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人文学院 李太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人文学院 李太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人文学院 李太斌

2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扩展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第三节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3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扩展 一、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二、社会工作萌芽:基于社会救助 三、社会工作扩展:基于社会保障

4 一、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社会工作产生的理念基础

5 (一)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背景 社会结构的变动:工业革命的推动 社会问题的涌现 社会身份:农民到工人 社会保障:以土地为基础的保障不复存在
贫穷 社会不稳定 无产阶级运动

6 (二)社会工作产生的理念基础 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希伯来的思想渊源: 基督教的博爱观念:宣扬明爱和意志之爱 人道主义价值观
古希腊:“幸福”在与他人分享中获得 古罗马:富人帮助穷人是宗教责任,且要保证穷人尊严;鼓励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 古希伯来:公正地分配财富——大同 基督教的博爱观念:宣扬明爱和意志之爱 “明爱”:献身于他人的幸福 “意志之爱”:爱是无条件的 人道主义价值观 承认人的价值与尊严;对人的本性持乐观态度 天赋的和社会的个人自由有极高的价值;给人们发展的机会及促进个人的权利

7 二、社会工作萌芽:基于社会救助 (一)英国济贫法 (二)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三)英美慈善组织会社和社区睦邻运动

8 (一)英国济贫法 主要内容: 意义: 各教区负责向地主征收济贫税,以此来救济贫民 通过各教会的教区组织失业者从事劳动,安排未成年的孤儿学工
禁止无家可归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救济 人民有救济家人和亲属的义务 意义: 政府担负社会救助责任,直接参与社会救助工作 专门人员从事救助活动,是社会工作职业化开端 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理念

9 (二)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汉堡制:1788年汉堡 爱尔伯福制:1852年爱尔伯福实施 主要内容: 影响:
建立起社会救助的组织体系:市—区—段 建立起赈济员制度: 影响: 对社会救济方法的影响较大

10 (三)英美慈善组织会社和社区睦邻运动 慈善组织会社 社区睦邻运动

11 慈善组织会社 背景:贫民、失业人数剧增,各慈善组织纷纷救济,征募捐款混乱 1869年和1877年,英国伦敦、美国水牛城相继成立慈善组织会社;
基本主张: 个人应对其贫困负责;接受公共救济会损害其自尊心、进取心与道德观念;贫民应自助维持生活 贡献: 首创友善访问员,促进了个案工作的产生 注重各慈善组织合作,推动社区组织工作的出现

12 社区睦邻运动 又称社区改良运动,发起人英国牧师巴涅特 1884年,在东伦敦教区建立汤恩比馆;1887年,简·亚当斯建立赫尔馆 主要特点:
所有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 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需要而工作 培养社区居民自觉的互助合作精神,为社区服务 促使人们关注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 影响: 关注受助人的精神和素质,注重社区环境的改善 推动了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发展

13 三、社会工作扩展:基于社会保障 (一)德国的保险法 (二)美国的社会保障法 (三)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

14 (一)德国的保险法 出现的原因: 发展: 意义: 工业革命带来的贫穷、失业、年老、工伤等问题
历史学派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推动社会福利,保护劳工 发展: 1883、1884、1889年颁布疾病、工伤、老年及残疾等社会保险法 1911年增孤儿寡母保险法 意义: 具有预防性;面向雇佣者,覆盖面广 明确了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内的职责

15 (二)美国的社会保障法 背景: 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案 主要内容 意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规定了各种补助款、救济金 规定了老年人保障、失业保障和未成年人保障 意义 确定了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的主体地位

16 (三)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 1942年出版《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 主要内容: 影响:英国建成第一个福利国家
社会保障目标是消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障碍 社会保障计划应覆盖全体公民 社会保险计划构成:满足最低需要的社会保险;用于满足特殊需要的国民救助;用于满足额外需要的自愿保险 提出一系列、全方位措施 影响:英国建成第一个福利国家

17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一、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缘起和标志 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相继形成 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整合式发展

18 一、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缘起和标志 (一)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形成 (二)社会工作教育的初步发展

19 (一)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形成 直接原因: 重要事件 社会问题需要由受薪人员来解决 一些社会组织开始使用受训人员与案主建立联系
1918年美国医务社会工作者协会组建 1919年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 1946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成立

20 (二)社会工作教育的初步发展 1904年美国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成立 191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社会工作课程
截止到1923年,美国已有23家正规社会工作学院

21 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相继形成 (一)个案工作的形成与发展 (二)小组工作的形成与发展 (三)社区工作的形成与发展

22 (一)个案工作的形成与发展 个案工作的形成:玛丽·里士满的贡献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多元化发展:多个流派出现
1917年里士满出版《社会诊断》 1922年里士满完成《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形成诊断派社会个案工作,提出研究、诊断、治疗等概念 多元化发展:多个流派出现

23 (二)小组工作的形成与发展 进入20世纪以来,医务社会工作领域开始尝试小组方法 1932年,美国莫雷诺提出小组治疗和小组心理治疗等概念
1946年,柯义尔提出“小组方法应是社会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的快速多元发展

24 (三)社区工作的形成与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来,政府开始运用社区组织的服务方式实施公共福利服务 1939年,兰尼阐述了社区组织的理论和方法
1962年,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课程委员会正式承认社区工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 1979年,美国学者罗斯曼提出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 1987年,罗斯曼提出三大事务观点

25 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整合式发展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整合:以案主为中心,全面、灵活的运用社会工作方法 缘由: 举措: 案主问题的复杂多样
根据案主问题的具体情境灵活采取措施

26 第三节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我国近代社会工作实践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助人模式 三、转型期社会工作的重建与发展

27 一、我国近代社会工作实践 (一)社会救助 (二)社会工作教育 (三)社会政策 (四)社区组织与社区建设 (五)微观社会工作实务

28 (一)社会救助 民间社会救助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发展慈善事业
北京贫民教养院、游民习艺所、博济工厂、外城教养局,资善堂、公善养济院、龙泉寺孤儿院、北京孤儿院等 发展慈善事业 南方的张骞:建第一所养老院 北方的熊希龄:香山慈幼院

29 (二)社会工作教育 1920年,中国已有约20所大学设有社会学系,燕京大学、沪江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东吴大学、华西大学、齐鲁大学等高校的社会学系分设社会工作专业或开设社会工作课程,并各自设有社会工作实验基地等。 开设课程: 燕京大学:农村社区、都市社区、儿童与社会、妇女与社会、社会解组、社会行政、社会机关行政、个案工作、集团工作、监狱服务工作、精神健康服务工作及社会服务实习等

30 (三)社会政策 1940年,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社会部,隶属于行政院,主管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组织、社会运动、社会服务、劳工行政及合作行政等实务。 1942年,各省、市、县普设社会部下属机构 1945年,国民党提出社会政策基本纲领,但没有执行。

31 (四)社区组织与社区建设 1930年,兴起“乡村建设运动”,较为著名的有晏阳初、梁漱溟的实验区。 评价:
虽受到批评,但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积极的贡献

32 (五)微观社会工作实务 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
1913年,接受过医疗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修姆应聘到耶鲁医院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积极推动成立了“长沙社会服务联盟”。 19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宗教与社会服务部”。

33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助人模式 特点 以行政手段制定和推行社会政策取得一定成就,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优抚工作和农村福利。
政府包办(行政性) 专业化社会工作中断(非专业化) 以行政手段制定和推行社会政策取得一定成就,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优抚工作和农村福利。

34 三、转型期社会工作的重建与发展 (一)专业社会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二)社会工作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三)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

35 (一)专业社会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福利社会办” 企业职能的转变:企业福利走向社会化 家庭职能的弱化 邻里关系的衰弱
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 下岗、贫困、残障等; 老人、儿童、残疾人的供养和服务问题; 城市贫困问题,暂时陷入困境的人群的救助; 城市农民工适应问题

36 (二)社会工作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1979年社会学重建后,社会工作被纳入社会学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
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大学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并于第二年招生 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 1994年,华东理工大学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并于1996年招生 目前国内社会工作本专科院校有三百多所

37 (三)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 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 1987年起,国家民政部推动社区服务的发展
1991年起,国家民政部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社会工作实务全面推广 上海于2002年开始推动司法社会工作开展 2007年,国家民政部在深圳正式试点社会工作 浦东新区、杨浦区、原卢湾区被纳入到国家民政部社会工作推广示范单位 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明确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 社会工作任重而道远

38 本章小结 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怎样?其早期发展的形态为何? 专业社会工作何时形成?其发展状况怎样? 我国近代社会工作实践状况怎样?
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工作重新兴起的背景为何?其发展趋势怎样?


Download ppt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人文学院 李太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