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 六 章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第 一 节 概 论 第 二 节 英 国 文 学 第 三 节 法 国 文 学 第 四 节 俄 国 文 学
2
第 一 节 概 论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是浪漫主义思潮。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波旁王朝复辟、“神圣同盟”的统治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是浪漫主义思潮的社会基础。德国唯心主义的影响。 浪漫主义作家和作品政治倾向的不同,构成浪漫主义思潮的两个不同流派。浪漫主义在艺术风格上的共同特点。(1)浪漫主义创作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强调主观情况的真实性以及同现实社会的对立。(2)浪漫主义“回归自然”的口号,对大自然美的描绘和对丑恶现实的否定。(3)浪漫主义对民间创作和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视。浪漫主义创作的主要体裁是诗歌。
3
第 一 节 概 论 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诞生地。 “耶拿派”和“海德贝尔格派”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早期代表作家诺瓦利斯(1772—1801)的《夜的颂歌》(1800)的浓厚神秘主义色彩。雅阔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的童话创作中的自由主义倾向和封建宗教色彩。格林兄弟童话的世界意义英国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和影响。 法国浪漫主义思潮同古典主义的激烈斗争。浪漫主义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小说。 沙皇俄国的反动统治和贵族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高潮和现实主义的发展。 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中欧、东南欧诸国的民族独立斗争对浪漫主义的影响及其紧密联系。波兰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1798—1855)创作的全欧影响。《青春颂》、《塔杜施先生》和《先人祭》等作品,表达了争取祖国独立和解放的爱国激情。
4
第 二 节 英 国 文 学 一、概 述 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的政治历史背景第一代浪漫主义作家,“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43)骚塞(1774—1833),他们的生活道路、政治倾向与审美追求。《抒情歌谣序》。第二代浪漫主义作家拜伦、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济慈(1795—1821)。两代浪漫主义作家的内在联系。 雪莱的无神论的自由主义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麦布女王》、《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雪莱创作中的乐观主义。雪莱诗作的象征手法,梦幻和寓言形式、抒情性和强烈的色彩感。济慈诗作的唯美倾向。 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欧洲历史小说的奠基者。《艾凡赫》。简•奥斯汀(1775—1817)的现实主义小说。《傲慢与偏见》。
5
第 二 节 英 国 文 学 二、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
第 二 节 英 国 文 学 二、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1812—1818)。长诗政治抒情诗的性质。恰尔德形象的意义:忧郁而孤独的漂泊者,“世纪病”家族的一员,反映了欧洲一代知识分子的失重情绪。作品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东方诗篇与“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的时代意义与局限。长篇诗体小说《唐璜》(1818—1823)。拜伦创作中的双重音符:高昂的战斗性与低沉阴郁的虚无主义。拜伦世界观的矛盾。拜伦诗歌的艺术特征,与雪莱诗歌的比较。
6
第 三 节 法 国 文 学 一、概 述 法国浪漫主义倡导者史达尔夫人(1766—1817)的文学论文《论文学》(1800)和《德意志论》(1810)的内容和意义。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1827)是积极浪漫主义纲领。雨果的《欧那尼》(1830)的上演是浪漫主义最后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 法国最早浪漫主义代表瑞奈•德•夏多布里昂(1768—1848)。小说《阿达拉》(1800)描写宗教对爱情的胜利,宣扬原始罪恶,歌颂基督的伟大。《瑞奈》(1801)则反映贵族阶级没落情绪和旧生活的留恋。夏多布里昂作品中的异国情调和神秘主义。马克思对夏多布里昂的严肃批判。阿勒封斯•德•拉马丁(1790—1869)和阿勒弗莱•德•维尼(1797—1863)作品中的消极没落情绪和对象征主义的影响。后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阿勒弗莱德•缪塞(1810—1857)和乔治•桑(1804—1876)。缪塞的作品反映了对复辟政权的不满。乔治•桑的田园小说《魔沼》(1846)、《小法岱特》(1849)和《弃儿弗朗沙》(1850)中对农村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农村生活的美化。民主主义诗人贝朗瑞(1780—1857)在法国文坛的重要地位。
7
第 三 节 法 国 文 学 二.维克多•雨果(1802—1885) 雨果生活和创作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丰富性。《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和《笑面人》(1869)的人道主义理想。七十年代的生活和创作。《九三年》(1783)中的人道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雨果创作的世界意义。 《悲惨世界》(1862)是雨果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小说对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和七月王朝初期社会生活面貌的描绘,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小说对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性、反动性及司法机关腐败内幕的揭露。小说的宽恕、仁慈和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小说中六月起义的描绘的文献价值。冉阿让的典型意义。冉阿让的悲惨命运和性格的发展。这一形象的积极意义和浪漫主义的幻想性。德纳第是资本主义罪恶的象征。 《悲惨世界》中的道德抽象性,宣扬“爱”的力量和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悲惨世界》的艺术特色。小说规模庞大、情节曲折、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小说的世界意义。
8
第 四 节 俄 国 文 学 一、概 述 俄国进步文学与俄国人民解放运动的密切关系。十九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和农奴制的危机。一八一二年的俄法战争促进了俄国民族意识的高涨和人民的觉醒。 随着人民的觉醒和解放运动的发展,以反对专制农奴制为主要内容的俄国进步文学迅速形成。十二月党人诗人雷列耶夫(1795—1826)和创作南方诗篇时期的普希金,是俄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雷列耶夫的创作中反对专制暴政、争取自由的思想(《致宠臣》、《公民》、《伊凡•苏萨宁》等)。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克雷洛夫(1768—1844)的寓言和格利鲍耶陀夫(1795—1829)的喜剧《智慧的痛苦》(1824)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所做的贡献。
9
第 四 节 俄 国 文 学 二、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
第 四 节 俄 国 文 学 二、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 普希金是十九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又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皇村学校时期(1811—1816),他的社会政治观点和进步文学观点的初步形成.在彼得堡外交部供职期间(1817—1820)所写的一些反对专制暴政、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等)表现了浪漫主义精神和明朗清新的抒情风格。 流放南俄期间(1820—1824)是诗人积极浪漫主义叙事诗创作的高潮。“南方诗篇”(《高加索俘虏》、《巴赫契萨拉伊的喷泉》、《强盗兄弟》、《茨冈》)反映了二十年代俄国进步贵族青年寻求社会出路的情绪。《茨冈》是“南方诗篇”的代表作,也是诗人由浪漫主义过渡到现实主义的标志。 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失败后的普希金(1826—1837)。献给十二月党人的著名诗篇《先知》、《阿里昂》、《致西伯利亚囚徒》、《乌云》等。
10
第 四 节 俄 国 文 学 《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过程。它是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社会心理小说。别林斯基称它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于人民性的作品”。诗体小说的基本主题是描写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奥涅金是“多余人”的典型。奥涅金悲剧的根源。这一形象在俄国文学史上的意义。达吉雅娜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妇女形象。她性格中美的素质来自人民和民族优良传统对她的培育。连斯基和奥丽嘉两个形象在作品中所起的性格对比作用,作品的体裁和结构特点 。长诗中拜伦的影响和普希金的独创。“奥涅金诗节”。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