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旅游项目规划设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旅游项目规划设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旅游项目规划设计

2 【内容提要】 在进行旅游项目策划时,应熟悉项目的规划,对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深度和主要内容要有所了解,要研究项目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文化和建筑环境等,要研究项目的景观设计的主要要素和特征,对道路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竖向设计也要比较熟悉。项目策划的内容虽然并不包括工程设计,但若熟悉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就会使你的策划理念有可操作性,而不仅仅是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关键词】 总体规划(master planning) 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iv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修建性详细规划(constructing comprehensive planning) 建筑设计(architecture design) 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 竖向工程设计(vertical engineering design) 道路交通设计(traffic design) 给排水设计(water supply-drainage design)

3 第一节 项目规划设计 一、总体规划 (一)规划时限 (二)规划任务 (三)规划内容
第一节 项目规划设计 一、总体规划 (一)规划时限 旅游项目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项目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旅游项目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作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至5年。 (二)规划任务 旅游项目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项目客源市场,确定旅游项目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项目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 (三)规划内容 对旅游项目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 界定旅游项目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4 (四)旅游项目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确定旅游项目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确定规划旅游项目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规划旅游项目对外交通系统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项目内部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规划旅游项目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 规划旅游项目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 规划旅游项目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 研究并确定旅游项目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规划旅游项目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提出旅游项目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 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 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四)旅游项目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1) 规划文本。

5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编制程序 (二)编制内容
图件,包括旅游项目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 图纸比例,可根据功能需要与可能确定。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编制程序 收集和分析现状基础资料,进行现场踏勘和核对现状图。 编制规划方案和初步确定控制指标,在方案编制初期,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征求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建设单位和规划管理部门的意见,修改方案直至方案确定。 绘制成果图和编制有关规划技术文件。 按技术要求交付成果。 (二)编制内容

6 详细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内各类用地的界线和适用范围,提出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
确定规划范围内的路网系统及其与外围道路的联系,确定绿地系统。 确定各单项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以及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制定相应的规划实施细则(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三)基础资料 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规划技术文件及其他必要文件,规划区的区域位置、性质、地位、作用及相互影响等。 准确反映近期现状的地形图(比例尺1:1000~l:2000)。 现状人口详细资料,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构成等。 土地现状利用资料,规划管理部门有关规划区用地的拨地红线图,规划范围以及周围的用地情况(比例尺1:1000或1:2000)。 建筑现状资料,包括各类建筑的分布、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层数、性质、密度以及所在城市和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 工程设施及管线现状资料。 现有公共建筑、包括行政、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生活福利设施等建筑的分布情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和质量等。

7 (四)控制指标的内容 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包括地价等级、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开发方式等。
有关气象、水文、地质和地震资料;历史文化资料;区域环境资料等。 (四)控制指标的内容 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两类,规定性指标是在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规划管理时必须执行的指标;指导性指标是供管理者和设计者参考的指标。 基本控制指标(规定性指标),①用地性质;②用地面积;③建筑密度;④建筑高度(建筑控制高度);⑤容积率;⑥绿地率;⑦建筑后退;⑧出入口位置;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⑩配建停车车位。 其他控制指标(或称指导性指标),①建筑形式(包括体量控制) ;②建筑色彩(指导性控制);③公共绿地面积(地面上绿地,其中绿化面积含水面);④人口容量(主要用于风景区规划);⑤最大建筑面宽(建筑物临街一面的最大宽度控制);⑥最小建筑面宽(建筑物临街一面的最小宽度控制);⑦保护要求(对古建筑或古遗址的保护);⑧环境景观要求(如城市风貌控制);⑨环境要求(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有害因素的控制要求)。

8 (五)基本控制指标的确定 (六)成果形式和深度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 建筑高度(建筑控制高度) 容积率 绿地率 建筑后退 出入口位置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 配建停车车位 (六)成果形式和深度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形式分为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两部分。 规划文件包括文本和附件。 规划图纸包括如下内容。

9 三、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一)编制程序 规划区位置图(比例不限) 规划区用地现状图(比例尺l:1000~1:2000)
规划用地功能分区图即土地使用规划图(比例尺1:1000~1:2000) 道路交通规划图(比例尺1:1000~1:2000) 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比例尺1:1000~1:2000) 控制性规划图则 三、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一)编制程序 组织负责编制规划项目的工作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需要,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收集和分析现状基础资料,进行现场踏勘。 编制规划方案,在方案编制初期,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征求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建设单位的意见,修改方案直至方案的确定。 绘制成果图和编制有关规划技术文件。 按技术要求交付成果。

10 (二)编制内容 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经济论证,包括地上建筑或构筑物的拆迁处理、现状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负荷情况,周围环境对该地区的建设要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等,找出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规划应注意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建筑、绿地、环境景观的具体布置,以城市空间规划设计为重点,完善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协调包括建筑、道路、绿化、工程管线等建筑和各工程设施之间的关系。 编制各专业的单项规划设计。需要做到总平面施工图深度时,应编制各专业的单项初步设计。 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三)基础资料 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技术文件。 准确反映近期现状的地形图(比例尺1:1000或1:500)。 现状人口详细资料,居住区规划应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构成、平均每户人数等。其他内容的规划可增加相关的人口资料。

11 (四)成果形式和深度 土地现状利用资料,规划管理部门有关规划范围用地的拨地红线图以及周围用地情况(比例尺1:1000或1:2000)。
建筑现状资料,包括各类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层数、用途等。该规划范围或地段内地上、地下的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立面图以及周围的现状、重要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情况(1:1000或1:100)。 工程设施及管线现状资料。 有关气象、水文、地质和地震资料,历史文化资料,区域环境资料。 各类建筑工程造价等资料。 规划人员应针对规划项目的内容和特点,调查、分析、研究该规划项目所在区域的历史文脉、地方风貌、风土人情、建筑形式和空间环境的特点,制定可行性研究大纲,确定空间环境的质量规划目标。 (四)成果形式和深度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形式分为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两部分。 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 (1) 规划图纸包括以下内容。 规划地段位置图(比例不限) 规划地段现状图(比例尺1:500~1:1000)

12 单项或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比例尺1:500~1:1000) 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模型和鸟瞰图
规划总平面图(比例尺1:500~1:1000) 道路交通规划图(比例尺1:500~1:1000) 竖向规划图(比例尺1:500~1:1000) 单项或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比例尺1:500~1:1000) 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模型和鸟瞰图 (2) 上述所列图纸是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必须完成的图纸,必要时可增加如下图纸。 规划用地功能分区图(比例尺l:1000~1:2000) 绿地规划图(比例尺1:500~1:1000) 修建性详细规划需要直接做到总平面施工图设计的深度时,还应增加如下内容。 主要建筑物平面、立面、剖面图,建筑物坐标,各种室外设施施工阶段设计方案图,如灯具、电话亭、果皮箱、栏杆、地砖、台阶、花池等(总平面图)。 道路中心线交点的标高、道路的纵坡平曲最小半径、路口交叉处理(道路交通规划图)。 建筑物±0.00标高、地面高程处理、土方平衡估算(竖向规划图)。 管底标高、复土厚度、主要接点、架埋方式、室外各处检查井、管沟盖的布置等。单项管网的设计深度按各专业施工图深度的规定执行(工程管网综合图)。

13 植物配置,树种选择和栽植方式、树距等以及园林建筑设施和园林小品的轮廓尺寸,铺地大样等。(绿地规划图)以上所列图纸的深度均应满足建筑专业关于总体布置和室外工程的有关规定。比例尺可增大至1:200~1:500。 所有图纸均应附图注和图例。还可根据项目的需要和建设单位的要求增加如下内容。 分析图或图表 空间设计。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应考虑到城市设计这一重要环节,其内容如下。 建筑空间:近期建设项目与未定建设项目地区及旧区的群体协调设计,街景立面、空间环境、城市轮廓线设计,城市生活环境空间等。 道路空间:人、车流的动态与其他静态空间的关系。 绿化空间:树种配置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关系,各种绿化形式之间的互相渗透与联系。 照明空间:灯具布置与设计,昼夜区别与光线所组成的空间。 文化及地方特色空间的保存与发扬。 水体空间:水系、河湖的利用。 概算

14 第二节 建筑设计 一、建筑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功能与空间 (一)从功能使用要求来看 (二)从精神要求来看 (三)从技术手段来看
第二节 建筑设计 一、建筑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什么是建筑发展中本质的联系呢?主要有三方面:一、人们对建筑提出的功能和使用方面的要求;二、人们对建筑提出的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要求;三、以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来达到前述的两方面要求。 (一)从功能使用要求来看 (二)从精神要求来看 (三)从技术手段来看 二、功能与空间 (一)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 1.功能对于空间大小的容量的规定性 2.功能对于空间形状方面的规定性 3.功能对于空间质的规定性 (二)功能对多空间形式的规定性 1.用一条专供交通联系用的狭长的空间——走道来连接各使用空间 的空间组合形式 2.各使用空间围绕着楼梯来布置的空间组合形式 3.以广厅直接连接各使用空间的空间组合形式

15 三、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规律 四、外部体形的处理 4.使用空间互相穿套、直接连通的空间组合形式
5.以大空间为中心、四周环绕小空间的空间组合形式 三、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规律 (一)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 (二)主从与重点 (三)均衡与稳定 (四)对比与微差 (五)韵律与节奏 (六)比例与尺度 四、外部体形的处理 (一)主从分明、有机结合 (二)体量组合中的对比与变化 (三)稳定与均衡的考虑 (四)外轮廓线的处理 (五)比例与尺度的处理 (六)虚实与凹凸的处理 (七)墙面和窗的组织 (八)色彩、质感的处理

16 第三节 景观设计 一、山地景观工程规划 (一)山地景观工程
第三节 景观设计 一、山地景观工程规划 风景园林山地景观工程规划,主要涉及自然山地景观工程规划和人工山地景观工程规划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山地景观工程规划主要包括对山地的保护、修复、合理开发、建设和利用等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如何通过山地景观工程进行有效的大生态环境保护。而人工山地景观工程规划则是通过挖填土方,丰富地貌,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山野林地。 (一)山地景观工程 1.自然山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 (1)分析掌握工程地质动态 (2)谨慎动土 (3)保护植被 (4)调节水文 2.人工山地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 (2)土方平衡

17 (二)台阶与边坡 3.山地景观工程规划中的几个注意问题 1.台阶 1) 台阶划分的原则 结合场地的功能分区,便于交通组织;
(1)山地景观工程与绿化设计 (2)山地工程与景观设计 (3)保存表土层 (二)台阶与边坡 1.台阶 1) 台阶划分的原则 结合场地的功能分区,便于交通组织; 充分适应自然地形条件; 有利于减少土方量和基础工程量; 与场地施工方式相配合。 2) 台阶尺寸 台阶的宽度 台阶的高度 台阶的连接与过渡 (1) 连接方式

18 连接和过渡的景观处理 以景观挡墙连接过渡 以立体式花台过渡 以休闲草坡过渡 2.边坡 边坡的造型 直线型边坡 折线型边坡 台阶形边坡
表6-1 按降雨量划分台阶的最大高度 年平均降雨量(毫米) 每个台阶的分台高度(米) 备 注 一般黏性土 黄 土 <250 12 250~500 10 500~750 8 750~900

19 2) 边坡的放坡要求 填方的边坡要求。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的高度、基地土(岩)层的种类及其重要性等因素综合确定。永久性填方边坡的坡度,应符合表6-2的允许值规定;表中所未涵盖的其他情况,可参照有关资料规定或当地实际校验后,进行单独设计。 表 填方边坡坡度允许值           序号 填料类别 边坡最大高度(米) 边坡坡度 备 注 全部 高度 上部 下部 1 黏性土 20 8 12 1:1.5 1:1.75 (1) 用大的石块填、且边坡采用干砌,砌边坡坡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 在横坡陡于1:5地面的山坡填方石,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 2 砾石土、粗砂、中砂 3 碎石土、 卵石土 4 不易风化的石头 1:1.3 5

20 挖方的边坡要求 表6-3 挖方土质边坡坡度允许值 表6-4 挖方岩石边坡坡度允许值 序号 土的 类别 密实度或状态 坡度允许值(高宽比)
表 挖方土质边坡坡度允许值 序号 土的 类别 密实度或状态 坡度允许值(高宽比) 备注 坡高< 坡高5∽ 1 碎石土 密实 1:0.35∽1:0.50 1:0.50∽1:0.75 1.碎石土的填充物为坚硬或硬塑状态的黏性土; 2.砂土或填充物为砂土的碎石土,其边坡坡度允许值均按自然休止角确定; 3. Sr为饱和度(%) 2 中密 1:0.75∽1:1.00 3 稍密 1:1.00∽1:1.25 4 粉性土 Sr≤0.50 5 黏性土 坚硬 6 硬塑 1:1.25∽1:1.50 表 挖方岩石边坡坡度允许值 序号 岩石类别 风化程度 坡度允许值(高宽比) 备注 坡高< 坡高8∽ 1 硬质岩石 微风化 1:0.10∽1:0.20 1:0.20∽1:0.35 2 中等风化 1:035∽1:0.50 3 强风化 4 软质岩石 1:0.50∽1:0.75 5 1:0.75∽1:1.00 6 1:1.00∽1:1.25

21 二、带形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三)园林式挡土墙景观工程 (四)园林式挡土墙的美化设计手法 (一)带形空间概述 边坡的加固和支挡
(1) 用地条件受到限制,自然放坡无法满足工程要求,不得不采取较陡坡度。 (2) 地质条件较差,土体极易失稳的地段。 以上情况下,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防止山体坍塌,必须对其进行加固和支挡。挡土墙可承受侧向压力,是主要的支挡措施之一,通畅采用放坡和挡土墙相结合的方式。 (三)园林式挡土墙景观工程 (四)园林式挡土墙的美化设计手法 1.“五化” 化高为低、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化陡为缓、化直为曲。 2.结合园林小品,设计多功能的造景挡土墙 3.精心设计垂直绿化,丰富挡土墙空间环境 二、带形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一)带形空间概述          

22 (四)绿廊、路景、街道及林荫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二)带形空间景观 (三)带形景观空间的特性 (1)空间上的延展性 (2)时间上的流动性 (3)整体景观的协调性和连续性 (四)绿廊、路景、街道及林荫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1.绿廊的景观规划设计 绿廊的景观构成元素 廊架的设计 绿廊植物的配置 2.路景与街道的景观规划设计 安全性 可识别性 道路空间结构的易于识别 空间形象的整体性 街道空间的个性

23 (五)小游憩园的景观规划设计 舒适性 方便性 可管理性 3.林荫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4.步行休闲游步道景观规划设计 步行休闲游步道的景观组织
可观赏性 舒适性 方便性 可管理性 3.林荫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4.步行休闲游步道景观规划设计 步行休闲游步道的景观组织 步行休闲游步道的景观规划设计有以下几种。 利用地形地貌造景 利用自然植物群落与植被进行景观组织 手法包括:①建立生态绿廊;②开辟绿廊风景窗;③发挥与展示植物的多种效应,创造不同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④设置必要的整片大段的灌木林。 利用地面标志物进行景观组织,地面标志物包括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山体、植物、河流水体等。 建设环网式休闲游步道以利景观组织 2) 步行休闲游步道的线形组织 3) 休闲游步道的路面艺术设计 (五)小游憩园的景观规划设计

24 1.概念与分类 带形空间中往往在节点上布置一个供人们休息、观赏、交流的小型景观空间,即为小游憩园。小游憩园与休闲游步道结合在一起,隔一定的距离进行布置。 按小游憩园与游步道的关系来分,有附着式、内置式、穿行式、转角式等。按性状来分有规则式、自由式和组合式,按功能来分有赏景式、休闲式。 2.小游憩园的景观设计 小游憩园的景观设计方法如下。 (1)围绕某一主题 (2)结合自然地形 (3)利用植物树种进行景观设计 (六)河道与滨水空间 1.打造自然生态河道堤岸,进行河流回归自然与生态的系统设计 生态河堤的优点有: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增强水体自净作用;调节水量,滞洪补枯。 2.堵疏结合,蓄泄并重

25 三、景观生态绿地规划与植物造景工程 (一)景观生态绿地规划 (二)硬质景观柔化 (三)植物造景 1.硬质景观柔化的概念
2.硬质景观“生态美”的柔化设计 1) 景观“生态美”的柔化设计理念 运用植物景观材质 运用水的柔化与妩媚营造生态美的空间 运用仿生模拟建材构筑绿色生态建筑 2) 景观“生态美”的柔化设计举措 道路、地坪、广场的柔化设计 踏步的柔化设计 挡墙的柔化设计 (三)植物造景 水生植物造景功能 丰富水景观的立体景深感 扩大水空间,增加水景观层次 净化水体,治理水环境

26 (四)湿地生态绿地设计 湿地概述 湿地园(湿地公园) 水生植物的种类 可以分为“挺水”、“浮叶”、“沉水”、“耐湿岸边”植物四大种类。
湿地园的特征及其优势 生态性及两栖性 类型丰富性,特点地带性 物种多样复杂性,生态景观多彩性 投资小,见效快,当年即能初见成效 湿地生态功能 生产功能 改善环境功能 生物多样性维系功能 休闲娱乐、美化环境功能 科研宣教及社会文化功能 湿地园景观功能 水陆生物多样性与发挥动植物互补作用

27 (五)景观地被绿地设计 景观特色与功能 景观地被设计原则 景观地被设计 美学价值 科学研究和教育基地 湿地园设计 湿地景观基本特征
地表水随湿地水位变化而有深浅,甚至有干竭,但无水不成湿地,水是湿地保持、形成、再生发展的关键。 水导致了湿地土壤潜育化,应有明显的潜育层。 在水的呵护下,湿生、沼生、水生植物或喜湿的盐生植物(红树林)都是湿地园的标志性景观,科学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并为人们提供亲水亲湿、体验自然、参与其中的场所,因此湿地具有生态、游憩、旅游、科教等综合功能。 湿地园主要标志植物被 湿地园水体设计 种植设计 (五)景观地被绿地设计 景观特色与功能 景观地被设计原则 景观地被设计

28 第四节 道路工程与地形竖向设计 一、风景园林道路和交通 (一)风景园林道路的分类 (二)风景园林道路的工程设计 1. 风景旅游道路
第四节 道路工程与地形竖向设计 一、风景园林道路和交通 (一)风景园林道路的分类 1. 风景旅游道路 风景旅游主干道 风景旅游次干道 风景游览干道(又称园林观光路) 风景名胜区专用道路(林区道路) 2. 园(景)路 主园路 次园路 小径(自然游览步道) (二)风景园林道路的工程设计 1.风景园林道路横断面设计

29 (三)风景园林道路的景观设计 道路横断面的组成 横断面类型 横断面设计 结合地形设计道路横断面 2.道路绿化带设计 道路绿地宽度
行道树的种植 (三)风景园林道路的景观设计 道路景观是展示在道路使用者视野中的道路线型、道路构造物和周围环境的组合体,也就是人们从道路上看到的一切东西,包括自然物(如山水、土地、植物等)和人工物(如路面、小品、设施等)。道路景观设计就是将所有道路景观要素巧妙和谐地组织起来的一种艺术。 在道路景观设计中一般需考虑到用路目的、运动感受、视觉感受、空间感受等方面的因素。 用路目的 运动感受 视觉感受

30 (五)风景园林道路的平面布局形式和适用范围
空间感受 (四)风景园林道路的规划设计要点 兼顾交通性和游览性 主次分明 因地制宜 疏密有致 曲折迂回 交叉口处理 (五)风景园林道路的平面布局形式和适用范围 按构图形式分 规则式,也称几何式 自然式,又称风景式 综合式 按旅游路线分 环路式 尽端式

31 二、地形竖向设计 (一)地貌景观 (二)地形竖向设计 1.地形设计的空间功能 2.创造空间感的手法
围、隔、引。围墙、景墙、栅栏可以达到隔离、增加私密性、避免干扰 的空间效果。 林下空间地形 草坪空间地形 疏林草地空间地形 3.景观建筑物与地形的结合 景观建筑因地制宜与地形巧妙结合所形成的园林空间 路堤、水系、绿廊与地形综合 历史人文、传统文化,宜凭借地形真迹组景 (二)地形竖向设计 地形地貌的平面、立面上的规划设计,一般在总体规划阶段称“地貌景观规划”;在详细规划阶段称“地形竖向设计”;在修建设计阶段称“标高设计”;在景观规划环境设计阶段称“地形(含地貌)设计”。

32 地形设计原则和方法 利用、保护为主,改造修整为辅 因地制宜,适当采用人为工程措施 因绿制宜,保护自然植物群落 因石制宜,就地取材
因景制宜,融建筑于自然景色与地形之中 2.地形在竖向设计中的作用 围合、限制、分隔空间。根据挖土或堆土的范围、高度,可以制约空间的开敞或封闭程度、边缘范围及空间方向。 控制视野景观。可以有助于视线导向和限制视野,突出主要的景观或屏障不利景物。 改善小气候环境。影响风向,有利通风、防风、改善日照,起隔离噪声的作用。 组织交通。引导和组织行走、行车的路线和速度。 美学作用。竖向变化地形使景观更丰富生动,有立体感,回归自然,加强环境艺术表现力。 3.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 满足各项用地的使用要求(修建、活动、交通、休息等)。

33 4.主要内容 保证场地良好的排水;当i<3‰时,应组织锯齿形边坡设计,以保证场地迅速排水。
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土方工程量尽可能就地结合地形处理。 考虑建筑群体空间景观设计的要求和植物种植设计的用地准备。 场地布置有利于机械化施工,并符合工程技术经济要求。 4.主要内容 建筑群及景园建筑选址时,要抉择各景区高程所构成的地形,尽可能依山傍水,不破坏山形及小环境特色,权衡利弊,由此确定竖向设计的基本元素,组织景观空间,构成优美园林美景。 综合考虑景园各景点及设施工程的控制标高,完成工程用地的准备。 巧用地形,组织好景点的通风、日照以及绿地湖滩湿地保护,结合山地边坡度,即峰陡而麓缓进行立体式形态布局,改善植物生长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利用地形,巧安排所划定台地(足够的平地)的大小,综合考虑土地使用性质和游人容量及抗灾抗震的不同要求而加以调整,为景点的优美景观创造条件,达到“人工美中见自然”。

34 (三)地形设计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地质——裸岩和地表。 地貌——地形、地势、地形测量。
水文——地面水径流、溢流口、地下水位。 土壤类型及用途划分。 植被——植物生态。 气候——朝向、风向、温度、湿度、降水量。 社会文化因素 现有土地及邻地使用权属。 交通与运输——场地及周边的道路走向、车辆与行人流通方向及流量。 用地性质的规划规定,如建筑密度、红线等。 市政设施状况——污水及雨水排放系统、水、暖、电、燃气、电话、电缆。 历史遗存——历史性建筑、路标路名。

35 (四)地形设计的方法及应用 3. 审美因素 坡度 2. 高程变化 自然赋予场地的天然特征。 空间模式——视角、空间、连续性等。
3. 审美因素 自然赋予场地的天然特征。 空间模式——视角、空间、连续性等。 (四)地形设计的方法及应用 地形设计可以坡度变化、高程变化两种方法入手,并加以灵活应用。 坡度 平坡地 总之,平坦地貌具有多方向发展的张力感地形;凸形地貌可创造景观中构图的焦点,地形形象十分突出;凹形地貌具有封闭性和内向性,能在观景上产生舞台效果;在谷地中又会产生神秘孤独感;在开阔地又会使人心胸坦荡产生豪放情绪。而在台地梯阶上能使人情绪起伏,增强错落而有韵律气氛中的感染力。 丘陵 2. 高程变化 通常用上升与下降、跨越与穿越、筑山、理水这几种手法来实现,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这几种手法往往会融合起来灵活运用。 上升与下降 筑山(掇山) 筑山类型

36 第五节 给排水工程设计 一、景园给水 (一)给水用水分类与要求 (二)给水水源的分类与特点及选择 1.生活用水 2.生产用水
第五节 给排水工程设计 一、景园给水 (一)给水用水分类与要求 1.生活用水 2.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是指景区内植物的养护、灌溉、多种水体水景的补充用水及其他园务用水。 3.消防用水 (二)给水水源的分类与特点及选择 1.给水水源的分类 给水水源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地表水源:江、河、湖、水库等。地表水源水量充沛,常能满足较大用水量的需要。因此风景区常用地表水作水源。另一类是地下水源:泉水、承压水、潜水。

37 (三)给水系统的组成与布置 (四)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2.水源水质的特点 3.给水水源选择的原则
选择给水水源,首先应满足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防护的要求。 在风景区附近可直接从就近的城市给水管网系统接入,也可由一处或几处从水厂给水干管接进。 若风景区附近没有给水管网,就可选用地下水,其次是河、湖、水库的水。 (三)给水系统的组成与布置 (四)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1.用水量标准 各类用水量的计算一般以用水定额为依据。 用水定额常以最高日用水量、平均日用水量等数值表示。平均日用水量是指一年的总用水量除以全年供水天数所得的数值,最高日用水量是指一年中最大一日的用水量。 用水量的变化常用日变化系数和时变化系数两个数值反映。日变化系数,是年限内的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其值约为1.1~2.0。时变化系数,是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该日的平均时供水量的比值,其值约为1.20~3.0。

38 二、景园排水 (一)污水分类 2.设计用水量的计算
在给水系统的设计中,年限内各种构筑物的用水规模是按最高日用水量来确定的,而给水管网的设计则是按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来计算确定的,最高日最高时的流量就是给水管网的设计流量。 (1) 最高日用水量:建筑物最高日用水量Qd(立方米/日)为: 式中,m为用人单位数(人、床等);qd为用水定额(人/人·d等)。 (2)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即最大小时用水量):建筑物最大小时用水量Qh(m3/h)为 式中,T为建筑物内部的用水时间;Kh为小时变化系数;Qp为平均时用水量(m3/h)。 二、景园排水 (一)污水分类 1.生活污水 2.生产污水 3.降水

39 (二)排水系统的组成和体制 1.排水系统的组成
污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①室内卫生设备和污水管道系统;②室外污水管道系统;③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④污水处理与利用构筑物;⑤排入水体的出水口。 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①房屋的雨水管道系统和设备;②景区雨水管渠系统;③雨水口;④出水口。 分流制有利于环境卫生的保护及污水的综合利用。 2.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 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生产污水、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排水管道系统来汇集与输送的排水系统,称分流制排水系统。 合流制排水系统。将污水和雨水用同一管道系统进行排除的体制称为合流制排水系统。 合流制排水的优点:合流制管道排水断面虽增大,但减少了一个管道系统,从而降低了管道投资费用;暴雨期间管道可得到冲洗,养护方便;污、雨水合用同一管道,有利于方便施工。 合流制排水的缺点:由于管道断面较大,晴天污水流量很小,往往产生污物淤积管道现象,影响环境卫生;混合污水综合利用较困难。 现在新建工程多不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

40 三、污水处理与利用 (三)排水方式 (四)地表径流的排除 (一)污水污染分析的指标 (二)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利用地形排水 明沟排水
管道排水 (四)地表径流的排除 竖向规划设计结合理水综合考虑地形设计 理水造景的工程措施 三、污水处理与利用 (一)污水污染分析的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 悬浮固体与溶解固体 pH值 色、臭、味 细菌 (二)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物理法

41 四、中水规划设计 (一)基本类型与适用范围 2.生物法 3.化学法
利用化学反应处理或回收污水中有毒害的溶解或胶体物质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投药法 传质法 四、中水规划设计 景园中水工程,即是在景园和风景旅游地区的建筑及别墅小区中,利用生活污水和废水,经集流净化处理后,回用于该区内,补充作为生活杂用。 (一)基本类型与适用范围 1.别墅小区中水系统 特点。可结合景区小区规划,尤其在风景别墅区将通过污水处理厂、部分污水集中处理后回收利用,可节水30%,虽工程处理的规模较大,水质成分复杂,导致管道安排复杂,但集中处理费用较低,这是最大的优点。 适用范围。建筑分布较集中的风景区中心或宾馆别墅区。 2.建筑中水系统

42 (二)中水水源与水质 (三)中水工程设施 (四)中水管网
特点。采用优质杂排水为水源,处理方便,流程简单。投资省,占地小,在建筑物内便于与其他设备机房统一考虑,管道短,施工方便,处理水量容易平衡。 适用范围。风景旅游地区中心及其公共建筑。 (二)中水水源与水质 1. 中水水源的选用 2. 中水水质基本要求 卫生上安全可靠 外观上无不快的感觉 不对设备、管道等造成严重腐蚀、结垢和不造成维护管理的困难 (三)中水工程设施 1. 水处理设施 2. 中水水源集流设施 (四)中水管网 1. 中水原水集水系统 室内合流制集水 室内分流集水系统 2. 中水供水系统

43 (五)水景水的洁净治理和水质保持 中水供水管道系统和给水供水系统相似,有余压供水,靠最后处理工序的余压将水供至用户;水泵水箱供水;气压供水。
对中水供水管道和设备的要求。 (五)水景水的洁净治理和水质保持 1.湖泊水的洁净保持 污水截流 底泥清淤 富营氧化湖水的处理 湖中生物种群的合理配比 监测 湖泊环境的规划建议 2.居住区和校园内小河水的洁净保持 污水不能流入,与污水完全分流。 接入基地内部分雨水管作补充水源。 建立泵站,控制下雨时的河水位,平时作循环泵和提升泵使用,给水景的美化提供条件,在管路上需设过滤器或毛发过滤器。 河底的做法三种。 为保持水的清洁,应防止泥沙冲入小河,在两岸种植草坪、灌木丛和树木。 3.喷泉水的洁净保持


Download ppt "第六章 旅游项目规划设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