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
优秀课件 百侯中学qiuhanzhan制作
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资本主义 的进一步发展 工人阶级的壮大 一大 俄国十月革命 影响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 二大 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五四运动”
5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阶级基础 工人运动发展 内部条件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基础 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6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
7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首先在北京兴起
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开始罢工、商人罢市,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
8
全国各地工人运动声援学生运动
9
五 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意 义 爆发 国际 发展 巴黎和会 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国内 导火线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 日美加紧侵华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五 四爱国运动 国际 发展 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初步胜利 A 释放被捕学生 B 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C 拒绝和约签字 社会 根源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加深 国内 无产阶级壮大为五四运动提供阶级基础 彻底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意 义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醒 导火线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巴黎和会 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
11
五四爱国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流
《共产党宣言》 (全译本,1920年9月,陈望道译)
12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胡适与李大钊)新文化阵营的分化
改良主义者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回击了胡适的挑战。
13
中共“一大”
14
参加中共“一大”的正式代表 李 达、李汉俊 张国涛、刘仁静 毛泽东、何叔衡 董必武、陈潭秋 王尽美、邓恩铭 陈公博、包惠僧 周佛海 地区
代 表 姓 名 上海 北京 长沙 武汉 济南 广州 旅日 李 达、李汉俊 张国涛、刘仁静 毛泽东、何叔衡 董必武、陈潭秋 王尽美、邓恩铭 陈公博、包惠僧 周佛海
15
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陈独秀为书记 李 达管宣传 张国涛管组织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陈独秀为书记 李 达管宣传 张国涛管组织 1921年7月23 日 上海 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 确定党的纲领 确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 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 主义。
16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共“二大”召开
17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3年2月 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工会法律顾问施洋牺牲在军阀吴佩孚的屠刀下
18
工人阶级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异常强大的敌人。
“二七”惨案的教训 工人阶级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异常强大的敌人。
19
典型例题 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因为他( )。 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②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因为他( )。 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②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④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C)
20
[解析]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李大钊,而并非陈独秀;②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但并没有直接领导五四运动,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在运动期间,他通过发表文章和组织社团。与进步青年联系,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故本题选项C符合题意。
21
综合科中段考历史试题 1.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有( ) C ①奖励办实业 ②兴办新学堂 ③派遣留学生 ④改革旧军制 ⑤大量减捐税 ⑥设立参议院
1.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有( ) C ①奖励办实业 ②兴办新学堂 ③派遣留学生 ④改革旧军制 ⑤大量减捐税 ⑥设立参议院 A.①③④⑥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⑥ 2.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刊物是( )。 C ①国民报 ②中外纪闻 ③时务报 ④民报 ⑤游学译编 ⑥国闻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3.主张建立“中华共和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是( )。 D A.孙中山 B.黄兴 C.章炳麟 D.邹容 4.下列重大事件,依时间顺序的正确排列是( )。 B ①兴中会成立 ②保路运动 ③国盟会成立 ④黄花岗起义 ⑤南北议和 ⑥宣统帝退位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②③④⑤⑥① D.⑥④⑤③②① 5.武昌起义的主要参加者是( )。 C A.工人 B.农民 C.新军 D.学生
22
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文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难道不准分辨?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之力所为。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 材料三 张之洞:“连向英、俄、德诸国恳切筹商,优与利益,订立密约,恳其实力相助,问其所欲,详以重酬,绝不吝惜!”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四 请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盖非迁都不能拒和,非变法无以亡国。 ——徐勤叙康有为万言书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2分) 材料一讲的是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李鸿章赴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谈判时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到日本盛气凌人,蛮横强硬。中方狼狈应酬、俯首听命。 (2) 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准确?为什么?(3分) 不完全准确。李鸿章的投降态度,的确有助于日方侵略气焰的嚣张。但是这并不是李鸿章一个人的问题,是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 (3) 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李鸿章与张之洞对日本的态度是否有原则差异?为什么?(3分) 张之洞为反对日本而乞求英俄德。他的行径其实与李鸿章本质上并无多大区别。 (4)材料四中说只有“变法”才能挽救亡国危机,你认为对吗?(2分) 康有为主张的戊戌变法虽然轰轰烈烈,但只有103天便失败了。
23
回顾鸦片战争
24
回顾鸦片战争
26
优秀课件 百侯中学qiuhanzhan制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