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深刻理解近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
(二)把握辛亥革命发展的基本脉络,深刻体会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四)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国情,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2.如何认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2、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3、正确认识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2.如何认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4 讲授要点 1.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3.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方案
4.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讲授要点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 封建帝制的覆灭 2. 中华民国的建立 2.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1.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5 概念鉴定 辛亥革命的定义与争议 狭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间两个半月的事。这个狭义的用法曾为甚多中西专著所采纳 。 广义: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它立竿见影的后果,即包括清末民初,中国革命运动的全部过程 。 关于辛亥革命起点的争论: 一般的说法,总认为近代中国最早组织的革命团体,便是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孙中山先生于是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檀香山所成立的‘兴中会’了。1894年因此也就是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起点。国民党官书如是说;大陆上的李新教授在其《中华民国史》上亦作如是说。 争议:应从1890年杨衢云等革命者成立“辅仁文社 ”开始。(另有1892年之说) 文社成立于一八九○年(清光绪十六年;另一说为一八九二年),比兴中会要早四年多。它最早的创立者杨衢云、谢缵泰、刘燕宾、何星俦等十余人,其年龄、学历、社会背景,和他们‘推翻满清’、‘创立合众政府’、选举‘伯理玺天德’(President)等主张,与孙逸仙(中山别号)他们在檀香山的小革命集团,几乎一模一样。所以当中山于一八九五年一月返抵香港时,经共同友人如尢列等的撮合──尢列为文社社员,亦中山好友──这两个小革命团体,也就一拍即合,搞其联合组织了。 在这个双方联合的新组织里,他们决定用‘兴中会’为会名。因为‘振兴中华’这个响珰珰的名字,较之那酸溜溜的‘辅仁文社’四个字,要冠冕堂皇多了。──后来孔祥熙等一群山西青年,也在太原组织了一个‘兴中会’。这个远在华北的兴中会,与孙、杨的兴中会毫无关系。据孔祥熙说,他们那时听说海外有个‘兴中会’。他们喜欢振兴中华这个响珰珰的名字,乃把他们自己的小团体取个名字,也叫‘兴中会’。(这是笔者早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对孔祥熙回忆录时,听到录音带内孔氏亲口说的。当时亦有人把孔祥熙的小组织,当成孙中山兴中会的‘太原分会’,实是误听录音的结果。)杨衢云、孙中山等在香港所组织的兴中会,事实上除掉名字之外,一切皆是‘辅仁文社’的延续;会员们也大致都是杨衢云的班底。因为杨的团体已成立四年有奇;而孙的团体还未满二月。杨是香港的地头蛇;孙则是新从夏威夷回来的。双方强弱之势是可以想像的。据说他们合并之后,选举新会长(他们叫‘总办’或‘伯理玺天德’)时,曾发生孙、杨之争。据后来国民党的官书所载,在同年十月他们预备搞广州暴动时,孙曾当旬伯理玺天德’或‘总办’。后来‘杨既获大权,遂借端要挟,而请[孙]先生以“伯理玺天德”相让。郑士良、陈少白等闻而大愤,极力反对,士良且欲除之。先生以大事未成,首戒内讧,力表谦让,即以此席让衢云……’云云(见‘国父年谱’页六八─六九)。 这段官书颇难说服任何公正的读者和历史家。如所叙属实,那可能不是杨的‘借端要挟’,而是孙的党羽为拥孙而暗中想搞杀杨的‘苦挞打’(coup d’état),为孙所阻。官书甚至说杨衢云排满抗外的思想,以及他组织‘辅仁文社’的叛逆行为,都是受中山‘感召’的结果(见前书页五○)。这些似乎部是想像之辞。有人或许要说‘辅仁文社’的宗旨是‘以友辅仁’;它是个社交团体,而非革命团体。其实辛亥首义时,最活跃的一个组织则是‘文学社’。文学社却是个革命团体,而非社交团体。所以名字与实质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尤其在地下革命的时期。我们不能望文生义,或以辞害义。 须知杨衢云开始其革命行动时,孙中山还是个用功的医科学生。一八九四年中山还亲赴天津‘上书李鸿章’呢。他‘上书’不幸被拒。如果李鸿章英雄识英雄而重用了‘孙文’,中山不也就是清政府的‘能臣’了吗?哪还搞什么‘革命’(他们那时叫‘造反’呢?所以在这一阶段里,杨衢云是否受‘先生感召之深’,吾未敢必。而孙在‘上书’被拒而走上排满革命之途,所受杨衢云的影留,倒是很明显的。 再者,‘兴中会’最初在檀香山组织时,其形式和性质也只是个‘银会’。会员每人出‘底银’五元,‘股银’每股十元,购买愈多愈好。目的是‘举办公家事业’,事业成功,每股‘收回本利百元’。该会宗旨,除报国之外,‘兼为股友生财捷径……比之[向清朝政府]捐顶子买翎枝,有去无还,洵隔天壤。且十可报百,万可图亿,利莫大焉,机不可失也。’(见冯自由著「兴中会组织史’及‘香港兴中会章程’第八条)所以在檀香山的‘兴中会’里孙逸仙是在暗中筹款造反,而绝大多数‘银会’会员,则是在买‘乐透奖’。而这个兴中银会的会长也不是孙逸仙而是股商刘祥。但是孙却是这银会首会的得利人──他筹到港币一万三千元,外加个‘兴中会’的组织名义。有了这些本钱之后,中山便匆匆赶回香港向杨衢云洽商(事实上是bargain)两会合并的事务了。合并之后,会长一职顺理成章自然应该是杨衢云。是年十月,他们竟然发动了‘义兵三千人、洋枪六百杆’外加火轮船二只的广州起义。试问中山皮包里的一万三千港币,能买几枝‘洋枪’呢?这些起义的本钱,显然都是杨衢云搞起来的。中山半途加入罢了。可惜杨氏早死──一九○一年一月十日被清吏刺杀于香港,他底事迹功勋就被埋没了。所以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是应该从杨衢云开始写的。

6 关于孙中山名字 谱名孙帝象,学名孙文、孙德明,字载之,入耶教时,名孙日新,行医时他的汉文老师区凤墀为他作一音之转改为孙逸仙,后来变成“美国公民”时,在美国护照上的英文名字则是Sun Yat-sen。 日友平山周在无意中为他又取个日本名字曰‘中山’。孙公自己在‘中山’二字之下加个‘樵’字。其后便偶用‘中山樵’作为他的日文‘化名’。 在同盟会时代,黄兴、胡汉民等对外界通信,都尊称孙总理为‘中山先生’,结果弄假成真,全国上下都叫起‘孙中山’来,真的名字反而不用了。其实孙公从发命令到签遗嘱,一直都只用‘孙文’二字;他在公文上函札上,向未用过‘中山’的浑号,而国民政府的官书,和国民党的传记作者,却偏喜叫他‘孙中山’,实在是很滑稽的事 。 关于孙中山“美国公民”身份:孙公于十三岁时(光绪五年,一八七九)随母就兄,迁居檀香山。那时的夏威夷是个红种人的独立王国。不幸老王于一八九一年晏驾。兄终妹及,夏威夷乃出了个女王。三年之后,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那一年,这女王被英美德裔的白种殖民主义者篡了位,夏威夷乃变成个傀儡共和国。一九○○年(庚子),也就是‘八国联军’侵华的那一年,这个小傀儡共和国就被美国兼并了。 夏威夷既变成了美国殖民地,按美国宪法,则凡是土生的夏威夷人,也通统理成‘美国公民’了。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并不是在夏威夷‘土生’的,但是他却说了一口夏威夷腔的英语,因而撒了个谎,自称出生夏威夷,也就取得了美国公民权,领用美国护照了。可是当他于一九○四年在三藩市初持檀岛出生纸入境时,如狼似虎的美国海关检查员对他发生了怀疑(另说是保皇党告密),乃把他拘留于‘木屋’。所幸年前中山已入‘洪帮’。有‘致公堂’堂籍,乃由该堂出美金五百元保释候审;并雇请律师向华府申诉。这场官司美国移民局居然打输了,中山乃得以美国公民身分重入国境。这个‘美国公民权’对中山其后的革命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7 1939年毛泽东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8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讲道:“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转变,……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9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要使革命到来,单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层不能’照旧统治下去。”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461页。

10 1、民族危机的加深 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展开了新的争夺,重点是掠夺中国的铁路、矿山,强迫清政府接受其政治性的贷款,并在中国神圣的国土上爆发了日俄战争。 20世纪初的新形势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开始了一系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1 日俄战争与英国入侵西藏 《辛丑条约》的签订并没有平息帝国主义在华的激烈争夺。20世纪初期的中国东北成了帝国主义的角斗场。
沙俄在条约签定后拒绝撤走停驻在东北的军队,引起日、英、美等国不满。日本为了实现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在英国支持下,于1904年2月6日对旅顺俄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 旅顺要塞的炮台

12 大 陆 政 策 中国东北 世界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世界

13 将要出征的俄军将领

14 将要出征的日军官兵

15 “三笠”号主炮 日本联合舰队旗舰“三笠”号 奉天(今沈阳)前线的沙俄炮队

16 1904年9月末,俄军与日军在沙河展开激烈攻防战 1904年12月,一艘遭重创的俄军巡洋舰正在下沉。

17 俄国战败,在美国调停下,日俄签定《朴茨茅斯条约》。沙俄将库页岛南部给日本,将旅顺口、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及权益转让给日本。
日本强迫清政府增开长春等16处为商埠,在营口等地划定日本租界权限。日本占据了东北东北南部。 日俄舰队在旅顺口激战 执行封锁旅顺港口任务的日本舰队

18 在日俄战争中,凶残的日军象在甲午战争中一样,随意砍杀中国人,这些人被认为是俄国的密探,次外,日军修筑炮台、挖掘战壕、修垫车道时,拆毁民房、毁坏田地、砍伐树木、驱使民工,无不使东北人民遭难。
在日俄战争中惨遭屠杀的中国人

19 秋瑾为日俄战争感愤赋诗: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听春雷。任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20 英、俄帝国主义早就觊觎中国的西藏地区。1903年英国乘沙俄忙于对日作战之机,派英军一万余人入侵我国西藏地区。
西藏军民为保卫江孜与英军展开激战,于4月克服江孜宗政府,后因英军大批增援,攻占拉萨。 西藏地方民军给达赖喇嘛的抗英誓书

21 西藏洛隆宗地区寺庙抗英僧军名单 英国强迫中国政府签定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并把与西藏地方当局签定的《拉萨条约》作为附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此加深了英国对西藏的侵略。 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各种形式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社会危机进一步严重,进一步激起了广大人民奋起自救反抗斗争的新浪潮。

22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反抗此起彼伏: 收回铁路、矿山利权的运动 抗捐抗税斗争 抢米风潮 会党起义 工人罢工
这些情况表明,随着晚清政局的演变,人民群众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

23 2、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1)完全成为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 (2)晚清“新政”和预备立宪的骗局

24

25 编练新军与举办警政 举办警政是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有成效的项目之一。中国本无警察,保甲历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天津期间,在北京由“安民所”设巡捕以维护其殖民统治;在天津由“都统衙门”设巡警。 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河南项城人。1895年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成为北洋军阀的开山祖。1902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26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广西按察使奉清政府之命用西法编练“定武军”﹐共四千七百人﹐初驻天津附近的马厂﹐袁世凯在原定武军基础上,增募2000余人,聘请德国教官,在小站成立了新建陆军督练处,设立步队、马队、炮队,开始了“小站练兵”﹐是为编练新军之始。清政府倡行“新政”后改行常备军制﹐并于二十九年十月成立总理练兵处﹐以奕劻为总办﹐袁世凯为会办﹐铁良为襄办﹐令各省成立督练公所﹐由总督﹑巡抚或将军﹑都统兼任督办﹐负责练兵事务﹐拟在全国以新军取代旧军(八旗﹑绿营)。 小站练兵营盘示意图

27 三十三年﹐陆军部奏定《全国陆军三十六镇按省分配限年编成办法》﹐新军编练在全国铺开。但到清亡为止﹐只练成十四个镇﹑十八个混成协﹑四个标和两协禁卫军。清朝政府编练新军的目的虽在于巩固已垂死的封建统治﹐但对中国军制是一重大革新。后来新军在革命党人的影响下﹐大量走向革命﹐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 新建陆军在小站采用西法练兵

28 清官员在某军事学堂与受训的新军学员合影

29 新建陆军在小站练兵场面 光绪二十八年七月(1902年8月),袁世凯仿照西法创设保定警务局,招募巡警3000名,并设警务学堂培养巡警骨干。次年将天津警务学堂并入保定警务学堂,改名为北洋警务学堂。三十一年,袁世凯设天津四乡巡警。北洋警察的建立与完备,成为中国警政的开端。

30 教育改革 废科举、兴学堂是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亦是洋务派和维新派早已为此呼喊、实践的事业。义和团运动后,清廷在第一道新政上谕中就把兴学堂和改革科举作为新政的重要内容。清先后颁定了《钦定学堂章程》等各级学校的章程,并颁布了新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与教育宗旨的确立。实业教育在兴学新政中颇著成效。 1904年严修应袁世凯之邀任直隶学务公所督办,掀起废庙兴学之风,各种普通学堂纷纷创立。图为直隶学务公所外景。

31 1906年天津设立劝学所,负责天津府县内初、中等教育事务,同时发行《劝学月刊》。
天津府县劝学所门景

32 清政府还先后派遣留学生到日、美等国,迅速形成了留学高潮,养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大批科技、法政、教育、军事等人才。 20世纪前10年留学生人数超过2万,90%为留日学生,1906年在日留学生达到近万名。吴玉章曾写诗描述:东亚风云大陆沉,浮槎东渡起雄心。为寻富国强兵策,强忍抛妻离子情。 一腔热血的留日中国青年学生

33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是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1902年2月23日,清廷发布上谕,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清廷接着连续颁布具体措施,参酌各国通行律例,制订保护和发展工矿、铁路和商务等实业的律例。 1903年9月,设立商部,掌管商务、工矿、铁路、电、银行、货币、农桑、畜牧等事务,并把以前的路矿总局并入商部。直隶设北洋工艺总局,袁世凯委任周学熙为总办,下设工艺学堂、实习工厂等。1906年,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和邮传部。新机构的建立与律例章程的健全,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铁路矿务的发展尤为显著。 直隶工艺总局设立的教育品参观室,陈列教育用品。

34 北洋官立造纸厂成立于1907年,厂址在城西芥园游民习艺所内。造纸为当时新兴的工业。图为该厂试办章程。

35 派往欧洲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及随员 新政进行的细枝末节的改革不能笼络各派政治势力,也无法挽救清廷的统治危机。清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与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归国后实行预备仿行宪政。

36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两年后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共23条,内容包括“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规定“预备立宪”期为九年。不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帝位,改年号为宣统。当时,溥仪只有两岁,由载沣监国摄政。 1911年5月8日,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他们分别控制着总理、民政、库支、海军、司法、农工商、理藩等重要职位。由于军政大权集中在皇族贵族手中,所以人们称它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 幼年登基时的溥仪

37 载沣摄政后,即罢斥袁世凯,与此同时宣示“预备立宪、维新团结”的宗旨。1909年10月,作为各省议会“预备”的各省谘议局相继成立,1910年10月,作为“立议院基础”的资政院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常年会。
为集权皇室,载沣不仅自己亲自统率新编禁卫军,而且先后任用皇亲贵族掌管清廷禁卫军、海军、陆军,控制军权。并于1911年5月组成所谓“责任内阁”,总揽政务。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并非真正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治,以此欺骗国人、缓和危机、巩固自己的统治。

38 此次改革的重点是编制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以及设立资政院和责任内阁,各省设立咨议局。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至辛亥革命前夕,先后修订了几种重要的法典、法规和律例,为中国近代法制建设与进步奠定了基础。 清廷改户部为度支部,内设田赋、漕仓、税课、库藏等十个司。这是度支部库藏司官僚的合影。

39 地方自治是实施政体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地方自治的开展,主要依靠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地方士绅和商人。地方自治的推行,使许多拥有经济实力的工商界代表人物参与各级自治机构,掌握一定的领导权,并为资产阶级扩大了参政、议政的渠道。但很多地方自治处处受到官治的羁绊,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40 《民呼日报》刊登的漫画《官与民之担负》 责任内阁 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

41 奕劻组阁的“谕旨”一宣布,全国为之哗然。立宪派人更感到非常愤怒,他们舌敝唇焦,奔走呼号,要求开国会,设责任内阁,到头来,国会被拒绝,却弄出一个皇族内阁来。这对立宪派的宪政理想简直是极大的污辱。于是,一个以要求撤销皇族内阁为主题的请愿运动迅速兴起。   各省立宪派人相约提前到京举行咨议局联合会的第二次会议,商讨对策。6月10日,咨议局职合会向都察院呈递《亲贵不宜充内阁总理,请实行内阁官制章程,另简大员组织》一折,要求代奏。清廷王公大臣本来是为了防范“权臣窃柄”,“鼎祚潜移”的祸患,才让皇族亲贵掌握住内阁的大权,不容他人染指。立宪派却援引公例,力陈皇族亲贵不应组织内阁,这当然会遭到清廷的拒绝。   7月5日,咨议局联合会又一次上书请都察院代奏,重申“君主不担负责任,皇族不组织内阁,为君主立宪国唯一之原则。”王公亲贵们毫不退让,拟了一道“上谕”掷了下来,对立宪派大加呵斥。愤怒的立宪派代表们,立即发表一份《宣告全国书》,揭露王公亲贵们所作所为是“名为内阁,实则军机,名为立宪,实则为专制”。随后又发出一个《通告各团体书》,公开对“上谕”逐条批驳,指责上谕避开皇族不宜组织内阁的主题,所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并声明,定于阴历八月间再聚北京“续行请愿”。但在续行请愿还没有来得及进行的时候,武昌起义爆发,局势急剧变化,立宪派人多数另有他图,对清廷是否撤销皇族内阁的问题,已经不感兴趣。而清廷基于平息革命风潮,稳定自身统治的需要,不得不屈从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压力,将皇族内阁解散。   (选自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运动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42   这是革命党人印发的反对清政府伪立宪传单——上面印有劝告国人反抗伪立宪文。
这幅漫画发表在当时的画报上。它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口头上宣布立宪,实际包藏专制祸心。图的左上角用四个滑稽字组成一对葫芦,这四个字是“立宪”、“专制”。葫芦下面写上“依样”两字。作者用“依样画葫芦”这个成语戳穿了清政府宣布立宪的把戏。

43 3、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 这是当时的一幅漫画。画中揭露了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和外国列强掠夺中国铁路。画面中火车冒出的烟云,为“中国铁道现状”六字组成。

44 一切事实表明,清政府已经无法照旧统治下去。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孙中山选集》中册P145 剪掉辫子的孙中山先生

45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经典论述(一) 在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前(五四运动发生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他们的知识分子)。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46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经典论述(二)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江泽民:《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7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经典论述(三) 清朝的统治,在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情势下,已经不能维持下去。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为了欺骗人民和抵制人民的革命,在将近五十年前,清朝统治者宣布了“预备立宪”,并且公布了一个“宪法大纲”。这个“宪法大纲”的主要目的是要保存封建专制制度,虽然在表面上不能不许诺人民一些要求,但是人民不相信这种许诺是真的,不相信这种“立宪”能使中国进步。人民抵制了这种骗人的“立宪”。 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

48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

49 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50 1903年,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人,在长沙成立华兴会。1904年,湖北革命志士刘敬安、张难先等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1904年陶成章、龚宝铨等在上海组成光复会,蔡元培任会长。1906年,湖北进步人士在武昌建立日知会。

51 1894 同盟会成立前后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宋教仁 光复会 蔡元培 1906年 日知会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52 华兴会部分成员。前排左起第一人黄兴,第三人胡瑛、第四人宋教仁,第五人柳扬谷,后排左一章士钊,左四刘揆一

53 光复会会长蔡元培 光复会是上海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4年冬成立,蔡元培被推为会长。以后不久,徐锡麟、秋瑾等先后入会,成为领导骨干。

54 2、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1)创办刊物和革命读物 (2)与保皇派论战

55 革命报刊一览表 报 纸 刊 物 报名 刊行时间 出版地 刊名 中国日报 1900—1913 香港 中国旬报 1900—1901 苏报
报 纸 刊 物 报名 刊行时间 出版地 刊名 中国日报 1900—1913 香港 中国旬报 1900—1901 苏报 1903 上海 开智报 横滨 国民日日报 国民报 1901 东京 俄事警闻 1903—1904 政艺通报 1902—1906 檀山新报 1903—1907 檀香山 游学译报 1902—1903 俚语日报 长沙 大陆 1902—1905 世界公益报 女报 警钟日报 1904—1905 湖北学生报 大同日报 1904—1912 旧金山 直说 图南日报 1904—1906 新加坡 浙江潮 广东日报 江苏 革命报刊一览表

56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宣传家、组织活动家

57 “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善良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 ——邹容《革命军》

58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59 1、改良派竭力歌颂君主立宪,诋毁革命。 2、能否建立民主共和国,是这次论战的又一重点。 3、孙中山对“平均地权”、“土地国有”的主张并没有解释得很清楚,在革命派内部也没有取得完全的支持。

60 3、组织革命运动 孙中山在不及一年的时间中,接连六次发动了两广和云南沿边的武装起义,即潮州黄冈起义(1907年5月)、惠州七女湖起义(6月)、钦州、廉州、防城起义(9月)、镇南关(今睦南关)起义(12月)、钦州马笃山起义(1908年3月)和云南河口起义(4月)。孙中山在镇南关起义中亲自参加战斗。这些起义给人民群众以很大的鼓舞。但起义本身基本上都是依靠地方性的会党组织,或是通过会党联系自发斗争的群众,由同盟会派人前往领导,给予金钱和军火的援助,如潮、惠、钦、廉诸役;或是以会党组织小型敢死队企图夺取一个据点(如马笃山和河口之役)。这些缺乏群众性的军事冒险都只能归于失败。 图为革命党人在1907年历次起义中使用的电报密码

61 武装起义: 年 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 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 云南河口起义、皖浙起义、安庆马炮营起义 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

62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起义概况一览表 名 称 时间 领 导 人 特 点 1906.12 刘道一 1907.7 徐锡麟 秋瑾 浙皖两地合作
名 称 时间 领 导 人 特 点 同盟会影响下爆发 的首次大规模起义 萍浏醴起义 刘道一 浙 皖 起 义 1907.7 徐锡麟 秋瑾 浙皖两地合作 镇南关起义 孙中山 黄兴 发生在中越边境 准备较充分 影 响 大 黄花岗起义 1911.4 孙中山 黄兴

63 “鉴湖女侠”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64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花岗原名红花岗,在广州市东郊白云山麓。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100多人英勇牺牲。清政府竟让烈士暴尸街头,四天后才通知“善堂”收殓遗骸。革命党人潘达微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奔走,终于在城东红花岗找到一块合意的墓地,随即以“善堂”名义购买良好棺木,给收得的72具烈士尸体成殓。他亲自主持监督葬事,直到最后一口棺木入穴。葬礼完毕,潘达微默默环视红花岗,感觉“红花”比不上傲霜的“黄花”(即秋菊)。第二天,资产阶级改良派办的《国事报》将红花岗安葬烈士的情况报道出去。当时,清政府正到处搜捕革命党,形势对潘达微很不利。为了化被动为主动,潘达微立即写了一篇《谘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的文章,公开发表。此后,各报相继沿用。“黄花岗”便成了约定俗成的名字。

65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止,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继承先烈遗志为国奋斗——邹鲁编<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孙文选集》下册,P127。 图为被捕后临刑前的黄花岗数烈士

66 4、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于1904年2月,留日学生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由黄兴任会长。同年,一些留日学生在上海组织兴复会,由蔡元培任会长。1905年,孙中山从欧洲抵达日本,为了集中革命力量,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同时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同盟会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黄兴为协理,国内设五个支部,海外设四个支部,下设分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此图为中国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的照片,现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67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民族主义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办法是核定全国地价,国家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来,孙中山又提出“土地国有”政策。   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决定将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出版时改名为《民报》。

68 民报发刊词   孙 文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1月   近时杂志之作者亦夥矣。夸词以为美,嚣听而无所终,摘埴索涂,不获则反覆其词而自惑。求其斟时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巳不可见,而况夫孤怀宏识,远瞩将来者乎?夫缮群之道,与群俱进,而择别取拾,惟其最宜。此群之历史既与彼群殊,则所以掖而进之之阶级,不无後先进止之别。由之不贰,此所以为舆论之母也。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美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於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坛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於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治化焉。其他施维於小已夫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69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於人为既往之陈迹,或於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嗟夫!所陟卑者其所视不远;游五都之市,见美服而求之,忘其身之未称也,又但以当前者为至美。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黨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跡欧美;犹不能免於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於人已然之未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左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於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於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翳我祖国,以最大之民族,聪明强力,超绝等伦,而沉梦不起;万事堕坏;幸为风潮所激,醒其渴睡,且夕之间,奋发振强,励精不巳,则半事倍功,良非夸嫚。惟夫一群之中,有少数最良之心理,能策其群而进之,使最宜之治法,适应於吾群,吾群之进步,适应於世界,此先知先觉之天职,而吾民报所为作也。抑非常革新之学说,其理想输灌於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其去实行也近。吾於民报之出世觇之。   ——《孙中山选集》,上卷,第71—72页。

70 同盟会纲领在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地位 三民主义是真正人民的真正伟大思想。 ——列宁
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想比较,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他将对内争取资产阶级共和国,对外争取民族独立结合起来,具有新的阶级内容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意义。 与维新思想比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战斗的三民主义,他强调了用暴力手段进行革命,明确提出了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主革命口号,具有更加彻底的革命性和不妥协性。 与同时期其他革命小团体纲领比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将反满与图存紧密结合起来,并明确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更加科学,更有号召力。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以民族主义为基础,以民权主义为核心,以民生主义为重要补充,反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特点,符合当时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愿望。 三民主义是真正人民的真正伟大思想。 ——列宁

71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革命前夕的武昌 1、社会矛盾尖锐 2、良好的革命基础 3、革命工作扎实 4、革命的时机

72

73 二、辛亥革命爆发 策划武昌起义的文学社领导人之一——蒋翊武 策划武昌起义的共进会领导人—— 焦达峰、孙武

74 汉口宝善里机关暴露后的当晚,设在武昌小朝街85号的起义总指挥部等秘密机关多处同时被破获,刘复基. 彭楚藩
汉口宝善里机关暴露后的当晚,设在武昌小朝街85号的起义总指挥部等秘密机关多处同时被破获,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相续被捕,当夜受酷刑审讯,10日凌晨就义于督署门外。图为三烈士就义照。

75

76 武昌起义军臂章 湖北武昌起义门 武昌起义军胸章 湖北军 政府颁 发的武 昌起义 纪念章

77 在武昌蛇山南麓,阅马场北端的绿荫丛中,掩映着一组红色楼房,武汉人称它为红楼。它原是清政府为了玩弄“立宪”骗局而设立的湖北省谘议局旧址。1911年,这座湖北省谘议局红楼,竟成了摧毁封建王朝的战斗司令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第二天,湖北革命党人民在这里创设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这座红楼也就成了辛亥革命的著名旧址。

78 三、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组成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这是孙中山在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读的誓词。“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又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强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

79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阁名单 部门 总长 次长 陆军部 黄兴(兼参谋总长) 蒋作宾 外交部 王宠惠 魏宸组 教育部 蔡元培 景耀月 海军部
黄钟英 汤芗铭 内务部 程德全 居正 财政部 陈锦涛 王鸿猷 司法部 伍廷芳(兼议和全权大使) 吕志伊 实业部 张謇 马君武 交通部 汤寿潜 于右任

80 孙中山主持第一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会议

81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飞跃。(鸦片战争至戊戌变法,国人不断探索变革政体,直到辛亥革命才总体上完成这一任务,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成果就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次,把西方的议会制度引进中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一些原来立宪派经过大辩论也转向拥护共和,即使袁世凯仇视革命,反对共和,但是在革命潮流的冲击下也不得不在表面上忠于共和,这说明民主共和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尽管对议会几经破坏,使其名存实亡,但形式上仍保留下来。另外,袁世凯称帝只有83天,张勋复辟只有12天,都在人民的声讨声中昙花一现,草草收场。)

82 第二,辛亥革命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给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南京临时政府提出的纲领、建立的制度、实行的政策在一定时期成为中国民众所认知的理想,一方面表现为空前的政治进步,一方面表现为对人们的政治启蒙。三民主义公之于世后,引起了人们的热烈关注,就连穷乡僻壤的农民也知道用它来威胁地主富农。《临时约法》的颁布,三权分立、法治、人权等现代政治常识为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播。这一切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对于生活在几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老百姓来说,的确是一次重大的转变,是中国近代政治发展中一件极为值得注意的进展)

83 第三,辛亥革命推进了振兴实业高潮的出现,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民国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极为振奋,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办实业成为当时的一种荣耀,就连一些旧军阀、旧官僚也给自己戴上董事、经理、会长之类的帽子。当时有报纸报道:民国政府力行保护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注册的公司、商店、工厂均予保护。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辛亥革命后,注册开办的企业数目逐年增加,银行建设十分迅速,华侨回国投资办企业也很活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为之提供了条件。)

84 第四,辛亥革命不仅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也变革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建立新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育:辛亥革命否定了清政府的旧式教育,实施了新的教育制度与方针,新式各级各类学校逐年增加,大学、中学、小学,师范学校、妇女学校等都有创办,在校学生剧增,奠定民国时期教育的基础。在开放言论的政策下,全国新闻事业迅速发展。1912年全国报刊500多家,中小城市也有很多家报纸,这在新闻史上是空前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按照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建立近代化的社会生活,提倡除旧布新、改良社会、改革习俗,社会出现崭新风貌。这主要有改革称呼,保障人权,劝禁缠足,禁止跪拜,禁止搞封建迷信活动,禁止买卖人口与鸦片,禁止赌博,特别是机关推行奉公廉洁与民主作风.

85 1、“皇帝倒了,符号变了” “巩金瓯,承天幡,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清国歌1911》
“朕即国家” “五族共和 ” “巩金瓯,承天幡,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清国歌1911》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临时政府之民国国歌1912》 你能说出临时政府“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的作法吗?

86 2、“辫子剪了,小脚放了”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法令。如:通令剪辫子;禁止缠足。留在男子脑后长达三百余年的发辫及妇女缠足陋习终被革除。

87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中山装五个扣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袖口三个扣代表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四个兜代表立国四维:礼、义、廉、耻。

88 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了一篇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文中描述民初中国社会的革故鼎新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89 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享之权利义务感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仍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之原理。” ———张静如《中国现代社会史》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思考: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了吗?

90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见列宁语

91 五、辛亥革命评析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戊戌维新运动相比,虽然都是为了反帝反封,但辛亥革命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一,它有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第二,它有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第三,它有一个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目标:中华民国。

92 2、辛亥革命算不算失败? 从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来看,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应该说是取得了胜利。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它并没有真正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只不过起到了改朝换代的作用,由北洋军阀的封建割据取代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因此它只能算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93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中学教科书中的观点:他们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具体来说,主要是: 第一,没有形成一个坚强统一的领导核心。 第二,没有建立一支自己的革命武装力量。 第三,没有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土地改革方案,以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与。

94 4、如果不发生辛亥革命,清王朝当时实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能不能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
首先,无论是清王朝的主观动机还是客观能力都不可能将中国引向现代化道路。 其次,革命并不一定会导致封建军阀割据。彻底的革命恰恰能铲除封建军阀割据(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95 5、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难以行通?
一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无力支撑资产阶级共和国大厦。 二是当时的中国缺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条件(民主法制与公民社会)。 三是近代民主思想启蒙不足(封建思想文化影响太深)。 四是缺乏广大民众的支持和革命军事力量的依靠。

96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97 1、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过程
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怪胎,本质上有浓厚的封建性与买办性,但打着中华民国的招牌,所以有人说是“新瓶装旧酒”。 袁世凯为什么能建立起他的独裁统治 第一,帝国主义的大力扶持与帮助 第二,国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积极支持 第三,立宪派的积极支持 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 第五,袁世凯有相当的军事政治实力

98

99                                                                                                                                                                                              

100                                                                                                                                                                                              

101                                                                                                                                                                                              

102

103 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之后,废除了孙中山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任命亲信赵秉钧组阁,控制了政府的实权。
  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之后,废除了孙中山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任命亲信赵秉钧组阁,控制了政府的实权。 1913年3月20日,他指使亲信在上海杀害了国民党领袖宋教仁,罢免辛亥革命后担任江西都督的李烈均、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的胡汉民等人职务。 他秘密大借外债,于1913年4月向英俄德法日等五国银行借款2500万英镑,作为扩大军队、发动内战的经费。 他巧取豪夺,兼并土地,增加赋税,1913—1914年各地的地租额比辛亥革命前增加10%以上。仅袁世凯一家在河南彰德县就霸占了三分之一的土地。 这一切说明,中国依然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之下,人民群众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104 孙中山在宋教仁追悼会上送的挽联: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孙中山在宋教仁追悼会上送的挽联: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105 孙中山后来回忆时说道:当时的中国“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比前清尤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106 2、孙中山为维护共和而屡挫屡奋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等人为巩固共和、反对专制、反对复辟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们竭尽全力使用过思想武器和政治武器,但仍然失败了,找不到拯救中国的出路。第一次大的斗争就是“二次革命”。

107 (1)“二次革命”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被袁世凯一时拥护共和的假象迷惑,认为清帝退位了、民国也建立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的两目的已经达到了,今后主要致力于民生主义,完成经济革命,搞实业。他特别强调在实业建设中修建铁路是当务之急,表示不参与政治,自愿以在野的身份筹款60亿元修建20万里的铁路,使中国变成最富强的国家。1912年9月,孙中山和黄兴到北京见袁世凯,接受了袁世凯给他的全国铁路总监的空头职衔,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全国铁路总公司,计划在全国各大城市成立分公司,大办铁路事业。 8月,宋教仁在得到孙中山与黄兴同意后,联合立宪派、旧官僚等四大团体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同时,国民党成分更为复杂,革命精神也大为减色。1912年底,全国举行第一次国会选举,选举结果国民党在国会中占了优势。宋教仁对此欣喜若狂,便四处游说,声称民国政党唯我独大,要以国会中的多数组阁,由他担任国务总理。这时权欲与野心极大的袁世凯岂肯充当一个受制于他人的总统,他对宋教仁等人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于是伸出毒手要置宋教仁于死地。3月20日,宋教仁奉袁世凯电令,趁夜北上,当 他在火车站上车时遭到袁世凯派来的凶手的枪击,第二天就去世了,年仅32岁。

108 “宋案”发生后,一时舆论大哗,人心鼎沸。孙中山得知后,才如梦初醒,开始真正认识到袁世凯的真面目。他认为对袁世凯用法律是无能为力,只能依靠武力进行解决,于是决定兴兵讨袁。
1913年7月,李烈钧和黄兴组织讨袁军,举起讨袁大旗,上海、安徽、广东等地纷纷起兵,兴师讨袁。但由于革命党人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各地行动不一,军事上处于劣势,结果被袁世凯各个击破,持续两个多月的“二次革命”失败了。(乱党孙文,逃亡日本)

109    “二次革命”后,孙中山感到非常痛苦。但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左派并未偃旗息鼓,放弃斗争,而是继续集结革命力量,策划第三次革命。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日本另组中华革命党,担任总理。(孙认为过去的革命党一盘散沙,乌合之众,也就不要原来的革命党。他总结经验教训,要正本清源,淘汰伪革命党。中华革命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号召党员进行第三次革命。中华革命党是一个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的革命组织,比国民党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它的弱点也十分突出。首先,孙认为民族主义已经完成,只提出反袁的口号,同样没有提出反帝的纲领。但是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所以他不能粉碎袁世凯的统治。其次,孙将中华革命党党员分为首义党员、协助党员与普通党员三种,以入党时间为区别。另外,凡入党者必须宣誓绝对服从孙个人,并采取按手印、签字画押等形式,以至黄兴等老同盟会会员不参加了,与广大人民群众失去了联系)

110 (2)护国运动

111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 “推戴书” 国民代表大会 谨以此国民公意,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之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
⑴1913年二次革命后,1913年10月,强迫第一届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⑵1913年11月,解散国民党 ⑶1914年1月,解散国会, ⑷1914年5月,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 ⑸1914年12月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至此将民主制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⑹1915年5月9日,为赢得帝国主义支持,接受“二十一条”,形成五九国耻。 ⑺1915年底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 ⑻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元旦登基,做了中华帝国的皇帝 各省代表1993人 谨以此国民公意,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之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 “推戴书” 国民代表大会

112                                                                                                                                                                                              

113                                                                                                                                                                                              

114                                                                                                                                                                                              

115 护国运动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说明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极不彻底,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清理,顽固的封建势力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径以及其卖国行径遭到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

116 护国运动 孙中山为首中华革命党在全国多次发动起义,发表《讨袁宣言》、《第二次讨袁宣言》,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春,章太炎只身闯入总统府,当面痛斥袁世凯包藏祸心,被袁软禁起来。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声明其反袁立场,并拒绝了袁世凯20万元的收买。 蔡锷、李烈钧等组织护国军,进行武力讨袁。

117 护国运动   1915年12月,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李烈钧等发动护国运动。25日云南宣布独立,接着分兵向四川、贵州、广东进兵,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陕西也宣布独立。全国出现了反袁斗争的高潮。

118

119                                                                                                                                                                                              

120                                                                                                                                                                                              

121 (3)护法运动   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取得了胜利。但是,这个胜利只是短暂的。因为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的鼻祖袁世凯虽然死了,但是帝国主义列强以及袁世凯的继承者们并没有随之而去。各地大大小小的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各霸一方,互相争夺。中华民国政府被他们糟蹋得乌七八糟,中国政治上出现了更加混乱的局面。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立即出现分化,帝国主义列强各自寻找自己的代理人,各派军阀也寻找自己依靠的对象,纷纷投靠帝国主义,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当时,较大的军阀有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不仅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大权,而且控制了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地,投靠日本帝国主义。以洪国璋为首的直系主要控制了江苏、江西、湖北、直隶等地,投靠英美帝国主义。盘踞在东北三省受日本支持的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成为介于直系与皖系之间举足轻重的势力。除直系、皖系、奉系三大军阀外,此外还有山西的阎锡山军阀集团、西南的桂系陆荣廷与滇系唐继尧等军阀集团以及拥兵徐州一带的张勋辫子军。袁世凯死后,原来的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冯国璋为副总统,段祺瑞为内阁总理。

122 黎元洪 总 统 冯国璋 副总统 段祺瑞 内阁总理

123 主要军阀割据形势表 派系 代表人物 扶植军阀的帝国主义国家 冯国璋 曹锟 皖系 日本 张作霖 滇系 英国 美国 陆荣廷 阎锡山 直系
英国 美国 陆荣廷 阎锡山 直系 英国、美国 段祺瑞 奉系 日本 唐继尧 桂系 英国、美国 晋系

124   当时由于日本在华势力较大,北京政府的实权掌握在段祺瑞手里。黎元洪不属于北洋军阀集团,手中无军队,抓不到实权,与段祺瑞有矛盾。他任大总统后恢复了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后因是否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罢免了段祺瑞总理职务。段祺瑞不肯善罢甘休,在日本的支持下暗中扶助张勋,进军北京,解散国会,逼走黎元洪。7月1日,张勋与康有为宣布恢复清王朝,在紫禁城把傅仪重新扶上来做皇帝,改民国元年为宣统九年,又演出了一场为时12天的复辟丑剧。这场复辟受到人民的激烈反对,段祺瑞借此下令讨伐并驱逐了张勋。后,由冯国璋接任大总统,他以再造民国的功臣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控制了大权。他上台后,加紧实行独裁,拒绝恢复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而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视为最珍贵的两个宝物,是民国的象征。他认识到在段祺瑞的统治之下,中华民国仍然是徒有其名。他明确提出打倒假共和、建立真共和的主张,号召拥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恢复国会。

125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担任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等任元帅,,与北京的段祺瑞政府相对抗。桂系与滇系都不是段祺瑞军阀的对手,他们举起护法大旗只不过是利用孙中山的名望来对抗段祺瑞,扩大自己的势力,并非真心护法。所以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实际上是有政府而无军队,没有自己的军队。他虽为大元帅,手下却无兵,也没有真正动员人民群众参加,而依靠南方地方军阀来打北方军阀,不可能有大的成就。果然,不久在直系军阀的拉拢下,西南军阀组织了“西南自主各省护法联合会”,与孙中山组织的护法军政府相对抗。1918年5月,孙中山毅然辞去大元帅的职务,离开广州到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此后,孙中山完全陷入苦闷之中。他一度闭门思过,著书立说,希望能启发国民,唤醒社会。但是,对于今后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应该怎么做,应该依靠什么力量,联合什么人,走什么样的道路,他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

126 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从辛亥革命起,我们为了推翻清朝而迁就袁世凯,后来为了反抗北洋军阀而利用西南军阀,再后来为了抵制西南军阀而培植陈炯明,最后陈炯明又叛变了。这样看来,从前的老一套革命办法非改变不可,我们要从头做起。” ——吴玉章

127 第一,在反帝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敢也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甚至幻想与革命的敌人妥协来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向帝国主义寻求友谊,呼吁援助;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二次革命”德派军舰帮助袁世凯作战、“护法运动”中英美操作陆荣廷削弱与排挤孙中山的势力) 第二,在反封建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封建主义的本质缺乏科学的深刻的认识,对封建主义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估计不足。(没认识到要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使旧官僚、旧军阀、立宪派人物混进革命队伍,对袁世凯的妥协;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要求)

128 第三,在依靠对象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唤起广大民众,一般的民众特别是农民基本上没有发动起来,人民的革命力量始终没有成为主流。(“护法运动”把希望寄托在军阀上,没有自己的军队,也没有发动农民,对农民没有号召力) 第四,在组织领导上,始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从同盟会到中华革命党,其领导集团始终处于思想混乱、四分五裂的状态。(总部到支部组织涣散;章太炎公开宣布脱离同盟会,另组中华民国联合会;中华革命党存在严重的组织缺陷,脱离农民群众)

129 综上所述,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行不通。正如毛泽东所指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

130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还在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成长发展起来的,由此造成了这一阶级的先天不足。(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政治上异常软弱,又保存有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并同农村中的地主剥削阶级有密切联系,因此他们不愿也不能彻底推翻帝国主义,更加不愿也不能推翻封建势力,这样就不能解决和完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

131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还在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软弱。这主要表现在:近代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发展的原动力不足;处于没有平等竞争条件的国际环境下;不能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南京临时政府在财政上靠借债过日子)

132 小 结 辛亥革命及其后来的斗争都最终失败了,“革命尚未成功”,但它给了我们以深刻的教训与启示。要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必须寻找新的革命思想、新的革命政党、新的革命力量、新的革命道路、新的革命前途。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成为新的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领导核心。从此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133 思考题: 1、列举历史事实说明,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Download ppt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