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六讲 让机体的能源供应正常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王莲芸 教授
2
给生命以能源 王家岭的生命奇迹凭什么可以期待
8天8夜,挂在矿壁上,挤在矿车中,饿了啃树皮,渴了喝渗水,他们是何等坚强! 8天8夜,聚集在一起,矿灯大家用,抱团来取暖,互相安慰,他们是何等智慧! 8天8夜,虽然极痛苦,但绝不言放弃,坚信能出来,顽强抗到底,他们是何等坚韧! 培养何种素质? 信念,坚强,智慧,坚韧! 记住王家岭书写的生命篇章 2010年04月07日 02:37京华时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本报特约评论员 詹国枢 这些天,很多人为王家岭透水事故中遇难者感到悲痛,为获救人员的故事所深深感动。 8天8夜,将近200个小时的顽强坚守,决不言弃,115名被困人员终于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救援史上的生还奇迹! 请听听这样的故事—— 一名被困工人描述,在水里浸泡3天3夜后,有两辆矿车漂过来,大家奋力爬进去,挤在一起,互相勉励,终于熬到了获救时刻。 被困井底时,大家都抱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名获救工人说:“我一直就相信一定会被救出来。”事故发生后,大部分被困工人浑身都湿透了,鼻子、耳朵都是泥土或煤灰,邻近的工人们互相抱着取暖。他一直不停地想着在老家读书的儿子,坚定信心。两三天后,一些年纪较小的工人精神接近崩溃,几名工人失声痛哭,情绪激动。这时,一些老矿工就开始安慰他们,有人还讲述了贵州3名工人被困井底25天最终获救的故事,鼓舞大家,坚持到底。 获救工人上来仅仅一天多,他们还需要静养,不适宜交谈,但即便如此,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如此生动如此感人的自救者故事。听完故事,我感受到的是六个字:坚强,智慧,坚韧! 8天8夜,挂在矿壁上,挤在矿车中,饿了啃树皮,渴了喝渗水,他们是何等坚强! 8天8夜,聚集在一起,矿灯大家用,抱团来取暖,互相安慰,他们是何等智慧! 8天8夜,虽然极痛苦,但绝不言放弃,坚信能出来,顽强抗到底,他们是何等坚韧! 王家岭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朴实但也极富哲学意味的道理:欲被救者,必先自救。救人固然是英雄,能自救者亦英雄。 就在去年岁末,“中国工人”作为榜单上的唯一一个群体,获得了美国《时代》杂志2009年年度人物评选的亚军殊荣。正如《时代》所评价的那样: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不论是在经济危机中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攻坚战所作出的默默贡献,还是在王家岭矿难中和死神赛跑创造出的生命奇迹,都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工人”这个群体的不平凡。 请记住被困人员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这些故事。这些经历,是国家和民族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它将激励我们,感染我们,也将教育我们,启发我们,让更多的人也变得坚强,变得智慧,变得坚韧。 清明祭:煤难之痛
3
蔡桓公讳疾忌医了吗? 扁鹊见蔡桓公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讳疾忌医 中学课本中有篇《扁鹊见蔡桓公》,因为这篇短文,蔡桓公这个人成为讳疾忌医的典型,嘲弄声一片,谴责声一片。而抛开成见,来看原文,我们发现,蔡桓公并不是讳疾忌医的人,这是一桩冤案。 文章很短,我们不妨再读它一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文章开头,“扁鹊见蔡桓公”,这时的蔡桓公身体一点不适的感觉也没有。扁鹊来见蔡桓公,也没说是来瞧病的。桓侯说“寡人无疾”,是实话实说。可扁鹊的眼睛比现在的CT还厉害,站了一会儿,就突然冒出一句“君有疾在腠理”。并没有说明依据,仅凭名医的身份就诊断出人家有病,错在扁鹊——要是您,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路上遇到个名医,作出如此诊断,您也是接受不了的。桓侯“不悦”是正常的,在情理之中。 “居十日”,扁鹊又说桓公有病;“居十日”,又说桓公有病。桓公当然不悦,但也只是在扁鹊离开后表现出不悦,并没有当着扁鹊的面表现出来,给了神医面子。 又“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这时的蔡桓公身体还是没有不良反应,但扁鹊一而再,再而三说蔡桓公有病,这令蔡桓公不解,但是蔡桓公还是派人问了医生——这是怎么一回事?医生扁鹊见死不救,扭头便跑,也有点不对,只是到了桓侯“故使人问之”,才说出病因及治疗方案。 “居五日”,这已经是扁鹊说桓公有病的第三十五天了,这时的桓公才感到身体疼痛。而桓公一感觉到自己“体痛”,就“使人索扁鹊”,根本没有忌医。 桓公不幸,得了怪病,将要死了才有体征。更不幸的是死后让人笑了几千年。 《扁鹊见蔡桓公》出自《韩非子·喻老》,寓言而已。“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观点。“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这些话是说给医生(治国者)听的。而蔡桓公是患者,不是医生,不是韩非子要说明的主体。韩非子的本意是告诫医生,这段文字是说扁鹊的失误,并不是患者有错。而这段说明主题的话,课本却没有选入,删除了。 更冤的是,蔡桓公是春秋时人,而扁鹊应该是他之后的战国人,扁鹊见蔡桓公等于关公战秦琼。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事情还是这些事,可是,蔡桓公变脸了,成了齐桓侯。蔡桓公、蔡桓侯、齐桓侯,到底是谁的事儿也弄不清楚了,最后屎盆子全扣到蔡桓公身上了。
4
第六讲 让机体的能源供应正常 一、消化道的解剖结构 二、胃肠炎 三、消化性溃疡 四、胆囊炎和胆石症 五、肝炎 六、消化系统的保健
5
消化道的解剖结构 组成: 1 、消化管: 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 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 2 、消化腺: (1)大消化腺 (独立成器官) : 唾液腺、肝、胰 (2)小消化腺 (腺组织) :分布于消化管壁的小腺体 (胃腺、肠腺)
6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1.粘膜层: 上皮:单层柱状.(大部分) 固有层:结缔组织 ,血管,神经,腺体,淋巴组织 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
2.粘膜下层:疏松 CT。 3.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4.外膜:浆膜或纤维膜。
7
4粘膜下层 4食管腺 1上皮 2固有层 3粘膜肌 5外纵肌 5内环肌 6外膜 食管
8
十胃九病 十病九养 2009年10月26日 来源:光明日报 俗话说“十胃九病”,我认为胃是消化系统中最可怜的部位,我们每天无论正常吃饭还是各种情绪的发泄,损伤最大的器官就是胃,因此,胃病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于胃病的保养问题,护胃始于吃。 三餐定时、宜细宜清、细嚼慢咽、戒烟少酒、讲究卫生、避免劳累。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主任 李兆申) 几种常见胃病 慢性胃炎是我国最常见的胃病。一般人去做胃镜,慢性胃炎的诊断率高达80%—90%。 在我国,消化性溃疡也是常见的胃病,患病率为3.96‰,发病率1.11‰,男性多于女性,中年人及管理人员是高发群体,且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区域趋势,秋冬季比较常见。消化性溃疡极易造成出血,如果有人在马路上突然晕倒了,尽管没有腹痛症状,也不要排除胃部大出血引起的缺血性休克。 另外就是癌变的问题。我国胃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全球排在第二位。一年新发40万胃癌患者,发病高峰在55岁到70岁。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根据胃癌组织浸润深度,可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如果能早期发现胃癌,五年胃癌生存率可以高几倍甚至不影响生命。如果是很晚的进展期胃癌,五年生存率只有百分之几。因此,如何预防及早期发现胃癌至关重要。 发生胃病的病因 胃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另外药物、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因素和遗传因素等也是发生胃病的病因。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溃疡、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药物也会损伤到胃,长期服药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状况改变剂型,最好能征求消化科医生的意见,服用一些预防药物。还可以做HP检测,如果是阳性,先把HP杀掉,这样对胃造成的损害可能会小一些。 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胃病发生的因素。吸烟、饮酒都会对胃造成损伤,应戒烟限酒,尤其应避免喝烈性酒。饮茶不宜太浓,进食不宜过冷过热,应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免使胃黏膜受损。 人们的情绪处于紧张、恐惧、焦虑、愤怒及忧郁等状态时,会导致胃肠道分泌、运动功能的紊乱,从而引起各种胃肠疾病,因此良好的心态是预防胃病的重要因素。 此外,溃疡病和遗传相关。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不如结、直肠癌中那么重要,但胃癌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2-3倍,有家族史的人更应该注意自我保护。 早期发现胃癌很关键 如何预防胃癌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目前除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外,没有药物可以预防胃癌,因此早期发现胃癌非常关键。 日本胃癌发病率很高,但死亡率很低,日本的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比我国高很多,这是因为日本胃癌的早诊早治率达到70%—80%,而我国早期胃癌诊断率只有5%—10%。因此我国应该把主要资源放在早期诊断上。日本政府曾为提高胃癌诊断率做过大量投入,每个医院配备多辆载有X射线机的体检车,40岁以上人群免费做胃肠拍片检查,有效提高了发现率。现在日本40岁以上有症状的病人,50岁以上没症状的病人,每年都会定期做胃镜检查。 针对我国很多人对胃镜认识存在误区,而不去做检查的现状,作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我有责任告诫公众,做胃镜检查是安全的。现在的胃镜不但柔软而且很细,可以通过鼻孔进入。如果这种方式患者还是不能接受,可以做无痛胃镜,各大医院基本都有。 关于胃病的保养问题,护胃始于吃。三餐定时、宜细宜清、细嚼慢咽、戒烟少酒、讲究卫生、避免劳累。(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主任 李兆申)
9
二、胃肠炎 胃是一个人情绪的晴雨表 防胃癌,趁年轻 夜宵频频 胃黏膜难修复 烟酒不离 致癌几率加倍 一饱口福 胃最怕“麻辣烫”
一日三餐 筑起防癌篱笆 早期症状 千万别大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外科副主任刘颖斌告诉记者,胃癌发病趋势的年轻化与年轻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不少年轻人喜欢熬夜,养成了经常吃夜宵的习惯,殊不知,常吃夜宵最不利于胃部健康。有专家认为,经常吃夜宵容易引发胃癌,因为胃黏膜的上皮细胞约2到3天会更新一次,这一再生修复的过程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餐,胃肠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黏膜修复也就无法顺利进行。 其次,夜间睡眠时,吃的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会促进胃液的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抵抗力减弱,如果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例如常吃一些油炸、烧烤、煎制、腌制食品,长时间滞留在胃中,就更容易对黏膜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引发胃癌。 烟酒不离 致癌几率加倍 长期吸烟饮酒也会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吸烟人群不仅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得胃癌的风险也会增加50%到60%。随着青年“烟民”队伍的不断壮大,本来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胃癌开始频频光顾年轻人。 刘颖斌副主任说,烟草及烟草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如苯并芘、二甲基亚硝胺、酚类化合物、放射性元素等。其他严重的有害物质包括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烟焦油。烟草烟雾中的自由基成分还会破坏遗传基因,损伤细胞膜和降低免疫力,促使组织癌变。尤其是在吃饭时吸烟,会使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随食物吞下,与胃黏膜接触,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胃癌的发生。 如果吸烟的同时再饮酒,危害则更大。因为烈酒会损伤黏膜组织,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大胃黏膜对烟雾中致癌物质的吸收。 一饱口福 胃最怕“麻辣烫” 火锅、烧烤和麻辣烫是不少年轻人偏爱的“美味”。这些刺激性食品虽然能使人“一饱口福”,却会在不经意间破坏肠胃的健康。 尤其是近来天气转凉,年轻人吃火锅和麻辣烫的频率更是大大提高。吃火锅时频频蘸取调料,食物入口时不仅温度过高而且偏辣偏咸,这都会损伤胃黏膜,破坏胃肠道的正常活动。因此,经常吃火锅、烧烤、麻辣烫等食物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增加胃癌的得病几率。 一日三餐 筑起防癌篱笆 刘颖斌副主任指出,预防胃癌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调查发现,在胃癌患者中,晚餐时间无规律者占到38.4%。因此,日常饮食要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进食过快和进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或损伤胃黏膜。此外,还要远离烟酒。 营养均衡的饮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保护胃黏膜。所以,要学会在一日三餐中,筑起防胃癌的“篱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含维生素A、B、E及β胡萝卜素的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蛋白质、豆制品的摄入。避免长期食用盐腌食品。少吃或不吃腌菜、烟熏和油煎食物,不吃霉变的食物。 有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大蒜、洋葱、番茄、椰菜、菌菇类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癌。大蒜和洋葱能显著降低胃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而洋葱中含有一种栎皮素,是天然的抗癌物质。冬菇、香菇、金针菇以及木耳等菌菇的抗癌率非常高。椰菜中含较多微量元素钼,可阻断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合成,起到抗癌防癌作用。番茄中含有番茄红素及胡萝卜素,它们都是抗氧化剂,特别是番茄红素,能中和体内自由基,特别有利于对抗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 此外,胃是一个人情绪的晴雨表。紧张、压力等精神因素不仅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力下降,诱发肿瘤。因此,工作忙碌的年轻人要学会放松心情,及时舒缓压力。 早期症状 千万别大意 除了积极预防外,对于早期胃癌的蛛丝马迹也不可大意: 原因不明的顽固消化不良、食欲下降、食后腹部饱胀、反酸、嗳气,同时伴有体重下降或贫血。 过去没有胃痛症状的人,短期内反复胃痛;或者以前虽然有胃痛症状,但近来疼痛强度、性质、发作规律改变,原来有效的药物变得疗效欠佳或无效。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及早到正规医院做专项检查,如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等,这些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最有效手段。胃癌如果能在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可达95%。 刘颖斌副主任提醒,有癌症遗传家族史,或患有胃溃疡、息肉、萎缩性胃炎的人,其胃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这些高危人群更应加强重视,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胃镜检查。
10
(一)胃炎 季节交替,打赢“保胃战” 【定义】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上皮损伤、细胞再生和胃粘膜炎症。
【症状】上腹部痛、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应激性的反应出现呕血或黑便。 【防治】 1. 胃粘膜保护剂 胶体铋剂 2.抗酸药 硫糖铝 3.促胃动力药 吗丁啉 4.停用解热镇痛药 5.忌烟酒,避免香辣和过热饮食,少吃烟熏和腌制食物 6.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以腹泻、呕吐、腹痛等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道疾病是夏季的多发病,老人和儿童尤其如此。 夏季胃肠疾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当有关。夏季高温高湿,很适合食物中微生物(主要是各种细菌)的繁殖。如果食物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食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病症。如食物被沙门氏菌污染,食后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表现为腹泻水样便、上腹痛、呕吐,甚至发热;如果食物被痢疾杆菌污染,食后可引起急性细菌性痢疾,表现为腹泻脓血便、小腹痛、里急后重、发热等。有些细菌,如葡萄球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时,可产生大量的毒素,食后可引起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为上吐下泻。 夏季肠道疾病简单而有效的防治方法是: 1、备用有关药品。可备用些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药物,当发生肠炎,腹泻较明显时,可按说明服用。儿童不宜使用沙星类药物(可影响儿童骨骼发育),可备用阿莫西林胶囊。还可备些微生态制剂,当有轻度腹泻或胃肠不适时,可按说明服用,注意不宜与上述抗生素一起服用。 2、夏季保健饮料。如发生菌痢流行,可用马齿苋30克,煎水当茶饮,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如遇中暑后头痛胸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可取藿香50克,用水煮沸20分钟,取汁分服。夏季可常服金银花茶,即取金银花20克,白糖15克,冲开水1000毫升,代茶饮,可防治夏季暑热症、泻痢、流感、小儿热疗与毒痱等。另外,有条件者可每天喝一杯酸奶。酸奶为含乳酸杆菌的奶制品,食后可酸化肠道,补充有益的乳酸杆菌,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
11
入春需保胃 历经“一波几折”,上海终于入春了。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风光无限好。
但是,春天的气候如同孩儿脸,往往说变就变,阴晴交替冷热不定。 在这个时候,大家要当心,别让胃炎缠上身。 病例 她饭后经常嗳气恶心 入春后,天气冷热不定。刘阿姨的胃也经常在进食后感到不适,有时还会有疼痛感。开始,因症状不严重,也就没太在意,只是自己找些健胃药来服。 近来症状加重,胃口不好,经常嗳气,饭后有时还出现恶心,人也消瘦了不少。一天,刘阿姨躺在床上,抚摸不舒服的胃。在摸压到上腹部时感觉有些疼痛,她有些紧张了,担心腹腔内“长”了什么不好的东西,第二天在女儿的陪同下去了医院。 消化科医生检查后确诊,刘阿姨患了慢性胃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已出现贫血症状。 诊断 胃粘膜发炎症状多 胃炎就是胃粘膜发生了炎症。瑞金医院消化科吴云林教授介绍说,民间称“十胃九病”,说明胃炎确实高发。胃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胃炎因起病急骤,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明显,患者都会及时求医。慢性胃炎发病原因多、病情缓慢,由此引起粘膜层的不同改变,所出现的症状也各异:浅 表性胃炎炎症仅累及胃粘膜浅层。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饭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有压迫感,嗳气后自觉舒服;有的患者时有恶心、呕吐、反酸或疼痛。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会好转。 萎缩性胃炎炎症使胃粘膜的一些腺体萎缩,大多伴有胃酸过少或缺乏。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上腹部钝痛,此外还会有消瘦、贫血及腹泻等症状。 肥厚性胃炎有时症状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很相似。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痛,进食或服碱性药物可使疼痛暂时缓解,常有消化不良,有些患者会并发胃出血。 释疑 胃功能为何不正常 胃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吃进去的食物都要通过胃的运动和分泌来消化。胃位于腹腔左上方,上经贲门连着食管,下经幽门连接十二指肠,胃的前半部会缓慢而又有力地收缩,保证胃容积适应食物量的变化,促进食物向幽门方向移动;胃的后半部分会像搅拌机一样,把食物与胃内的消化液充分均匀混合,同时推动食物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一旦胃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食欲减退、饱胀等症状。 胃分泌胃液的功能在受到多种因素刺激后会出现异常,特别是胃酸分泌过多,对胃粘膜造成损伤。这些不利刺激包括长期饮食不规律,经常饥饱失度,嗜好烈酒、浓茶、浓咖啡、辛辣食品;精神抑郁,植物神经紊乱以及受到病菌感染后粘膜病变经久不愈等。 处方 细心呵护胃粘膜 慢性胃炎除了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药物外,日常保健更重要。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因消化腺萎缩,胃酸分泌不足,饮食要注意多食些能够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比如浓稠的肉汤、鱼汤、羹类等。 保护胃粘膜,三餐要定时,因为当胃中没有食物消化的时候,胃的蠕动还在进行,原本用于消化食物的胃酸就会对暴露的胃壁造成伤害,长此以往,会导致慢性胃炎症状加重。 保护胃粘膜,食物要细嚼慢咽,避免粗糙食物对胃粘膜的刺激。 注意饮食卫生,减少外界细菌、病毒对胃粘膜的侵害。要积极治疗鼻咽喉疾病,因为口腔、咽喉、鼻腔等慢性感染病灶的细菌和毒素容易进入胃而伤害胃粘膜。 烟中的尼古丁会损害胃粘膜。统计资料显示,吸烟者胃溃疡的发病率高,溃疡的愈合时间长,并且治愈后复发率也高。 胃肠道很容易接受外界刺激从而导致植物神经的功能性紊乱,使胃肠蠕动减慢,出现食欲下降、饱胀等症。因此,患者要保持乐观情绪,尽量放松精神。 提醒 提防萎缩性胃炎癌变 浅表性胃炎,因粘膜损伤较轻,早期治疗并注意生活方式,大部分可以好转。如已转为萎缩性胃炎,要遵医嘱,坚持治疗,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但如出现以下状况,则必须提防。 萎缩性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尤其是又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必须彻底驱除幽门螺杆菌,以防癌变。 萎缩性慢性胃炎并发有大肠上皮化生时,常被称为胃癌发生的前奏,要坚持治疗。 萎缩性慢性胃炎出现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是胃粘膜细胞的不规则增殖,大部分患者会自行消退,但少部分患者会渐渐演变成胃癌。这类患者应每半年作一次检查随访,密切注意病情的发展,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本报记者 许菊芬
12
(二)肠道感染 细菌性痢疾 急性肠炎 是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夏秋季发病。 症状: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可有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 急性肠炎 主要症状: 腹痛、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小肠绒毛 小肠皱襞
13
阑尾炎 发病开始时觉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数小时至十几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疼痛。 体温 白细胞计数
14
2005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 巴里·马歇尔(Barry J.Marshall)
巴里·马歇尔教授是西澳大利亚大学临床医学教授。马歇尔教授长期从事胃溃疡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及分子机理等领域的研究。最终证明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溃疡的致病菌 。 2006年3月21日,正值上海交通大学110周年校庆期间,2005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教授(Prof. Barry J. Marshall)及西澳大利亚大学代表团来到我校进行学术访问交流,并在文选医学大楼举行了学术报告会。 报告会前,副校长印杰代表学校授予巴里·马歇尔教授上海交大名誉教授荣誉称号。 巴里·马歇尔教授结合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和经历为与会的师生做了专题科学报告,详细生动地介绍了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有关致病菌的微生物学研究及医学临床应用中的进展和成果,并与到会的交大师生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同来访的西澳大利亚理学院院长Prof. George Stewart向交大师生介绍了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以及西澳大利亚大学。 报告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报告会后,上海交大的生物医学专家代表向代表团来宾介绍交大相关研究近况,双方还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了讨论。 通过授予巴里·马歇尔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可以积极有效地推动交大与国际一流学府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广泛、深入和长期的合作。马歇尔教授也将组织西澳大利亚大学内科临床医学和微生物学的有关专家学者与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以及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大平台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展研究。并共同研究系统生物学的前沿问题,尤其是在肠胃菌群与肠道健康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交流。 背景: 巴里·马歇尔教授是西澳大利亚大学临床医学教授。马歇尔教授长期从事胃溃疡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及分子机理等领域的研究。由于马歇尔教授在这些领域的突出贡献,2005年他与罗宾·沃伦教授共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马歇尔教授在做大会报告时,喜欢用历史学家丹尼尔场·鲍斯坦的名言“阻碍人们获得知识的最大敌人,并非是对未知世界的一无所知,而是对事物的错误认知”。当年,他与沃伦教授合作开展胃溃疡研究,最终证明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溃疡的致病菌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胃溃疡是人类的常见病,虽然部分病人终身感染幽门螺杆菌而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相当数量的病人却不得不忍受长期病痛的折磨,严重的甚至会丧失劳动能力;近年来的研究更进一步证明,慢性胃溃疡与胃癌的形成由密切的关系。但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正统医学界认为,胃溃疡是由于长期食用辛辣食物、饮食不规律以及工作压力等原因造成的。其实,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依多博士在自己的活体组织样本中就发现了螺旋状的微生物,并在1966年出版的著名“生理学手册”中刊登了带有幽门螺杆菌的组织切片的照片。但是,始终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一直将依多的发现当作一个特例,因为,主流医学界认为,在胃这样的极度酸性的环境中是不可能有微生物存在的。 1982年,马歇尔教授与沃伦教授合作开始了胃溃疡的研究。虽然大量的临床病理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病人的溃疡病灶区组织切片大都可以观察到螺旋状的细菌的存在。但是,分离病原细菌却一直不成功。原因竟然是病原细菌的标准分离程序造成的,按照标准程序,病理样本在分离培养基上培养48小时后检查,然后销毁,但是,恰恰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生长十分缓慢的细菌。直到1982年的复活节,一个偶然的疏忽,病理样本被“错误”地培养了五天,终于使幽门螺杆菌被成功分离。1983年,马歇尔教授与沃伦教授在国际医学权威杂志--英国的“柳叶刀”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胃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为了进一步说服当时的医学界,马歇尔教授吞服了幽门螺杆菌,不久他自己出现了胃溃疡的典型症状,通过抗生素治疗,他成功地使自己痊愈。至此,他们的学术观点,才逐步为同行专家们所接受,“胃酸抑制剂+抗生素”治疗方案也成为全世界胃溃疡标准的治疗方案,并为成千上万的病人解除了病痛。 马歇尔教授与沃伦教授发现胃溃疡致病的真正病因,不仅具有传奇色彩,更体现了他们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 马歇尔教授对有志献身科学的年青人有一段发自肺腑的忠告: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当对其满怀激情与热爱,如果你像我一样决定献身科学,我敢保证你会发现你选中的是最令人激动和有前途的职业生涯。 2006年3月21日访问我校 交大文选医学楼报告厅
15
三、消化性溃疡 临床表现: 泛指胃肠道粘膜在某种情况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而造成的溃疡。
病因和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 非甾体类抗炎药 胃酸/胃蛋白酶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特征:节律性,进食后1h内疼痛,多见于胃溃疡;夜间或两餐之间疼痛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 反酸、嗳气、烧心、上腹部痛、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呕血或黑便。
16
消化性溃疡
17
慢性消化性溃疡 疤痕组织 渗出层 坏死层 肉芽组织
18
消化性溃疡 合并症 上消化道出血 穿孔 幽门梗阻 癌变 消化性溃疡穿孔
19
消化性溃疡病的预防 在秋冬和冬春季节交替时可服胃粘膜保护剂,如枸橼酸铋钾 定时进餐 不吸烟饮酒 不喝浓茶和浓咖啡 忌用解热去痛药 调整好心态
消除精神紧张或焦虑的情绪
20
四、胆囊炎和胆石症 高热、寒战、黄疸 白细胞计数 病史: 常发于进油腻食物后 疼痛部位:
右上腹或剑突下,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向右肩部放射。 高热、寒战、黄疸 白细胞计数
21
你处在肝病金字塔的哪一层? 俗话说:“惜肝如惜命,保肝如保命。”
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贮藏室、加工厂,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被称为“人体第三生命中枢”。 可是,在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加给肝脏一些额外的负担,由此加速了肝的衰老和损伤,甚至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的发生。 ■文/徐然 目前我国肝病的分布状态很像一个“金字塔”,该“金字塔”大致有6层结构:最底层人数最多。由病原体携带者构成,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症状,感觉和正常人一样,肝功能检查正常,常在偶然体检时被发现。他们大多来源于家庭内感染或母婴传播。这一层的患者朋友,要保持心态正常,不要乱用药,定期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及B超即可。 “金字塔”的第二层是慢性迁延性肝病阶段,特点是身体有轻度不适如疲乏、肝区不适、食欲下降等,化验肝功能有轻度异常。这些患者进行治疗的目标是返回到“金字塔”的最底层。从目前情况看,患者不但要正确用药,而且一定要注意药物治疗以外的因素,那就是定期随访、心态平和、饮食有节、劳逸结合等等。 “金字塔”的第三层为慢性活动性肝病阶段,特点是症状突出,有严重的疲乏、食欲不振、皮肤和眼睛发黄等等,化验肝功能有明显异常。这些患者病情反复,肝功能难以平稳。正确的治疗方法是:保肝护肝、调整免疫和抗病毒同时并举。 “金字塔”的第四层是慢性重型肝炎阶段,是肝炎发展的危重阶段,特点是症状十分严重:萎靡不振、重度乏力、意识不清、重度黄疸等等,病情发展到这一步,预示着肝脏组织出现大片或亚大片坏死,病情严重,所以重型肝炎的治疗是争分夺秒的。 “金字塔”的第五层是肝硬化阶段,特点是肝功能基本稳定,症状不明显,体力尚可,这些人预后尚好;另一半是活动性肝硬化,特点是肝功能反复异常,症状突出,并发症不断。 由此可见,肝病病情的发展像是爬金字塔,爬得越高,病情越重,所以,患者朋友必须根据不同的病期、病情、病程及个体差异,采取正规的药物综合性治疗,积极主动地预防,保持良好的心态,劳逸结合,把病情控制在金字塔的最底层。
22
五、病毒性肝炎 传染途径 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种传染病。
根据病毒种类不同,病毒性肝炎分为5种类型: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传染途径 1.消化道:病毒从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手、食物、食具→消化道(甲型、戊型肝炎。潜伏期甲型15-50天, 戊型2周-9周) 2.血液: 输血、输液时(乙型、丙型肝炎,丁型常伴乙型肝炎传播)。潜伏期乙型肝炎60-180天。
23
病毒性肝炎 临床与病理变化联系: ①肝大、肝区疼痛:肝细胞弥漫变性肿胀,肝体积增大,被膜紧张。
②血清谷丙转氨酶↑:肝细胞坏死,释放出大量酶。 ③黄疸(肝细胞性黄疽):肝细胞坏死、胆红质的摄取、结合、分泌发生 障碍+胆栓。
24
举例: 肝硬化的并发症 1.骨髓造血受抑制 2.男性乳腺发育 3.脾肿大 4.腹壁静脉曲张 5.腹水 6.皮下出血
25
“两对半”分析举例 大三阳 小三阳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大三阳 小三阳
26
Hepatology 《肝脏病学》:熊思东小组揭示抗乙肝病毒感染新机制
6 Apr 2009 Viral Hepatitis 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22 inhibits the activity of 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moter, which is dependent on nuclear-located RING domain 科研小组经无数次体内外试验证实,TRIM22分子对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防止乙型肝炎发生意义重大。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TRIM22可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这一成果将对深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进一步阐明临床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新机制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将为新一代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设计和研制提供新的靶点和研究思路。 作者:仇逸 孙国根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 :50:51 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熊思东教授领衔的科研小组在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固有免疫机制中,发现人体内的TRIM22分子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有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刊物《肝脏病学》(Hepatology)杂志上。 科学家新近研究发现,人体内普遍存在着一种TRIM22分子,但人们对它的作用和功能并不了解。熊思东率领的团队研究表明,这种新分子其实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固有免疫分子。有的人感染乙肝病毒后,能迅速激发体内固有免疫和特异免疫机制抑制病毒复制,清除乙肝病毒,从而痊愈,其中TRIM22分子起了重要作用;而另一部分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因体内TRIM22分子不能适时有效发挥作用而导致乙肝病毒感染,并会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肝癌。 此外,目前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药物之一,相关研究发现,干扰素可能就是通过激发TRIM22分子,抑制了乙肝病毒复制。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人体抵抗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固有免疫机制,对科学界继续研发新一代抗乙肝病毒感染药物有重要意义。
28
肝硬化是否可以治疗 乙肝、丙肝和药物、毒物、酒精等对肝脏造成的损害,都会导致肝纤维化,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发展成肝硬化,引起肝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肝纤维化不是病名,而是肝硬化前期的一种病理变化。几乎任何能造成慢性肝损害的病因都可导致肝纤维化。 这是由于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细胞变性坏死时,会释放出一种称为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物质,这种生物活性物质会激活肝脏内的星状细胞,经过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使细胞外基质大量生成并在肝脏内沉积,从而导致肝纤维化。 作者:徐列明 日期: 版次:17 肝硬化是否可以治疗? 编辑同志: 前些天,年仅59岁的著名画家陈逸飞因肝功能衰竭并发大出血抢救无效而不幸逝世,十分令人惋惜。听说他长期患有肝病,并已发展为肝硬化,不知肝硬化能否治疗? 上海多伦路孙彬 孙彬读者: 肝纤维化会使肝脏结构发生改变,使肝细胞的血液供应等受到影响,使肝脏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人们认为肝纤维化无药可医,且不可逆转。20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进而导致患者完全丧失生活能力和死亡的中间过程,因而在没有有效的抗病毒、控制肝脏慢性炎症方法的情况下,积极治疗肝纤维化,使之逆转或延缓其发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愈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血瘀阻络为肝纤维化的基本病理因素,而正气亏虚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内在条件。”并提出了肝纤维化是“正虚血瘀”的中医理论假说,而“扶正补虚,活血化瘀”则为治疗大法。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扶正化瘀不仅可以有效治疗肝纤维化,使肝纤维化逆转,而且可以降低转氨酶,改善肝功能,甚至可以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经过近20年的努力,这个研究课题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此可见,肝纤维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听之任之,不引起重视,只有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预防肝纤维化,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纤维化,才能阻止和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徐列明
29
慢性肝病患者注意 抗肝纤维化贵在“早”字 我国是个乙肝大国,近60%的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1.2亿人目前仍携带乙肝病毒,他们中有约3000万例为慢性乙肝患者,我国每年因乙肝及其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为30万,大多数为乙肝转化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为此,肝病治疗一直是卫生部的重点医学攻关课题。 (附照片)作者:徐列明 日期: 版次:17 慢性肝病患者注意 抗肝纤维化贵在“早”字 ■文/徐列明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过程中的病理阶段,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治疗相当不容易。已故现代肝脏病学奠基人、美国的汉斯·鲍勃留给我们一句名言:“谁能预防或减轻肝纤维化,谁就能医治大多数慢性肝病”。 肝纤维化并非不可医治 判断慢性肝病是否伴有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肝穿刺加上肝脏病理检查。由于国人常畏惧“肝穿刺”,因此常不能尽早准确地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等到B超或CT检查发现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时,则已失去了抗肝纤维化的最佳时机。 按照国际标准,肝纤维化程度分为4期,S1最轻、S4最重。研究发现,治疗肝纤维化贵在“早”字,S1、S2阶段,治疗效果最好,可以逆转肝纤维化,使病变的肝组织结构恢复正常;而在S3阶段,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肝纤维化不易被逆转;因S4是肝纤维化程度最重的阶段,实际上已属肝硬化,此时逆转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必经的过程,任凭进展,少则几年多则二十几年就会发展成肝硬化。一些慢性肝病患者觉得自己病情已得到一定的控制,自己感觉还可以,认为肝纤维化看不见摸不着,肝硬化还离着远,到时再治不迟,甚至在肝硬化代偿期仍不注意休息治疗。殊不知这种错误的想法带来的后果是贻误了战机。前不久,著名艺术家陈逸飞先生就是因为在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阶段不注意治疗,最后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医生抢救无效,回天乏术。 目前西方医学界对肝纤维化的研究相当深入,但是除了g-干扰素外,治疗别无良策。而g-干扰素因价贵、效低、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受限。国内有些医生对肝纤维化还很陌生,治疗无从下手。另有些医生还是抱着老观念,悲观地认为肝纤维化治不好,不引导患者积极治疗。其实肝纤维化并非不可医治,中医药对此有用武之地。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研究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20多年,由此提出了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是“正虚血瘀”的假说,并针对性地提出中医“扶正化瘀”治则,创制了扶正化瘀胶囊,临床肝纤维化逆转率达52%。日前卫生部已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扶正化瘀法”抗肝纤维化疗效及临床验证工作。我们在医疗实践中体会到,广大肝病患者虽有积极治疗的愿望和打算,但对肝纤维化知识知之不多,以致陷入认知误区。 何时开始抗肝纤维化治疗? 一、根据B超报告,如果见到肝包膜不(欠)光滑、粗糙、肝内网格状、血管走向不清等描述,可以认定已经纤维化了,但程度可能已经较严重,此时抗肝纤维化治疗为时已不算早了。 二、根据“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即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如高于正常参考值可考虑已肝纤维化了,但血清学指标并不完全与肝脏纤维化病理改变相对应,它们数值的高低也不能完全代表纤维化程度的高低。 三、根据病史,急性肝炎迁延不愈超过1年,就进入慢性化阶段。“有炎症才可能有肝纤维化”,因此可把发病后一年作为抗肝纤维化的起始时间点,尽管这很不精确。此时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可以很轻,也可能纤维化病理改变还不明显。如是前者,肝纤维化逆转的可能性很大;如是后者,则可以预防肝纤维化。 “小三阳”肝功能正常者是否需要抗肝纤维化治疗? 笔者就此问题曾专门请教了我国著名肝脏病理学家胡锡琪教授。他在数十年的病理诊断和科研生涯中发现,很多所谓“小三阳”带病毒者实际上还是病人。尽管他们表面上一如健康人,但实际上他们的肝穿刺标本中有炎症病理改变及纤维化改变。他认为,有炎症就有纤维化,炎症不控制,纤维化程度就会加重。这些患者平时如不注意体检化验复查,又被错误地引导为不需治疗,久而久之肝脏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直到出现腹水等症状病人才到医院就诊,这时常常已是肝硬化中晚期了,错过了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最佳时机。我们建议,乙肝“小三阳”患者,如果肝脏转氨酶活性虽在正常范围但接近正常值的上限,最好能作肝穿刺病理检查,以明确肝脏是否有炎症和纤维化,以便及时而针对性地治疗。如患者实在不愿作肝穿刺检查,建议不要拒绝保肝抗肝纤维化治疗。临床经常碰到一些最近体检时才发现肝硬化的患者,他们平素从不觉身体有病,此前从不做体检,更不知何时得了肝炎!因此,每年主动接受规范的体格检查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发现肝病,尽早正确治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乙肝病毒复制已转阴性的患者是否需要抗纤维化治疗? 这要从肝纤维化的机制谈起。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中,肝脏内有一种肝星状细胞起了关键的作用。这种细胞在受到肝脏损伤的信号刺激(“旁分泌”机制)后活化,产生大量纤维组织的成分,形成纤维组织在肝内沉积,导致肝纤维化。研究发现,肝星状细胞一旦活化,就会通过“自分泌”机制,不断自我激活。这就是为什么病因清除后(如乙肝病毒被抑制、戒酒),肝纤维化仍在进展、直至肝硬化的道理。由于肝纤维化机制一旦启动会主动进展,乙肝病毒DNA已经转阴的慢性肝病患者,仍需要抗肝纤维化治疗。也因为活化肝星状细胞“自分泌”自我激活的缘故,在没有明确能“消除”这种细胞的情况下,抗肝纤维化的疗程将是“终身”的。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的同时,是否需要抗肝纤维化治疗? 很有必要。肝纤维化时还有一个病理特点是“肝窦毛细血管化”。此种病理变化,影响了肝窦对肝细胞的血液供应,从而使肝细胞与肝窦之间的物质交换发生障碍。通过抗肝纤维化,可以抑制甚至逆转“肝窦毛细血管化”,改善肝脏血液微循环,改善肝细胞的血液供应,也能使吸收在血液中的抗病毒药物和保肝降酶药物成分更多更好地与肝细胞接触,发挥药效。而抗病毒有效的结果,则是减轻肝内的炎症,减少肝细胞的损伤,从而减少对肝星状细胞的旁分泌激活。所以,抗病毒药物和抗纤维化药物联合应用,双管齐下,既能提高抗病毒的疗效,也能增强抗肝纤维化的疗效。 非乙肝病毒所致的慢性肝病患者也需抗肝纤维化治疗吗? 只要是慢性肝病,必然会经过肝纤维化病理阶段导致肝硬化,例如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肝炎、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先天性肝病、代谢性肝病和慢性血吸虫病等。对这些疾病的病因治疗虽各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却具有共性。尽早且长期地抗肝纤维化治疗,应当成为治疗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 最后要指出的是,我们说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是长期的甚至可能是终身的,并不是说要长期服某一抗肝纤维化中药。患者如服用某种抗纤维化中药半年后无明显效果,应当换药。盼望将来有更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问世。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教授。每周二全天在曙光医院西部、每周四上午在曙光医院东部有专家门诊)
30
巨块型肝癌
31
结节型肝癌
32
六、消化系统的自我保健 1、口腔的自我保健 注意口腔卫生 坚持饭后刷牙漱口 经常叩齿 及时诊治龋齿、牙周病
33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不 两少一多 进食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饭前饭后不大量饮水和剧烈运动 进食时细嚼慢咽,不挑食或偏食,
不多吃零食、不吃霉变食物、不喝生水 两少一多 少食油炸、油煎和过冷过热、过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少食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 多食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34
消化系统的自我保健 3、三要和三每 饭前便后要洗手 生吃瓜果要洗净 肛周卫生要注意 每天定时解大便 每日提肛练五次 每晚睡前洗肛周
35
胃和肝脏大声疾呼: 心疼、心疼我们吧,请适量饮酒! The end
36
解析幽门螺杆菌发现模式 在幽门螺杆菌与溃疡病关系的三项发现过程中,意外发现、质疑和探索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幽门螺杆菌属意外发现,质疑催生了细菌导致溃疡假说的形成,探索使得抗生素成功治愈溃疡病成为现实。 2005年10月3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Robin Warren和Barry Marshall,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p)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颁奖仪式于2005年12月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曾几何时,胃被广泛认为是一个无菌的环境,人们认为大量的胃酸不可能让细菌长期存活,而胃酸过多又导致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在过去的20多年中,对于溃疡病的认识和治疗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现在医师们普遍认可溃疡病由细菌导致并可用抗生素治愈。这种转变与Warren和Marshall的重大发现有关——包括发现Hp、溃疡病由Hp感染导致以及溃疡病可以通过抗生素治愈。加拿大Waterloo大学哲学系Paul Thagard教授从认知的角度,用科学发现的模式对他们的发现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以揭示他们是怎样挖掘出这些伟大发现的。我们将其主要解析概括如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发现1:幽门螺杆菌 年,Warren在1例无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部活检标本中观察到螺旋菌(spiral bacteria)。通过显微镜,Warren观察到严重的胃组织炎症以及胃黏膜上的微生物。在接下来的2年中,Warren在很多标本中都观察到这种细菌,这些标本常常和胃炎有关。 螺旋菌以前也被观察到存在于多种肉食动物的胃中,包括人类,但并没有得到医学界重视。在1981年,Marshall开始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研究,主要是帮助Warren 调查他观察到的细菌。Warren 和Marshall观察到和弯曲杆类菌属类似的胃部螺旋菌。在1982年4月,这种螺旋状的生物被第一次培养出来,于1983年命名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dis)。在1987年,更名为幽门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pylori),但是RNA分析和其他研究显示这种细菌不属于弯曲杆菌属,于1989年被再次更名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发现2:幽门螺杆菌导致溃疡病 Marshall设计了一项研究,观察100例患者中出现该细菌和患胃病的相关性。在研究的过程中,Marshall阅读了大量文献,有趣的是在文献中发现了慢性胃炎和溃疡病之间有联系。1982年10月Marshall的统计学结果显示,除胃炎患者存在Hp外,1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也全部发现有这种细菌。在1983年, Warren和Marshall在Lancet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这样描述:这种细菌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或者胃溃疡患者中,所以这种细菌也许是导致这些疾病的重要原因。虽然关于溃疡病是细菌导致的假说在开始被很多胃肠病学家认为是荒谬的,但后来的研究极力支持Marshall 和 Warren的主张。 发现3:抗生素可治愈消化性溃疡 年,在Marshall和Warren的系统研究开始前,他们用四环素治疗1例患有严重胃炎的患者。14天后,患者胃部不适和胃炎都消失了。Marshall发现用枸橼酸铋治疗后溃疡的复发率减少,而且发现铋制剂胶体次枸橼酸铋在体外可以抑制Hp。后续的临床试验证实联合运用甲硝唑和铋剂可以根除80%病人的Hp,而且相似治疗同样有效。根除Hp可以使十二指肠溃疡的治愈率达90%;而胃溃疡的治愈率较低,因为35%的胃溃疡并非细菌导致,而是由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引起,如阿司匹林。 为了更好的从认知层面去理解Warren和Marshall的重大发现,可以借助于发现模式,这些模式在哲学、心理学和科学思维等领域影响很大,它们包括探索(search)、质疑(questioning)和意外发现(serendipity)。(如示意图) Hp:意外和好奇心的结果 Hp的发现及其寄居在人胃部的假说的形成是意外发现、质疑和探索相结合的结果。Warren最初注意到胃内存在一种螺旋形的细菌,最多称为一种意外发现。因为他并未对胃炎或溃疡寻求一种合适的解释,只是碰巧检查胃标本时使用了一种放大倍数很高的显微镜使该细菌能够被人类看见。而Warren并非有意识地去沿着其他观察到相似细菌的人(如Steer和Colin-Jones,1975;Fung和Matz, 1979)的研究继续下去。事实上,他只是在每日的工作流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这种细菌。 意外发现同样在做Hp培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9世纪70年代,弯曲杆菌的培养技术已经发展起来,但1981年末利用该技术培养胃内细菌的30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1982年4月,由于4天的复活节假期,所有细菌被放置在恒温箱里培养了5天,培养时间之长终于使菌落可以被看见,而培养5天是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银染色法使得这些微生物的形态和数量更加清晰后,惊讶与好奇心使Warren对这些细菌的本质提出了很多问题。惊讶的确是一个因素,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胃是无菌的。与对其他细菌的较多认识相比,对胃内细菌的了解之少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Marshall也开始对该细菌的特征产生了疑问,在给Lancet的信中,他写道:“我的同事Warren博士对胃窦内存在的S型螺旋菌的描述可以引发出以下的问题:为什么它们以前未被看见?它们是受损黏膜的病原体或仅仅与它们共存?它们属于弯曲杆菌吗?”。因此“这些细菌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就引发出一个相当明确的研究,促使科学家去探索 “这些细菌是否是某种已知的种类”。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它是一个新的细菌种类。 总之,Hp的发现可被视为意外发现和好奇心的结果,这种好奇心使人产生疑问,从而去探索,进而有更多的疑问产生,最终认识了一种新的细菌种类。 Hp导致溃疡:质疑催生假说 Hp导致溃疡病,在当时是很有争议的,仅仅是一种假说。Marshall在1983年的信中总结道:“假如像Warren所描述的那样,这些细菌真的和胃窦炎相关,那么它们可能在其他那些了解很少的胃炎相关疾病(即消化性溃疡和胃癌)中发挥一定作用。” 形成这个假说的第一步是Warren注意到Hp与胃炎之间的关系。当他第一次观察到这种细菌时就觉得这种联系很明显,因为观察到的标本清楚显示靠近细菌的胃细胞受损,而远离细菌的胃细胞没有受损。在Warren看来,上述观察到的结果,可以提示在细菌和胃炎之间存在因果联系。他试图让胃肠病学家对这种细菌感兴趣,但没有成功,直到Marshall和他开展了一项研究。 作为一名临床医师,Marshall很自然地提出这种新发现的细菌是否就是病原体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仅仅是处于好奇,而且是基于治疗疾病的职业需要。关于“这种细菌是致病菌”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发问:“什么胃病可能由这种细菌造成?”。1982年,Marshall在仔细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注意到文献提及慢性胃炎和溃疡相关论据。从Warren的工作中,Marshall知道胃炎和细菌有关联。因此他很自然的去思考细菌也许和溃疡病相关。Marshall设计了一项研究,研究目的是:“‘①决定假如细菌和胃炎相关’;②找出感染源;③培养这种细菌;④证实是什么病与这种感染有关”。这项研究在1982年展开,通过研究胃镜所见胃部表现与组织活检提示细菌之间的关系,在77%的胃溃疡患者中发现细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0%发现细菌,而正常胃对照组只有50%发现细菌。 Marshall关于Hp导致溃疡的假说形成依赖于下列联系链条: ①细菌与胃炎有关联(Warren); ②胃炎与溃疡有关联(文献); ③因此细菌也许与溃疡有关联; ④细菌与溃疡相关联(试验研究); ⑤因此细菌也许导致溃疡。 Marshall和Warren (1984年)在他们的论文中总结道:“虽然因果关系不能在这项研究中被证实,但是我们认为Hp与慢性胃炎有病因学相关性,同时也很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相关。”从第④到第⑤的推断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启示:假如A和B彼此相关联,那么他们也许就有因果联系。反过来说,是否溃疡导致细菌生长呢?也许由于胃溃疡提供一个有利于细菌生长的肥沃环境?但考虑到没有溃疡的病人也有细菌的出现,以及细菌并没有在胃溃疡的边缘突出部位更多的事实,故细菌导致溃疡的说法更显得合乎道理。 溃疡由细菌引起的假说发现过程包括质疑,由质疑进而去探索,并从相关联的各种因素中推导因果关系。 溃疡病可以用抗生素治疗: 不断完善的临床探索 对于疾病的菌原理论以及抗生素治疗,Warren 和 Marshall非常熟悉,所以,早在1981年他们就用四环素治疗胃炎患者。关于溃疡是否可以被抗生素治愈的问题,可以提出的问题有: ①溃疡与细菌相关且可能由细菌所致; ②由细菌导致的相似的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可以用抗生素治愈; ③因此溃疡也许也可以用抗生素治愈。 于是溃疡病是否可以用抗生素治愈的问题马上转变成一系列研究。在1994年Marshall报告了多种药物对根除Hp有效,且报告他们治愈了很多溃疡病病人。
37
肝硬化病人夏天欲“保肝”——— 丁点儿酒精碰不得
一、酪蛋白平衡膳食 二、丁点儿酒精碰不得 三、无须谈脂肪色变 四、限制咸食控制饮水 五、碳水化合物要充足 中医云:“怒伤肝”。此言同样适用于西医。夏日人易浮躁,很多病友一想到自己患病,情绪总是郁郁寡欢,其实这对病情的发展更为不利。适当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想想开心事,非但能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还可稳定肝脏机能,有利于病情改善。另外,对于不是重症的患者,夏天适当进行些户外活动很有必要,长时间窝在家里看电视、打麻将对病情百害而无一利。 富营养、易消化 ———五招指点肝硬化 烈日当头、酷暑难耐,人体消耗量也如气温一样,直线飙升。对健康人群来说,走上几步路也会大汗淋漓;对有病根的肝硬化病人来说,夏天更是不好受。温度、湿度较其他季节明显不同,肝硬化患者的养生保健准则也要适宜改动。夏天“保肝”,饮食疗法首当其冲。如何吃得有营养又健康,还须记牢“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八个字,具体经验有以下五点: 一、酪蛋白平衡膳食 肝脏是人体里很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蛋白合成的主要场所。夏季里,人的胃口很不好,常觉吃不下饭,而肝硬化患者由于无法正常合成蛋白质,更要合理安排蛋白质的摄入,以酪蛋白为基础的饮食最妥当。如将奶酪掺到鸡、鱼、瘦肉、蛋中即可。但切记不能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否则患者易引发肝性脑病的发生。 二、丁点儿酒精碰不得 啤酒是消暑饮品不错的选择,不过对于肝不好的人群,酒精绝对就是毒药。目前在国外,酒精肝已占到所有肝硬化患者的首位,而我国这一比例也在不断增高。无论是生啤还是扎啤,人若短期大量饮用均会破坏肝细胞、引起肝细胞坏死,而长期饮用更会使肝纤维化,继而加重病情。 三、无须谈脂肪色变 不少患者得了肝硬化,一点点脂肪也不敢碰,其实脂肪的限制不宜过于严格。一般标准是,出现脂肪痢的肝硬化患者,尽量控制吸收脂肪;其余的可适当尝试食物中的脂肪,因为这样能够为人体增加必需的热量和脂肪酸。花生油、橄榄油等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肝硬化患者很有帮助。 四、限制咸食控制饮水 对于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钠与水是两大禁区。咸菜、腌制品、味精等含钠量高,会加重肝脏新陈代谢的负担,必须绝对限制。此外,如海产品、肉松等食品也含有一定的钠,患者摄入时须严格控制数量。夏天尽管排汗较多,但每日进水量仍须适可而止,一般1000至1500毫升的总量较为适宜。 五、碳水化合物要充足 夏日人体消耗大,碳水化合物不可或缺。碳水化合物能帮助体内储备充足的肝糖原,这些物质还可预防肝细胞受到毒素侵扰,因此肝硬化患者每天要确保摄入充足的淀粉类食物,400克左右为宜。 名医档案 夏强教授,仁济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委员。曾荣获上海市“医苑新星”、上海市医疗科技成果二等奖,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上海市卫生局、市科委科技发展基金重大资助项目相关课题。 我国死于乙肝相关疾病人数:25~30万人/年 乙肝病毒感染,已成为极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最新统计显示:全球乙肝发病人数已达3.5至4亿人,乙肝病毒感染正呈世界性流行趋势。作为“肝病大国”,我国乙肝病毒呈阳性者为1.2亿,阳性流行率高达9.75%;国内共2000至3000万例的慢性乙肝患者中,每年约有10%至20%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病人中,每年约有1%至4%发展为肝细胞癌。综合统计,我国每年死于乙肝相关疾病的人数,高达25至30万人。此外,乙肝病毒还可通过母婴传给孩子,造成下一代终身感染,危害无穷。 防乙肝,夏季注意防细节 夏天人体大量皮肤暴露在外,易受到各种处于繁殖高峰细菌的侵扰。乙肝与甲肝不相同,前者通过消化道传播,后者经由血液传播,但很多健康人群,对皮肤细微处的破损并不在意,这正好为乙肝的侵入提供机会。以下几点提醒,希望引起人群的充分警惕。 一、夏日出门在外旅游,毛巾、牙刷等最好自备;去游泳池等场所,公共用具尽量少碰; 二、在餐饮机构、大排档进食,应格外留意碗筷清洁,尽量不吃不洁食物; 三、乙肝病毒可通过蚊子等虫媒进行传染,夏季,细菌活跃时,市民更应搞好家庭、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晒被褥; 四、注射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途径; 五、家中若有乙肝病人,应做好一切隔离消毒工作。 五类人群需“保肝” 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担负着代谢、解毒、免疫、合成分泌胆汁等作用。然而,很多人对自己的肝脏并未充分爱惜。如果你属下列人群之一,那么改变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保肝”行动必须动起来: 1、工作环境污染严重的人群 2、饮食不当,烟酒过量的人群 3、食欲变差的人群 4、经常熬夜,身体倦怠、无力的人群 5、肝脏机能受损、肝病、肝胆失调、脂肪肝患者 肝硬化并发症有二: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所谓肝硬化,是指由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导致广泛的肝实质损害、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正常结构紊乱,质地变硬。可并发脾肿大、腹水、浮肿、黄疸、食道静脉曲张、出血、肝性昏迷等。 乙肝转发肝硬化,最主要的并发症有二:上消化道出血,不久前著名画家陈逸飞便因此而病逝;肝性脑病,严重者可导致昏迷。针对这两种并发症,前者大多采用介入法治疗;后者则采用药物调节体内氨基酸失衡。近年来,外科迅速发展的肝移植手术,可从根本解决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所有问题,疗效最为明显。 健康人远离肝炎,乙肝携带者、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病患者严格注意日常饮食起居,及早控制病情、尽量免受肝病之苦,是我们由衷的期望。 仁济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教授 夏强 肝硬化病人夏天欲“保肝”——— 丁点儿酒精碰不得 仁济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教授 夏强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