找尋線索,以決定自己該有什麼樣的行為。但其實每個個體都能獨立做出決定。
結語  做個聰明人 我們也會從同伴身上找尋線索,以決定自己該有什麼樣的行為。但其實每個個體都能獨立做出決定。 但人要如何不盲從,成為有智慧的群體,而做出聰明的決定呢?

65 結語 做個聰明人 自然界的群體告訴我們,第一 要在聰明的群體中彼此合作。由不同的動物群歸納出幾個策略: - 訴諸在地知識
結語  做個聰明人 自然界的群體告訴我們,第一 要在聰明的群體中彼此合作。由不同的動物群歸納出幾個策略: - 訴諸在地知識 - 應用簡單的黃金守則 - 成員間多次互動 - 設定門檻值 - 讓個體行為適當保有隨機性 第二, 群體中的成員也不用犧牲個別性

66 結語  做個聰明人 第二, 群體中的成員也不用犧牲個別性


Download ppt "天使隊讀書心得報告- 『群的智慧』向螞蟻、蜜蜂、飛鳥學習組織運作絕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