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十章 旅外华人现代汉语文学 回目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十章 旅外华人现代汉语文学 回目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十章 旅外华人现代汉语文学 回目录

2 何谓旅外华人现代汉语文学 ? 首先是一种语种文学,即以语种来划界,指中国本土(包括台、港、澳)以外,旅外华人作家用现代汉语写作的文学。
其次,在语种的前提下,还有个"中国的"或"大陆的"限定。毋庸讳言,并非所有用母语写作的"中国作家"的作品都能纳入。除了"中国作家"身份外,最好还是写"中国事情"。

3 旅外华人现代汉语文学的分类 就地理分布而论,旅外华人现代汉语文学分北美、欧洲、东南亚几大块。借用余光中关于华文文学"三个世界"的划分:"华文写作的第一世界自然是中国大陆,即华文文学的中原;第二世界是离'心脏'较近些的边缘地带--台港澳地区;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华人写作,那就都是中文的第三世界了,因为在那里,汉语并不是主流。“ 就文体而论,旅外华人作家小说的成就最高,散文、诗歌次之。

4 第一节 旅外华人现代汉语小说 严歌苓 严歌苓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是海外华 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中、英双语创
作小说,是中国少数多产、高质、涉猎度广泛的作 家。 1959年生于上海。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90年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 硕士学位。她出国前就著有长篇小说《绿血》、 《一个女兵的悄悄话》等。《少女小渔》、《女房 东》、《人寰》等中长篇小说获一系列台湾文学大 奖。

5 严歌苓的创作特点 擅长描写“边缘人的人生”,尤其是“边缘人”最隐秘的人性世界,即在异质文化碰撞中的人性冲突。 客观、冷漠、暧昧而充满歧义 。
语言灵动、俏皮和细致,驾驭文字的能力很强。 更擅长短篇。

6 虹影 1962年生于重庆。曾在北京鲁迅文学 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是一个既写诗又 写小说的作家。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
女儿》获中国台湾1997“联合报读书人最佳 书奖”。代表作还有:《K》、《女子有行》 、《伦敦,危险的幽会》等。旅居英国伦 敦。

7 主人公“六六”(我)是双重饥饿(“食”与“性”) 的产物 。在没有粮食也没有爱的饥饿中,少女愿 意为每一个捧着碗的人下跪,甚至麻木地让“历史
本书纪实性强,是虹影的自传。 主人公“六六”(我)是双重饥饿(“食”与“性”) 的产物 。在没有粮食也没有爱的饥饿中,少女愿 意为每一个捧着碗的人下跪,甚至麻木地让“历史 老师”的性充塞于自己的身体,以填补那一恐怖的、 虚无的、绝望的饥饿的深渊。 刘再复在序言中说:“虹影把饥饿年代的苦难 写得令人不寒而栗。而使我惊讶也是使小说艺术获 得成功的则是: 第一,作者之描写苦难人生时非常冷静,和她 以往的作品很不同。熬过大苦难的幸存的女儿,此 时身在汪洋彼岸,时间与空间均已拉开距离,一切 都变得那样明白明晰,无须浮躁,从容写下便令人 惊心动魄。 第二,作者不仅抒写了苦难现象,而且写了苦 难重压下人的心理变态。人在饥饿到极点时无所谓 羞耻屈辱,连‘强奸’也能麻木地接受。主人公‘六六’ 和历史老师的那种变态的爱,蕴含着沉重的悲伤, 然而所有的悲伤都化解于濒临绝望的心理中。"

8 张翎 (1957- ),浙江温州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现定居加拿大多伦多市。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邮购新娘》、《交错的彼岸》、《望月》,中短篇小说集《尘世》等。获第七届"十月文学奖",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优秀文奖。

9 他们认为张翎是一个有想象力的作家 如果他具有足够强大的想象力,他待在多伦多也完全可以写他的温州——
  如果他具有足够强大的想象力,他待在多伦多也完全可以写他的温州—— 想象力应该比互联网要快得多!我感觉到张翎是同意我的看法的,因为我感觉到 张翎对自己的创作充满了信心。既然对自己的创作充满信心,自然也就不存在 “无根”的问题。果然,几个月后,《交错的彼岸》就摆在了我的面前。 ——莫言《张翎和她的小说》 张翎在加拿大找来各种唐山大地震的文献,她发现,自己当年听到的关于地 震的信息,全部都是过滤后干瘪的伤亡数字和空泛的口号。对于孤儿的记述也永 远缺乏血肉。 张翎对这些冷酷的句子充满了反叛,她开始着力于一个人内心和精神上的余 震,以及他们从未消失过的颤抖和内部无法愈合的创口。 ——《文摘报》,《华裔作家张翎:在加拿大写唐山》

10 第二节 旅外华人现代汉语散文 高尔泰 (1935- ),江苏高淳人。著名 画家、美学家。先后在敦煌文物研 究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兰州大
学、四川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任职 。1992年出国,现居美国拉斯维加 斯。2004年5月,他的自传体散文 集《寻找家园》(第一卷《梦里家 山》、第二卷《流沙坠简》)由花 城出版社出版,被赞为“汉语散文界 的一大收获” 。

11 分子的苦难历程”。虽为回忆性散文,可 从材料的选择、细节的捕捉,到叙述的 角度,都超越了囿于个人经历的自传。
《寻找家园》可谓“追求自由的知识 分子的苦难历程”。虽为回忆性散文,可 从材料的选择、细节的捕捉,到叙述的 角度,都超越了囿于个人经历的自传。 作者并不更多写自己,而写所历所思的 人、事、物。 《寻找家园》同作者的美学观一致, 是从感性生命出发,回归本真人性。没 有呼天抢地的大悲愤,也没有伤心欲绝 的大哀怨。 就艺术而言,《寻找家园》写得灵 气飞扬、五彩缤纷。

12 《寻找家园》代序(摘录鉴赏): 十几年来,漂泊无定居。海洋郡日夜海风松涛,烦透了古典主义的宁静;偶住纽约,受不住钢骨水泥森林里那份现代主义的机械、效率以及结构性的刚硬与冷峻;拉斯维加斯红尘滚滚,白天黑夜,理性非理性,大街上和高楼里都很难分清。无数流动交织的边缘,叠现出后现代主义模糊的面影。但是解构的语境,解不开“轻”的沉重。总是在寻找意义,看到的却只有霓虹。烟花万重后面,是荒凉无边的太空。 梦醒时分,我知道了什么叫做混沌,知道了我借以呼吸的“有序”很可能是自欺欺人的童话。在核恐怖平衡的钢丝绳上,随着无数人类从未经验的事物如反物质、隐秩序、基因工程和所谓“文明的冲突”等等进入“视野”,我发现自己由于定向思维的宿疾,有一种结构性的软弱急需克服。面对无序的世界,又感到呼吸困难,不在矿井下,不在上访村,也还只是我个人的幸运。孤篷绕天涯,无力正乾坤,到底总是一份,不能忍受之轻。 写作《寻找家园》,又像是在墙上挖洞。这次是混沌无序之墙,一种历史中的自然。从洞中维度,我回望前尘。血腥污泥深处,浸润着蔷薇色的天空。碑碣沉沉,花影朦胧,蓝火在荒沙里流动……不知道是无序中的梦境?还是看不见的命运之手?毕竟,我之所以四十多年来没有窒息而死,之所以烧焦了一半的树上能留下这若干细果,都无非因为,能如此这般做梦。真已似幻,梦或非梦?果真无序,哪有命运?我依旧惘惑,只能听从心灵的呼声。 高尔泰

13 少君 于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 声学物理专业,毕业后任职中国 《经济日报》和康华公司。1988 年,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攻读
(1960- ),本名钱建军,出生 于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 声学物理专业,毕业后任职中国 《经济日报》和康华公司。1988 年,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攻读 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匹兹堡 大学副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研究 员,以及美国TII公司副董事长。 兼任中国华侨大学和厦门大学教授。 1991年4月,少君在网上发表了 据认为是第一篇中文网络小说的《奋 斗与平等》(亦为全球第一家中文 电子周刊《华夏文摘》上的第一篇 留学生小说)。从那时起,在网上发表了大量作品并在中国和美国出 版:《奋斗与平等》、《愿上帝保佑》、《大陆人生》、《活在美 国》、《活在大陆》、《人生笔记》、《网络情感》、《爱在他乡的 季节》等,体裁遍布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等。至少上万家中 文网站刊有他的作品,因而被称为"网路文学第一人"。

14 海外人生的"清明上河图" 自1997年动笔连续创作了50万字的100篇《人生自白》系列 。 采写的人物三六九等,形形色色,从厨房里无奈的大厨,到澳大利亚沦落的“洋插队”小姐,从红尘挣扎的演员,到情场可怜求救的“ABC”,以及出租车司机、工人、保姆、商贩、演员、记者等,职业形形色色,经历艰难曲折。 “自白体”,介乎小说与报告文学、人物专访之间以被采访人的第一人称自述,使作品具有素材的真实性、人物的鲜活感和叙述的口语化。

15 木心 (1927- ),本名孙璞,浙江桐乡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历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美化生活》主编、上海交大教授等。1982年移居纽约。著有《散文一集》、《琼美卡随想录》、《即兴判断》、《温莎墓园日记》、《素履之往》、《巴珑》、《会吾中》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文。目前在中国内地出版的,有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等。

16 文字特点:一种富有人类感情与文化表情的中国汉字,优雅、从容、洗练、蕴藉,极为讲究。
分上下两辑: 上辑是《竹秀》、《空房》、《九月初九》 等12篇散文的结辑;下辑以《上海赋》的总名, 对上海的历史、人情、风物、民俗进行了描摹。 上辑的文字都很耐读,也都很难读;但每次 掩卷,总有些小发现,大欢喜。担心的是,曲高 和寡;时下能静下心来读《九》《遗》《哥》这 些奇文的人不知能有多少。 下辑的六篇,全是线条流畅的风俗画,亦庄 亦谐,雅俗共赏,从“卖点”上说,或许能对上辑 的损失作点弥补。 文字特点:一种富有人类感情与文化表情的中国汉字,优雅、从容、洗练、蕴藉,极为讲究。 陈丹青说“他似乎是在没有中断的传统底下出来的人”,我觉得很准确。有人看到他的东西就说他用字很“深”,我一个上海朋友就说过木心的文字太深奥,每一页都有字需要一般读者去查字典。可这又不表示他完全很古意,虽然他曾经用文言文翻译过一次诗经,功力很夸张,但问题是他不是纯粹古典,说他像五四吧,又不像五四,更不像我曾经说过的时下那种语言污染下的散文作品,不会动不动写出来一句什么“人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种莫名其妙让人看了就起鸡皮疙瘩的句子。

17 第三节 旅外华人现代汉语诗歌 旅外华人的汉语诗歌创作发展到现在,总体 上呈现出如下特征: 首先是怀乡诗成为很多诗人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
许多居住在海外的华人诗人都是从中国走出去的,长期处在“无根”和“边缘”的状态,历尽了孤独的艰辛和漂泊流浪之苦,所以很多诗歌都写到离愁别绪,思乡怀旧的情怀。许多诗人至少有几首流露着乡愁的诗,即便是一些独立姿态比较强硬的诗人。 其次是现代与古典之间的徘徊和融合。 身处海外的华人诗人,一面深深地眷念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辉煌与灿烂,一面又较早接触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尝试广泛地运用象征、暗示、联想等手法,企图沟通中国的“意境”、禅道精神,以达到含蓄蕴藉的美感。 再次是表现出面对诗歌创作中汉语式微的自觉拯救意识。 长期的旅外生活,浸润在西方文明和当地本土文化的氛围中,华文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淡薄。一些诗人以诗歌为武器批评和抵制那种“忘本”思想和宣扬中国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一些诗人努力探索现代汉语诗歌艺术,在语言文字、形式、修辞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和尝试,希望走出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

18 就分布或分类来说,旅外华人诗人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创作丰富多样,难以尽数,只能提供一个大体的鸟瞰。以地域论,影响较大的集中在欧美和东南亚,可概括为欧美诗人群、东南亚诗人群。欧美诗人群中,有一类诗人的前期创作已在中国当代文坛占有重要位置,后来长期漂泊在世界各地坚持写作,这类漂泊诗人有必要单独提及。

19 “欧美诗人群”代表人物举例: 一、叶维廉 叶维廉(1937— ),当代诗人,文艺评论家,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县渔村。1948年由中山县去香港读书,曾与人创办《诗朵》诗刊。1955年,考取台湾大学外文系,开始用中、英文写诗。1959年入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所从事研究,1961年获得该所英语硕士学位。在此期间,结识诗人纪弦、洛夫等,常有诗作发表,并翻译了艾略特《荒原》等诗,参加《现代法国诗》的英译。1963年去美国,现在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重要诗集有《赋格》、《愁渡》、《醒之边缘》、《野花的故事》、《叶维廉自选集》、《花开的声音》、《惊驰》等。他不仅写诗,而且在汉语诗歌和中西比较诗学研究领域贡献突出。

20 叶维廉的诗歌创作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前期的诗追求现代意味,热衷于庞德式的创作。 到美国以后,他突然发现:“我相信中国传统比西洋传统更适合我”,开始渐渐回到更多的中国传统。 《愁渡》集可以看出他漂泊在外的心路历程,也是他巨大转变的开始《愁渡》集之后有了显著转变,诗人从苦闷中走了出来,开始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诗集《野花的故事》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反映出诗人内心对放逐意识的超越和对郁结的突围。

21 愁渡 第一曲 快快睡,快快睡 我们有了明丽的冰雪 别怕那拾级而上的新娘 快快睡,别惊醒 虽然你已经伤残 说着,说着它就来了: 躲繁响 摧朝花
 快快睡,快快睡  我们有了明丽的冰雪  别怕那拾级而上的新娘  快快睡,别惊醒  虽然你已经伤残 第一曲 说着,说着它就来了: 躲繁响 摧朝花 薄弱的欲望依稀似那年 那年愁机横展—— 三桅船下水如玉 昏鸦澎湃,逐潮而去尽 妻说,我们就开动吧 向东也好 向西也好 房舍的余烬因风 如线轴的线默默的织入 记忆的衣衫里 我们不是有海的摇篮吗 任棠儿梦入舷边的水声里 说着,妻的头发就把砰砰的战火抛在后面           睡着,水库坝上的瀑布滂沱 好远好远的声响,仿佛 高悬的针药,在横断的夕阳里 载着一队白衣的女子 指划着 向烟笼的弧岸 一个男子 摇着麝香的铃儿,把金波洒向焦急的人们 而琉璃的航程缓缓驶进血脉里 “风起了!快下帆!快把舵!” 轰然,流沙突变为清鉴的湖以后 亲爱的王啊,为什么你还在水边 哭你的侍从呢? 掮起你的城市,你侵入远天的足音里 不尽是你的城市吗? 亲爱的王啊,别忧伤 你在哪里,城市就在哪里

22 “欧美诗人群”代表人物举例: 二、非马 非马(1936— ),本名马为义,祖籍广东潮阳,少儿时代在故乡度过,20世纪60年代由台湾赴美留学,获威斯康星大学核工博士学位,定居芝加哥从事核能发电科研工作。业余时间创作诗歌,有诗集《在凤城》、《非马诗选》、《白马集》、《非马集》、《笃笃有声的马蹄》、《路》、《非马短诗精选》等。

23 黄河 领带 在 镜 前 精 心 为 自 打 一个 牢 牢 的 圈 套 乖 乖 让 文 明 多 毛 的 手 牵 着 脖 子 走
溯 挟 泥 沙 而 来 的 滚 滚 浊 流 你 会 找 到 地 理 书 上 说 青 海 巴 颜 喀 喇 山 但 根 据 历 史 书 上 血 迹 斑 斑 的 记 载 这 千 年 难 得 一 清 的 河 其 实 源 自 亿 万 个 苦 难 泛 滥 的 人 类 深 沉 的 眼 穴 黄河 领带 在 镜 前 精 心 为 自 打 一个 牢 牢 的 圈 套 乖 乖 让 文 明 多 毛 的 手 牵 着 脖 子 走 他的诗吸收了大量的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同时具有东方传统的伦理道德。语言上,写实中藏有机智。在《领带》一诗中,领带是西方文明的象征,并传遍全球,成为人类社会一种共同的精神财富;但是它又无异给脖颈上打了一个‘牢牢的圈套”。《黄河》体现了他对中华民族深重的灾难史的严肃思考,把感性的知觉内容和深邃的理性光辉融合在一起。

24 “漂泊诗人群”代表人物举例: 一、北岛 得以沉潜,重新思考用诗歌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
北岛(1949— ),80年代末移居海外,先后在德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法国、美国等国家居住,现居美国。他的诗歌一直以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著称。出国后,经过几年的漂泊,他的生命 得以沉潜,重新思考用诗歌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

25 关键词 我的影子很危险 这受雇于太阳的艺人 带来的最后的知识 是空的 那是蛀虫工作的 黑暗属性 暴力的最小的孩子 空中的足音 关键词,我的影子 锤打着梦中之铁 踏着那节奏 一只孤狼走进 无人失败的黄昏 鹭鸶在水上书写 一生一天一个句子 背景 必须修改背景 你才能重还故乡 时间撼动了某些字 起飞,又落下 没透露任何消息 一连串的失败是捷径 穿过大雪中寂静的看台 逼向老年的大钟 而一个家庭宴会的高潮 和酒精的含量有关 离你最近的女人 总是带着历史的愁容 注视着积雪、空行 田鼠们所坚信的黑暗

26 出国后的北岛依然特立独行,表现出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其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自嘲和反讽手法的运用。《背景》一诗中写道“必须修改背景/你才能重还故乡”,而众所周知故乡正是背景的来源;“一连串的失败是捷径/穿过大雪中寂静的看台/逼向老年的大钟”,反映出诗人在不断受挫后岁月也随之飞快流逝的惶恐和沮丧。而另一首诗《在天涯》中“一声凄厉的叫喊/从远古至今/休息吧,疲惫的旅行者/受伤的耳朵/暴露了你的尊严”,体现了漂泊者在选择停止和前行时的分裂心理,其实放不下的是自尊。 生活在国外多年的诗人们,面对熟悉又逐渐陌生的现代汉语往往会产生独有的心境,北岛的《关键词》就体现了这一点。“我的影子很危险/这受雇于太阳的艺人/带来的最后的知识/是空的”,“影子”是自我的复制,就像言说是内心的复制。可是诗人充满了对这种语言表达的不信任。“关键词,我的影子/锤打着梦中之铁/踏着那节奏/一只孤狼走进”,心态从恐惧和怀疑转变到坚持和勇敢。“无人失败的 黄昏/鹭鸶在水上书写/一生一天一个句子”,反映了人到中年的北岛的心境开阔了许多,从早期的对揭示真理的极度渴望到现在的心态的宁静平和。

27 “漂泊诗人群”代表人物举例: 二、杨炼 和北岛居无定所一样,漂泊国外的杨炼,足迹遍布美、澳、欧的多个国家,现在居住在伦敦。生活的丰富阅历给了他继续创作诗歌的灵感。

28 选 读 大海停止之处(四) 大海停止之处(一) 1 蓝总是更高的 当你的厌倦选中了 海 当一个人以眺望迫使海 倍加荒凉 依旧在返回
2 海浪的一千部百科全书打进句子 岩石删去了合唱队 没有不残忍的诗 能完成一次对诗人的采访 寒冷 从雪白皮肤下大片溢出 灌木 引申冬天的提问 总被最后一行掏空的 遗体 总是一只孵不出幼稚的鸟窝 一个早晨墙壁上大海的反光 让辞与辞 把一个人醒目地埋在地下 一首诗的乌云外什么也不剩 谁 被自己的书写一口口吃掉 像病人 被疾病的沉思漏掉 一部死亡的自传 用天空怀抱死者 没有不残忍的美 没有不锯断的诗人的手指 静静燃烧 在两页白纸间形成一轮落日 说出 说不出的恐惧 大海停止之处(一) 1 蓝总是更高的  当你的厌倦选中了 海  当一个人以眺望迫使海 倍加荒凉 依旧在返回 这石刻的耳朵里鼓声毁灭之处 珊瑚的小小尸体  落下一场大雪之处 死鱼身上鲜艳的斑点 像保存你全部性欲的天空 返回一个界限  像无限 返回一座悬崖  四周风暴的头颅 你的管风琴注定在你死后 继续演奏  肉里深藏的腐烂的音乐 当蓝色终于被认出  被伤害 大海  用一万枝蜡烛夺目地停止 选 读

29 “东南亚诗人群”代表人物举例: 一、周粲 二、贺兰宁 周粲(1934— ),原名周国灿,生于广东澄海。
1960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先后获文学学士和硕 士学位。曾任新加坡教育部华文专科视学,现为教育 部课程发展署华文顾问。 二、贺兰宁 贺兰宁(1945— ),原名陈鸿能,笔名尚有陈暮、凌鸿、少滋等。祖籍广东 潮安,现为新加坡公民。马来西亚南洋大学文学士。1966年,与牧羚奴、英培安、南子等创办五月出版社。1974年,是南洋大学诗社创办人之一,任该社副社长。已出版的诗集有《天朗》、《音乐喷泉》、《石帝》,主编有《新加坡15诗人新诗集》、《童诗45》等。

30 “周粲体”诗特点: 童心的眼光,中年人的省悟 东西交融的语式组成沉郁清远的境界 把蝉捕了/装进盒子里/这是孩子们做的事
谁能/装进盒子里/把整个长长的夏日?(《蝉季》) 诗人站在“孩子们”之旁而发中年人的时间感怀,已在重复和跌进的笔致中变 得余韵悠然了。 东西交融的语式组成沉郁清远的境界 在《滴入唐诗的水》中,他写道: “让液体流入/每一条血管/至此/才知道那杯水/一点也解不了渴/我的喉咙/很热/像我的心/都在燃烧。”

31 鱼尾狮 披麟的鱼尾狮,在海湄 这海湄曾有米字旗的舰队 曾有工作时不忘谈论的华巫族人 谈论那燕尾装扮的蓝眼绅士 而后是太阳旗扬起弹火枪声
而后族人用香蕉钞票去买卖血泪 卷尾的鱼尾狮,在东方 东方的白人坐在总督府里 东方的印度族站于胶林中 码头上的华族商人为地盘争执 住浮脚屋的,马来人吃捕来的鱼 此后是失圣诞岛的悲剧 买国土的卷银人依然逍遥 健壮的鱼尾狮,海嚷潮哗4着 过海峡,入联邦 游去再游回 国人惊讶的第一个8月9日来了 没有火菊开上夜云 虽然有些令人伤感 企立的鱼尾狮,立向七海 年兽已再跨越十重日子的高栏 当驾坦克的卫护者 荷枪的国人已去守望 非鱼非兽的变体族类 在海啸地震环围内 会随时间成长 1975年1月1日

32 贺兰宁的诗在继承传统文化与本土认同的挣扎中自觉承担起文化整合的责任。他的早期诗作《八月九日》、《卫国者》、《旗》都表达了对刚成立的新加坡共和国的热爱之情,“在梦中也要到旗杆下摆正立姿,立出纯洁”;也有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眷念,“茫茫白雪/是五千年来这片大地的语言/而城/是龙乡历史的见证”。他的《石帝》被称为是“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写石中之精品“田黄冻”的形成,联想到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和炎黄文明,给人以厚重感和大气美。《鱼尾狮》“以新加坡的象征物为对象,透过石狮子那双蕴满战火烽烟和历史血泪的双眼, 透视出新加坡由殖民地走向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表达了诗人对新加坡这个‘非鱼非兽的变体族类在海啸地震环围内/会随时间成长'的坚定信念”。同时这非鱼非兽的怪物,流露出诗人和本土华人传统之根被遽然斩断,而又难以融入西方强势文化的痛苦。


Download ppt "第五十章 旅外华人现代汉语文学 回目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