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七章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2
一、概 述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形成现代欧美文学高峰。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871年为界)。 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中心在法国、英国 7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3
1.背景 社会历史和社会心态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
4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对社会历史做出客观真实的再现,尤其注重细节的真实 。 以人道主义为武器,表现出批判性、暴 露性、改良性。 重视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以长篇叙事小说为主,作品有“外倾”与“内倾”两种倾向。文学样式、表现手法成熟。
5
二、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北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 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6
1.司汤达 1783-1842 “真实,残酷的真实!” ——《红与黑》
1.司汤达 1783-1842 “真实,残酷的真实!” ——《红与黑》 “这个人的才气只有少数天分高的人能够察觉,他思想深邃莫测,因而他与来得快但去得也快的声誉无缘。这种声誉,逢迎时尚之徒趋之若骛,高尚的心灵却根本不屑一顾。” ——巴尔扎克《贝尔先生研究》
7
(一) 生平与创作 原名马利·亨利·贝尔 1842年3月因中风死于巴黎
(一) 生平与创作 原名马利·亨利·贝尔 16岁追随拿破仑南征北战,1814年拿破仑垮台,司汤达侨居意大利米兰,继续从事民族解放运动,并开始文学创作 1842年3月因中风死于巴黎 司汤达墓碑 司汤达故居
8
早期创作以游记、传记和艺术史为主 《意大利绘画史》 《罗马、那不勒斯、弗罗伦萨》(1817) 首次使用"司汤达"这一笔名 文艺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
9
后期创作以小说和回忆录为主 《阿尔芒斯》( 1827 )第一部长篇小说 《红与黑》(1830) 《回忆拿破仑》(1836)
《意大利遗事》(1839) 《巴马修道院》(1839) 《阿尔芒斯》插图 巴马修道院原址
10
(二)《红与黑》 主人公于连活动场所: 德瑞那市长家 贝尚松神学院 木尔侯爵家 入狱受审
11
《红与黑》副标题为“1830年记事”, 具有鲜明倾向的“政治小说”: 1. 反映了1825年—1830年王政复辟后期法国社会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2.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3.写出了王政复辟时期青年一代的不幸命运,表现了强烈的反社会倾向。
12
于连人物形象分析: 一、于连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个人奋斗者形象,他的性格 具有多元多层次特征,其核心是虚伪。
一、于连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个人奋斗者形象,他的性格 具有多元多层次特征,其核心是虚伪。 二、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包括自由平等意识、反抗叛逆意识,表现出个人的野心。 三、于连经历了反抗——奋斗——妥协——叛逆的人生经历,是当时小资产阶级青年一代的典型。
13
(三)《红与黑》主要艺术特征: 一、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二、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灵世界,在心理展示和心理分析中,传达思想倾向,刻画人物性格,展开小说情节。 三、叙述简洁明快,语言清丽朴素、自然流畅。 四、象征与暗示,如 “红”是法兰西共和国和帝国时期军服的颜色,象征着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黑”则是教袍的颜色,象征着由教会势力控制的王政复辟。
14
2.普罗斯佩·梅里美(1803-1870)浪漫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嘉尔曼》 (1847) 颂扬"绝对自由" 《塔曼果》(1829)、《高龙巴》(1840)
15
3.阿尔封斯·都德(1840 -1897)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长篇小说代表作 :《小东西》(1868) 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1872) 《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16
4.欧仁·鲍狄埃( ) 巴黎公社文学代表 《国际歌》(1871 )
17
5.巴尔扎克 (1799——1850)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也是公认的伟大小说家。他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构成了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高峰。
18
故乡法国西部的图尔市 (一)生平与创作 巴尔扎克工作室 巴尔扎克墓地
19
(一) 创作分期 第一阶段:1829—1835 《舒昂党人》 (1829)揭开《人间喜剧》的序幕 《高利贷者》(1830)塑造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产者形象 《欧也妮·葛朗台》(1833)刻画了一个精明狡猾的吝啬鬼典型 1834年发表的《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
20
第二阶段:1835—1843 《古物陈列室》(1836—1839)讽刺了顽固保守的贵族阶级。 《幻灭》(1837—1843)展现了新闻界和文坛的种种黑幕,成功塑造了一个失败的年轻野心家吕西安,生动再现了自由竞争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21
第三阶段:1843以后 晚年创作 以《贝姨》(1846)和《邦斯舅舅》(1847)最为重要,写出了七月王朝时期资产阶级的荒淫无度、道德堕落,刻画了男盗女倡的社会风气。 遗著《农民》(1854)反映了王朝复辟时期农村里尖锐激烈的斗争。 此外,还有六部剧本。
22
“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恩格斯
(二)《人间喜剧》 “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恩格斯 共计96部作品,用编年体和人物再现形式构成 由三部分组成: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23
风俗研究是小说的主干部分,又分为六个场景全面反映了法国社会:
私人生活:《高利贷者》《夏倍上校》《高老头》等 外省生活:《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 巴黎生活:《纽沁根银行》《贝姨》等 政治生活:《一件恐怖时代之轶事》 军事生活:代表作有《朱安党人》 乡村生活:代表作有《农民》《乡村医生》
24
《人间喜剧》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 (1)《人间喜剧》真实地再现了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史,描写法国历史上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曲折斗争。 (2)作者在《人间喜剧》中,以现实主义笔触,通过一系列资产阶级典型形象的塑造,真实地展示了他们的罪恶历史。
25
(3) 《人间喜剧》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同时还有对人民群众的描写。
(4)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出现的人物多达2000多个。 漫画巴尔扎克
26
巴尔扎克思想倾向的矛盾性: (1)属于保皇党一派,但同时又是唯物论者,接受了当时自然科学最进步的学说,形成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思想基础。 (2)认识到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及环境对人物思想的重要影响。鄙视金钱但又看到了金钱的巨大作用。环境造就人,同时又极大的改变着环境。
27
(3)他站在没落贵族的立场,同情和赞美贵族,同时又接受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鼓吹自由贸易。他掌握了阶级斗争的观点,以此去理解法国历史。
(4)在崇尚贵族和金钱的同时又极力鼓吹主教,认识到宗教可以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28
代表作《高老头》 内容意义与人物形象由四条线组成,从不同侧面反映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现实。
29
主要人物形象: 高老头——基督精神的父爱典型,金钱至上 拉斯提涅——新生资产阶级野心家 鲍赛昂夫人——旧贵族没落的象征 伏脱冷——损人哲学的代表
30
三、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因而,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则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特别浓。狄更斯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1.萨克雷(1811-1863) 讽刺作家 代表作:《名利场》(1848)
31
2.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 《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 《呼啸山庄》
32
3.盖斯凯尔夫人 代表作:《玛丽·巴顿》(1848) 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接触劳资矛盾的小说。 盖斯凯尔夫人
33
4.托马斯·哈代( ) “威塞克斯小说” “性格与环境的小说” 《德伯家的苔丝》(1891) 亚雷 安基·克莱 《无名的裘德》(1896)
34
5.狄更斯 (1812-1870) 《匹克威克先生外传》(1836~1837) 《奥立佛·退斯特》(1838)
主要文学创作: 第一时期的创作(1833~1842) 《匹克威克先生外传》(1836~1837) 《奥立佛·退斯特》(1838) 《老古玩店》( ) 作品多采用流浪汉小说框架, 结构松散随意。充满了巧合, 谋篇布局尚未成熟。 《匹克威克外传》插图
35
标志其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小说跳出了流浪汉小说的框架,情节缜密而合乎逻辑。
第二时期的创作(1842~1850) 《董贝父子》1848 标志其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小说跳出了流浪汉小说的框架,情节缜密而合乎逻辑。 《马丁·朱述尔维特》1844 《大卫·科波菲尔》1850
36
第三时期创作(1850~1870) 文学创作高峰 《荒凉山庄》(1852~1853) "以痛苦为基调的小说的头一部"。 《艰难时世》 庞德贝 葛雷硬 《小杜丽》 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双城记》1859 《远大前程》 匹普 《伟大的期望》1861 《我们的共同朋友》 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37
2.是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提出一些社会问题。 3.是对人性的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狄更斯小说的思想特色 1.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2.是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提出一些社会问题。 3.是对人性的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用过的文具 创作寓所
38
由三部分组成: 1.复活——露西的爱将使父亲恢复理智 2.金钱——露西源源不断地施爱于亲人 3.暴风雨的踪迹——革命 《双城记》(1859)
"双城"指的是伦敦和巴黎 由三部分组成: 1.复活——露西的爱将使父亲恢复理智 2.金钱——露西源源不断地施爱于亲人 3.暴风雨的踪迹——革命 《双城记》剧照
39
主要人物: 梅尼特医生 露西 代尔那 卡尔登 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批判对象 得伐石太太:群众代表 理想人物 得伐石太太剧照
40
2. 同情平民,却反对革命暴力和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3.小说中极力宣扬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感化。
《双城记》的思想内容 1. 探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肯定了大革命的正义性; 2. 同情平民,却反对革命暴力和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3.小说中极力宣扬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感化。 《双城记》插图
41
3.成功运用了悬念与象征的艺术手法。 4.语言表达上运用特殊的技巧、句法和词法。 5.独特的幽默和讽刺
《双城记》的艺术特点 1.采用典型的多元整一结构,严谨有序。 侧重描写感受世界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3.成功运用了悬念与象征的艺术手法。 语言表达上运用特殊的技巧、句法和词法。 独特的幽默和讽刺
42
四、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50、60年代不断发展,70至8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20世纪初逐渐衰落。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很强的革命性、战斗性和民主倾向。普希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另外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重要作家。
43
1. 果戈理(1809-1852) 确立了俄国文学史上的“自然派“——俄国现实主义。 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外套》 "小人物“ 喜剧《钦差大臣》( 1836)赫列斯塔柯夫 长篇小说《死魂灵》 乞乞可夫 描写地主形象:玛尼洛夫、柯罗博奇卡、诺兹德廖夫、索巴凯维奇、普柳什金
44
2.冈察洛夫(1812-1819) 《奥勃洛摩夫》(1859) 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 ——奥勃洛摩夫
45
3. 屠格涅夫(1818-1883) 《罗亭》 (1856) 《贵族之家》(1859) 《父与子》(1862)多余人向新人的转变
46
4.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 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和作家 长篇小说《怎么办?》(1863) 特殊新人 :拉赫美托夫 普通新人: 薇拉 罗普霍夫 吉尔沙诺夫
47
5.奥斯特洛夫斯基·A(1823-1886) 被称为"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 《大雷雨》(1860) 卡杰琳娜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48
6.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第一部小说: 《穷人》(1846) 描写 “小人物”,展示了贫民窟里悲惨的生活
他的创作不仅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并且对2O世纪现代派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宗教拯救和现实世界的巨大矛盾构成了他后半生最大的 精神悲剧。 第一部小说: 《穷人》(1846) 描写 “小人物”,展示了贫民窟里悲惨的生活 《白夜》(1848)
49
《死屋手记》(1860) 揭露暗无天日的监狱生活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 1861年提出著名的"土壤主义"理论
《罪与罚》(1865) 《白痴》(1868) 表现梅什金公爵与上流社会矛盾 反映了作家宗教理想和浊现实的巨大矛盾 梅什金公爵
50
《群魔》(1870) 论战性极强,纯粹的反"虚无主义"小说 《卡拉马佐夫兄弟》 ( 1880)代表性 卡拉马佐夫性格 深刻揭示了俄国社会现实生活问题
51
“将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们,有时也委实置之万难忍受的、没有活路的、不堪设想的境地,使他们什么都做不出来。用了精神的苦刑,送他们到犯罪、痴呆、酗酒、发狂、自杀的路上去。有时候,竟至于似乎并无目标,只为了塑造牺牲者的苦,而使他受苦,在骇人卑污的状态上,表示出人们的心来。这确凿是一个‘残酷的天才’,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 ——鲁迅
52
《罪与罚》 拉斯柯尔尼科夫: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善于思考 索尼亚:苦难的象征,信仰忍耐、无私奉献
53
长篇小说特色: 1.情节曲折离奇,结构严谨缜密。 插入哲学和宗教议论表达思想。 2.展开心理描写,人物心灵的辩证矛盾,多声部同时表现人物的“复调小说”手法的运用。
54
7.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自传体小说:《童年》(1852) 《少年》(1854)尼古林卡
《少年》(1854)尼古林卡 《青年》(1857) 短篇小说集: 《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 自传性短篇:《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 聂赫留道夫 首次表现了作者对农民问题的探索 波良纳庄园
55
短篇小说:《琉森》(1857) 中篇小说:《哥萨克》 (1863)奥列宁 三大代表作 1. 《战争与和平》1863-1869
安德烈·包尔康斯基 彼埃尔·别祖霍夫 娜塔莎·罗斯托娃 库拉金 《战争与和平》插图
56
2. 《安娜·卡列尼娜》 1873-1887 3. 《复活》 ——讽刺性社会小说和心理小说 聂赫留朵夫:"忏悔的贵族" —从忏悔走向复活
2. 《安娜·卡列尼娜》 1873-1887 3. 《复活》 ——讽刺性社会小说和心理小说 聂赫留朵夫:"忏悔的贵族" —从忏悔走向复活 玛丝洛娃:“受辱平民 ” —从沉沦走向复活 《复活》特色: 题材的广泛性 内容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心理描写技巧的多样性
57
1.人身上存在着灵魂与肉体的矛盾,人应该让灵魂主宰肉体从而走向道德自我完善。
托尔斯泰主义: 1.人身上存在着灵魂与肉体的矛盾,人应该让灵魂主宰肉体从而走向道德自我完善。 2.私有财产是诱发人的私欲、滋生人类恶的外在根源,主张彻底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3. 人在宗教信仰和宽恕仁爱中得到拯救 “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列宁
58
《安娜·卡列尼娜》 1.安娜·卡列尼娜和渥伦斯基之间爱情婚姻的纠葛,展现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官场的生活; 2.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与吉提的家庭生活,展现了宗法制农村的生活图画。 安娜—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富有激情 卡列宁—伪善自私,“官僚机器” 渥伦斯基——“彼得堡花花公子的标本 ”
59
《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魅力 1.小说注重于描述人物心理运动、变化的过程,体现出“心灵辩证法”的主要特点。
2.小说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 安娜与渥伦斯基在意大利
60
《安娜·卡列妮娜》节选 二十九 安娜又坐上马车,心情比出门的时候更恶劣。除了她以前的痛苦现在又添上了一种受到 侮辱和遭到唾弃的感觉,那是她和基蒂会面的时候清楚地感觉到的。 “到哪里去,夫人?回家吗?”彼得问。 “是的,回家去,”她说,现在根本不考虑到哪里去了。 “他们怎么像看什么可怕的、不可思议的、奇怪的东西一样看着我呀!他这么起劲地对 那个人讲些什么呢?”她望着两个过路的人,这样想。“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别人 吗?我本来想告诉多莉的,不过幸好没有告诉她。她会多么幸灾乐祸啊!她会掩饰起来的; 但是她主要的心情会是高兴我为了她所羡慕的种种快乐而受了惩罚。基蒂会更高兴了。我可 把她看透了!她知道,我在她丈夫眼里显得异常可爱。她嫉妒我,憎恨我,而且还看不起 我。在她的眼里我是一个不道德的女人。如果我是不道德的女人,我就可以使她丈夫堕入我 的情网了……如果我愿意的话。而我的确很情愿。这个人很自以为了不起哩!”看见一个肥 胖红润的绅士乘着车迎面驶来,她想,他把她当成了熟人,摘下他那闪光的秃头上的闪光的 礼帽,但是随后发觉他认错了人。“他以为他认识我。但是他和世界上其他的人一样,同我 毫不相识哩。连我自己都不认识我!我就知道我的胃口,正像那句法国谚语说的。他们想要 吃肮脏的冰激凌;这一点他们一定知道的,”她心里想,看见两个男孩拦住一个冰激凌小 贩,他把桶由头顶上放下来,用毛巾揩拭着汗淋淋的面孔。“我们都愿意要甘美可口的东西。如果没有糖果,就要不干净的冰激凌!基蒂也一样,得不到渥伦斯基,就要列文。而她 嫉妒我,仇视我。我们都是互相仇视的。基蒂恨我,我恨基蒂!这是事实。
61
秋季金, coifCfeur.Jemefaiscoifferpar秋季金①……他回来的时候我要告诉他,”她想着忽然笑 起来。但是马上又回想起她现在没有可以谈笑的人了。“况且,又没有什么有趣的赏心乐 事。一切都是可恨的。晚祷钟声响了,那个商人多么虔诚地画着十字,好像唯恐失掉什么似 的!这些教堂、这些钟声、这些欺诈,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无非是用来掩饰我们彼此之间 的仇视,就像那些破口对骂的车夫一样。亚什温说:‘他要把我赢得连件衬衣都不剩,我也 是如此。’是的,这倒是事实!” 她完全沉溺在这些思想中,甚至忘记了她的处境,就这样到达了家门口。看见门房出来 迎接她的时候,她这才回忆起她发出去的信和电报。 “有回信吗?”她问。 “我找找看,”他回答,望了望办公桌,他拿起一封方形的电报小封套递给她。 “十点 以前我不能回来。渥伦斯基。”她读着。 “送信的人还没有回来吗?” “没有,夫人,”门房回答。 “啊,既然如此,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她自言自语,感到心上起了一股无名的怒火和 渴望报复的欲望,她跑上楼去。 “我亲自去找他。在和他永别以前,我要把一切都和他讲明。我从来没有像恨他这样恨 过任何人!”她想。看见挂在帽架上的他的帽子,她厌恶得战栗起来。她没有想到他的电报 是答复她的电报的,他还没有接到她的信。她想像他现在正平静地同他母亲和索罗金公爵小 姐谈着天,因为她的痛苦而感到高兴呢。
62
“是的,我得快点去!”她自言自语,她还不知道 要到哪里去。她想尽可能地摆脱她在这幢可怕的房子里所体验到的心情。仆人们、四壁、房 中的摆设,都在她心中引起一种厌恶和怨恨的情绪,像千钧重担一样压迫着她。 “是的,我必须到火车站去,如果找不到他,我就到那里去揭穿他。”安娜看了看报纸 上的火车时间表。夜车在八点零两分开车。“是的,我赶得上。”她吩咐套上另外两匹马, 自己忙着往旅行袋里收拾一两天内需用的东西。她知道她再也不会回到这里来了。在掠过心 头的种种计划中她模糊地决定采用一种:在火车站或者伯爵夫人家闹过一场以后,她就乘下 城铁路的火车到下面第一个城市住下来。 午餐摆好了。她走到桌旁,一闻到面包和干酪的气味,就使她觉得一切食物都是令人恶 心的,她吩咐套上车,就走出去。房子已经在马路上投下阴影;傍晚很晴朗,在夕阳中还很 温暖。搬着安娜的东西走出来的安努什卡、把行李放到车上去的彼得和分明很不高兴的马车 夫,都使她觉得讨厌,他们说的话和举动都惹得她生气。 “我不需要你,彼得!” “但是车票怎么办呢?” “哦,随你的便吧,我不在乎,”她厌烦地回答。 彼得跳上驭台,两手叉着腰告诉车夫驶到车站去。
63
8.契诃夫(1860-1904) 创作历程 第一时期:1880年至1886年 简洁凝炼,轻松幽默 《小公务员之死》(1883)
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杰出代表,是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和优秀的戏剧革新家 创作历程 第一时期:1880年至1886年 简洁凝炼,轻松幽默 《小公务员之死》(1883) 《变色龙》(1884) 《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
64
第二时期:1886年至1892年 《苦恼》(1886) 《万卡》(1886) 《草原》(1888) 中篇小说
《哀伤》(1885) 《苦恼》(1886) 《万卡》(1886) 第二时期:1886年至1892年 《草原》(1888) 中篇小说 《库页岛旅行记》(1893-1894)
65
第三时期:1892-1904年 格罗莫夫 拉京 《跳来跳去的女人》(1892) 《农民》(1897) 《姚内奇》(1898)
中篇小说:《第六病室》1892 格罗莫夫 拉京 《跳来跳去的女人》(1892) 《农民》(1897) 《姚内奇》(1898) 《醋栗》(1898) 伊凡内奇
66
“短篇三部曲”: 《套中人》 《关于爱情》 《醋栗》 “20世纪现代戏剧开端”:《海鸥》(1896) 《万尼亚舅舅》(1897) 《三姐妹》(1900) 《樱桃园》(1903)
67
代表作《樱桃园》是作家最后一部剧作 以地主樱桃庄园的败落标志了贵族 阶级推出历史舞台,让位于资产阶级。 作品具有浓厚的象征性 契诃夫故居
68
2.揭露了沙皇专制腐朽残暴,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不幸
契诃夫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征 1.独特的抒情心理小说形式,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断,揭示人物精神世界 2.揭露了沙皇专制腐朽残暴,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不幸 3.对小市民庸俗习气、奴性心理及知识分子的浅薄自私和空虚进行抨击 4.艺术上运用了夸张、幽默和讽刺手法,体现出“含泪的笑”独特风格
69
瓦连卡 —热情开朗 特色: 1.取材日常生活,蕴含深刻思想 2.故事套故事 3.借景抒情 《套中人》
别里科夫 —性格怪僻,思想守旧,行为可笑 瓦连卡 —热情开朗 特色: 1.取材日常生活,蕴含深刻思想 2.故事套故事 3.借景抒情
70
四、《套中人》节选 ······ “这有什么奇怪的!”布尔金说,“有些人生性孤僻,他们像寄居蟹或蜗牛那样, 总想缩进自己的壳里,这种人世上还不少哩。也许这是一种返祖现象,即返回太古时代, 那时候人的祖先还不成其为群居的动物,而是独自居住在自己的洞穴里;也许这仅仅是 人的性格的一种变异--谁知道呢。我不是搞自然科学的,这类问题不关我的事。我只 是想说,像玛芙拉这类人,并不是罕见的现象。哦,不必去远处找,两个月前,我们城 里死了一个人,他姓别利科夫,希腊语教员,我的同事。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与众不同 的是:他只要出门,哪怕天气很好,也总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 棉大衣。他的伞装在套子里,怀表装在灰色的鹿皮套子里,有时他掏出小折刀削铅笔, 那把刀也装在一个小套子里。就是他的脸似乎也装在套千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 的衣领里。他戴墨镜,穿绒衣,耳朵里塞着棉花,每当他坐上出租马车,一定吩咐车夫 支起车篷。总而言之,这个人永远有一种难以克制的愿望--把自己包在壳里,给自己 做一个所谓的套子,使他可以与世隔绝,不受外界的影响。现实生活令他懊丧、害怕, 弄得他终日惶惶不安。也许是为自己的胆怯、为自己对现实的厌恶辩护吧,他总是赞扬 过去,赞扬不曾有过的东西。就连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实际上也相当于他的套鞋和雨伞, 他可以躲在里面逃避现实。 ——《套中人》
71
五、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往往从民主主义理想出发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理想,具有较强的民主性和人民性。马克· 吐温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作家 。 1、理查·希尔德烈斯1807-1896 《白奴》1836 2、斯托夫人1811一1890《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 废奴文学的代表 汤姆叔叔主义
72
3、欧·亨利 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小人物” 描写、 “欧·亨利手法” 《麦琪的礼物》 《最后一片藤叶》 《警察与赞美诗》
73
4、杰克·伦敦 北方故事 动物小说 《荒野的呼唤》、《白牙》 自传体小说:《马丁·伊顿》
74
5、马克·吐温( ) (原名:塞缪尔·朗亨·克莱门斯) 19世纪后期美国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第 一个将文学创作"美国 化"的作家 创作分期 1.早期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短篇小说:《卡拉维拉斯县著名的跳蛙》 获得了“幽默大师” 的称号 散文集《傻子出国旅行记》, “文坛上的林肯” 1870年 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作品主题严肃,却充满轻松乐观、幽默诙谐
75
2. 中期 ( 7O-90年代) 旺盛时期 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3) 儿童惊险小说 :《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 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 》(1893)
76
3.晚年 散文随笔集:《赤道旅行记》(1897) 中篇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1899) 马克·吐温故居
77
创作特色 1.幽默讽刺 2.贴近生活 3.漫画式的夸张 4. 幽默诙谐 《百万英镑》剧照
78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全部美国文学起源于一本叫《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 --海明威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 “全部美国文学起源于一本叫《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 --海明威 中心主题: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 哈克: 寻找自我、 向往自由 吉姆 :勇敢真诚 、向往自由
79
4.使用方言俚语,语言生动朴实,具有民族特色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艺术特色 1. 客观描写与主观抒情的完美结合 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蕴含丰富的情感内涵 3.将轻松的幽默和辛辣的讽刺融为一体 4.使用方言俚语,语言生动朴实,具有民族特色 5.细腻的儿童心理刻画
80
六、北欧现实主义文学 北欧文学在西欧影响下发展起来,形成于40、50年代 1、 安徒生(1805-1875)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1、 安徒生( )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 《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 海的女儿
81
2、易卜生( ) 19世纪挪威的伟大戏剧家,是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 。他开始的“社会问题剧”建立了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的世界戏剧史上的第三座丰碑。 “社会问题剧” 代表作: 《玩偶之家》(1879) 海尔茂 娜拉 易卜生故居
82
另有:《社会支柱》(1877) 《群鬼》(1881) 《人民公敌》(1882) 演出剧照
83
《玩偶之家》 (1874) 在矛盾冲突中提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娜拉:柔中有刚,社会叛逆者 海尔茂:虚伪自私
娜拉的觉醒和出走是易卜生的民主主义 思想和“ 精神反叛” 的体现 戏剧具有早期女性文学特征 娜拉出走
84
3.在冲突高潮时开局,情节紧凑,人物性格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激变 4.用戏剧性延宕、独白、舞蹈动作等手段,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玩偶之家》的艺术表现特征 1.人物性格矛盾构成戏剧冲突基础 2.论辩性加强了作品的启发性和说服力量 3.在冲突高潮时开局,情节紧凑,人物性格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激变 4.用戏剧性延宕、独白、舞蹈动作等手段,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娜拉与林丹太太 演出海报
85
娜拉 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这儿。家里的事佣人都知道--她们比我
更熟悉。明天我动身之后,克立斯替纳会来给我收拾我从家里带来的东西。 我会叫她把东西寄给我。 海尔茂 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不会再想我了吧? 娜拉 喔,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 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拉 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拉 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拉 不必,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只是个生人? 娜拉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拉 那就是说,咱们俩都得改变到--喔,托伐,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 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拉 改变到咱们在一块儿过日子真正象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出去。) 海尔茂 (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 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玩偶之家》
86
完
87
狄更斯
88
《嘉尔曼》
91
都德肖像 都德故居
94
多余人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同名主人公是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
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产物, 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 他们开始觉醒但又找不到出路,看不惯贵族庸俗的生活,又摆脱不了自身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即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又不能站在农民一边,成了一事无成的“多余人”。“多余人”的弱点是脱离人民群众。第一多于人是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同名主人公是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
95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的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的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96
初进市长家 拒绝夫人恩赐 于连与女仆
97
于连与主教
98
于连和玛特尔小姐
99
枪击德瑞那夫人的教堂入口 法庭上的于连
109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第三十一章 从这以后,我们没有在任何哪一个镇上停留过。一天又一天,一直往大河的下游漂去。 如今我们到了气候暖和的南方了,离家已经很远很远了。我们逐渐见到了生着长长藓苔的树 木,藓苔从树桠上垂下来,仿佛象长长的白胡子似的。我平生第一回见到这样生长的树木, 这样,树林子就带上了庄严、惨淡的色彩。这两个骗子以为他们如今已经摆脱了危险,又想 到了要到村子里去表现一番了。 他们的第一下子就是搞了一次戒酒演讲。不过他们从中捞到的钱还不够他们醉一回的。 随后在另一个村落,他们办了一所跳舞学校,不过他们对舞蹈的知识并不比一只袋鼠更高 明。他们刚开始练舞步,公众便跳将进来,把他们轰出了镇子。还有一回,他们想教朗诵, 不过他们教了没有多久,听众便起来把他们痛骂了一顿,他们只好逃之夭夭。他们也曾干过 传教、讲道、治病、催眠、算命,样样都干了一下,可就是命运不济。所以最后不得不快要 穷死了,整天躺在木筏子上。木筏子一路往下漂去,他们一路想啊,想啊,有时候整整半 天,不则一声,神情暗淡而绝望。
110
临了他们起了某种变化,两个家伙把脑袋凑在一起,在窝棚里交头接耳、谈机密的话, 有时一谈就是两三个钟头。杰姆和我开始不安起来。这样的一种光景,可不是我们所喜欢 的。我们断定,他们这是正在策划什么比往常更加恶毒的主意。我们猜来猜去,最后我们断 定他们是想闯进什么一个人家的家里,或者哪一家店铺里,或是想搞伪钞的生意经,或是别 的什么玩意儿。所以我们吓得不轻,我们商定了,走遍天下,也决不跟这样的胡作非为沾上 一点点儿的边。并且讲定,只要一有机会,我们就会给他们一个冷不防,马上溜开,把他们 甩掉。一天清早,我们在离一个又小又破,叫做比克斯维尔的村落两英里路的地方,找到了 隐藏木筏的安全去处。国王上了岸。临走时说,他到镇上去,去到处嗅嗅情况,看有没有人 得到过《王室异兽》的风声。还招呼我们在他走后躲起来,(我这时对自个儿说,“你是 说,去看有哪家人家好下手去抢吧。等到一抢完,你们转回来的那个时刻,可就不知道我和 杰姆、还有那木筏子哪里去啦——到那时候,你就只好干瞪眼,无计可施啦。”)他还说, 要是中午时分他还没有回来,那我和公爵就该知道,那就是一切平安无事,我们就可以前去 会合了。 于是我们便在木筏上等着。公爵焦躁不安,脾气不好。他动不动就责怪我们,仿佛我们 一无是处,连一点点儿小事都要找岔儿。事情很明显,他们正在酝酿着什么玩意儿。到了中 午,还不见国王的影子,这叫我挺高兴的。我们的生活好歹能有点儿变化嘛。——也许是有 个机会搞点儿盼望着的变化吧。于是我和公爵往村子里去,四处寻觅国王的踪迹。后来在一 家下等酒馆的后边房间里找到了他。他已经喝得醉醺醺,一些游手好闲之徒正在拿他开玩 笑。他呢,正使劲一边骂人,一边唬人,醉得路也走不成,对人家更无还手之力。公爵呢, 就骂他是个老傻瓜,国王也马上还嘴,乘他们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刻,我便溜出了酒馆,撒开 腿就跑,活象一只小鹿沿着河边大路往前飞奔——因为我看到机会来啦,我下定了决心,从 此以后,他们要是想再见到我和杰姆,那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啦。我奔到了那里,几乎连气 都喘不应,可是心里是满心高兴的。我大声地叫: “放开木筏,杰姆,我们这回可好啦!”
111
可是没有人应声。窝棚里也并没有人钻出来。杰姆已经不在啦!我再一次大叫一声—— 又叫——再叫,又奔到林子里,一边使劲吆喝,一边尖声叫唤,可是一无用处,——老杰姆 已经不在啦。于是我坐了下来,一边哭喊。这是我由不得自己的。不过我不能老是坐等啊。 我立刻走到了大路上,一边思量该怎么办才好。我遇见一个男孩正在路上走,我问他有没有 见到一个外地来的黑奴,穿着得是如何如何的。他说: “见到的。” “在哪里?”我问。 “在下面西拉斯·费尔贝斯那边,离这里两英里地。他是个逃亡的黑奴,人家把他给逮 住啦。你是要找他么?” “我才不是要寻找他呢!我是在一两个钟头以前在林子里遇见他的。他说,要是我叫喊 起来,他就开我的膛——还叫我躺着别动,耽在原地,我就照着他的话做。就这样,一直耽 在那一边,不敢出来。” “啊,”他说,“你不用再害怕啦,因为人家已经把他逮住了。他是从下边南方什么地 方逃出来的。” “人家把他逮住,这可是一笔好买卖啊。” “是啊,我看是这样!人家出两百元大洋的悬赏呢。这正是如同在大路上捡到的一笔钱 啊。” “是啊,真是这么一回事——我要是大人的话,这笔钱就归我的了,我是第一个看到他 的呢。到底是谁把他抓住的?” “是一个老家伙——一个外乡人——他才只要了四十块钱,就把得悬赏的机会卖给了人 家,说是因为他有事非得往上游去不可,不能多等了。你想想看吧!要是我的话,等七年我 也干啊。” “我也是这样,一点儿也不差,”我说。“不过,既然他以这么便宜的价钱便卖掉了, 可见他的这个机会也许不过值这个价罢了。也许其中有点儿什么曲折吧。” “可是这是实情——事情一清二楚。我亲眼看到了那张传单。传单上把他的所有情况都 说得详详细细——把他描绘得简直象给他画了一幅画,还讲了他是从哪一家庄园逃出来的, 是在新良斯①下游那边的。不,错不了,这笔投机买卖不会出差错,不用担心。喂,给我一 口烟叶子嚼嚼,行不行?” ①密西西比河入海处的大城市,也是拍卖黑奴的中心。
112
《名利场》插图
113
《呼啸山庄》创作原型之一
114
《呼啸山庄》文章节选 西斯克利夫是老恩萧收养的孤儿,遭到老恩萧的儿子辛德雷的仇视,但他女儿凯茜喜欢他。凯茜虽深爱着西斯克利夫,但由于地位的差异而无法表白。西斯克立夫愤然出走,发誓报复。 当西斯克利夫回来时,凯茜已嫁给了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林顿。西斯克利夫先使辛德雷破了产,接着又骗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企图占领画眉山庄。 不久,辛德雷、凯茜、伊沙贝拉、埃德加先后去世,西斯克利夫就奴役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和埃德加的女儿凯瑟琳,甚至对自己与伊莎贝拉所生的儿子林顿也恨之入骨。 西斯克利夫虽然达到了复仇的愿望,但并不感到高兴,于是在一个风雨之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去和他魂牵梦系的凯茜相会。
115
《简·爱》插图
116
艾米莉 ·勃朗特
117
走出密室的葛朗台
118
剪糖块的葛朗台
119
葛朗台给女儿生日金币
120
初见叔父的查理
121
初见查理的欧也妮
122
葛朗台与病重的妻子
123
放弃继承权的欧也妮
124
摸着金币的葛朗台
125
等待查理的欧也妮
126
欧也妮与蓬风先生
127
孤独悲哀的欧也妮
128
《大雷雨》插图
129
《大雷雨》插图
130
《大雷雨》插图
131
《安娜·卡列尼娜》
132
《复活》
133
《玩偶之家》剧照
134
《玩偶之家》剧照
135
《玩偶之家》剧照
136
《玩偶之家》剧照
137
《汤姆·索亚历险记》
138
《百万英镑》
139
《德伯家的苔丝》插图
140
苔丝电影剧照
141
列夫·托尔斯泰
142
契诃夫
143
果戈理
144
《死魂灵》
145
屠格涅夫--诗意的现实主义 自己的事自己作主—— 人生的奥妙全在其中了 ——屠格涅夫
屠 格 涅 夫 Turgenev ( )
147
奥斯特洛夫斯基
148
车尔尼雪夫斯基
149
《汤姆大伯的小屋》
150
哈里叶特·比彻·斯托夫人
151
《红与黑》片断 于连感到惊奇,居然没有挨打,赶紧走了。然而,一当他那可怕的父亲看不见他,他就放慢了脚步。他认为到教堂转一圈儿对他的虚伪有好处。 “ 虚伪”这个词使您感到惊讶吗?在到达这个可怕的词之前,这年轻农民的心灵曾走过很长一段路呢。 还在很小的时候,于连看见第六团的几个龙骑兵,身披白色大氅,头戴饰有黑色鬃毛的头盔,从意大利回来。他看见他们把马拴在父亲的房子的窗栅上,这使他发疯般地爱上了军人的职业。后来,他又激动地聆听老外科军医讲述洛迪桥战役、阿尔科战役和里沃利战役。他注意到老人投向他的十字勋章的火一样燃烧的目光。
152
《红与黑》片断 德瑞那夫人的信: 我对宗教和道德的神圣事业负有的责任迫使我,先生,采取给您写信这一艰难的举动;一种万无一失的准则命令我此刻伤害一位邻人,为的是避免一桩更大的丑闻。我所感到的痛苦应该由责任感来战胜。的确,先生,您向我打听全部真实情况的这个人,他的行为似乎是无法解释,或竟是正派的。人们可以认为掩盖或者伪装一部分事实是合适的,谨慎和宗教也希望如此。然而您想了解的这个人的行为实在是太应该受到谴责了,远在我所能说的之上。这个人贫穷而贪婪,靠着彻头彻尾的虚伪,通过诱惑一个软弱、不幸
153
《幻灭》插图
154
高布赛克
155
《纽沁根银行》
157
《卡拉马佐夫兄弟》插图
158
《白夜》
159
《白痴》剧照
160
《跳来跳去的女人》
161
《跳来跳去的女人》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