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台南縣九十六年度綠化美化系列研習 校園栽植維護與 景觀樹種之介紹 何坤益 國立嘉義大學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
2
前言 校園包括學校校區內的整體範圍、包括建築物、運動場、休憩區及輔助教學的場地。
3
校園綠化目的 應用美學之理念,利用植物或其他材料美化學校環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輔助教學且具潛移默化效果,進而改善社會風氣,提升國民品質,達到校園設立之目的
4
校園綠化目的 1.美化環境-增加校園景緻之美。 2.淨化生活環境-隔絕噪音、改善校園內 教學環境、調節微氣候之功能。
2.淨化生活環境-隔絕噪音、改善校園內 教學環境、調節微氣候之功能。 3.促進身心健康-激發同學蓬勃的朝氣,並具有調和視力及恢復疲勞的功能。
5
校園綠化目的 4.交通引導或阻隔視線-強調出優美的景物或主題,或者掩飾遮蔽不美的事物。 5.輔助教學-發揮其教育功能,配合學校教材一同學習。
6
校園綠化目的 6.陶冶身心-優美的校園,對於學生身心均衡發展,可收潛移默化之效,良好的學習環境,更可啓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及健全人格,達到美化心靈的目的。
7
校園美化與環境教育 校園美化要使學生產生歸屬感,校園美化由全體師生共同參與,使學生瞭解學校是自己的園地,有親切感、有責任感-種花、植樹、澆水施肥,看花木開花結果,捨不得離開,而產生屬感。
8
校園美化與環境教育 校園是師生遊憩活動的場所,也是一種戶外教學的場所。 從校園中瞭解植物的特性及用途等,發揮教育功能。
9
校園植栽環境的營造
10
土壤改良 植栽環境的營造 有效土層之土壤必須通氣、排水良好且富含養分,有助促進植物生長,因此略施有機肥為基肥,可以增進土壤粒子間之膠結作用,減少受蝕,並可改良團粒結構,增加土壤含水量有助根之發育。
11
校園土壤經長期踐踏,硬化乾燥 阻礙根系健全伸展。
植栽環境的營造 校園土壤經長期踐踏,硬化乾燥 阻礙根系健全伸展。
12
植栽基地之環境的改造 有機肥為基肥,增進土壤團粒作用,增加土壤含水量,幫助根群發育。 陽離子交換,加速微生物活動分解釋出養分,健康土壤環境。
13
土壤改良 土壤是綠化的根基。 養分儲存量高,保水力強,質地中庸,有益微生物活動旺盛,通氣性良好,因此以往進行植栽工作時,都希望把良土保留,或使用合適壤土以供植栽。
14
土壤改良方法 1.物理性質的改良:多採用排水、造畦及洗鹽、或耕鋤來改善土壤結構,增加通氣性,亦可藉添加有機物、或栽植綠肥植物來達到改良之目的。
15
土壤改良方法 2.化學性質的改良:主要是添加各類肥料或有機物於土壤中,增加土壤保水力及養分含量,同時亦促進土壤養分的交換,增加養分的供給量,以利於植物的生長。
16
土壤改良方法 3.生物性質的改良︰可藉著施加有機肥料、種植綠肥植物,以吸引有益的動、植物,如蚯蚓、固氮菌、菌根菌等,進入土壤使之改良,進而達到目的。
17
土壤整治 為使土壤的通氣、透水良好並含蓄充分養分,適合樹木生長,可就表層30公分部分施用有機質肥料加以改良土壤,利用小型耕耘機充分翻耕,與土壤均勻攪拌,為避免土壤被壓實。
18
土壤整治 在低濕地等須加強排水設施,因排水工程可防止水分過多而致樹木根系腐爛,亦可促進團粒構造的發達,隨著土壤孔隙增加,空氣可充分進入,助長樹木的呼吸作用,有助樹木根系擴張。
19
土壤整治 土壤條件之良否,最基本是有效土層厚度,土層夠厚始能使植物根系伸展,以吸收水分、養分,支撐植株穩固。
20
土壤整治 通常有效土層厚度 : 以喬木(高木)80~90公分以上, 灌木(低木)40~60公分, 草本15~30公分。
21
土壤整治 以採自當地地域,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原則,如果原有土質尚可,則經過改良之後仍可納入於有效土層之內,須先耕土使其鬆軟始可利用。
22
二、校園植栽技術 栽植位置 植穴整治 栽植方法 苗木品質 栽植時期
23
栽植位置 確認苗木之栽植位置及周邊之景觀構成是否適當,栽植位置原則上依喬木(大徑大)、中木、灌木的順序來定。
注意地下埋設物(給水管、排水管、瓦斯管等) ,以及將來樹木生長恐有妨礙的空中架線(電氣、電信、電話等)避免栽植。
24
植穴整治 植穴的深度及直徑,依栽植樹木種類及根球大小來決定,一般以二倍較適當。
土壤若經重機械輾壓,踐踏嚴重的地方,及海岸掩埋地排水不良之粘土地,可挖掘較深廣植穴,以利排水。
25
栽植方法 1.植穴之大小要比根球直徑大且深,苗木根球或植穴的土壤過分乾燥,宜隨時灌水補充,植穴的底部要舖上新鮮的良質土作為底土,以有機肥料為基肥充分攪拌。
26
栽植方法 2.定植的時候,勿使根球破掉,回填土壤要去除石礫、落葉、枯枝。
3.苗木避免深植,以較地表面稍高即可,並檢查樹幹有否傾斜,枝條是否張開。
27
栽植方法 4.注入植1/2~1/3的水,樹體稍加搖動,用木棒壓實,使土壤與根球充分密著。
5.回填至地表時,為積存灌溉水和雨水,根球的四周可挖溝蓄水。
28
苗木品質 苗木品質影響甚巨。因此,在培育過程中需多次換床及假植,以養成根系健全之優良苗木。
在栽植現場,需仔細進行檢驗有無幹、枝條損傷、根土潰散、乾燥,及病蟲害之危害等,以維持苗木品質。
29
根據氣候條件、立地類型、樹種生理學特性和造林技術措施。
栽植技術的改良 栽植時期 根據氣候條件、立地類型、樹種生理學特性和造林技術措施。 季節性、時間性需及時掌握。秋末到春初為適宜的造林季節。
30
栽植時期 栽植分為春植與秋植兩種,地域及氣候狀態,而有些許季節性的變化。
針葉樹通常於2月上旬~4月上旬,最適期為3月中旬~4月中旬。其次為9月下旬~10月下旬。
31
栽植時期 常綠闊葉樹之最適期為3月下旬~4月中旬,次為6 月中旬~7月下旬,梅雨期。
落葉樹最適期3月下旬~4月上旬,其次為10月中旬~12月中旬。
32
適當密植 綠帶最大限度空間,發揮環境效益和提高綠化成效。 充分利用校園空間資源,多樹種相結合,植栽、美化與改善生態環境相結合。
栽植技術的改良 適當密植 綠帶最大限度空間,發揮環境效益和提高綠化成效。 充分利用校園空間資源,多樹種相結合,植栽、美化與改善生態環境相結合。
33
校園栽植規劃理念 生態植栽 景觀植栽
34
以生態理念配合人工植栽的方法加速形成植物社會極盛相。 植物種類的歧異度很高,森林結構的歧異性很大,植物生活形的變異性很大。
生態植栽 以生態理念配合人工植栽的方法加速形成植物社會極盛相。 植物種類的歧異度很高,森林結構的歧異性很大,植物生活形的變異性很大。
35
生態植栽 多層次可創造多樣的植生環境,競爭小而互利多自成安定生態系。 當地潛在植被演替過程中優勢種類為主要培育對象,與相鄰地區吻合,並融入地域性生態體系。
36
根據優勢樹種育苗,利用人工繁殖方式達到適地適種目的。
生態植栽 ● 原生樹種 根據優勢樹種育苗,利用人工繁殖方式達到適地適種目的。
37
植株分佈是以鑲嵌的方式生長形成混雜,形成植物歧異度大的自然環境。
生態植栽 ● 樹種混植 植株分佈是以鑲嵌的方式生長形成混雜,形成植物歧異度大的自然環境。
38
生態植栽 ●多層次 各種形態的植物豐富內容,同時塑造成一個穩固的實體不易干擾; 天然林的層次複雜,各層次彼此鑲嵌因此界限不明顯。
39
減少成樹移植的斷根及修剪,所造成樹形紊亂樹勢衰弱的情形,保留主根能夠更深入土壤,提高存活率。
生態植栽 ●從小苗種植 減少成樹移植的斷根及修剪,所造成樹形紊亂樹勢衰弱的情形,保留主根能夠更深入土壤,提高存活率。
40
景觀植栽 整齊的綠地及整型的樹木。 表現植物形、色、質感。 塑造空間的舒適性。
41
塑造成有遮蔽性空間的廊道,或具有四季不同色彩的道路;
景觀植栽 ●廊道 以植物植栽形成有遮蔽性的過道空間。 塑造成有遮蔽性空間的廊道,或具有四季不同色彩的道路;
42
景觀植栽 ●視覺焦點 吸引目光兼具塑造企業或建築物的形象。 考慮的是色彩與外形處理。
43
作為視覺的統合元素將環境當中的雜亂因子加以整理以形成視覺上的和諧感。
景觀植栽 ●遮蔽 作為視覺的統合元素將環境當中的雜亂因子加以整理以形成視覺上的和諧感。
44
景觀植栽 ●結構 利用植物層次和空間結構應用校園設計。
45
優質校園綠化景觀樹種 適地適樹是根據植栽目的和植栽地的立地條件,選擇最適宜該植栽地生長又能發揮最佳效益的樹種來植栽。
樹種選擇得應符合「適地適種」的生態原則。植栽樹種要能滿足植栽目標的要求,包括防風、環境綠美化等。
46
優質校園綠化景觀樹種簡介
47
臺灣肖楠 Calocedrus formosana 柏科 (Cupressaceae)
常綠大喬木,幹直,樹冠圓錐狀,樹皮光滑,紅褐色。木材品質優良。 特產臺灣海拔300公尺以上。樹姿優美提供公園和庭園景觀樹種。 臺灣肖楠製作的神桌,其木屑有芬芳氣味,常用來製作線香。
49
烏心石Michelia compressa 木蘭科 (Magnoliaceae)
常綠喬木,樹皮斑紋,環形托葉痕,葉芽被有赤褐色絨毛。 木材堅硬強韌,紋理美觀,為闊一級木。 適於公園、庭園和行道樹等栽植。
51
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 樟科 (Lauraceae)
常綠大喬木40公尺。全株有芳香,幹皮縱向深溝裂。分佈台灣山地及平地。 樟樹除可製樟腦油、家具、和雕刻外,由於樹形雄偉茂盛,綠蔭效果甚佳,常被選為公園、綠地和行道樹之主要樹種。
53
土肉桂Cinnamomum osmophloeum 樟科 (Lauraceae)
常綠中喬木,全株具有肉桂辛辣味。 土肉桂。果實漿果卵形,具宿存花被片。成熟果皮呈黑褐色。 特產於臺灣低海拔至平地,常生長於陡峭、向陽山坡。供藥用和香料用。
55
香楠 Machilus zuihoensis 樟科 (Lauraceae)
常綠中喬木,樹皮灰褐色,當年生枝條綠色。木材具有芳香味,故名香楠。 台灣特產於低海拔闊葉樹林中。樹皮含有黏質稱楠仔粉,為製線香原料。 潛力鄉土樹種,適合公園綠地行道樹。
57
山櫻花Prunus campanulata 薔薇科 (Rosaceae)
山櫻花又稱緋寒櫻或山櫻桃。落葉中喬木,單葉互生倒卵形。 臺灣全島的闊葉樹林。平地及低海拔地區常見栽培,均能開花。
59
山櫻花Prunus campanulata 薔薇科 (Rosaceae)
山櫻花樹姿自然而清雅,適合群植於公園、綠地和風景區,亦可當做公路和市街行道樹,冬天會落葉是其缺點。 木材桃紅而帶有黃色條紋,雕刻上等材料。
61
相思樹Acacia confusa Merr.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常綠喬木,原產恆春半島,全台分佈。 對土壤要求不嚴,抗風力強,生長快速,為各地荒山優良的水土保持樹種,也適於防風保護林和行道林。 心材堅重緻密、耐衝擊磨,釘著力強。
63
楓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金縷梅科 (Hamamelidaceae)
落葉喬木,樹高可達40公尺。樹幹通直。 台灣產於中低海拔地區,為重要造林樹種 木材可供香菇段木,並供建築之用。樹形優美,富季節變化,適合庭園樹和行道樹。
65
青剛櫟Cyclobalanopsis glauca 殼斗科 (Fagaceae)
常綠喬木,葉革質,上半部具粗鋸齒緣,葉背白色。殼斗碗狀包住堅果。 臺灣闊葉樹林氣候與土壤適應性甚強。 樹形優美,適合於公園、庭園。
67
台灣櫸Zelkova serrata 榆科 (Ulmaceae)
落葉喬木,樹高可達30公尺。新葉翠綠,落葉前變為黃紅色。分佈海拔闊葉樹林。 早期因伐採量大,天然林蓄積已減少。 本種抗旱和抗病蟲害強,喜強日照,可考慮作為水土保持樹種。在日本廣栽為園景樹和行道樹。
69
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杜英科 (Elaeocarpaceae)
常綠喬木,樹高可達20公尺。 臺灣產於闊葉林,殼斗科、樟科等混生。 木材可製各種小器具和種植香菇。 入秋落葉前,葉片轉呈金紅色,為優美的紅葉樹種之一,適合於公園、庭園和行道樹栽植。
71
大葉桉Eucalyptus robusta 桃金孃科 (Myrtaceae)
常綠大喬木,樹幹直立,樹皮粗糙,縱向深溝裂,外皮纖維狀木栓質。 原產澳洲,1934年由澳洲引進,常用作行道樹,亦為公園綠地之主木。
73
象牙樹Maba buxifolia 柿樹科 (Ebenaceae)
常綠小喬木。 臺灣僅產於恆春半島和蘭嶼海岸地帶。心材深黑色具光澤,質地堅硬,為優良工藝用材。 由於樹形、葉和果實甚具觀賞價值,適合於公園綠地和庭園盆栽等栽植。
75
桃花心木 Swietenia macrophylla 楝科 (Meliaceae)
落葉大喬木,為經濟造林樹種。大葉桃花心木幹直分枝少,生長快速,而同屬之小葉桃花心木(S. mahagoni)則反之。 原產於熱帶中美洲,1901年引進台灣,在南部地區栽植造林,生長良好。 樹形雄偉,綠蔭效果佳,適合於南部行道路和公園植栽樹種。
77
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i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落葉性喬木。臺灣產於低海拔之闊葉樹林。性喜溫暖的氣候和濕潤的環境。 果皮含有「皂素」的成份。種子可入藥,亦可搾油供製肥皂和潤滑油之用。 樹型優美,葉子秋天變黃,冬天落下,可作為庭園景觀樹木和行道樹。
79
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 漆樹科 (Anacardiaceae)
落葉喬木。樹幹通常彎曲。葉羽狀複葉,新葉深紅色。 臺灣分佈於苗栗至恆春半島低海拔地區。 闊葉樹材一級木,材質密緻堅硬,供建築家具和雕刻等。種子可榨油供燃燈用。
81
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 漆樹科 (Anacardiaceae)
日據時被列為保護樹種獎勵造林。樹冠廣闊繁茂,秋季變色。黃連木因老木之心材常腐朽空洞,又稱爛心木。 具耐瘠薄、抗乾旱和耐低溫等特性,故可用做陡峭地、崩壞地、亢旱地等造林樹種。
82
報告完畢敬請指教
Similar presentations