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内 经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内 经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内 经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2 第一章 《内經》的成書与流傳

3 目的要求 理解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 了解《内经》书名的含义。 了解《内经》的流传情况   理解《内经》的主要注本及注家

4 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 一、 成书年代及作者 《内经》 1.书名及构成 《素问》81篇 《灵枢》81篇 素:基本 问:问答 内:相对于“外
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 一、 成书年代及作者 素:基本 问:问答 1.书名及构成 内:相对于“外 经:经典 《素问》81篇 《内经》 《灵枢》81篇 神灵之枢机

5 2.成书年代 是黄帝和岐伯的医论,其书自然是黄帝时 黄帝时书 作。五百年后的唐人王冰,九百年后的宋人史崧
皆宗皇甫氏之说,对《内经》是黄帝时书深信不 疑。 成书于春秋战国及秦汉之际 从书的内容、文字、笔法等做了初步论证, 但论据偏少,结论尚嫌笼统。

6 汇编成书于西汉 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中后期。 先秦:零散篇章 西汉:系统整理成编,形成理论体系 上线:《史记》 (公元前99年)
下线:《汉书·艺文志》--《七略》(公元前26年) 《史记》未提及《内经》;《史记·仓公传》所载的古医经,《内经》亦引述过;《内经》采用的是西汉前期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说明《内经》成编于司马迁、董仲舒等之后。《七略》.《汉书·艺文志》已载有《内经》书名,说明应成编于《七略》之前,故其汇总成编应是约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中后期 《内经》汇总成编的时间大约在: 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中后期。

7 3.作者: 托名黄帝、岐伯 《内经》的理论与学术观点,其来源久远,其撰述者众多,非一时一人之作,经西汉某一佚名医家整理成编(医学总集)

8 第二节  《内经》的流传 (西汉) (东汉) 《伤寒论》 《伤寒论》 《素问》 《内经》 《九卷》(《针经》) 《甲乙经》

9 《素问》 书名始见于《伤寒杂病论》,至今未改。该书九卷,曾亡佚一卷,唐。王冰据家藏“张公秘本”补足所亡一卷内容,并对全书编次注释,勒为二十四卷,后经宋代,林亿等人校正,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流传至今。

10 《素问》 佚第七卷(晋、南北朝) 唐·王冰整理注释并增入七篇大论 宋·刘温舒补入遗篇 宋·林亿《新校正》 林亿的校本,即今所见《素问》原型

11 《灵枢》 始称《九卷》,又名《针经》,至唐。王冰易名《灵枢》,沿用至今。该书亦九卷,曾一度亡佚,现通行者,则是以南宋史崧校正家藏旧本为底本的。书名《九卷》,取其卷数。

12 流传至今 《九卷》(《针经》、《九灵》、《九墟》) 唐·王冰整理并取名《灵枢》(佚) 北宋哲宗时高丽献来《针经》(佚)
南宋史崧校正并献出家传旧本《灵枢经》 流传至今

13 第三节、《内经》的注家和注本 1.南朝·全元起《素问训解》 2.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3.唐·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
最早注释 1.南朝·全元起《素问训解》 2.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3.唐·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 宋·林亿《新校正》 4.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5.明·吴昆《素问吴注》 分类注释 次注 通注

14 6.明·李念莪《内经知要》 7.明·张景岳《类经》 8 . 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分类注释 6.明·李念莪《内经知要》 7.明·张景岳《类经》 8 . 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9.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10.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识》 《灵枢识》 分类注释 通注 通注

15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中后期?简要说明之。
2.列举历代三位对《内经》进行分类整理注释的医家及其著作名称。 3.列举按篇通注《内经》的三位注家及其著作。

16 第二 章 《内經》的学术体系

17 目的要求 掌握《内经》学术体系医学理论的具 体内容,了解其医学基础的内容。 理解《内经》学术体系的形成 掌握《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
掌握《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   了解《内经》学术体系的价值  

18 第一节《内经》学术体系的结构

19 二、《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医疗和生活实践的观察与验证 人体形态结构的探索 人体外部形态的观察 与测量 人体(动物)内脏的 解剖观察
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生 病 理 理 反 活 应 动 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 感性 理性 假说 理论 天暑、衣厚—多汗少尿 天寒、衣薄—多尿少汗 外邪 -- 恶寒发热--皮毛症状 肺主呼吸 人体-- 鼻塞流涕--鼻腔症状--皮毛鼻肺--外合皮毛 -- 咳嗽胸痛--肺部症状 开窍于鼻

20 《周易》的阴阳学说 先秦、汉初阴 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同类相应 (二)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尚书》的五行学说 阳五行学说
《周易》的阴阳学说 先秦、汉初阴 《尚书》的五行学说 阳五行学说   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同类相应 五行生克乘侮、同类相应

21 观象明理的意象思维 意象思维的三个阶段: “审察于物” “别异比类” “慧然独悟”

22 取 象 比 类 藏 脏 象--事物的外部征象(信息) 比类--类比法(自然现象-生理病理)
“揆度奇恒”、“别异比类” “以表知里”,“司外揣内” 医者-- 意也

23 2.辨证思维 整体思维 中医学的整体性。 事物的变易特性。 事物的相反相成规律和运动形式。 变易思维 相成思维

24 (三)古代科技知识的渗透 1.天文历法知识的渗透 北斗星及其在《内经》中的应用: “斗建”十二辰——确定四季和十二月
二十八宿及其在《内经》中的反映: 二十八宿配四象、十二辰——分四季阴阳、十二月二十四节气 水漏百刻计时法: 百刻计时,十二辰计时,旦暮昼夜计时

25 2.地理、气象知识的渗透 古代地理知识在《内经》中的反映 《尚书·禹贡》中的“九州” 冀、豫、雍、扬、衮、徐、梁、青、荆。
“十二水”、“四海”、五方地势 古气象学知识在《内经》中的应用 四气、八风、六气 、六淫 其它气象现象的记述 古物候学知识的应用

26 三、《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 (一)独特的医学理论
1.人体观 --整体观--不是研究其形质结构,而是从整体机能活动的方式、方法及其相互联系研究生命过程、机制与规律。 2.疾病观 --六淫、七情、劳伤是致病方式。邪正斗争、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的机理。以动态的观点强调整体机能的失调是疾病产生的关键。--审证求因 3.疾病防治观 --强调个体化、以人为本、重整体与机能。预防为主、增强体质、适应自然、综合治疗等健身防病思想。

27 (1)人与天地自然的整体联系 “生气通天”、“人与天地相参应” (2)人体内部的整体联系 五脏相关;脏腑表里相关;
(二)方法论特点 1.从整体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1)人与天地自然的整体联系 “生气通天”、“人与天地相参应” —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 (2)人体内部的整体联系 五脏相关;脏腑表里相关; 经络阴阳相通;体表与内脏相关。 意义:人体自然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28 天地自然:运动变化 2.从运动变化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人体生命活动:运动变化 疾病:运动变化 治疗:因时制宜 运动:永恒性
变化:量变、质变(阶段性、跳跃性) 意义: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认识; 对疾病本质及规律的深刻认识; 治疗疾病因时制宜的灵活性。

29 五脏实质是五大生理功能系统 3.从功能角度去把握生命规律 重视神和气 “重气化而不重形质” 功能或其表现 原因: 古代学术思维习惯的影响
技术手段的限制 医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30 意义: 从功能角度认识生命活动本质和疾病机理,从了解功能状态和调整功能的角度诊断和治疗疾病— 不同于西医的特色

31 四、《内经》学术体系的价值 (研讨) 一、《内经》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对于生 命科学具有重要价值
二、运用多学科研究医学,建构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摸式 三、独特的医学发明,创建了世界特有的疾病诊疗体系

32 《内经》为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经典著作:
1、含有丰富而科学的医学理论、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从宏观的角度论证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 3、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课题---生命规律。 4、建立起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33 本篇小结 《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中医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的奠基性著作,是医家之宗,百科之母。
《内经》理论是在古代医疗和生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和引进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和科技知识,运用实证观察和意象思维研究方法而形成的。

34 从整体、功能和运动变化角度把握生命规律,研究和认识疾病及其治疗方法,是《内经》的基本学术特征,概言之,这一特征就是:
整体恒动观及其指导下的辨证论治

35 复习思考题 1、《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什么? 2、试述《内经》人体整体观的理论 价值与临床意义。 3、《内经》理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

36 谢 谢!

37

38

39

40 天文历法、地理学、 气象学: 人生天地间,气交之中,在广泛的时空条件下受着自然力量的制约。 《内经》 “天人相应”的理论,包含着医学地理学、医学气象学等。 哲学: 一是引导医疗活动的指向,赋予医学观察和医疗实践以特定内容; 二是约定医学概念内涵和独特表述方式; 三是建立推理体系、理论模式和学术框架。

41 数学 《内经》用数表示天地、万物及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的度量。 社会学 人类具有社会属性, 并表现出复杂的心理活 动。社会因素同人类群
体或个体健康、疾病发 生发展及其防治有着密 切关系。 如《素问·疏五过论》 讨论了社会地位变迁与疾 病的关系。

42 人体体表的测量: 《灵枢.骨度》“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 人体内脏的观察: “心主身之血脉”、“天气通于肺”等。

43 北斗七星是银河系中的七颗恒星。 在我国古代,把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看做一个斗勺的形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是银河系中的七颗恒星。 在我国古代,把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看做一个斗勺的形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  

44 计时仪器 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造,整件由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组成。日壶的水以恒定的流量滴入下层的月壶,月壶之水滴入星壶,星壶之水滴入受水壶。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叫浮舟。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舟托起木箭缓缓上升。将木箭的顶端与铜表尺上的刻度对照,就可知道当时的时间。中国古代以漏壶为计时工具,开始时使用单只漏壶,后来出现多壶组成的复式壶。本件是现存最早的复式漏壶。壶身有制作年份和人员的刻文。


Download ppt "内 经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